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狀態觀測器的PMSM速度觀測算法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王遠洋  王 衛(湖南工業大學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11/407675.htm

  摘 要:為了改善低線數碼盤的測速精度及碼盤固有的相位滯後問題,提出了一種基於狀態觀測器的速度觀測算法。該算法以電機轉矩電流和機械角度作為輸入量,根據電機的數學模型和機械特徵方程,構建速度觀測器,來實現對永磁同步電機速度的精確控制。仿真及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與碼盤M法測速相比,測得的速度更加精確,並且超調量小,響應快,能起到相位補償的作用,解決了碼盤固有的相位滯後問題,同時,在負載發生變化時系統仍然能保持很好的穩定性和控制精度。

  關鍵詞:永磁同步電機;碼盤;速度觀測器;狀態觀測器;M法測速

  0 引言

  速度是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參數,速度檢測的精準性和快速性直接影響著控制系統的性能[1] 。而速度的測量元件大多是碼盤。利用碼盤作為檢測元件計算電機速度的方法主要有 M 法、T 法、M/T 法[2-3] 以及變M/T 法 [4-6] 。這些方法都是通過對碼盤獲取到的脈衝周期和頻率進行計算而得到電機速度的,當電機處於低速狀態和碼盤解析度較低時,這些方法容易出現測速不精確和與實際指令跟隨差的問題。

  為了讓電機在低速和碼盤解析度低的情況下也能實現對電機速度的精確控制,需要對電機的瞬時速度進行檢測。電機的瞬時速度檢測方法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檢測元件檢測位置的當前周期值和上個周期值然後對電機當前的瞬時速度進行估計。文獻 [7] 中電機當前周期的瞬時速度是通過對電機的平均速度來進行估算得到的,以此來補償速度檢測所帶來的延時;文獻通過碼盤位置值估算電機的加速度 [8] ,然後對加速度進行積分得到電機的瞬時速度。這些方法不受電機數學模型的影響且只利用了碼盤的脈衝信號。因此,電機參數變化對這類方法的測量精度無影響,它只與碼盤的線數和算法本身有關。另一類是利用電機的數學模型和機械特徵方程構造速度觀測器 [9] ,對電機的瞬時速度進行觀測,這類方法對系統速度具有預測特性,可以提高系統速度環的響應帶寬,大體有全階狀態觀測器 [10] 和降階狀態觀測器[11] 等。降階狀態觀測器算法較簡單,易實現,但是對系統噪聲和輸入噪聲敏感,而全階狀態觀測器,對系統噪聲及輸入噪聲有很強的抑制作用,算法複雜,但隨著處理器性能的提升,讓該算法的實現成為了可能。本文採用全階狀態觀測器作為速度觀測器的方法。

  2 PMSM數學模型的建立

  2.1 數學模型的前提條件

  本文以表貼式的PMSM作為研究對象,由於在工程使用過程當中,PMSM有非線性、約束條件多的特點,所以為了便於分析和研究,在對PMSM基本數學模型進行建立的時候需要做一定的假設:

  1)不計鐵芯以及磁路的飽和程度;

  2)忽略電機中電樞鐵芯的渦流損耗;

  3)通入空間相隔120電角度的對稱三相電。

  2.2 PMSM數學模型

  表貼式三相PMSM在 d - q 靜止坐標系下等效模型可以表示為 [11] :

  式中: ud uq、分別為定子電壓在 d-q軸的分量; R s為電樞繞組電阻; Ld Lq、分別是 d-q軸電感分量; L s 為電樞電感; id iq、分別為定子電流 d-q軸的分量; φ d 、φ q 為定子磁鏈的 d-q軸分量; ϕ f 為轉子磁鏈; ω 為電角速度。

  2.3 PMSM機械特性方程

  PMSM的電機的轉矩和運動學方程為:

  式中: J m 為轉動慣量; M 為黏滯摩擦係數; T e 為電磁轉矩; T l 為負載轉矩; k t 為電機轉矩常數; p n 為電機極對數; ω r 為電機的機械角速度; θ r 為電機的機械角度。

