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max軟體OpticStudio的偏振分析功能

2020-11-26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概述

OpticStudio有多種分析模擬偏振光學器件的功能。這篇文章介紹了每種功能在建模時的特點和合適的使用環境。本文使用的附件請從以下連結下載:

https://customers.zemax.com/ZMXLLC/media/Knowledge-Base/Attachments/16004_OpticStudio_Polarization_Features_Samples.zip

產生偏振光源

所有OpticStudio中的偏振分析都需要定義輸入光的偏振態,通常情況下這些分析使用瓊斯向量 (Jx, Jy) 來表示X和Y方向上不同起始相位的偏振分量。在OpticStudio中有兩種輸入光偏振態的方法。第一種是在每個獨立的分析功能中設置明確的輸入偏振態(Jx, Jy, X/Y起始相位),例如偏振光線追跡 (Polarization Ray Trace) 和偏振光瞳圖 (Polarization Pupil Map)。

第二種方法是在系統選項 (System Explorer) > 偏振 (Polarization) 標籤下進行定義。這裡定義的偏振態將應用於所有包含並勾選了「使用偏振 (Use Polarization) 」選項的分析和計算中。

系統選項對偏振態的定義方法需要將輸入的二維瓊斯矩陣轉換為三維的電場向量 (Ex, Ey, Ez)。如果我們將Jx考慮為電場在S偏振方向的分量,將Jy考慮為電場在P偏振方向的分量,則在沒有入射平面的情況下這種定於會變的很模糊。詳細信息請參考知識庫文章「What Are the S and P Polarization States?」

https://customers.zemax.com/os/resources/learn/knowledgebase/what-are-the-s-and-p-polarization-states

這表示,如果要定義光線從光源發射沿方向向量K在自由空間中傳播時的P和S分量,則需要先定義一個參考基準。在OpticStudio中,您可以使用如下參考:

X軸參考:向量P由K叉乘X決定,向量S由P叉乘K決定(默認選項)

Y軸參考:向量S由Y叉乘K決定,向量P由K叉乘S決定

Z軸參考:向量S由K叉乘Z決定,向量P由K叉乘S決定

需要注意的是:向量S,P和K(傳播方向)是相互正交的,如下圖所示,它們分別用紅色、藍色和綠色箭頭表示:

這種方法可以為您在定義輸入偏振態時提供更多選擇。默認的入射平面與Z軸垂直,所以傳統的S和P的定義方法限制用戶無法定義Z軸參考的偏振態。

偏振光瞳圖

偏振光瞳圖功能是OpticStudio中最實用的一種快速查看光學元件表面偏振態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該分析結果和實際情況確實存在細微的偏差,因此在使用該分析結果時請格外注意。

通常情況下,OpticStudio中的計算與時間無關(例如在穩態系統中的一個瞬間)。然而,在偏振光瞳圖並不是這樣的,它會在笛卡爾坐標圖中顯示出特定表面處的電場向量 (Ex, Ey) 的端點在一個時間周期內的軌跡。這是由於相位不同造成了偏振橢圓方向不同。對於大多數計算,OpticStudio分析偏振橢圓時是沿時間軸的正向還是反向並不重要,這是因為我們假設系統為穩態系統。在默認設置下,分析計算都是沿時間軸正向的(光線即將入射到特定表面的時候)。

此外,在您定義Jx和Jy的初始相位偏移時,在X-面 (X-Phase) 或Y-面 (Y-Phase) 中輸入的正值都會使Jx相對Jy延後。例如,定義X-面為90°且Y-面為0°,這會導致Ex電場分量相對Ey電場分量咽喉90°,如下圖所示:

假設 (Jx, Jy) = (0.707, 0.707),則偏振橢圓為順時針的圓環,我們可以在偏振光瞳圖中查看這一結果,如下圖所示:

偏振相關介質的種類

在OpticStudio中有多種可以改變輸入光偏振態的方法。這些方法引入了偏振相關的表面或材料。下面我們來介紹三種方法並描述它們在通常情況下的應用場景。

1、瓊斯矩陣

瓊斯矩陣表面是一個理想的面型並且默認輸入光為垂直入射。該表面使用2x2矩陣表示瓊斯向量(用來描述電場)如下式所示:

其中A, B, C, D, Ex和Ey均為復值。該矩陣可以通過二維向量描述三維電場但前提假設是默認其傳播方向與Z軸重合。因此,電場分量只在XY平面。如果光線確實沿Z軸準直入射系統,則該表面可以提供理想的分析結果,並描述出P和S偏振態的變化及透過率的變化。

