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壓電主動杆的空間桁架自抗擾控制器設計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針對一種複雜的、較難建立精確模型的空間桁架,研究了其建模、主動杆位置優化及振動控制的問題。文中首先建立了空間桁架的機理模型。然後設計了壓電主動杆,選取一種不依賴於控制律的基於能量的優化準則,並基於所建立的模型對其在空間桁架中的安裝位置進行了優化。最後對於空間桁架這種並聯結構,設計了一種不依賴於被控對象精確模型的自抗擾控制器。仿真算例表明本文所設計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6606.htm

1 引言

隨著對太空探索的不斷深入以及我國空間光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於太空中太空飛行器的工作精度和穩定運行等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特別是太空飛行器中的撓性桁架結構。當有外界擾動作用在桁架上時,由於桁架結構自身所具有的結構特性和太空中低阻尼環境等因素的原因,桁架結構易產生非期望的振動,從而影響太空飛行器的正常工作。因此對於太空飛行器內桁架結構的振動控制方面進行研究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目前,在桁架結構的控制問題中,大多是將主動構件內嵌於桁架結構中,從而構成智能結構,並以主動構件為核心原件,對智能結構進行控制。在主動構件的選擇中,由於壓電材料所具有的質量輕、響應快、低功耗等特點,因此被廣泛應用於空間桁架的振動控制之中。本文以壓電材料為基礎,設計了壓電主動杆。針對壓電主動構件的位置優化問題,目前已有基於能控/能觀性的優化準則、基於系統能量的優化準則等、考慮到太空中能量較為珍貴,本文選擇了一種以最小驅動電壓產生最大驅動力的優化準則。

目前對於桁架結構的主動振動控制已有多種方法,如正位置反饋控制、模態控制法、最優控制、模糊控制等方法。但由於桁架結構具有較大的複雜性,獲得其精確的數學模型是較為困難的。因此本文選擇了一種不依賴於被控對象精確模型的自抗擾控制器,通過對本文中所建立的桁架模型進行仿真實驗,驗證了自抗擾控制器的有效性。

2 空間桁架結構建模

所需控制的空間桁架節點編號如圖1所示:

所設計的結構主要由梁單元組成,共有63根柔性梁,26個節點,其中底面的2、3、7、8節點為固定在地面的約束節點,激振力施加於底面的10號節點豎直方向。基於有限元的方法,可以獲得該結構的動力學方程為:

通過求解式(3)所得出的,代回模態變換從而得出各節點位移。

3 壓電主動杆設計及位置優化

由於壓電材料具有正、逆壓電效應,是以其既可作為作動器,也可作為傳感器,並且具有質量輕、響應快、低功耗和易裝配等特點,因此其廣泛的應用於桁架結構的振動控制中。

3.1 壓電主動杆的設計

由於壓電片的壓電應變係數d33一般很小,因此單個壓電片所能輸出的位移非常小。而對於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的主動控制構件來說,即需要具有能夠滿足需求的輸出位移量,同時也要求其能承擔住一定的壓力。而如果只通過一片壓電片,在輸入電壓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一般無法達到實際的需求。因此通過設計多個壓電片以力學上串聯、電學上並聯的方法堆疊在一起構成壓電堆,則可以克服較低電壓驅動下單個壓電片位移過小的缺點,通過多個壓電片變形量的線性疊加,則可以使用較低的電壓,獲得較大的輸出位移,從而增加了輸出的位移量,滿足了實際的需求。

壓電堆的輸出位移為:

其中,δi為單個壓電片的輸出位移,n為壓電片的個數,l為厚度,是恆定電場下的彈性柔順係數,d33為壓電應變係數,Ks稱為壓電堆的等效剛度,ds稱為壓電堆等效壓電應變常數,F為軸向所受的力,V為軸向所施加的電壓,A為截面積。

