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偏振控制器驅動電路分析

2021-01-18 電子發燒友
動態偏振控制器驅動電路分析

唐琦,徐宏傑,郭耀 發表於 2011-12-27 17:19:52

  引 言

  偏振控制器是一種重要的光器件,在光纖通信和傳感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實際運用中,偏振控制器的半波電壓與廠家給出的標稱值並不完全一致,導致了使用的不便。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有與之配套的驅動電路。但是,許多廠家並不提供配套的驅動電路,即使提供,價格也昂貴,在實際工程開發中不能達到最佳性價比。因此,自主研製DPC的驅動電路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以光纖擠壓型偏振控制器為研究對象,運用邦加球圖示法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並介紹基於DDS技術和FPGA的動態偏振控制器驅動電路的工作原理、系統結構及軟、硬體設計。測試結果表明,設計實現了驅動電路的預定功能,生成了4路頻率幅值均可調的正弦驅動信號。

  1 DPC的工作原理

  這裡研究的光纖擠壓型偏振控制器,其內部結構如圖1所示。它由4個壓電陶瓷光纖擠壓器(稱為擠壓器F1,F2,F3,F4)組成,其方位角分別為0°,45°,O°,45°,各擠壓器對應的驅動電壓為V1,V2,V3,V4。分別在4個擠壓器上加電壓信號驅動,產生相應的壓力擠壓光纖,形成線性雙折射,改變入射光波的相位差,從而實現任意偏振態轉換。

  

 

  由文獻[3—5]和上述偏振控制器內部結構,可將擠壓器中的四段光纖(分別稱為d1,d2,d3,d4)看成不同方位角的相位延遲器。

  (1)d1,d3可看成方位角為零的相位延遲器,只改變輸入光的相位延遲而不改變其偏振方向,在邦加球上表現為輸入偏振態繞S1軸的旋轉。

  (2)d2,d4可看成方位角為45°的相位延遲器,也即旋光器和相位角為零的相位延遲器的合成,不僅改變輸入光的相位延遲,也改變其偏振方向,其偏振態變換在邦加球上表現為繞S2的旋轉。

  圖2為d1,d2,d3,d4對偏振態變換在邦加球上的顯示。如圖2所示,在邦加球上,隨所加電壓的變化,d1或d3的輸出光起始偏振態S繞S1軸順時針旋轉。d2,d4的輸出光偏振態S'隨所加電壓變化在邦加球上繞S2軸逆時針旋轉。

  

 

  圖2光纖擠壓器偏振態隨電壓變化的邦加球示意圖由此可知,只要輸入光的偏振態與F1和F2的方向都不垂直,則輸入光的偏振態都可以通過操作至少2個擠壓器改變到任意一個偏振態。

  2 DPC的驅動電路設計

  DPC驅動電路的設計基於DDS技術,系統主要由Xilinx Spartan-3系列FPGA、數/模轉換器LTC1668及寬帶放大器LT1812組成。

  2.1 DDS的基本原理

  DDS的基本原理是基於採樣定理。將相位累加器輸出的相位碼通過查表法映射成波形幅度碼,經模/數轉換和低通濾波後產生波形,其框圖如圖3所示。它主要由參考時鐘fref、相位累加器、相位寄存器、波形存儲器、數模轉換器及低通濾波器等部分構成。

  DDS工作時,它將在時鐘脈衝的控制下,對頻率控制字F用累加器進行處理,以得到相應的相位碼;然後由相位碼尋址波形存儲器進行相位碼——幅度編碼變換後輸出不同的幅度編碼;再經過數模轉換器和低通濾波器處理,即可得到由頻率控制字決定的連續變化的輸出波形。

  2.2 硬體組成

  DPC的驅動電路是基於偏振度測試系統平臺(見圖4)研製的。DPC用於將輸入光擾偏後輸出,再經檢偏器和探測器將光強信息轉化為數字量送入FPGA,FPGA對數據進行處理後再對DPC的驅動電壓做出調整並輸出,以達到完全擾偏的目的。

  

 

  要實現完全擾偏,也即是讓輸入偏振態在一定時間內遍歷各個偏振態。根據DPC的工作原理及實驗嘗試,測試系統使用4路正弦信號同時驅動4個光纖擠壓器。根據DPC自身性質,所需提供電壓最大值應小於2 V,正弦波頻率應小於2 000 Hz。因此,驅動電路需要提供4路大於零的正弦波驅動信號,其峰值應小於2 V。且正弦波頻率各不相等,均小於2 000 Hz。

  驅動電路的硬體結構如圖5所示,4路電壓驅動設計均相同。採用16位高精度數/模轉換器LTC1668,將FPGA輸出的數據轉換為模擬電流,再經運放LT1812將電流轉換為電壓。

  

 

  LTC1668工作在士5 V雙極性電壓供電情況下,其參考電壓由內部提供,輸出採用單端電流輸出模式。寬帶放大器LT1812完成電流一電壓轉換,最終輸出符合要求的正弦信號。

