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偏振態的判斷以及偏振態之間的轉換

2021-01-16 Fun光學設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一些物質的存在形式往往用肉眼是沒有辦法感知的,只能將他們的形態進行轉換,轉換為現實世界可以被感知的物理量,比如說光強,在通過人們的邏輯思維進行推演,進而區別不同的形態,比如說判斷光的偏振態的問題。

    偏振態有:線偏振,部分直線偏振,圓偏振,部分圓偏振與自然光,橢圓偏振與部分橢圓偏振,判斷其偏振態主要採用偏振片(起偏器或檢偏器)和四分之一波片。

1、直線偏振

經過偏振片,存在消光,當旋轉90°,光強最大

2、區別圓偏振,部分圓偏振與自然光

轉動偏振片,如果光強不變,入射光為圓偏振或自然光或自然光與圓偏光混合而成的部分圓偏光,為了判斷這三種光,我們需要在偏振片前面加四分之一波片

若為圓偏光,經四分之一波片後為線偏振,旋轉偏振片存在消光,並旋轉90°後出現最大值。

若為自然光,經四分之一波片後為自然光,旋轉偏振片以後光強始終保持不變。

若為部分圓偏光,經四分之一波片以後為為部分直線偏振,則旋轉偏振片後會出現亮暗交替,但是不會出現消光。

3、區分橢圓偏光,部分橢圓偏光,部分直線偏光

旋轉偏振片,均發現有亮暗交替,但無消光現象,所以,在偏振片前面加四分之一波片,四分之一波片光軸的取向為單獨放偏振片時光強最大的振動方向一致。

若為橢圓偏振,經四分之一波片為直線偏振,旋轉偏振片,出現亮暗交替,且存在消光

若為部分橢圓偏振,經四分之一波片為部分直線偏振,出現亮暗交替,但無消光存在

若為部分直線偏振,將四分之一波片旋轉45°,變為部分圓偏振,旋轉偏振片,光強始終不變。

偏振態之間的轉換

    在一些特殊的應用中,我們希望獲得任意狀態的偏振光,這就需要我們從現有的偏振光出發,經過一系列變化,變為我們所需要的偏振光,而這種裝置為偏振控制器。下面我們討論一下偏振控制器:

偏振控制器不改變光強

偏振控制器的主要參數有響應速度、消光比、波動、無端復位等。

偏振控制器的主要性能指標有:線性延遲性、驅動電壓、插入損耗、響應調節速度,消光比等。...消光比表徵了偏振控制器對偏振態的控制能力,一般用來表徵線型偏振控制器的性能,可以定義為期望方向光強與其正交方向光強的比值。消光比越大,得到期望輸出偏振態越好。目前己有偏振控制器的消光比達到30dB以上。

偏振控制器也可以用做擾偏器,以得到高度隨機的偏振態。

所謂偏振控制器,就是能將輸入的任何一種偏振態(橢圓偏振,圓偏振,線偏振)轉變成任意指定的偏振態輸出。光纖偏振控制器一般由兩個控制元件構成,這是因為偏振態的自由度是2,即橢圓度和方位角。

一:利用波片組合(延遲量固定但其方位角可變波片組成的偏振控制器,即自由波片結構)控制偏振態

1、 通常認為1/4波片能夠把任何狀態偏振光(線偏振光、圓偏振光、橢圓偏振光)轉化為線性偏振光或相反,而半波片則能實現任意兩個偏振態間的轉換,所以它們之間的組合可以實現偏振控制。

控制原理是:第一個四分之一波片把任意的輸入偏振光轉變為線偏振光,二分之一波片把此線偏振光轉到任一期望得到的偏振方向,最終第二個四分之一波片再將該偏振光轉變成任何希望得到的輸出偏振態。

    註:1/4波片能夠把任何狀態偏振光(線偏振光、圓偏振光、橢圓偏振光)轉化為線性偏振光的前提條件是:1/4波片的光軸要與橢圓主軸(包括長軸x 和短軸y )平行。

2、部分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兩個分量是不相干的,不能合成一個矢量。部分偏振光的兩個分量振幅大小是不等的;而自然光是相等的。