採用180片壓電片疊加構成壓電堆,然後基於壓電堆,設計了壓電主動杆,其結構圖如圖2所示。

壓電主動杆的輸出位移和輸出力是進行壓電主動杆設計時所需考慮的重點內容。本文所設計的壓電主動杆主要由壓電堆、直線軸承、鋼珠和外部包裝的鋼殼等幾部件構成。

壓電堆內部放置了碟片彈簧進行預壓,使壓電堆始終工作在受壓狀態並保證其內部壓電片之間緊密相連。但是為了保證壓主動杆內部各部件之間不存在間隙,還需要在主動杆內部設計一個彈簧,以保證主動杆內部各零件之間緊密接觸。同時,在壓電堆的一側使用鋼珠作為傳力裝置以保證壓電堆只會受到外部軸向載荷的作用,從而避免其可能出現承受彎曲載荷的情況。同時,為了減小輸出杆在運動時所產生的摩擦,使用直線軸承內套輸出杆,以保證輸出杆靠近鋼珠端不會與主動杆外殼接觸,並且在直線軸承內要保證足夠的光滑,以最大限度的減小軸向摩擦力。

3.2 主動杆的優化準則

由於在太空中,能源是比較珍貴的資源。所以對於剛架的控制希望是主動杆的振動控制能儘可能的節省電能。因此,總是希望主動杆的安裝位置能夠保證其在使用儘可能小的驅動電壓的情況下輸出最大的控制力。

在式(2)中,令:

A=φTBKv (5)

由上式可以看出,矩陣4是由模態矩陣φT、主動杆的安裝位置矩陣B和主動杆的性能矩陣Kv所組成。因此,矩陣A不僅與系統自身的模態相關,而且很大程度上會受到主動杆的安裝位置和其致動特性的影響,所以稱A為主動杆位置配置矩陣。令:

由上式可以看出,若λ的值越大,則表明模態控制力和控制電壓的比值也就越大,即表示使用的控制電壓較小時,可以產生的模態控制力較大,此時系統的作動效率較高。所以當保證ATA的所有特徵值都很大並且分布較為集中時,可以獲得較大的作動效率。如此則可以得出作動器的優化準則為:

在上述的優化準則中,前半部分是ATA所有特徵值的算術平均值,後半部分是所有特徵值的幾何平均值,求這兩項乘積的最大值就能得出一個特徵值較大且分布集中的A。

3.3 遺傳算法優化結果

使用遺傳算法對前面所得優化準則進行主動杆的位置優化,選取腓為遺傳算法的適應度函數。選擇使用三個主動杆。優化流程圖如圖3所示。

根據流程所示的過程,得出了在剛架中配置3個主動杆時的最優安裝位置如表1所示。圖4為遺傳算法優化過程中最優適應值的迭代過程圖。

4 自抗擾控制器

由於空間桁架結構模型較為複雜,很難獲得其精確的數學模型。而自抗擾控制器不依賴於被控對象的精確模型,並且對於擾動能夠進行很好的抑制,具有較強的魯棒性,因此非常適用於對空間桁架結構的控制之中。

圖5為自抗擾控制器的結構框圖,其主要由擴張狀態觀測器(ESO)和非線性誤差反饋控制率(NLSEF)組成。

4.1 擴張狀態觀測器

擴張狀態觀測器的核心思想是將系統的外部擾動和內部建模不確定性等未知擾動一起視作「總擾動」,將此「總擾動」擴張成為一個新的狀態變量,從而構建一個能夠觀測此擾動變量的擴張狀態觀測器。

對於二階的非線性系統

式中f(x1,x2,ω)為系統外繞和內部未知因素的總合。將原二階系統中的f(x1,x2,ω)擴張成一個新的狀態變量x3,並記 ,即可得到系統新的狀態方程:

式中,β01、β02和β03等均為觀測器的參數,通過調節這三個參數,可以使得z1(t)→x1(t)、z2(t)→x2(t)和z3(t)→x3(t)。fal函數是為了避免在數值仿真時出現的高頻顫振而設計的冪次函數,此函數在原點周圍具有線性的特性,定義如下:

其中δ為線性區間的長度。

4.2 非線性誤差反饋律

為了消除振動,系統輸入的參考位移和速度均為0。根據擴張狀態觀測器輸出的狀態變量的估計值可以得到系統的位移誤差e1和速度誤差e2。從而設計的非線性誤差為:

u0=β1fal(e1,a1,δ)+β2fal(e2,a2,δ) (14)

4. 3 擾動補償

將ESO估計的總擾動z3(t)在控制律中予以補償可得:

將式(15)的控制量輸入到式(10)的二階非線性系統後,可以得到補償後的系統為:

在補償後的控制系統中,已經沒有未知的擾動項,並且將控制系統轉化為了簡單的積分器串聯型的形式。

4.4 並聯繫統自抗擾控制

將前面所建立的解耦後的剛架動力學方程分解為下式,這種結構稱為並聯繫統結構。

對於不能夠精確確定的剛架結構各階固有頻率、阻尼比或其他一些不確定因素,可將這些不確定的部分認為是內部未知因素,從而可以將以上系統變換為:

式中的ω0和ξ0均為自己設計的已知參數。

對式(18)進行變換,可得以y作為狀態變量的新系統模型為:

上式中前四項的參數均為已知的,是系統的已知部分、外界已知的激振力和系統的控制律,最後一項是系統未知的部分。

5 自抗擾控制的仿真曲線

使用壓電主動杆對空間桁架進行振動控制,共使用了三個壓電主動杆,1號主動杆安裝位置為底面的節點3—10,2號主動杆為側面的節點15—16以及3號主動杆為頂部節點21—24。安裝好壓電主動杆以後的空間桁架結構前10階固有頻率如表2所示。

選取底面10號節點的方向為激振點,選取的正弦激振力幅值為10,激振頻率與桁架結構的一階固有頻率相同,為54.9rad/s,這樣可以激起桁架結構模型的一階振動模態,從而激起較大的振動位移。並聯繫統中的參數ω0=60,ξ0=0。

控制節點為三個主動杆安裝位置所在的節點,分別為10號節點的x方向,16號節點的z方向和21號節點的y方向,另外選取19號節點的y方向作為觀測節點。

從圖6中可以看出,施加控制以後,在添加了主動杆的三個連接節點可以獲得很好的減振效果,系統在受到外力時激起的振動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並且有效的抑制了19號節點在產生振動時的位移響應。四個節點的振動位移均減少了近兩個數量級。

圖7和圖8分別為擴張狀態觀測器輸出的跟蹤位移和速度益線,從圖中可以看出,擴張狀態觀測器觀測獲得的三個控制節點的位移和速度曲線基本與原系統的速度和位移曲線一致,說明了擴張狀態觀測器很好的跟蹤了原系統的狀態。

圖9為擴張狀態觀測器觀測得到的三個控制器的擾動跟蹤曲線。由於在實際控制中,擾動是不可被精確得知的,但由於擴張狀態觀測器對系統輸出的位移和速度的跟蹤效果很好,所以可以認為所設計的擴張狀態觀測器也能夠準確的跟蹤上總擾動。

所施加的正弦擾動幅值為30,頻率分別為50rad/s、200rad/s、600rad/s,在不同擾動頻率下觀測獲得的四個節點控制曲線如圖10和圖11所示。

從圖10和圖11中可以看出,在控制輸入端增加了三種不同頻率的擾動以後,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依然很好。其中當輸入頻率為200rad/s和 600rad/s時,控制器的輸出基本和不添加擾動時的一樣,僅在當擾動頻率為50rad/s時,控制效果會相對於沒有擾動時的控制效果略有變差,但仍然具有很好的振動抑制作用。施加擾動頻率為50rad/s時控制效果略有變差的原因是因為此時擾動信號的頻率與激振力的頻率相近,所以會對系統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可以看出自抗擾控制器具有較好的魯棒性。

圖12中對比了未加擾動時和施加了頻率為50rad/s擾動時三個主動杆的控制電壓的差別。由於主動杆最大所能承受的電壓為1 50V,如果主動杆輸入的電壓超過150V,則有可能對其造成很大的損害,所以對於主動杆的輸入電壓需要進行限幅。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控制21號節點的主動杆在0.5s到0.8s和1.75s到2s左右時,已經達到了最大的輸入電壓,所以位移響應的控制效果也會有所下降。而這也與圖9和圖1 0中所示的位移響應在0.5s到0.8s和1.75s到2s左右時的位移控制效果相對最差所相對應。在這2個時間段內,擾動會對系統造成較大的影響,但在這段時間過後,系統依然可以獲得較好的振動控制效果。

6 結論

本文對於所建立的空間桁架模型,選取了壓電主動杆作為其控制元件,建立了桁架結構的動力學方程。然後設計了壓電主動杆,並使用基於能量的優化準則和遺傳算法進行了主動杆的位置優化。在此基礎上,運用了由擴張狀態觀測器和非線性誤差反饋控制律組成的自抗擾控制器對建立的模型進行了仿真分析。通過擴張狀態觀測器對系統狀態的準確觀測,從而實現系統中未知擾動的補償。仿真結果表明,本文所設計的自抗擾控制器能夠有效、準確的對空間桁架結構的振動進行控制。最後在控制系統中加入正弦擾動,驗證了自抗擾控制器有較好的魯棒性。