  3 狀態觀測器的設計

  3.1 狀態觀測器基本原理

  狀態觀測器又叫狀態重構,其基本思想就是用可以測量的參數作為輸入量,通過對狀態進行重構,使得估計得到的狀態值逼近真實的狀態值 [12] 。閉環狀態觀測器的方框圖如圖1所示。

  此時,其狀態方程變為

  其觀測誤差方程為:

  由式(8)可知誤差特徵方程為

  由控制理論可知,想要系統穩定,就要使式(9)的極點全部分布在s平面左平面,而且系統的極點可以影響到誤差的收斂速度。因此,要使誤差能夠快速的收斂到0,只要通過引入反饋值並且選擇合適的 N ,就能達到對狀態估計的作用,而不受狀態初值的影響。

  3.2 狀態觀測器的設計

  忽略黏滯摩擦係數M,式(3)可重寫為:

  式(10)可轉化為:

  負載的變化一般是相對較緩慢的,所以可以認為負載在一個控制周期內是沒有變化的,即:

  另外,由運動學定理可知電機轉子在一個控制周期T a 上的角位移方程如下式:

  由於控制周期 T a 很小,則(13)可以寫成如下形式:

  把式(11)帶入式(14)得:

  將式(11)(12)和(15)改寫成矩陣形式為:

  根據(6)(16)式可構造全階狀態觀測器模型為:

  上式中N i 為觀測器的比例增益

  根據(16)(17)算得其誤差方程為:

  根據(18)得誤差狀態方程的特徵方程為:

  通過配製 n 1 , n 2 , n 3 的值可以使系統穩定並控制其收斂速度。

  式(17)離散化到後得到的方程式為:

  由控制理論可知要使系統收斂只要系統的極點在s平面左半平面,但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需要選擇合適的極點,也就是要讓速度觀測誤差收斂速度比速度的響應要快,即觀測器的極點比速度閉環的極點更遠離原點。但過大的觀測器極點值會引起系統噪聲,導致觀測誤差,因此對觀測器極點的選擇要結合這兩方面考慮[13] 。

  4 系統仿真及實驗結果

  4.1 系統仿真模型

  為了便於對比,Simulink 仿真與實驗平臺採用的算法和電機參數相同。仿真和實驗平臺中給定速度環的速度指令也相同。仿真及其實驗電機參數見表1。

  在Matlab/simulink環境下,根據前面的理論分析建立了基於狀態觀測器的PMSM矢量控制仿真模型,其仿真模型如圖2所示,PMSM矢量控制系統的電流控制方法為 i d = 0 控制,控制周期為125 μs ,狀態觀測器子模塊仿真模型如圖3所示。

  4.2 仿真結果分析

  圖4是速度指令為階躍響應激勵信號時速度觀測值與碼盤M法測速值曲線對比圖,系統控制周期為125 μs 。從圖中可以看出,系統在0.01 s時給出速度指令,轉速期望值為200 r/min,並且在0.2 s時加入了2 N.m的擾動負載轉矩。從整體波形圖可以看出,碼盤M法測速值比速度觀測值轉速波動大得多。從A區放大圖中可看出,速度觀測值大約在0.019 6 s達到期望值,轉速最大值為203 r/min,超調為1.5%,並且大致在0.031 5 s回歸穩定狀態,而碼盤M法測度值大約0.021 8 s才達到期望值,轉速最大值為214 r/min,超調達到了7%,且大致在0.033 2 s才回歸穩定狀態,對比兩組數據發現速度觀測器得到的速度響應快,超調小。在0.2 s時加上2N.m的擾動負載轉矩,在B區放大圖中可以看到速度觀測值很快達到穩定狀態,且沒有出現較大的轉速波動,而碼盤M法測速值,達到穩定狀態時間長,且轉速出現了很大的波動。綜上所述,基於狀態觀測器的速度觀測值具有更快的響應效率,更高的檢測精度,更強的平穩性。

  為了更加直觀地看到觀測器測速與碼盤M法測速的區別,給系統設定幅值為-30-30 r/min,頻率為200 Hz的正弦波激勵信號,從圖7可知,速度觀測值和碼盤M法測速值都能很好地跟隨速度指令,但是速度觀測值跟隨的更緊,比碼盤M法測速值要超前一個周期,同時,轉速波動要小很多。因此觀測器測速能有效地解決碼盤測速固有的相位滯後問題,且測速精度更高。

