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雷射的應用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李小川 廖雲
電子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偏振雷射的Stokes矢量表示法、偏振度、解偏度的概念來說明偏振雷射的應用,如水下成像技術以及醫學上的診斷應用。
關鍵詞:偏振雷射、偏振度、解偏度、光散射

一、偏振光原理
偏振光的狀態描述有瓊斯矢量法、斯託克斯矢量法、邦加球(Poincare)作圖法等。Jones矢量描述的只是處於完全偏振狀態的偏振光,用互為正交的兩個振動分量表示,分量之間具有位相差。邦加球用單位球面上的點表示偏振光狀態,具有直觀,容易理解的優點,但不易進行複雜的計算。而Stokes矢量是用列矩陣定義的一個四維矢量,不僅可以表示完全偏振狀態的光,也可以表示部分偏振光。所以在散射介質與偏振光的相互作用求解中,採用Stokes矢量來描述光的偏振態。Stokes矢量由四個參數寫成下列矩陣形式:

式中的4×4矩陣為單個粒子光散射的Mueller矩陣,也稱為相位矩陣。Mueller矩陣是用來描述器件、散射介質等對光的偏振態的變換作用。如果在知道入射光的偏振信息,通過Mueller矩陣就可以計算出散射光的偏振狀態,通過比較散射光與入射光之間的偏振度,可以分析散射介質的一些特性。

由Mueller矩陣決定的散射光的解偏度(DOP)定義為:

D取值範圍為[l,4]。對於完全解偏情形,D=1;散射光處於部分偏振狀態時1<D<4;散射光與入射光偏振態保持一致對應於完全保偏,D=4。解偏度越大意味著光的解偏程度越小,介質保持偏振態的能力越強,反之亦然。

二、偏振雷射應用價值
偏振效應是散射光的一個重要特性。偏振光源在與介質相互作用以後出來的散射光會帶有其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偏振信息,有別於通常測量得到的光強、光譜、相位等信息,並且偏振光在散射介質中的傳輸也是有規律可循的。研究表明對偏振信息的利用是可行且有效的。在大氣光學、海洋光學中,人們早就開始了對混濁介質中偏振光的散射現象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大氣雷射雷達系統通過分析雲層散射光的偏振特性能遙感大氣中各種氣溶膠的存在;根據介質散射和目標反射光的不同偏振特性可利用偏振技術排除粒子散射光的幹擾從而提高水下圖像的清晰度;近年來隨著生物組織光學的不斷升溫,生物組織中偏光信息的價值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重視。散射介質的特性可以通過改變入射光的偏振狀態而後分析出射光的偏振特性得到,運用偏振手段可對生物組織病變前後的偏振參數進行測量、對比、分析,從而給醫療診斷提供了一種新的信息分析手段,偏振檢測特別適用於雙折射和表面旋光性的組織,並且可以排除組織界面的鏡式反射;同時偏振成像技術國外已應用於生物醫學成像,偏振靈敏光學OCT、利用偏振差分成像、以及偏振門等技術都能在成像領域裡取得獨特的效果。本文主要以水下成像和在醫學上的應用來說明偏振雷射的應用前景。

1.水下成像應用
混濁介質中物體的成像目前仍然是科學與工程界較難解決的問題之一。數年的研究表明,限制水下成像的距離主要有以下原因:吸收和散射作用造成光在水中的衰減;而光的後向散射造成目標圖像的不清晰;目標與探測器之間的光散射使圖像模糊並降低圖像的對比度。在水下雷射探測的研究中,大多都是利用光強度成像,還有的採用距離選通技術。因此,絕大多數系統都是通過檢測圖像在空域的影射強度來達到獲取目標信息的目的,而較少考慮散射介質對目標成像所起的幹擾作用,而恰恰是這些由於散射介質而產生的散射光對目標的成像產生了比較大的損害。在水下成像應用中,根據懸浮粒子(水、霧、雨)後向散射光的解偏振度小於物體後向散射光的解偏振度原理,採用線偏振光或圓偏振光作照明光源,並在探測器前放置線偏振器或圓偏振器,以及利用水中粒子散射光和物體散射光解偏振度的差異,來減小懸浮微粒後向光散射光影響,從而可以提高水下物體的圖像對比度。