相關焦點

  • 基於ARM的高解析度壓電陶瓷驅動電源
    關鍵詞:ARM;壓電陶瓷;驅動電源;PI控制器0 引言 壓電陶瓷驅動器(PZT)是微位移平臺的核心,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壓電陶瓷的逆壓電效應產生形變,從而驅動執行元件發生微位移。而直流放大式驅動電源具有靜態性能好、集成度高、結構簡單等特點,因而本文的設計原理採用直流放大式壓電驅動電源。直流放大式電源的原理如圖1所示。
  • 基於CPLD的壓電生物傳感器檢測電路設計
    介紹了一種基於複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的壓電生物傳感器檢測電路。該檢測電路以高性能CPLD(MAX7128)為核心,實現了對壓電生物傳感器10MHz高頻信號的測量與採集,以及所採集的頻率數據動態、實時顯示以及頻率數據串行通信等功能。
  • 採用EFM32微控制器設計主動快門式3D眼鏡
    打開APP 採用EFM32微控制器設計主動快門式3D眼鏡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8-09-11 07:33:00 2、 光電二極體加運放:利用分立的光電二極體、阻容元器件和運放來搭建紅外信號的濾波放大電路,這樣可以針對快門式3D電視信號設計出合適濾波帶寬和放大倍數的電路。缺點就是由於加入了運放和阻容元件使電路板面積增加,導致3D眼鏡顯得臃腫。 由於以上原因,我們希望能有一個既可定製化又儘可能少佔空間的決解方案。
  • 龍溪壓電控制器價格多少_藝鑫振動盤
    龍溪壓電控制器價格多少,藝鑫振動盤,▼滿足個性化需求成立至今,藝鑫振動盤耕耘數載,勵精圖治,以科技引領潮流,用品質服務大眾,以「你的滿意」為目的,以「你的需求」為動力,高性能、高品質的系列產品,包括:振動盤、振動盤底座、控制器及直振等系列,引領振動盤領域。
  • 壓電馬達是什麼 壓電馬達的驅動設計解析
    通過堆疊多個壓電晶體,可以實現更大的承受力和伸長率。 有兩種使用方式可以實現物理的伸長。其中一種方式是,壓電材料交替地夾持,然後由一組微小的基於壓電的夾具釋放,從而允許晶體向前移動(適當地稱為蚯蚓模式),如圖1所示。
  • 基於CPLD的鍵盤控制器設計
    可再編程的特點輔之簡便易用的設計工具,使設計可以進行晚期更改,提高了產品設計的靈活性,降低了風險。在單片機應用系統中,利用鍵盤接口輸入數據,是實現現場實時調試、數據調整和各種參數設置最常用的方法。單片機的外圍鍵盤擴展電路有多種實現方式,例如直接利用單片機的I/O接口,或者採用8255A接口晶片,就可以實現外圍鍵盤的擴展功能。
  • 桁架機械手上下料系統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主要由鋁型材、方管、矩形管等焊接件組成; 2.X軸、Y軸和z軸是桁架機械手的核心部件,其定義規則遵循笛卡爾坐標系。 3. 桁架機械手的各軸總成通常由結構、導向、傳動、傳感器檢測和機械限位五部分組成。
  • 動態偏振控制器驅動電路分析
    本文以光纖擠壓型偏振控制器為研究對象,運用邦加球圖示法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並介紹基於DDS技術和FPGA的動態偏振控制器驅動電路的工作原理、系統結構及軟、硬體設計。測試結果表明,設計實現了驅動電路的預定功能,生成了4路頻率幅值均可調的正弦驅動信號。   1 DPC的工作原理   這裡研究的光纖擠壓型偏振控制器,其內部結構如圖1所示。
  • 基於S12ZVL的AFS執行控制器設計
    打開APP 基於S12ZVL的AFS執行控制器設計 曹學餘 發表於 2014-07-01 10:05:09 它能根據汽車的轉向信號以及車速信號等,自動調節車燈光束的方向,確保車輛在轉彎時無延遲的對準即將進入駕駛員視野的路面,為駕駛員提供最優的照明效果,確保夜間轉彎行車的安全,提高了汽車的主動安全性。   如圖1所示,AFS 系統以車輛在轉彎時方向盤的轉角以及汽車瞬時車速作為控制參數輸入,根據設計的控制算法得到與車速和方向盤轉角相適應的車燈轉角,並以之作為目標角度來對汽車前大燈進行隨動調節。