  4.3 實驗結果

  為了檢驗狀態觀測器在實際系統中的可行性,進行了實驗驗證,實驗平臺如圖 8 所示,採用 ST公司的 32位RAM控制平臺STM32F407作為主控晶片,系統主要包括上位PC機,表貼式永磁同步電機,RAM控制板,功率板等,系統控制周期為125μs。速度指令及電機參數與仿真系統一致,實驗數據通過通訊的方式由 RAM傳送到上位PC機。

  圖9、圖10分別是速度指令為階躍響應激勵信號和正弦波激勵信號時電機在實際系統中速度波形圖,其中,黃色曲線為速度指令,白色曲線為觀測器測速值,紅色曲線為M法測速值,可以看到在實際系統中速度觀測器測得的速度值波動小,而且速度曲線較平滑,說明其比碼盤M法測速更具擾動修正能力。另外它比碼盤M法測速的速度值更接近速度指令值,能起到相位補償的作用。對比可知,實驗結果與仿真結果基本一致,這充分證明了基於狀態觀測器的速度觀測算法在實際系統中的有效性。

  5 結論

  本文對永磁同步電機測速方法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利用狀態觀測器作為測速方法,並對狀態觀測器進行設計,通過對狀態觀測器測速方法和碼盤M法測速方法進行比較。仿真及實驗結果表明,使用狀態觀測器的測速方法比碼盤M測速法的方法有更好的穩定性,更高的精準性和更強的適應性,並且狀態觀測器有相位超前的功能,能很好地解決碼盤測速固有的相位滯後問題,起到相位補償的作用,同時狀態觀測器能在碼盤線數較低的前提下實現對速度的精確控制,能大大地降低產品的成本,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興華,姜建國.永磁同步電機精確瞬時速度檢測[J].電工技術學報,2011,26(04):71-76.

  [2] Tsuji T, Mizuochi M, Nishi H, et al.A velocity measurement method foracceleration control[C]. 31st IndustrialElectronics Society Annual Conferenceof IEEE, 2005: 1943-1948.

  [3] 李勇,潘松峰.基於DSP的M/T法測速研究[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8,31(05):145-146.

  [4] 徐張旗,陶家園,王克逸,簡慧傑.基於卡爾曼濾波的新型變「M/T」編碼器測速方法[J].新技術新工藝,2018(09):28-31.

  [5] 王海勇,鮑遠慧.一種變M/T測速方法的研究與實驗[J].測控技術,2014,33(05):146-149.

  [6] 趙帥,肖金壯,郭一.基於改進型卡爾曼濾波的電機速度數據處理方法[J].微特電機,2018,46(09):80-82.

  [7] Wang Gaolin, Xu Dianguo, Yu Yong,et al. Low speed control of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based oninstantaneous speed estimation[C].The Six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06, 2: 8033-8036.

  [8] Lee Se Han, Song Jae Bok. Accelerationestimator for low-velocity and low-acceleration regions based on encoderposition data[J]. IEEE/ASME Transactionson Mechatronics, 2001, 6(1): 58-64.

  [9] 張永瀾. 狀態觀測器在伺服控制系統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10] 羅桂山.基於全階狀態觀測的無速度傳感器矢量控制仿真[J].機電設備,2017,34(03):26-30.

  [11] 劉玉燕,劉吉臻,周世梁.基於降階狀態觀測器的壓水堆功率自抗擾控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7,37(22):6666-6674+6779.

  [12] 瀋陽,舒志兵,朱爾立,吳晨軍,高春寶.Luenbeger速度觀測器在交流伺服系統中的設計與研究[J].微電機,2016,49(03):87-89.