二:光纖打圈等效波片形式

       利用彎曲光纖引入應力線性雙折射,通過控制光纖彎曲半徑及彎曲圈數製成在線單模光纖1/4波片和1/2波片。主軸方向可以改變的兩個1/4波片和一片1/2波片便可構成一個偏振控制器。第一個1/4波片將光纖中傳播的橢圓偏振態變成線性偏振態。1/2波片將此線性偏振態旋轉至所需要的方向。最後一個1/4波片將1/2波片輸出的線偏態變成所需的橢圓偏振態。這樣,偏振控制器就能實現任意兩個偏振態之間的轉化。換句話講:無論光纖埠處輸入任何偏振態都可以通過調節偏振控制器,在輸出端得到任意所需要的偏振態(即:可以實現任意確定輸入偏振態到任意確定輸出偏振態的轉換)。

三:法拉第旋轉器型偏振控制器

      法拉第旋轉器是利用法拉第效應,對置於永磁體磁場內的光纖導模的偏振態進行控制。所謂法拉第效應,簡單地說,就是指放在磁場中的本來不具旋光性的物質產生了旋光性。當光矢量通過這樣的物質時會發生旋轉。旋轉角度θ=VBL,這裡,V是維爾德常數(反映物質特性),B是磁感應強度,L是光在介質中傳播的距離。

原則上一個偏振控制器應該能夠將任何輸入偏振態轉換成任何其它輸出偏振態,但幾乎所有實際應用都是將一個固定的線偏振態轉換成另一個任意的狀態,或其反過程。

       上面只是從基本的原理來介紹偏振態的種類和識別方法,以及從任意偏振態出發得到想要的偏振態,但這種變換在實際應用中有什麼意思呢?我從一個例子中來解釋,CO2雷射在從雷射器出來的時候一般情況是線偏振的,那麼在加工金屬的時候,各個方向的電場強度不同,這樣就會造成加工不同方向的線條時出現加工效果不一致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一般會將線偏振轉換為圓偏振,這樣就成功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還有一些動態的過程,需要維持偏振態不變的情況,總之呢,各種需求都會存在,如果掌握了這些基本的原理,就可以隨心所欲的設計自己的系統,本文沒有介紹如何產生這些的偏振形態,我將在後續單獨開一篇文章詳細的介紹此問題