在對不同渾濁度、不同距離處水下目標進行單脈衝雷射探測的研究中,使用一種處理目標散射圖像的方法。通過獲得目標的兩個正交偏振態的圖像,產生PDI(Polarization-Difference Image偏振差分圖像)。利用PDI中目標和背景偏振信息的差異來研究經過水散射後的目標圖像。研究表明,這種方法可以揭示由於水體的散射而變得模糊不清的目標圖像的特徵,提高了目標在相同距離、相同水質情況下的清晰度,增加了水下雷射探測距離。

而普通意義上的成像則是建立在測量和記錄被測物體所反射回來光的強度。在雷射水下探測系統中,就是通過如ICCT(Intensified CCD)攝像機,運用距離選通技術,記錄下目標靶所反射回來的雷射強度。也就是說,圖像上每一個點的灰度大小對應的是該點所能反射的照明雷射的光強。由於目標上各點的反射強度不一樣,所反射的雷射強度也就不一樣,反映在目標圖像上是以不同的灰度級表示,這種成像系統簡稱為普通成像系統。因為這種系統並不不測量雷射在傳播當中經過水體散射後的偏振情況,也就忽略了偏振光在散射介質中成像時所起的作用。

在這種普通成像系統中,實際上感光器件所獲得的雷射強度也是由偏振光所組成的。因為感光器件所獲得的雷射總光強度

與PS圖像不同的是,此時兩個正交方向上兩個偏振軸的選取就不是任意的。因為PD圖像的質量將與此有關,這兩個軸的選取將關係到PD圖像系統是否可以通過雷射的偏振特性把背景的偏振光降低到最小值,從而提高水下目標成像的質量。也可以通過目標偏振光的特性,提高對目標特徵的識別。

2.在醫學上的診斷應用
近年來,高散射介質中(尤其在生物組織中)光輸運問題被越來越廣泛和深入的研究。在生物醫學領域,大部分生物組織對於600-1300nm波段的光都呈高散射低吸收,類似於混濁介質。並且該波段的光對生物組織沒有電離和輻射等危害作用,非常適用於人體組織的無損檢測和成像。因此研究混濁介質中光的散射成像也成了生物光學的熱點。高散射介質中的光學成像主要包括漫射光層析成像,相干光層析成像,早到光子技術(各種門技術),時間分辨光學成像、頻域光學成像、超聲調製技術,偏振調製技術等。其中的偏振成像技術是生物醫學成像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偏振成像技術具有價格低廉的優點,並且偏振檢測可排除組織界面的鏡面反射。偏振成像技術包括:偏振差異成像、偏振門技術、偏振靈敏光學相干層析術(Polarization-ensitive OCT)等。其中偏振差異成像利用介質和目標散射光偏振特性的差異來獲取目標物體的信息,去除散射光對成像的幹擾;偏振門技術利用偏振光在散射介質中傳播時其原偏振態在多次散射中散失而在弱散射中保持部分的偏振態這一特性來分離出非散射或弱散射的光;PS-OCT主要是建立在OCT和SLP(雷射掃描偏振計)的基礎上,採用偏振低相干幹涉的方法,採用介質的偏振特性作為成像因子。