  [13] 宋成. 交流永磁同步電機的速度觀測器研究及實現[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本文來源於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9年第12期第68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並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基於變係數滑模觀測器的PMSM伺服系統
    摘要:為改善永磁同步電機(PMSM)伺服系統的控制性能,在分析PMSM數學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基於變係數滑模觀測器的無位置傳感器PMSM伺服系統控制方案。
  • 一種基於二階廣義積分器的永磁同步電機定子磁鏈觀測方法
    傳統的電壓模型定子磁鏈觀測器中存在著直流偏置、積分飽和等問題,因此本文採用改進的二階廣義積分器(improved second-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 ISOGI)代替電壓模型中的純積分器,進而得到一種改進的基於ISOGI的定子磁鏈觀測器。與傳統的電壓模型定子磁鏈觀測器相比,該觀測器有效提高了定子磁鏈的觀測精度。
  • 學術|基於新型滑模觀測器的永磁同步電機無傳感器矢量控制系統
    在眾多無速度傳感器控制中,滑模觀測器因具有對參數變化不敏感、魯棒性強而得到廣泛應用。基於sigmoid函數的傳統滑模觀測器控制系統因高頻信號切換導致系統存在較大抖振,針對這一問題,該文提出一種新型滑模觀測器,該觀測器採用分段指數型函數代替傳統滑模觀測器中的開關函數。並利用Lyapunov穩定判據對系統穩定性進行分析。
  • 基於自適應狀態觀測器的混沌同步仿真研究
    1 引 言  混沌是非線性動力學系統中一種確定性的、類似隨機的過程。  目前關於混沌控制與同步的方法已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在驅動系統參數已知、響應系統能夠構建為基礎上的,然而在實際系統中系統的狀態變量並不是都可以得到的,因此可構造狀態觀測器實現混沌系統同步。此外,系統參數總存在一定的攝動,系統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外界幹擾的影響,而參量的微小變化就會導致系統動態行為的巨大變化。因此近幾年對參數不確定混沌系統的自適應同步控制方法的研究越來越多。
  • 基於改進神經網絡的非線性系統觀測器設計
    與傳統控制系統狀態觀測器相比,神經網絡狀態觀測器具有更強的逼近非線性函數的能力和容錯性,尤其適用於多輸入多輸出系統。 與線性定常系統中的設計[2]相比,本文是在非線性系統中利用前饋神經網絡的函數逼近能力,設計出了一種神經網絡觀測器,並對觀測器的穩定性進行了分析。本文採用了LM優化算法來改進BP網絡,由於其算法可以比標準梯度下降法網絡訓練速度提高几十甚至上百倍[3],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學術簡報︱一種改進型滑模觀測器,可抑制抖振,改善電機性能
    福州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王愷成、楊明發,在2019年第10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論文標題為「基於改進型滑模觀測器的永磁同步電動機矢量控制」),針對傳統滑模觀測器在永磁同步電動機無位置傳感器控制過程中出現的抖振問題,本文提出一種改進型滑模觀測器。
  • 伺服系統在線慣量辨識的新算法
    常見的離線辨識方法是加減速法,採用正負對稱的三角波或正弦波等作為速度指令信號,根據系統實際響應計算獲得轉動慣量。文獻[7]採用離線辨識的方法,提出一種改進的加減速法,採用正負交替脈衝為速度信號,使得電機可以在微振狀態下進行慣量辨識,所提方法易於實現,但辨識過程中電機始終運行在給定電流限幅下,易使電機發熱。
  • 對於PMSM實現全速範圍無傳感器控制技術的混合控制策略研究
    當PMSM處於中、高速範圍內時,採用滑膜觀測器法來估算轉子速度和位置;在零、低範圍內時,採用高頻信號注入法彌補滑膜觀測法的不足;當低速與中高速進行切換時,採用線性加權平均法實現平穩過度。仿真結果表明:結合滑膜觀測器法和高頻注入法的混合模式能夠有效降低兩種算法進行切換時的抖動,能夠很好的實現永磁同步電機在全速範圍內的平滑控制。
  • 垂直侵徹深度計算算法研究
    針對磁鏈計算存在的問題,很多學者提出多種解決方法:針對電機電阻參數在運行中發生明顯變化,文獻[2]採用電阻的自適應辨識算法實時得到電阻實際值,從而克服了電阻變化的不確定性;文獻[3]利用定子電壓的三次諧波分量計算氣隙磁通,磁鏈計算完全獨立於電機的參數,特別是定子電阻影響,獲得較好的低速性能;文獻[4]將擴張狀態觀測器應用於感應電機的轉子磁鏈觀測。