OpticStudio也允許在斜入射的情況下使用瓊斯矩陣表面,但這種情況下該分析功能只能提供近似結果。並且矩陣無法考慮電場在Z方向上的分量產生的影響,即雙折射現象或菲涅爾效應等。

如果使用瓊斯矩陣來模擬光延遲器件,則入射光必須垂直於該表面。如果您需要準確計算離軸的相位變化,您需要使用雙折射輸入 (Birefringent In) 和雙折射輸出 (Birefringent Out) 表面。

瓊斯矩陣可以較好的模擬離軸入射下的起偏器。表面將允許電場在Z方向上傳輸,並可以像電場X分量和Y分量一樣進行模擬。在模擬結果中和向量K平行的分量將被減去,因此電場保持與向量K垂直。如果需要生成一個表面可以改變Ez分量,您可以使用光學鍍膜。

2、光學表面鍍膜

OpticStudio允許用戶定義實際鍍膜或理想鍍膜並將這些應用在光學系統上。同時OpticStudio的鍍膜資料庫包含了大量常用的膜層數據。雖然鍍膜可以用於多種不同的應用環境,但本文將只關注鍍膜對光線偏振態的影響。更多信息請參考知識庫文章「How to Define Metal Materials in Zemax OpticStudio」

https://customers.zemax.com/os/resources/learn/knowledgebase/how-to-define-metal-materials-in-zos

在討論鍍膜的影響之前,我們必須考慮到電場的強度和偏振態是由向量表示的:

其中A, B, C, D, Ex和Ey均為復值。該矩陣可以通過二維向量描述三維電場但前提假設是默認其傳播方向與Z軸重合。因此,電場分量只在XY平面。如果光線確實沿Z軸準直入射系統,則該表面可以提供理想的分析結果,並描述出P和S偏振態的變化及透過率的變化。

OpticStudio也允許在斜入射的情況下使用瓊斯矩陣表面,但這種情況下該分析功能只能提供近似結果。並且矩陣無法考慮電場在Z方向上的分量產生的影響,即雙折射現象或菲涅爾效應等。

如果使用瓊斯矩陣來模擬光延遲器件,則入射光必須垂直於該表面。如果您需要準確計算離軸的相位變化,您需要使用雙折射輸入 (Birefringent In) 和雙折射輸出 (Birefringent Out) 表面。

瓊斯矩陣可以較好的模擬離軸入射下的起偏器。表面將允許電場在Z方向上傳輸,並可以像電場X分量和Y分量一樣進行模擬。在模擬結果中和向量K平行的分量將被減去,因此電場保持與向量K垂直。如果需要生成一個表面可以改變Ez分量,您可以使用光學鍍膜。

2、光學表面鍍膜

OpticStudio允許用戶定義實際鍍膜或理想鍍膜並將這些應用在光學系統上。同時OpticStudio的鍍膜資料庫包含了大量常用的膜層數據。雖然鍍膜可以用於多種不同的應用環境,但本文將只關注鍍膜對光線偏振態的影響。更多信息請參考知識庫文章「How to Define Metal Materials in Zemax OpticStudio」

https://customers.zemax.com/os/resources/learn/knowledgebase/how-to-define-metal-materials-in-zos

在討論鍍膜的影響之前,我們必須考慮到電場的強度和偏振態是由向量表示的:

然而當參考於Z軸時,Jx和Jy跟隨全局Z軸旋轉變化,因此偏振態沒有改變。

因此,在使用鍍膜改變光的偏振時,您需要注意輸入光參考軸的定義方式。

如您想進行驗證,您可以使用Ideal2或表格鍍膜(Table Coating)格式文件,對P光和S光自定義透過率的實部和虛部。這些格式的鍍膜數據可以非常有效的模擬理想偏振器。此外,您還可以使用優化操作數CODA針對特定偏振數據對鍍膜進行優化。

3、雙折射輸入/輸出

在OpticStudio中模擬雙折射材料的方法於瓊斯矩陣和表面鍍膜不同。如果想要在序列模式下定義雙折射元件,您必須在透鏡數據編輯器中定義兩個表面,即雙折射輸入表面和雙折射輸出表面。在這兩個表面定義的邊界之內,OpticStudio會使用兩種材料,一種以雙折射材料的尋常折射率來定義,另一種以非尋常折射率定義。OpticStudio會使用雙折射輸入面型中定義的材料折射率來定義尋常折射率。隨後OpticStudio會在材料名後添加「-E」並在當前加載的材料庫中尋找該材料,其折射率會用於定義非尋常折射率。