相關焦點

  • 偏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優點
    、應力、表面粗糙度以及常規成像無法檢測到的物理特性。假設相機的輸出i0,i90,i135,和iUF分別從0°、90°、135°偏振和未濾波通道輸出,則s偏振態和p偏振態的強度分別為:  使用微偏振器濾鏡的線掃描和面掃描之間的關鍵區別是每個像素的原始偏振狀態數據的數量。區域掃描成像儀通常使用以所謂的超像素格式排列的0°,45°,90°和135°偏振濾光片,其中每個像素捕獲一個原始偏振態。
  • 偏振雷射的應用
    李小川 廖雲電子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摘要:本文通過介紹偏振雷射的Stokes矢量表示法、偏振度、解偏度的概念來說明偏振雷射的應用,如水下成像技術以及醫學上的診斷應用。如果在知道入射光的偏振信息,通過Mueller矩陣就可以計算出散射光的偏振狀態,通過比較散射光與入射光之間的偏振度,可以分析散射介質的一些特性。由Mueller矩陣決定的散射光的解偏度(DOP)定義為:D取值範圍為[l,4]。對於完全解偏情形,D=1;散射光處於部分偏振狀態時1<D<4;散射光與入射光偏振態保持一致對應於完全保偏,D=4。
  • 解析偏振橢圓
    偏振橢圓可直觀地展示光的偏振態,但兩者之間的數學關係如何建立呢?
  • zemax軟體OpticStudio的偏振分析功能
    系統選項對偏振態的定義方法需要將輸入的二維瓊斯矩陣轉換為三維的電場向量 (Ex, Ey, Ez)。默認的入射平面與Z軸垂直,所以傳統的S和P的定義方法限制用戶無法定義Z軸參考的偏振態。 偏振光瞳圖 偏振光瞳圖功能是OpticStudio中最實用的一種快速查看光學元件表面偏振態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該分析結果和實際情況確實存在細微的偏差,因此在使用該分析結果時請格外注意。
  • 【小麓講堂】偏振光學基礎知識(一):理解偏振光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線偏振光、圓偏振光還是橢圓偏振光,它們在光束橫截面上的不同位置,都具有相同偏振態分布,被統一稱為標量偏振光束。與之對應的,還有一種矢量偏振光束,矢量偏振光束在光束橫截面上不同位置的偏振態呈現非均勻分布,其中最為特殊的一種矢量偏振光束就是偏振態在光束橫截面上呈軸對稱分布的柱矢量偏振光束,最典型的兩類柱矢量偏振光束分別為光束橫截面上偏振沿半徑方向的徑向偏振光束和沿方位角方向的方位角偏振光束。
  • 動態偏振控制器驅動電路分析
    (1)d1,d3可看成方位角為零的相位延遲器,只改變輸入光的相位延遲而不改變其偏振方向,在邦加球上表現為輸入偏振態繞S1軸的旋轉。   (2)d2,d4可看成方位角為45°的相位延遲器,也即旋光器和相位角為零的相位延遲器的合成,不僅改變輸入光的相位延遲,也改變其偏振方向,其偏振態變換在邦加球上表現為繞S2的旋轉。
  • 模擬偏振敏感的散射過程
    該散射模型由MSP.DLL文件定義,它考慮了非序列模式下入射光的偏振屬性,模擬了散射對光線的傳播方向和偏振態的影響,並且該模型還可以用來模擬考慮米氏散射 (Mie Scattering) 的螢光現象。在模擬生物成像時,考慮螢光以及偏振敏感的散射現象是十分重要的。最後,本文還總結了基於MSP.DLL體散射模型的7個應用示例。
  • 【小麓講堂】偏振光學基礎知識(四):典型偏振器件:偏振片、波片、渦旋波片
    團隊成員全部是碩士以上學歷,其中20%以上具有博士學歷,團隊成員來自國內外知名企業及高校,深耕科研和工業行業多年,具備紮實的光學理論基礎,及仿真算法、生產工藝、實驗系統設計和集成器件開發經驗。在光學領域經常要用到這樣一類光學器件,用來產生、改變或檢測光的偏振特性,又或者利用光的偏振特性來進行一些物理參量的測試、信息的記錄與傳遞、特定光學現象的實現等,這就是偏振光學元件。
  • 光的偏振
    偏振指的是相對傳播方向的不對稱性的振動;所以橫波才有偏振現象,縱波不存在偏振現象;非偏振光:如燈泡(光波的振動方向隨機);偏振光分全偏振和部分偏振;全偏振:只有偏振光;‍圓偏振是橢圓偏振的特例,可以簡單理解它倆為同一類;圓偏振又分為左旋和右旋,螺旋的方向為順時針和逆時針的差別;線偏振和圓偏振可以相互轉換;如,線偏振光經過1/4波片時,會轉換成圓偏振光;
  • 圓偏振態單光子發射器
    該單光子發射器無需傳統的四分之一波片、偏振片即可在微納尺寸直接實現偏振態的調控,有利於促進量子發射器在集成光學系統、納米光學晶片中的應用。「2020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候選推薦單光子發射器是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中的核心器件。
  • 上海交大團隊研究強雷射驅動的寬帶強太赫茲輻射的偏振態控制獲進展
