基於改進神經網絡的非線性系統觀測器設計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近年來,鑑於神經網絡的特性和發展潛力,神經網絡成為研究的熱點之一。伴隨著控制對象複雜性的提高,系統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和難以確切描述的非線性特性也隨之增多,神經網絡的研究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與傳統控制系統狀態觀測器相比,神經網絡狀態觀測器具有更強的逼近非線性函數的能力和容錯性,尤其適用於多輸入多輸出系統。
與線性定常系統中的設計[2]相比,本文是在非線性系統中利用前饋神經網絡的函數逼近能力,設計出了一種神經網絡觀測器,並對觀測器的穩定性進行了分析。本文採用了LM優化算法來改進BP網絡,由於其算法可以比標準梯度下降法網絡訓練速度提高几十甚至上百倍[3],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仿真結果說明了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觀測器設計原理
神經網絡觀測器的原理與傳統狀態觀測器相似,都是利用重構的思想。神經網絡的主要作用是來逼近系統中的非線性函數。首先將輸入量u、狀態變量x作為BP神經網絡的輸入,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使其逼近非線性函數h(x,u);然後將訓練好的網絡用於構成觀測器,並通過神經網絡觀測器的輸出y與原來系統的輸出y的差值來確定調整BP網絡的權值,使其獲得想要的狀態估計變量x。系統只有y可以直接測量。
設計一個神經網絡觀測器關鍵是找一個神經網絡去識別非線性,並且利用傳統的觀測器思想去重構狀態。因此,神經網絡觀測器模型如圖1所示。
2 神經網絡非線性系統觀測器的建立
給定如下的非線性系統:



相關焦點

  • 基於自適應狀態觀測器的混沌同步仿真研究
    目前關於混沌控制與同步的方法已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在驅動系統參數已知、響應系統能夠構建為基礎上的,然而在實際系統中系統的狀態變量並不是都可以得到的,因此可構造狀態觀測器實現混沌系統同步。此外,系統參數總存在一定的攝動,系統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外界幹擾的影響,而參量的微小變化就會導致系統動態行為的巨大變化。因此近幾年對參數不確定混沌系統的自適應同步控制方法的研究越來越多。
  • 學術|基於新型滑模觀測器的永磁同步電機無傳感器矢量控制系統
    在眾多無速度傳感器控制中,滑模觀測器因具有對參數變化不敏感、魯棒性強而得到廣泛應用。基於sigmoid函數的傳統滑模觀測器控制系統因高頻信號切換導致系統存在較大抖振,針對這一問題,該文提出一種新型滑模觀測器,該觀測器採用分段指數型函數代替傳統滑模觀測器中的開關函數。並利用Lyapunov穩定判據對系統穩定性進行分析。
  • 一種基於狀態觀測器的PMSM速度觀測算法
    3 狀態觀測器的設計  3.1 狀態觀測器基本原理  狀態觀測器又叫狀態重構,其基本思想就是用可以測量的參數作為輸入量,通過對狀態進行重構,使得估計得到的狀態值逼近真實的狀態值 [12] 。閉環狀態觀測器的方框圖如圖1所示。
  • 基於變係數滑模觀測器的PMSM伺服系統
    摘要:為改善永磁同步電機(PMSM)伺服系統的控制性能,在分析PMSM數學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基於變係數滑模觀測器的無位置傳感器PMSM伺服系統控制方案。
  • 學術簡報︱一種改進型滑模觀測器,可抑制抖振,改善電機性能
    福州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王愷成、楊明發,在2019年第10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論文標題為「基於改進型滑模觀測器的永磁同步電動機矢量控制」),針對傳統滑模觀測器在永磁同步電動機無位置傳感器控制過程中出現的抖振問題,本文提出一種改進型滑模觀測器。
  • 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脫硫系統預測模型及應用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高速發展,神經網絡技術逐漸被應用於對脫硫系統進行建模預測。早期技術主要是基於簡單的反向傳播(Back Propagation, BP)設計神經網絡,但因 BP 網絡結構簡單,存在一些問題。
  • 基於神經網絡的分布式交互指揮系統的方案設計
    基於神經網絡的分布式交互指揮系統的方案設計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2 10:47:50 一、指揮系統的核心需求 按照首長提出的「指揮決策要由逐級決策向分布交互決策轉變
  • 研究提出非線性吊車系統智能優化控制方法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複雜管理系統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針對一類非線性吊車系統,建立一種基於評判學習機制的智能優化控制方法,通過近似求解Hamilton–Jacobi–Bellman