相比瓊斯矩陣,該種方法允許用戶計算菲涅爾係數和材料吸收以得到更加精確的透過率結果。用戶可以選擇單獨追跡尋常光和非尋常光或只追跡其中一種並考慮另一種對相位的影響。該計算類型是通過雙折射輸入/輸出中的模式 (Mode Flag) 參數來控制。更多信息請參考知識庫文章「What is The Birefringent Mode Flag For?」

https://customers.zemax.com/os/resources/learn/knowledgebase/what-is-the-birefringent-mode-flag-for

使用雙折射輸入/輸出表面模擬雙折射現象的唯一限制是它不考慮光線分裂。如果您需要考慮光線分裂,請將系統轉換到非序列模式中。

偏振相關表面的應用

在本節中我們會用實例介紹如何在OpticStudio中定義雙折射延遲器和光隔離器。有關雙折射偏振器件的詳細信息請參考知識庫文章「How to Design Birefringent Polarizers」

https://customers.zemax.com/os/resources/learn/knowledgebase/how-to-design-birefringent-polarizers

1、光學延遲器

光學延遲器(也稱作波片)可以改變輸入光的偏振態。本節中展示了如何構建一個λ/4相位變化的零級延遲器(也稱作四分之一波片),該器件可以將輸入的線偏光轉變為圓偏光。該系統中使用了雙折射晶體Quartz和氦氖雷射(632.8nm)。

通常情況下,波片引入的延遲可由下式表示:

其中△n表示尋常光和非尋常光的折射率之差,λ表示光的波長,d表示晶體的長度,表示弧度表示的相位延遲,k表示波片的級數。根據該定義式,相對相位變化由於光的2π周期特性不受級數的影響。也就是說,級數較高波片的厚度要大於級數較低的波片,並且更容易受熱膨脹的影響,因此會放大離軸光線的相位延遲誤差。此外,入射光波長偏離設計波長同樣會引入相位延遲誤差。

然而在實際情況下,真正的零級波片很少,這是因為晶體的厚度太薄因而很難加工出來。代替的方案是使用兩片稍厚一些且晶軸交叉的波片(通常情況下為同一種材料)疊加在一起使用。這種方法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零級波片,但相對更容易加工,是一種在性能和可加工性之間非常好的折中方案。

為了在OpticStudio中建立該系統結構,透鏡數據編輯器中輸入的參數如下圖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透鏡數據編輯器中定義了一個級數為10的四分之一λ波片(紫色表示),和一個級數為10的零相位延遲波片(綠色表示)。兩種波片組合的等效效果為一個零級四分之一波片。兩個波片的厚度可由下式進行計算:

如前文提到的,OpticStudio同一時間只計算一束光線,但雙折射輸入/輸出表面允許用戶定義尋常光線和非尋常光線。在本系統中,設置模式參數為2或3將提供非常準確的輸出結果,因為晶體Quartz並不是雙折射特性很強的材料,因此尋常光線和非尋常光線的角度偏差很小。同時,光在雙折射晶體中的傳播距離很短,因此光線在像面上基本重疊。定義雙折射輸入/輸出面的模式參數為2,設置輸入光為45°線偏光。我們可以看到輸出光為完美的軸上圓偏振光。這一結果和真正的零級波片基本一致,如下圖所示:

然而,隨著輸入光入射角的增加,等效零級波片逐漸引入相位延遲誤差,使輸出光的偏振態變為橢圓偏振光。在31.5°的入射角下,等效零級波片的所引入的延遲更接近於半波片而不是四分之一波片。

有時候我們也會想要分析只有尋常光或非尋常光時的結果。使用多重結構可以非常簡單快捷的觀察不同情況下的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多重結構操作數PRAM用來調整雙折射輸入表面的模式參數。結構3中,表面1和3的模式參數設為0(尋常光),因此備註行標註了「O-O」。結構4中表面1和3分別設為0(尋常光)和1(非尋常光),因此備註為「O-E」,其他結構以此類推。

然而,隨著輸入光入射角的增加,等效零級波片逐漸引入相位延遲誤差,使輸出光的偏振態變為橢圓偏振光。在31.5°的入射角下,等效零級波片的所引入的延遲更接近於半波片而不是四分之一波片。

有時候我們也會想要分析只有尋常光或非尋常光時的結果。使用多重結構可以非常簡單快捷的觀察不同情況下的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多重結構操作數PRAM用來調整雙折射輸入表面的模式參數。結構3中,表面1和3的模式參數設為0(尋常光),因此備註行標註了「O-O」。結構4中表面1和3分別設為0(尋常光)和1(非尋常光),因此備註為「O-E」,其他結構以此類推。

其中v表示韋爾代常數 (Verdet Constant),該常數用來描述每特斯拉·米的旋轉角度的比例。B表示施加在磁光介質上的磁通量。d表示材料的長度(單位米)。