    太赫茲波是頻率介於微波與紅外之間的電磁輻射,大量有機大分子的振動和轉動能級都落在這一範圍,這預示著太赫茲輻射在生物醫療、材料科學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產生頻譜、偏振、功率等參數可調的太赫茲輻射是實現其廣泛應用的前提,也是過去10多年人們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課題。
  • 教你全面認識光學偏振片!
    非偏振光通過線偏振片後變成線偏振光線偏振光通過理想線偏振片的透過率使用馬呂斯定律計算。其中θ為光偏振方向和線偏振透射軸的夾角,θ等於0°時透過率為1,θ等於90°時透過率為0。根據馬呂斯定律,兩個偏振片通過旋轉能夠組成可調偏振衰減器,如下圖所示。
  • 偏振概論
    它們通過相對於其正交分量延遲(或延遲)偏振的一個分量來做到這一點。為了幫助您確定最適合您的應用的波片,請閱讀了解波片。正確選擇的波片可以將任何偏振態轉換為新的偏振態,並且最常用於旋轉線性偏振,以將線性偏振光轉換為圓偏振光,反之亦然。應用領域在各種成像應用中,實施偏振控制可能很有用。
  • 【小麓講堂】圓偏振片的原理及應用
    圓偏振片是一種可以生成圓偏振光的光學元件,是由一個線偏振片和一個四分之一波片組成。其中,四分之一波片的快軸相對線偏振片的透射軸方向呈45°。>> 圓偏振片可使任意偏振態的入射光變為圓偏振光。
  •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為了獲得最佳探測與識別能力,目前國際上光學遙感技術的發展趨勢是成像、光譜、偏振多維信息同時探測。發展目標二維空間圖像、一維光譜和全偏振態多維信息一體化同時探測技術,研製可同時獲取目標成像、光譜和偏振信息的高科技儀器,解決目標精確探測和識別的重大科學、技術與應用問題,已成為迫切與重大需求。
  • 全介質超構表面偏振調控的原理和新應用
    總結介質超構表面的偏振調控機理,引出超構表面的「偏振+」功能框架,並總結了實現該框架的各類設計原理和方案。2. 總結了基於「偏振+」框架下超構表面偏振相關的一些新興應用,包括偏振轉換、偏振分束、透鏡、偏振復用全息、納米印刷、多功能器件、偏振檢測、矢量渦旋光生成、量子光學。3. 作者對全介質超構表面偏振調控進行總結和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 動態偏振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系統設計及應用
    因此,在量子安全通信系統中,經常通過改變偏振態來進行編解碼,而動態偏振控制器(DPC)作為一種改變輸入光偏振態的光器件,直接參與傳輸數據的編解碼,在量子通信中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而在傳統的光纖通信系統中,如何準確控制光纖中的偏振態成為實驗的前提和關鍵,因為這關係著系統的穩定性和數據傳輸的誤碼率,採用DPC也是十分有效的辦法。
  • 單模光纖偏振模色散PMD測試
    二、單模光纖的偏振模色散產生機理   隨著單模光纖在測試中應用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集成光學、光纖放大器以及超高帶寬的非零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即ITU-T G655光纖的廣泛應用,光纖衰減和色散特性已不是制約長距離傳輸的主要因素,偏振模色散特性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
  • 中波紅外偏振操控超表面功能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透鏡是最簡單、最常見的光學元件,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拍照手機、專業攝影的數位相機,抑或是用於觀測宇宙起源、天體運行規律的天文望遠鏡,無一例外都需要藉助透鏡來實現其精密而複雜的功能。傳統的光學元件幾乎都是通過機械研磨拋光來實現特殊的曲面構型,其存在體積和重量大、光子調控維度單一、難於集成等問題,其發展在航空航天等對體積、重量更為敏感的領域受到嚴重製約。
  • 反射式RAP型橢圓偏振光譜儀及其應用
    (簡稱橢偏)光譜測量是一種非接觸、非破壞性的光學分析技術,是研究材料光學性質的重要手段[1]。橢偏光譜測量技術自問世以來已有 100 多年歷史,1887 年,Drude 發現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將導致光的偏振態發生改變,偏振態在相互作用前後所發生的變化與物質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