偏振成像技術應用比較成熟的領域在於雷射水下探測(如水下成像應用)。根據懸浮粒子後向散射光的偏振度小於物體後向散射光的偏振度,以及粒子散射光和物體散射光偏振特性的差異,來減小懸浮微粒後向光散射的影響,能得到較好的圖像對比度。最近報導的線偏振差異成像表明偏振成像距離是傳統強度成像距離的2-3倍。基於偏振識別的技術對減少後向散射光和提高成像質量方面正成為一項非常有前景的技術[07]。通常把生物組織看成是一種充滿散射和吸收的懸浮粒子,並且散射係數大,吸收係數小。在雷射醫學的診斷和治療中,常需要對其中發生的病變如腫瘤等進行成像。從水下成像研究中得到啟發,由於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腫瘤)在光學特性上有差異,如腫瘤的吸收係數比較大。若在偏振光入射的情況下,病變組織(成像目標物體)散射光和正常組織散射光的解偏度也具有差異,就能夠利用這樣的差異,來減小組織中強後向散射光的影響,使對生物組織中腫瘤的成像能夠獲得較好的對比度。

三、總結
偏振是光的三大特徵(幹涉,衍射,偏振)之一,對它的研究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如根據反射和透射光的偏振特性能獲得光介質的表面性質(如表面粗糙程度);窺探出光介質的內部結構和材料特性;特別是對散射光偏振性質的研究有著更廣泛的應用前景和科學價值:根據介質散射和目標反射光的不同偏振特性可利用偏振技術排除粒子散射光的幹擾而提高水下圖象的清晰度;利用雷射需達分析雲層散射光的偏振特性能遙感大氣中各種氣溶膠的存在等價值。

參考文獻
[01] J.M.Schmitt, A.H.Gandjbakhche and R.F.Bonner, Use of polarized light to discriminate short-path photons in a multiple scattering medium, Appl.Opt, 1992, 31:6535-6546.
[02] V.Sankaran,K.Schonenberger,J.T.Walsh,et al.Polarization diccrimination of coherently propagating light in turbid media, Appl. Opt.1999, 38(19):4252-4261.
[03] S. G. Demos and R. R. Alfano, Temporal gating in highly scattering media by the degree of optical polarization, Opt. Lett, 1996, 21:161一163.
[04] S. R. Pal and A. Carswell, Polarization anisotropy in lidar multiple scattering from atmospheric clouds, Appl. Opt, 1985, 24:3464-3471.
[05] Rowe M P,Pugh E N, Tyo J S,et al. Polarization-difference imaging. Opt, Lett,1995, 20(6) 608-610
[06] 王凌.高散射介質的偏振光後向擴散散射研究 光學工程 2005.4
[07] 仇英輝 劉建國 魏慶農,混濁介質中利用後向散射光偏振進行目標識別的研究,量子電子學報,2003, 20(1):80-84.
[08] 王海晏 楊廷梧 安毓英,雷射水下偏振特性用於目標圖像探測,光子學報 2003.1

 