  • 基於STM32的永磁同步電機伺服控制器設計
    摘要:首先介紹了永磁同步電機伺服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及控制原理,並以STM32F407為基礎進行了小功率的伺服控制器設計,詳細講述了伺服控制器的軟、硬體的具體設計流程及其實現方式。並通過意法半導體公司提供的相關軟體設計工具快速、有效地完成伺服控制器的設計、調試。
  • 採用ARM的壓電陶瓷驅動電源結構及電路
    隨著現如今電源設計的多樣化,壓電陶瓷驅動電源開始佔據市場的一席之地,其在一些特殊場合有著傳統電源無法比擬的優點。在本文中,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種高解析度的壓電陶瓷驅動電源系統結構及電路設計方案。
  • 基於壓電薄膜傳感器的肘部運動檢測系統設計
    作者/ 楊航 董維傑 大連理工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3)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2193.htm摘要:本文介紹了一種基於可貼在衣服上的柔性傳感器和STM32
  • 基於TMS320F2812的逆變電源控制器設計
    首先介紹了逆變電源技術的發展現狀,在介紹了晶片的特性之後,詳細分析了基於TMS320F2812逆變電源控制器的硬體和軟體設計,並對仿真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結果表明,該逆變電源能夠得到穩定的正弦波輸出。1 基於TMS320F2812逆變電源的總體設計1.1 DSP控制器TMS320F2812性能TMS320F2812晶片是TMS320C28x系列中的一種,它採用先進的改進型哈佛結構,其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具有各自的總線結構,從而它的處理能力達到最大;它的指令執行速度為150 MIPS,這種高性能使複雜控制算法的實時執行成為可能。
  • 曹操高陵項目——雙向正交網格結構帶巨型加強桁架累積滑移技術
    圖2 墓坑位置2)大跨度雙向正交鋼桁架空間網格結構受力複雜,結構成型過程變形控制難度大 屋蓋結構為大跨度雙向正交鋼桁架空間網格結構,四周設置支座,呈典型的雙向受力特徵。對於此類結構,適宜的施工方法有單元吊裝法整體提(頂) 升法及多軌道累積滑移法。但出於文物保護方面的考慮,不允許在屋蓋下方搭設臨時支撐結構進行屋蓋拼裝,也不允許在場內進行吊裝作業,因此上述方法均不適用。
  • 基於FPGA的永磁同步電機控制器設計
    摘要:提出一種基於FPGA的永磁同步電機控制器的設計方案,該設計可應用於具有高動態性能要求的永磁同步電機伺服控制系統。為提高伺服控制系統的實時性,簡化電路及節省成本,該系統設計採用Ahera公司生產的CycloneIII EP3C25Q240C8型FPGA器件實現電機控制器。嵌入NiosⅡCPU軟核配合片內硬體乘法器及可編程邏輯門陣列,實現軟硬體協同工作。通過QuartusⅡ軟體自帶的SignalTaplI嵌入式邏輯分析儀進行板上調試驗證,得到帶有死區輸出的PWM波形。
  • 基於LPC1114的智能節能LED檯燈控制器設計
    摘要:本設計採用NXP基於ARM Cortex M0的MCU--LPC1114作為核心控制器,利用其豐富的片內外設,通過環境光線傳感器和超聲波測距傳感器實時採集環境光線強度和用戶到LED檯燈的使用距離,並與通過用戶按鍵設置的
  • 基於壓電馬達的觸覺響應解決方案
    近來,由於缺乏好的觸覺反饋設計,從而帶動了電子觸覺響應系統的需求。基於軟體的按下激活按鍵  使用壓電驅動實現觸覺反饋是一種比較有前途的方法,這種方式已經在少數消費類設備中應用了很多年。壓電式觸覺反饋具有很多優點,包括:快速響應、超薄外觀、低功耗以及大量可以利用的壓電材料和組裝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