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變係數滑模觀測器的PMSM伺服系統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為改善永磁同步電機(PMSM)伺服系統的控制性能,在分析PMSM數學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基於變係數滑模觀測器的無位置傳感器PMSM伺服系統控制方案。設計了滑模觀測器,通過加入低通濾波器(LPF),協調LPF和滑模觀測器的參數,改善了滑模觀測器帶來的抖動幹擾。利用磁場定向控制原理,根據估算參數,實現了無位置傳感器的PMSM矢量控制。樣機實驗結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案提高了系統的魯棒性和伺服性能。
關鍵詞:永磁同步電機;滑模觀測器;無位置傳感器;矢量控制

1 引言
為實現對PMSM的精確控制,需要準確檢測轉子的位置或速度信息,為降低伺服系統的成本、體積,提高其可靠性,可採用無位置傳感器的PMSM控制方法。其中,基於滑模觀測器的控制方式因具有對參數變化及擾動不敏感、響應快速、瞬態性能好、易於數位化實現等優點而備受關注。
此處採用一種變係數的滑模觀測器控制結構,在獲取滑模變量時採用LPF濾除高頻諧波,通過補償方式消除低通濾波帶來的相移問題,並採用抗飽和積分環節消除積分飽和效應。最後通過實驗證明了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

2 PMSM數學模型
在簡化分析中,靜止α,β坐標系下PMSM的數學模型可表示為:
為高頻開關信號,由此得到:中的es也為高頻開關信號。在滑模面上作滑模運動時,由於開關時間和空間上的滯後,使滑模觀測器呈現固有的抖振現象,可通過對es進行低通濾波從而得到連續的反電勢估算值:

估算反電勢取決於兩個因素:濾波器係數和電流誤差信號。電流誤差信號可通過加大噪聲的濾波強度使估算反電勢的波形變得更光滑,即降低濾波的截止頻率。但越加大濾波力度,造成的相移越大,對角度補償的難度和誤差也就越大,因此不能單純地修改濾波器的係數。而另一個因素則是電流誤差信號,波形的噪聲信號反映了滑模變結構在滑動模態下的抖振現象,滑模抖振是必定存在的且不能消除。此處採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抑制滑模抖振,即協調滑模增益,使滑模增益根據電流的峰值而變化成為一種可行的辦法。