在OpticStudio中,旋轉角度可以通過以下瓊斯矩陣定義:

然而該方法假設在Z方向上沒有電場傳播,並且也不會考慮材料本身在Z軸上的分量或額外的離軸傳播引入的額外旋轉角。

小結

用戶在定義輸入偏振光時可以選擇三種參考方式(X軸、Y軸和Z軸參考)

輸入的瓊斯偏振態 (Jx, Jy) 將根據不同參考方式轉變為三維電場向量 (Ex, Ey, Ez)

在序列模式中有三種定義偏振相關材料的方法:使用瓊斯矩陣、光學鍍膜和雙折射輸入/輸出表面:

1、雙折射輸入/輸出表面為建模光學延遲器及雙折射材料提供了最精確的模型,它可以模擬軸上及離軸入射的情況。

2、表面鍍膜也支持計算軸上及離軸情況(Ideal2和表格鍍膜數據),但P和S偏振態的定義無法與輸入偏振光的參考方式相對應

3、瓊斯矩陣只能用於軸上情況;它可以近似的模擬離軸情況下的起偏器,但無法模擬延遲器

相關焦點

  • ZEMAX雜光分析實例
    實例主要步驟: 1.序列轉非序列 2.設置鏡頭參數 3.設置光源 4.設置探測器 5.模擬探測雜光分析 ZEMAX軟體版本是2013,這個案例用了我設計的大口徑舞檯燈鏡頭,因為是隨手設計的,設計不好,這個可以忽略,畢竟只是用來舉個例子而已。
  • 在OpticStudio中模擬雙折射元件的技巧
    這篇文章介紹了在OpticStudio中模擬雙折射元件基本技巧: 1、OpticStudio在雙折射材料中進行光線追跡時會追跡兩條光線,這兩條光線分別表示尋常光和非尋常光 2、使用雙折射輸入面中的模式參數和多重結構功能可以分析任意偏振態光線的偏振追跡結果 3、分析由2個雙折射晶體組成的偏振器件需要
  • 如何在光學軟體OpticStudio中匹配折射率數據
    該數據測量的參考溫度為20度,參考大氣壓為1個標準大氣壓:    這些數據可以輸入到玻璃擬合工具,並添加到用戶自定義的材料庫中生成新的玻璃材料(OpticStudio不允許用戶將材料添加到軟體安裝時內置的供應商材料庫中
  • 動態偏振控制器驅動電路分析
    動態偏振控制器驅動電路分析 唐琦,徐宏傑,郭耀 發表於 2011-12-27 17:19:52   引 言   偏振控制器是一種重要的光器件,在光纖通信和傳感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 具有偏振分束功能的894nm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
    基於增益腔模失諧技術以及光柵優異的光束會聚、偏振分束功能,提出一種基於非周期性亞波長光柵的894 nm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利用光柵的偏振分束功能,可使器件輸出埠的消光大於30 dB。通過改善腔模位置以及氧化孔徑,器件在20~90 ℃範圍內基本工作性能保持穩定,在85 ℃環境下工作波長滿足微型原子鐘的要求,輸出光功率為2 mW,為下一代微型原子鐘、軍事通信等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 具有偏振分束功能的894nm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
    基於增益腔模失諧技術以及光柵優異的光束會聚、偏振分束功能,提出一種基於非周期性亞波長光柵的894 nm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利用光柵的偏振分束功能,可使器件輸出埠的消光大於30 dB。通過改善腔模位置以及氧化孔徑,器件在20~90 ℃範圍內基本工作性能保持穩定,在85 ℃環境下工作波長滿足微型原子鐘的要求,輸出光功率為2 mW,為下一代微型原子鐘、軍事通信等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 模擬偏振敏感的散射過程
    本文使用的附件請從以下連結下載: https://customers.zemax.com/ZMXLLC/media/Knowledge-Base/Attachments/MSP_v3.zip 介紹 在很多應用情況中,模擬光線在渾濁介質中的散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遙感、水下成像以及在大氣湍流印象下成像等
  •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特徵光譜信息可以認知目標的物質結構和化學組成,光譜識別和光譜分析已在軍事和民用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偏振信息與目標的外形輪廓、表面粗糙度及邊角特性相關,相同材質製作的不同形狀的目標具有不同的偏振特性。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科學家先後實現了成像與光譜的結合,以及成像與偏振的結合,分別提出了成像光譜儀和成像偏振儀。
  • 動態偏振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系統設計及應用
