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平,張智盛, 發表於 2020-05-12 09:31:24
傳統的溫、溼度閉環控制通常採用開關控制或PID控制,前者實現簡單但精度差,後者精度高,但需建立數學模型,參數整定要求較高,而在溫溼度非線性複雜變化的環境下,不易精確建模。模糊控制理論是能夠模擬人腦智能,隨環境變化的自適應控制技術,適合於非線性系統和難以用數學模型精確描述的複雜系統。進一步可以採用神經網絡與模糊推理結合的控制新模式。
1、環境實驗室溫溼度監控系統結構
環境實驗室溫、溼度監測控制機構見圖1。溫、溼度傳感器測得的信號經過調理,輸入到模糊控制算法模塊,產生決策信號控制驅動件(加熱器、製冷器、加溼器、除溼器),保持環境實驗室溫、溼度恆定在設定值。
2、控制系統模糊控制機理
典型的模糊邏輯控制由模糊化、模糊推理和清晰化三部分組成。下面以溫度控制為例來具體說明。依據傳統模糊控制模型,本設計中溫度模糊控制系統原理如圖2所示。
模糊控制器選用雙輸人單輸出控制方式,以溫度誤差e和誤差變化率ec作為輸入變量,以u作為輸出變量。模糊子集為E=EC=U={NB,NM,NS,ZE,PS,PM,PB}={負大,負中,負小,零,正小,正中,正大),其論域為:e=ec=u=[-3,3]={-3,-2,-1,0,1,2,3}。隸屬度函數採用三角分布函數,如圖3所示。
根據控制系統的輸入/輸出特性,以消除溫度偏差為控制目標,制訂控制規則如表1所示。
由模糊規則進行推理可以得出模糊控制器語言規則的輸入輸出關係,其關係是一個非線性的關係曲面。當偏差較大時,控制量的變化應盡力使偏差迅速減小;當偏差較小時,除了要消除偏差外,還要考慮系統的穩定性,防止系統出現過衝,甚至引起系統振蕩。由隸屬度函數及規則表,使用Mamdani推理方法和面積重心法進行清晰化,可得到控制查詢表。
對應輸出量U實際意義如表3所示。
註:√表示啟動;×表示不啟動
工作機理:依照模糊控制查詢表建立的二維常數數組,將輸入偏差E和偏差變化率EC量化到其基礎變量論域,作為數組的行和列實時檢索該查詢表,得到實時輸出U,依照輸出量U的實際意義控制加熱器或製冷器,從而驅使溫度穩定在設定值。
3、控制系統程序設計
採用ST語言進行程序設計,包括主程序、模糊控制算法、中斷服務程序、操作命令與報警程序,其中模糊控制算法程序流程圖如圖4所示。
4、應用效果
外部環境溫度從16℃降溫到-20℃,應用效果如圖5所示,從開始到基本穩定(與設定值相差±1℃)用時510 s,系統穩定後波動範圍在±O.8℃以內。收斂速度、系統穩定性與量化因子、比例因子有關,合理選擇量化因子、比例因子,在收斂速度與穩定性之間取得平衡。
5、結 語
本設計採用基於模糊控制理論的控制策略,實現了環境實驗室的溫度、溼度的可靠測量和控制,具有精度高、穩定性好、收斂速度快等優點,與傳統開關控制系統相比,具有精度、速度、穩定優勢;與基於預測的模糊控制方式、雙模糊控制策略、參數自學習模糊控制策略相比減少了運算複雜度。對於溫、溼度具有明顯耦合效應的環境,可以採用溫、溼度解耦合運算後,再分別進行控制。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