相關焦點

  • 學術|基於新型滑模觀測器的永磁同步電機無傳感器矢量控制系統
    在眾多無速度傳感器控制中,滑模觀測器因具有對參數變化不敏感、魯棒性強而得到廣泛應用。基於sigmoid函數的傳統滑模觀測器控制系統因高頻信號切換導致系統存在較大抖振,針對這一問題,該文提出一種新型滑模觀測器,該觀測器採用分段指數型函數代替傳統滑模觀測器中的開關函數。並利用Lyapunov穩定判據對系統穩定性進行分析。
  • 一種基於狀態觀測器的PMSM速度觀測算法
    關鍵詞:永磁同步電機;碼盤;速度觀測器;狀態觀測器;M法測速  0 引言  速度是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參數,速度檢測的精準性和快速性直接影響著控制系統的性能[1] 。而速度的測量元件大多是碼盤。利用碼盤作為檢測元件計算電機速度的方法主要有 M 法、T 法、M/T 法[2-3] 以及變M/T 法 [4-6] 。
  • 學術簡報︱一種改進型滑模觀測器,可抑制抖振,改善電機性能
    福州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王愷成、楊明發,在2019年第10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論文標題為「基於改進型滑模觀測器的永磁同步電動機矢量控制」),針對傳統滑模觀測器在永磁同步電動機無位置傳感器控制過程中出現的抖振問題,本文提出一種改進型滑模觀測器。
  • 基於觀測器的傳感器故障檢測方法對比分析
    針對航空發動機傳感器故障檢測方法的適用範圍缺乏量化數據問題,提出以故障檢測性能指標為依據,對基於卡爾曼濾波器和基於自適應滑模觀測器的故障檢測方法適用性進行對比分析。 分別設計了基於卡爾曼濾波器的殘差生成和自適應滑模觀測器的故障估計檢測方法,根據
  • 永磁同步伺服電機(PMSM)驅動器原理
    永磁交流伺服系統的性能日漸提高,價格趨於合理,使得永磁交流伺服系統取代直流伺服系統尤其是在高精度、高性能要求的伺服驅動領域成了現代電伺服驅動系統的一個發展趨勢。永磁交流伺服系統的驅動器經歷了模擬式、模式混合式的發展後,目前已經進入了全數字的時代。全數字伺服驅動器不僅克服了模擬式伺服的分散性大、零漂、低可靠性等確定,還充分發揮了數字控制在控制精度上的優勢和控制方法的靈活,使伺服驅動器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性能更加的可靠。現在,高性能的伺服系統,大多數採用永磁交流伺服系統其中包括永磁同步交流伺服電動機和全數字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驅動器兩部分。
  • 伺服系統在線慣量辨識的新算法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楊明、屈婉瑩、陳揚洋、徐殿國,在《電工技術學報》2018年增刊2上撰文(論文標題為「基於變周期遞推最小二乘法與卡爾曼觀測器的伺服系統在線慣量辨識」)指出,交流伺服系統運行過程中,系統參數的變化和外界幹擾會影響系統性能。而系統控制器參數需要根據系統轉動慣量進行實時整定,因此獲得系統轉動慣量對於實現高性能伺服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 基於tanh函數的永磁同步電機無位置傳感器控制研究
    關鍵詞:永磁同步電機;滑模觀測器;tanh函數;鎖相環  0 引言  永磁同步電動機自身具有的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以及相對較小的形狀體積等良好特性[1],在新能源汽車中作為電動汽車的驅動系統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 一種基於二階廣義積分器的永磁同步電機定子磁鏈觀測方法
    基於狀態觀測器的磁鏈觀測方案主要有:滑模觀測器[8]、擴展卡爾曼濾波[9]、全階狀態觀測器[10-11]和降階狀態觀測器[12]。滑模觀測器是一種變結構控制系統,能夠抵抗參數擾動的影響;但滑模觀測器本質上是不連續的開關控制,會引起系統抖動。基於卡爾曼濾波的方法魯棒性較強,但算法複雜、工程實現較為困難。
  • 電機逆變器死區補償獨領風騷高性能伺服不在話下
    現今工業伺服驅動中多採用驅動永磁同步電動機(pmsm)的交流伺服系統,其交流驅動單元使用三相全橋電壓型逆變器。pwm調製的變頻控制技術實現了對交流電機動態轉矩的實時控制,大大提高了伺服系統的控制性能。
  • 直流伺服電機、交流伺服電機和步進電機的優缺點
    > 基於滑模變結構的直流伺服電機控制器設計 ,滑模變結構控制系統能適應系統參數的變化,響應時間很快,很快達到穩態,無超調;而PID產生了大幅度的超調,對於直流伺服電機控制系統而言,超調過大,嚴重影響加工等過程。
  • 高性能交流永磁同步電機伺服系統現狀
    早期自適應控制主要應用於直流電機調速系統。國立臺灣大學劉天華等首次將魯棒控制理論應用於永磁同步電動機伺服驅動。電機在運行過程中,模型和參數是不斷變化的,參數和模型的變化將引起控制系統性能的降低。現代控制理論中的各種魯棒控制技術能夠使控制系統在模型和參數變化時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性能。因此,將各種魯棒控制技術運用於電機調速領域,可以大大提高調速系統的性能。
  • MATLAB/SIMULINK的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仿真研究
    傳統的控制方式由於引入了位置傳感器而給當前的調速系統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佔據了比較大的有效空間,使系統編程複雜。因此無位置傳感器控制系統的研究變得越發的重要。電機的角度估算值和反電動勢之間的關係是:轉子角度的計算步驟為:電流觀測器(圖4示意圖),滑模控制(圖5到圖7示意圖),以及反電動勢的計算圖。
  • 基於變結構的電機力矩平衡控制系統研究
    摘要:針對多臺直流無刷電機(BLDCM)力矩平衡的控制問題,指出了傳統PI控制算法存在的不足;建立了BLDCM的數學模型,並給出其狀態方程;設計了2臺BLDCM力矩平衡控制的滑模變結構控制模型,選取了滑模面,計算了控制律,並進行系統穩定性分析。
  • 基於自適應狀態觀測器的混沌同步仿真研究
    目前關於混沌控制與同步的方法已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在驅動系統參數已知、響應系統能夠構建為基礎上的,然而在實際系統中系統的狀態變量並不是都可以得到的,因此可構造狀態觀測器實現混沌系統同步。此外,系統參數總存在一定的攝動,系統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外界幹擾的影響,而參量的微小變化就會導致系統動態行為的巨大變化。因此近幾年對參數不確定混沌系統的自適應同步控制方法的研究越來越多。
  • 基於F2808的永磁同步電機伺服系統設計
    摘要:設計了一種基於DSF F2808的永磁同步電機(PMSM)伺服控制系統,系統基於針對PMSM控制的工程實際,設計了一種基於DSP F2808的數字伺服控制系統,採用直流母線電壓紋波補償、遇限削弱積分PI控制算法、防振蕩處理等控制策略,實現PMSM高性能伺服控制,給出了伺服控制系統相關原理、軟硬體設計和實驗結果。基於上述方法開發的控制裝置具有良好的性能,已獲得實際應用。
  • 基於改進神經網絡的非線性系統觀測器設計
    伴隨著控制對象複雜性的提高,系統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和難以確切描述的非線性特性也隨之增多,神經網絡的研究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與傳統控制系統狀態觀測器相比,神經網絡狀態觀測器具有更強的逼近非線性函數的能力和容錯性,尤其適用於多輸入多輸出系統。 與線性定常系統中的設計[2]相比,本文是在非線性系統中利用前饋神經網絡的函數逼近能力,設計出了一種神經網絡觀測器,並對觀測器的穩定性進行了分析。
  • 對於PMSM實現全速範圍無傳感器控制技術的混合控制策略研究
    則滑膜觀測器方程為:  式中, i α 、 iβ —電流觀測值; i α 、 i β—電流觀測誤差;K—滑膜係數;sign (x)可表示為:  定義滑膜切面為s α ,當採用函數切換控制的滑膜變結構,則  當系統轉換到滑膜狀態時,則有 s(x)=0,d/dt*s(x)=0。
  • 基於PLC的機器人伺服控制系統
    打開APP 基於PLC的機器人伺服控制系統 葉子 發表於 2011-05-11 10:13:40     1 引 言   目前,工業機器人關節主要是採用交流伺服系統進行控制,本研究將技術成熟、編程方便、可靠性高、體積小的SIEMENS S-200可編程控制器 ,應用於可控環流可逆調系統,研製出機器人關節直流伺服系統,用以對工業機器人關節進行伺服控制。
  • 基於DSP的陀螺加速度計數字伺服迴路研究
    ,重點探討了基於DSP(數位訊號處理)的數字伺服迴路的具體實現方案並給出了測試曲線,得出了數字伺服迴路可用來替代常規的模擬伺服迴路的結論,並指出數字伺服迴路是陀螺加速度計伺服迴路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