  2.3 軟體設計

  FPGA是驅動電路的控制核心。FPGA接收ADC轉換的光強信息數據,並傳送給DSP;再根據DSP計算所得的數據(即正弦驅動信號的頻率f)判斷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則進入DDS子模塊,得到幅度碼並發送給LTC1668,以輸出需要的正弦波。FPGA主模塊流程圖如圖6(a)所示。

  

 

  

 

  式中:fo是輸出頻率;fref為DDS參考時鐘頻率,由FPGA將晶振輸入時鐘經內部鎖相環分頻後產生。

  由相位步進累加可得到相位碼,再尋址波形存儲器即可完成相位——幅度轉換,得到相應的幅度碼,輸出給主模塊。由於驅動信號為正弦波,波形存儲器直接調用FPGA內部模塊sin_COS_lookup_table,輸入與輸出數據位寬均為16位。DDS子模塊流程圖如圖6(b)所示。

  2.4 實驗測試結果

  實驗時設定4路正弦驅動信號V1,V2,V3,V4的頻率分別為f1=2 000 Hz,f2=1 000 Hz,f3=1 800 Hz,f4=1 500 Hz。

  示波器上觀測的波形如圖7所示。

  

 

  波形使用雙通道示波器觀測,2通道探頭設置為10檔。從圖7中可以看出,輸出波形較為穩定。如果在FPGA程序內增大sin_COS_lookup_table模塊的輸入數據位寬,也即增大採樣點數,可以得到精度更高的輸出波形。