    平臺使用2個DPC,DPC 1用於相干光偏振態的調製和加密,DPC 2則用於解密。以DPC2為例,在進行DPC 2的性能監控時,DPC 1不工作。ARM 2輸出數據,驅動DPC 2改變輸入光的偏振態。同時,將AD檢測輸出的光信號強度轉化成數據,由ARM 2接收後傳輸給計算機,由性能監控軟體處理。
  • 怎麼使用google earth studio
    背景從google earth 生成的影片, 生成的視頻較大, 而轉換格式後,影像特別不清晰, 所以嘗試了google earth studio,發現效果,還挺不錯. 由此記錄一下.工具Google earth studio, After effects步驟1. 註冊Google earth studio帳號因為該功能目前處於測試狀態, 所以申請帳號需要審核.
  • 你不知道的FlowJo軟體的專業分析功能
    流式數據分析軟體大家耳熟能詳的也就是FlowJo了,對於它的認識,我們可能還是依舊在Flowjo7.0,單參數柱狀圖,雙參數的散點圖
  • 中波紅外偏振操控超表面功能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Miroshnichenko團隊合作,利用超表面對中波紅外光子偏振、相位和色散等維度的獨特操控能力,提出了一種可用於中波紅外偏振探測集成的高效多功能偏振-色散調製超構光子器件,相關成果於9月12日以Mid-Infrared Polarization-Controlled Broadband Achromatic Metadevice為題在線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
  • 稿件速遞|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
    導讀近年來,研究者將一系列超分辨成像技術與螢光偏振顯微術結合,實現了納米尺度上乃至單分子水平的螢光偶極子成像。北京大學席鵬副教授課題組總結了已有的螢光偏振成像技術,介紹了最近開發的兩種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技術,比較了各種螢光偏振成像技術的優劣。
  • visual studio 2015怎麼把英文界面變成中文?
    visual studio 2015怎麼把英文界面變成中文界面?最新的vs2015,剛下載下來時是全英文界面,如何將它改成中文界面呢。下面介紹一下詳細的教程,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最新的vs2015,剛下載下來時是全英文界面,如何將它改成中文界面呢。
  • 光偏振技術再次迎來進步,光偏振在機器視覺中的應用來得
    類似地,在機器視覺中,人工偏振技術可幫助開發人員選擇或限制進入相機鏡頭並照射圖像傳感器上的光偏振方向。人工偏振光的三種基本方法是線性偏振,圓偏振和橢圓偏振,後兩種方法是線性偏振的擴展,在機器視覺中並未廣泛使用。二向色,薄膜和線柵偏振鏡是機器視覺中用於製造線性偏振光的最常見組件。
  • 光偏振技術再次迎來進步,光偏振在機器視覺中的應用
    類似地,在機器視覺中,人工偏振技術可幫助開發人員選擇或限制進入相機鏡頭並照射圖像傳感器上的光偏振方向。人工偏振光的三種基本方法是線性偏振,圓偏振和橢圓偏振,後兩種方法是線性偏振的擴展,在機器視覺中並未廣泛使用。二向色,薄膜和線柵偏振鏡是機器視覺中用於製造線性偏振光的最常見組件。線柵型偏振鏡尤其可以承受雷射的功率水平,這在工業和科學實驗中常用的組件。
  • ...變身酶標達人——第七期MD酶標儀應用操作/軟體數據分析指導...
    面對龐大的數據,您是否苦於不會通過軟體進行有效處理及分析?如果您擁有了一臺多功能酶標儀,您是否已經對其多種功能和應用都有開拓並好好利用?如果您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您想變身酶標達人,那就快來註冊參加Molecular Devices的酶標儀應用操作/軟體數據分析指導系列網絡講堂吧!每月一期,期期精彩!本期是2014年最後一期,感謝大家連續7個月來的陪伴。
  • 偏振概論
    圖4:P和S是線性偏振,由它們相對於入射平面的相對方向定義為了選擇光的特定偏振,使用了偏振片。偏振片大致可分為反射,二向色和雙折射偏振片。反射型偏振片在反射其餘部分的同時透射所需的偏振。線柵偏振片是這種情況的常見示例,它由許多彼此平行排列的細線組成。沿著這些導線偏振的光被反射,而垂直於這些導線偏振的光被透射。
  • MCGrating | 案例四: Littrow反射與TM偏振的平面波入射角的關係
    平面波產生於作為徑向偏振 CO2 雷射器中後腔鏡的三角形光柵。入射光正常入射到三角形的一邊以進行高級掃描。具有兩個變化:(1)掃描數據以內置表格的形式輸出 MC Grating 代碼。(2)由內置方程提供入射條件。本例是研究由三角形光柵產生的 TM 偏振平面波的入射角與 Littrow 反射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