相關焦點

  • 張書練課題組召開雷射正交偏振及雷射精密測量新技術研討會
    張書練課題組召開雷射正交偏振及雷射精密測量新技術研討會清華新聞網5月13日電(通訊員 談宜東 張韶輝 徐玲)5月7日,「雷射正交偏振及雷射精密測量新技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舉行。此次研討會由清華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組織舉辦,旨在系統介紹張書練課題組就正交偏振雷射的產生、現象進行的科學研究及其在精密測量中的應用,以及相關儀器的產業化前景。
  • 清華大學張書練:讓雷射正交偏振走出深巷放光芒
    5月7日,「雷射正交偏振及雷射精密測量新技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舉行。此次研討會由清華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組織舉辦,旨在系統介紹張書練課題組就正交偏振雷射的產生、現象進行的科學研究及其在精密測量中的應用,以及相關儀器的產業化前景。
  • 上海交大團隊研究強雷射驅動的寬帶強太赫茲輻射的偏振態控制獲進展
    太赫茲波是頻率介於微波與紅外之間的電磁輻射,大量有機大分子的振動和轉動能級都落在這一範圍,這預示著太赫茲輻射在生物醫療、材料科學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產生頻譜、偏振、功率等參數可調的太赫茲輻射是實現其廣泛應用的前提,也是過去10多年人們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課題。
  • 最新綜述:偏振信息傳輸理論及應用進展
    偏振作為光的基本屬性,主要是由於電場振動分量的不對稱性造成的。根據電場矢量的末端在垂直於傳播方向的平面內振動規律的不同,可以劃分為攜帶不同散射特性的偏振光(線偏振光、圓偏振光和橢圓偏振光)。目前,隨著偏振信息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光的偏振在遙感、水下成像、生物醫學、通信和目標識別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重視,圖1 展示了偏振信息技術的典型應用場景。
  • 光偏振技術再次迎來進步,光偏振在機器視覺中的應用來得
    自2018年以來,隨著偏振光相機和成像組件發布,機器視覺中偏振光的新應用和用途不斷湧現。要了解偏振光應用,需要了解最新的偏振相機和傳感器,並需要了解使用偏振技術的優勢和局限性。偏振概念光是一種橫波,垂直於其傳播方向振蕩。
  • 光偏振技術再次迎來進步,光偏振在機器視覺中的應用
    自2018年以來,隨著偏振光相機和成像組件發布,機器視覺中偏振光的新應用和用途不斷湧現。要了解偏振光應用,需要了解最新的偏振相機和傳感器,並需要了解使用偏振技術的優勢和局限性。偏振概念光是一種橫波,垂直於其傳播方向振蕩。自然光以及幾乎所有的人造光(LED,白熾燈,螢光燈等)都是非偏振或弱偏振的。
  • 雷射幹涉技術在硬度計量中的應用
    本文簡單介紹應用雷射幹涉技術進行洛氏硬度計量。洛氏硬度是通過測量壓頭在一定壓力下,垂直壓入硬度塊的深度,而後經換算,得出該硬度塊的硬度值。應用雷射幹涉技術,可精確得出壓頭壓入硬度塊的深度,從而大大減少測量不確定度。
  • 教你全面認識光學偏振片!
    偏振片應用舉例1偏振片簡介大部分偏振片都是線偏振片,用於透過某個方向的線偏振光,而正交方向的偏振光則被吸收或偏轉。非偏振光通過理想的線偏振片變成線偏振光,透過率是50%。以下介紹偏振片的類型及其性能優勢和應用。
  • 上海光機所研製的基頻偏振膜的p、s分量平均雷射損傷閾值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強雷射材料重點實驗室研製的多層介質偏振膜樣品的平均雷射損傷閾值在2013年高功率雷射光學材料年會(SPIE 2013 Laser Damage---XLV Annual Symposium on Optical Materials for High-Power Lasers)公布的偏振膜s分量雷射損傷閾值水平全球競賽中獲得最佳結果。
  • 雷射二極體參數與原理及應用
    自發輻射,即使是兩個同時從某一高能態向低能態躍遷的粒子,它們發出光的相位、偏振狀態、發射方向也可能不同,但受激輻射就不同,當位於高能態的粒子在外來光子的激發下向低能態躍遷,發出在頻率、相位、偏振狀態等方面與外來光子完全相同的光。在雷射器中,發生的輻射就是受激輻射,它發出的雷射在頻率、相位、偏振狀態等方面完全一樣。