  • 基於壓電主動杆的空間桁架自抗擾控制器設計
    然後設計了壓電主動杆,選取一種不依賴於控制律的基於能量的優化準則,並基於所建立的模型對其在空間桁架中的安裝位置進行了優化。最後對於空間桁架這種並聯結構,設計了一種不依賴於被控對象精確模型的自抗擾控制器。仿真算例表明本文所設計方法的有效性。
  • 基於憶阻器的神經網絡應用研究
    神經網絡的發展一方面是基於對生物大腦的理解更貼切地去模擬其工作機制,如第三代人工神經網絡——脈衝神經網絡的提出與發展;另一方面是以片上網絡配合軟硬體以數學建模的方式來模擬腦內神經傳導系統,目標側重於理解腦部信號傳導的方式,以從計算仿真角度反向助於了解大腦的運作方式。 在新型神經形態硬體方面,器件、電路以及整體架構設計都是極其重要的研究方向。
  • 基於模擬退火神經網絡的I型FIR數字濾波器設計
    摘要:提出一種基於模擬退火神經網絡設計FIR數字濾波器的方法,是對用神經網絡設計方法的一種改進。由於線性相位FIR數字濾波器的幅頻特性是有限項的傅立葉級數,因此構造了一個三層餘弦基神經網絡模型,並用模擬退火算法進行了優化,然後給出了高階濾波器優化設計的實例。仿真表明經優化設計後的濾波器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穩定的效果。
  • 基於憶阻器的神經網絡應用研究
    神經網絡的發展一方面是基於對生物大腦的理解更貼切地去模擬其工作機制,如第三代人工神經網絡——脈衝神經網絡的提出與發展;另一方面是以片上網絡配合軟硬體以數學建模的方式來模擬腦內神經傳導系統,目標側重於理解腦部信號傳導的方式,以從計算仿真角度反向助於了解大腦的運作方式。在新型神經形態硬體方面,器件、電路以及整體架構設計都是極其重要的研究方向。
  • 基於tanh函數的永磁同步電機無位置傳感器控制研究
    鳳志民,杭孟荀(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2)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6/414836.htm  摘 要:為削弱傳統滑膜觀測器(Sliding Mode Observer, SMO)中由於控制函數的不連續性而引起的系統抖振,設計一種基於雙曲正切函數tanh的改進型SMO,採用截止頻率可變的策略對轉子位置角進行相位補償並且結合鎖相環
  • 基於觀測器的方法在三相逆變器故障診斷中的應用
    然而,正如文獻1中所提到,動態系統的故障診斷技術,目前取得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線性系統上,而針對非線性系統的研究則鮮見於文獻。更為重要的是,由於理論研究中對模型所做的假設在實際應用中經常得不到滿足,因此給故障診斷技術的實際應用帶來了巨大的困難。文獻7從理論上對這種應用難度進行了探討和歸納,對基於模型(尤其是通過觀測器來進行)的故障診斷方法的設計方向和性能評價提供了有意義的指導。
  • BP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的訓練過程,由特定的算法構成,提供了理想的學習樣本,訓練後,輸入和輸出足夠數量的例子,知道達到收斂。直至使神經網絡的輸出和理想輸出之間的誤差達到極小的狀態。就可以將經過訓練的模型用於解決相同類型的問題了。人工神經網絡各層結構之間的關係是非線性的映射。非線性等的分類問題也可以通過神經網絡來解決。人工神經網絡有著優秀的自學習能力,可以任意精度逼近我們所設定的非線性函數關係。
  • 採用神經網絡與模糊推理結合實現環境實驗室溫溼度監測系統的設計
    打開APP 採用神經網絡與模糊推理結合實現環境實驗室溫溼度監測系統的設計 伍文平,張智盛, 發表於 2020-05-12 09:31:24
  • 人工神經網絡研究的發展歷程及重要特性
    人工神經網絡研究的先鋒麥卡洛克和皮茨曾於1943年提出一種叫做「似腦機器(mindlike machine)」的思想,這種機器可由基於生物神經元特性的互連模型來製造,這就是神經學網絡的概念。他們構造了一個表示大腦基本組成部分的神經元模型,對邏輯作業系統表現出通用性。
  • 基於觀測器的傳感器故障檢測方法對比分析
    針對航空發動機傳感器故障檢測方法的適用範圍缺乏量化數據問題,提出以故障檢測性能指標為依據,對基於卡爾曼濾波器和基於自適應滑模觀測器的故障檢測方法適用性進行對比分析。 分別設計了基於卡爾曼濾波器的殘差生成和自適應滑模觀測器的故障估計檢測方法,根據
  • 加州伯克利博士:基於隱模型的圖神經網絡設計|NeurIPS 2020論文分享
    在多方因素的成功推動下,研究人員借鑑了卷積網絡、循環網絡和深度自動編碼器的思想,定義和設計了用於處理圖數據的神經網絡結構,由此出現了一個新的研究熱點——「圖神經網絡(Graph Neural Networks,GNN)」。圖神經網絡在計算機視覺、基於圖的推薦系統、交通路線規劃、化學分子的圖結構等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 人工神經網絡發展歷程及特點
    1984年,他又提出了連續時間Hopfield神經網絡模型,開創了神經網絡用於聯想記憶和優化計算的新途徑。這項開拓性的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動了神經網絡的研究。 3) 1985年,有學者提出了波耳茲曼模型,在學習中採用統計熱力學模擬退火技術,保證整個系統趨於全局穩定點。 4) 1986年進行認知微觀結構地研究,提出了並行分布處理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