  • 永磁同步伺服電機(PMSM)驅動器原理
    伺服驅動器有兩部分組成:驅動器硬體和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決定交流伺服系統性能好壞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國外交流伺服技術封鎖的主要部分,也是在技術壟斷的核心。交流永磁伺服系統的基本結構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驅動器主要有伺服控制單元、功率驅動單元、通訊接口單元、伺服電動機及相應的反饋檢測器件組成,其結構組成如圖1所示。其中伺服控制單元包括位置控制器、速度控制器、轉矩和電流控制器等等。
  • 基於壓電主動杆的空間桁架自抗擾控制器設計
    摘要:針對一種複雜的、較難建立精確模型的空間桁架,研究了其建模、主動杆位置優化及振動控制的問題。文中首先建立了空間桁架的機理模型。然後設計了壓電主動杆,選取一種不依賴於控制律的基於能量的優化準則,並基於所建立的模型對其在空間桁架中的安裝位置進行了優化。最後對於空間桁架這種並聯結構,設計了一種不依賴於被控對象精確模型的自抗擾控制器。
  • 基於卡爾曼濾波器及多傳感狀態的融合估計算法介紹
    現代戰爭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提出了對信息處理更高的要求, 信息融合可對多傳感器提供的多種觀測信息進行優化綜合處理, 從而獲取目標狀態、識別目標屬性、分析目標意圖與行為, 為電子對抗、精確制導等提供作戰信息。本文將基於Kalman 濾波的多傳感器狀態融合估計方法應用到雷達跟蹤系統。仿真實驗表明, 三個傳感器融合所獲得的估計值都更加貼近於目標信號, 因而提高了對雷達系統的跟蹤精度。
  • 無速度傳感器技術中的速度辨識方法分析
    1 不同速度辨識方法分析目前為止,在無速度傳感器異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中已經出現了很多種速度辨識方法,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動態直接估算法、模型參考自適應(MRAS)法、自適應轉速觀測器方法、PI 自適應調節器法,基於神經網絡的速度估計器以及轉子齒諧波法和高頻注入法。應用這些方法均可實現異步電機在無速度傳感器情況下的控制運行。
  • 基於觀測器的傳感器故障檢測方法對比分析
    針對航空發動機傳感器故障檢測方法的適用範圍缺乏量化數據問題,提出以故障檢測性能指標為依據,對基於卡爾曼濾波器和基於自適應滑模觀測器的故障檢測方法適用性進行對比分析。 分別設計了基於卡爾曼濾波器的殘差生成和自適應滑模觀測器的故障估計檢測方法,根據
  • 鋰離子電池荷電狀態估算的新方法,估算結果快速精確
    為了實現對鋰離子電池SOC的精確估算,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海軍工程大學)的研究人員李超然、肖飛、樊亞翔、楊國潤、唐欣,在2020年第9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提出一種基於門控循環單元神經網絡(GRU-RNN)和Huber-M估計魯棒卡爾曼濾波(HKF)融合方法的鋰離子電池SOC
  • 一種基於A*算法的用於道路場景的軌跡規劃方法
    一種基於A*算法的用於道路場景的軌跡規劃方法 李倩 發表於 2018-10-19 11:17:54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A*算法的用於道路場景的軌跡規劃方法,該方法中
  • 基於tanh函數的永磁同步電機無位置傳感器控制研究
    鳳志民,杭孟荀(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2)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6/414836.htm  摘 要:為削弱傳統滑膜觀測器(Sliding Mode Observer, SMO)中由於控制函數的不連續性而引起的系統抖振,設計一種基於雙曲正切函數tanh的改進型SMO,採用截止頻率可變的策略對轉子位置角進行相位補償並且結合鎖相環估計轉子位置
  • 基於雙環控制和重複控制的逆變器控制方案研究
    摘要:研究了一種基於雙環控制和在實現輸出電壓解耦和擾動電流補償後,根據無差拍原理設計的雙環控制器使逆變器達到了很快的動態響應速度;位於外層的重複控制器則提高了穩態精度。該方案在一臺基於DSPTMS320F240控制系統的PWM逆變器上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