  • 非保偏光纖雷射器輸出偏振狀態分析
    用矩陣          表示消光比為r2的起偏器,則對於在雷射器中加入起偏器的情形,雷射腔的傳輸矩陣變為Tt′=PL(r)Tt。  如果某個偏振態的光能夠在環形腔中傳播一周之後又恢復到原來的偏振態,雷射器就可以在這個偏振態上起振。
  • 光學偏振態的判斷以及偏振態之間的轉換
    偏振態有:線偏振,部分直線偏振,圓偏振,部分圓偏振與自然光,橢圓偏振與部分橢圓偏振,判斷其偏振態主要採用偏振片(起偏器或檢偏器)和四分之一波片。偏振態之間的轉換    在一些特殊的應用中,我們希望獲得任意狀態的偏振光,這就需要我們從現有的偏振光出發,經過一系列變化,變為我們所需要的偏振光,而這種裝置為偏振控制器。下面我們討論一下偏振控制器:偏振控制器不改變光強偏振控制器的主要參數有響應速度、消光比、波動、無端復位等。
  • IPG公司YLR-LP 系列10W到500W連續波單模線偏振摻鐿光纖雷射系統
    IPG 公司的YLR-LP系列雷射裝置是新一代近紅外光譜範圍的二極體泵浦單模連續波摻鐿光纖雷射系統,它具有高功率、理想的光束質量和高電光轉換效率等特性,而且可進行光纖傳導。該類雷射系統具有其他各種固體雷射器和氣體雷射器無與倫比的高可靠性。
  • 雷射的原理及各行業應用現狀
    雷射產生的基本原理是受激輻射,受激輻射的過程大致如下:原子開始處於高能級E2,當一個外來光子所帶的能量hυ正好為某一對能級之差E2-E1,則這原子可以在此外來光子的誘發下從高能級E2向低能級E1躍遷。這種受激輻射的光子有顯著的特點,就是原子可發出與誘發光子全同的光子,不僅頻率(能量)相同,而且發射方向、偏振方向以及光波的相位都完全一樣。於是,入射一個光子,就會出射兩個完全相同的光子。
  • 雷射原理及應用分享
    他指出當頻率為 ν=(E2-E1)/h的光子入射時,也會引發粒子以一定的概率,迅速地從能級E2躍遷到能級E1,同時輻射一個與外來光子頻率、相位、偏振態以及傳播方向都相同的光子,這個過程稱為受激輻射。在此之後人們很長時間都在猜測,這個現象可否被用來加強光場,因為前提是介質必須存在著群數反轉(或譯居量反轉)population inversion的狀態。
  • 《自然-光》:中國科學家將金屬有機骨架微晶應用於多色寬帶雷射
    這一研究為探索利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工程技術為生物光子應用構建的單模微/納米雷射器開闢一條新途徑。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下的「光科學與應用」期刊上。包含從可見光到近紅外的輸出範圍的多色單模偏振微雷射器,在光子集成和多峰化學傳感或成像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應用。但是,在實踐中很難實現這種裝置。
  • 基於雙球微腔耦合的線性偏振單模激射研究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與紅外材料實驗室研究員張龍、董紅星領銜的微結構光物理研究團隊與華東師範大學
  • 飛秒雷射製備FBG有何技術及應用優勢?
    相對飛秒雷射,利用皮秒雷射刻寫FBG的研究較少,但是皮秒雷射器具有價格低、穩定性好等優點,在產品應用中具有優勢。飛秒雷射製備FBG的偏振依賴特性、高階光譜響應特性等也引起了研究人員極大的興趣。飛秒雷射經聚焦後誘導結構改變的局域性及非對稱性,使得FBG具有強雙折射特性,特別是飛秒雷射逐點寫入法製備的FBG。線偏振光纖雷射器在非線性變頻和共聚焦光束組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 【小麓講堂】偏振光學基礎知識(四):典型偏振器件:偏振片、波片、渦旋波片
    在光學領域經常要用到這樣一類光學器件,用來產生、改變或檢測光的偏振特性,又或者利用光的偏振特性來進行一些物理參量的測試、信息的記錄與傳遞、特定光學現象的實現等,這就是偏振光學元件。典型的偏振光學元件包括偏振片、波片、渦旋波片、偏振稜鏡、偏振分束鏡、補償器、退偏器、旋光器、偏振測量儀,接下來將系統地介紹這些偏振器件。
  • 偏振X射線螢光光譜儀的應用
    X射線偏振現象是在1906年由R.Barkla首先發現, 1973年Yoyng Dzubay首先把偏振用於EDXRF。21 世紀初相繼利用X射線的偏振和衍射性質開發出了純金屬靶、Barkla靶、Bragg靶等二二次靶,與螢光靶一起用作偏振儀的光源, 2003年PANalytical推出了Epsilon 5型偏振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