  3 結 語

  實驗測試結果表明,所設計的調製電路能夠輸出4路頻率可調的正弦信號,輸出信號穩定,控制靈活,工作性能可靠。該方法思路簡單,採用Verilog語言設計並調用FPGA內部模塊,設計靈活透明,且外圍電路較為簡易,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和性價比。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動態偏振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系統設計及應用
    動態偏振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系統設計及應用 王倩,朱俊,何廣強 發表於 2020-12-03 10:29:49 1 引 言 偏振是量子光的一個重要和常用的性質
  • 基於STM8S的LCD驅動電路和LCD顯示原理分析
    基於STM8S的LCD驅動電路和LCD顯示原理分析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8-12-03 11:31:17 一、LCD的顯示原理。
  • 半導體雷射控制器電路原理分析
    打開APP 半導體雷射控制器電路原理分析 工程師飛燕 發表於 2018-07-03 10:07:00 1半導體雷射控制器的設計 雷射控制器由受控恆流源,溫度監視及控制電路,主控制器及顯示器構成。整體結構原理見圖1.
  • 電動自行車無刷控制器電路原理分析
    根據實物繪出其電路圖,如圖所示。該控制器由CPU(PIC16F72)、2片74HC27(3輸入或非門)、1片74HCO4D(反相器)、1片74HCO8D(雙輸入與門)和1片LM358(雙運放)、6隻大功率場效應管等組成,功率達350W,是一款比較典型的無刷電動車控制器,具有600和120°驅動模式自動切換功能。
  • 光學偏振態的判斷以及偏振態之間的轉換
    偏振態之間的轉換    在一些特殊的應用中,我們希望獲得任意狀態的偏振光,這就需要我們從現有的偏振光出發,經過一系列變化,變為我們所需要的偏振光,而這種裝置為偏振控制器。下面我們討論一下偏振控制器:偏振控制器不改變光強偏振控制器的主要參數有響應速度、消光比、波動、無端復位等。
  • 步進電機驅動電路解析,步進電機驅動電路原理圖、電路性能比較及...
    步進電機是一種感應電機,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電子電路,將直流電變成分時供電的,多相時序控制電流,用這種電流為步進電機供電,步進電機才能正常工作,驅動器就是為步進電機分時供電的,多相時序控制器。   雖然步進電機已被廣泛地應用,但步進電機並不能像普通的直流電機,交流電機在常規下使用。它必須由雙環形脈衝信號、功率驅動電路等組成控制系統方可使用。
  • 電動汽車用永磁同步電機驅動控制器設計
    摘要: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頻繁工作於啟動/停車、加/減速等複雜工況下,較工業用電機需要更寬的轉速範圍和更高的過載係數,同時對控制器的開發提出了較大的挑戰。設計了一種適用於電動汽車的永磁同步電機(PMSM)控制器。
  • 對共模扼流圈的高速CCD驅動電路特點深入分析
    電荷耦合器件(CCD)在光電成像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它具有高速、低噪聲、寬動態範圍以及線性響應等優點,然而要使CCD 正常工作,需要成像電路的支持。
  • MOS管驅動電路詳細分析
    一、MOS管驅動電路綜述 在使用MOS管設計開關電源或者馬達驅動電路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考慮MOS的導通電阻,最大電壓等,最大電流等,也有很多人僅僅考慮這些因素。這樣的電路也許是可以工作的,但並不是優秀的,作為正式的產品設計也是不允許的。
  • 新能源汽車驅動控制器的關鍵技術
    在當前電池技術未能取得突破的前提下,提高電機驅動系統的效率、功率密度、安全性與可靠性成為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系統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我國政府和企業進行政策制定和未來發展規劃的重點對象。 二、驅動控制器關鍵技術 電機驅動控制器作為新能源汽車中連接電池與電機的電能轉換單元,是電機驅動及控制系統的核心。
  • 寬帶太赫茲動態偏振控制的石墨烯可調諧多功能超材料
    同時,超材料也適合操控電磁波的偏振態,因此在微波到可見光波段出現了許多使用超材料的偏振器件。然而,目前大多數器件的電磁響應完全依賴於幾何結構和參數,缺乏可調性,限制了其在實際工程中的進一步應用。如果能夠動態改變超材料的電磁特性,將開闢傳統設備無法提供的新應用。  近年來,可調諧超材料的開發使得太赫茲偏振主動可控成為現實,電磁響應的控制主要通過電、機械、熱和光等外部刺激。
  • 基於DSC的直流電機半橋驅動電路的設計
    目前,直流電機驅動電路通常是採用DSP通過一個H橋電路發送PWM控制脈衝,控制直流電機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旋轉。而實際的工業應用中,大多只需要直流電機在單一方向上以一定的轉速運行,不需要進行頻繁的正反轉切換。因此針對上述需求,若仍採用H橋電路進行驅動,就會產生電路冗餘,增加了硬體成本,降低了硬體電路的可靠性。因此,本文採用了一種半橋驅動電路模式。
  • H橋電機驅動電路詳解
    電動機在電路中是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產生驅動轉矩;作為用電器或各種機械的動力源,發電機在電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一般我們利用STM32單片機可以方便的調整電機速度,但STM32的IO接口電壓和電流一般都是非常有限的,電壓是3.3V,電流是8mA,所以為方便控制需要在微控制器和電機直接添加驅動電路板,該電機驅動板有兩種輸入線:電源輸入線和控制信號輸入線。
  • 幾種主流MOSFET驅動電路的分析
    本文介紹並討論分析一下作者在研製開關電源中使用的幾種結構簡單可行的MOSFET管驅動電路。  幾種MOSFET驅動電路介紹及分析  不隔離的互補驅動電路  圖1(a)為常用的小功率驅動電路,簡單可靠成本低。適用於不要求隔離的小功率開關設備。
  • 預驅動電路—IR2101框圖結構分析
    亮點三:全場以實物為依託,進行 現場調試,並且手把手教會大家進行單個模塊的調試與模塊之間聯調的方法,手把手教會並提高大家調試電路的動手能力,這也是工程師必備的最重要的一點。調試過程中遇到的很多難點、很多困難,敬請關注張飛老師如何親自進行調試,如何克服困難,如何去分析尋找突破點。
  • 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技術(乾貨)
    、輔件三合一控制器(集成:EHPS控制器+ACM控制器+DCDC)、輔件五合一控制器(集成:EHPS控制器+ACM控制器+DCDC+PDU+雙源EPS控制器)、乘用車控制器(集成:主驅+DCDC)、物流車三合一控制器(集成:主驅+DCDC+PDU)、物流車五合一控制器(集成:主驅+EHPS控制器+ACM控制器+DCDC+PDU)。
  • 詳細解析電機驅動電路典型設計
    前言: 本文主要介紹了電機驅動電路的設計,該方案實現的電路,可以採用獨立的單片機或CPLD加場效應管驅動電路以及電流採樣反饋電路。  上面的分析是靜態的,下面討論開關轉換的動態過程:三極體導通電阻遠小於2千歐,因此三極體由截止轉換到導通時場效應管柵極電容上的電荷可以迅速釋放,場效應管迅速截止。但是三極體由導通轉換到截止時場效應管柵極通過2千歐電阻充電卻需要一定的時間。相應的,場效應管由導通轉換到截止的速度要比由截止轉換到導通的速度快。
  • 高階電路動態特性的仿真分析
    作者/ 賀為婷 楊建華 西安工業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陝西 西安 710032)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0860.htm摘要:為了準確直觀地觀測電路的動態變化過程,採用四種方法對一電路實例進行仿真分析:用積分法求解狀態方程,用拉普拉斯變換法求解
  • 基於嵌入式WinCE的CAN總線控制器驅動設計
    基於Win CE的兩種模型是本機的設備驅動程序和流接口的驅動程序;兩種外部模型用於通用串行總線(USB)和網絡驅動器接口標準(NDIS)驅動程序。下面針對 Win CE系統下基於三星公司的ARM9內核晶片S3c2410的CAN總線控制器SJAl000,以流接口驅動程序形式進行設計。
  • 小原焊機門極驅動電路異常輸出短路維修
    小原焊機IGBT過電流保護不工作維修小原焊機IGBT常見故障及分析一、小原焊機IGBT短路串聯支路短路小原焊機維修原因:1、門極驅動電路誤動作;2、空載時間不足;不良情況位置:1、門極驅動電路異常;2、控制PCB異常;尖峰電壓過大原因:1、浪湧電壓過大;2、邏輯或門極電路誤動作;不良情況位置:1、緩衝電路異常、緩衝電阻斷線;2、門極驅動電路異常、控制PCB異常;小原焊機門極過電壓原因:1、有外加靜電;2、尖峰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