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研發完成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 自2012年以來,海南省氣象局利用北鬥衛星通信系統向全省6000多艘安裝船載終端的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地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的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最受歡迎的途徑。

北鬥系統信號好、覆蓋廣、距離遠、操作簡單,但僅具備一次傳送70個字節的短報文通信功能,致使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常分成幾條發送,不方便閱讀,也不能直觀、清晰、精準呈現災害性天氣的位置、路徑及影響海區的範圍。海南省氣象局與北鬥星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協商決定,優化北鬥船載終端氣象服務方式,研發精細化、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將颱風、雷雨大風、海上大霧等災害性天氣預警區疊加在顯控的海圖上,並自動測量颱風中心、風圈半徑、災害性天氣影響區域與北鬥船載終端位置的距離,為漁船或商船實時提供直觀的圖形圖像結合地理位置的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幫助航海人員實時動態了解漁船與災害天氣落區的位置關係,及時判斷出避險的最佳路線和時機。

此外,海南省氣象局新建的南沙海洋氣象信息發布站與經過數位化升級改造的西沙海洋氣象預警短波電臺已實現併網播音,從今年7月1日開始分別採用普通話、海南話和英語進行播報,以更好服務南海周邊國家,實現南海海洋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的全覆蓋,為海上安全、防災減災、海洋經濟提供有效支撐和保障。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可視化颱風預警直達漁民 海南北鬥船載終端實現圖文同步
    中國氣象報記者袁迎蕾 符曉虹 通訊員陳明 許嘉 莫雲音報導8月18日,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影響南海地區,數以萬計在南海捕魚的漁民,早早通過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收到海南氣象部門發送的可視化預報預警信息,提前安全回港避風。
  • ...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氣象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海南省氣象服務中心黨支部:為自貿港建設匯入氣象力量
    他們,是來自海南省氣象服務中心的黨員同志。  人民群眾的需求在哪,氣象服務的「雷達」就轉向哪!  來自海南瓊海潭門的瓊瓊海漁05176號船長李奮有發言權。  2018年中心黨支部曾將主題黨日活動設在瓊海潭門港,李奮說:「2014年超強颱風『威馬遜』印象最深刻,從沒遇到那麼強的颱風,好在提前收到預警消息,漁船及時回港躲過了危險。」
  • 氣象服務覆蓋南海邁向全球 海南省局創新手段機制發展海洋氣象業務
    海南省氣象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依託科學技術,著力完善針對南海的廣播、電視、網站、北鬥衛星導航船載終端等氣象服務手段,擴大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創新合作機制,氣象服務惠及南海海域航線和周邊國家,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各領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 氣象+北鬥=?
    三種軌道的混合星座構型,使北鬥系統集成了不同軌道的優勢,實現了覆蓋全球、突出區域,功能豐富、效費比高,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的目標。而氣象正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現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8月2日,一架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起飛,圓滿完成對森拉克颱風外圍雲系的綜合氣象觀測任務我國最新北鬥探空系統在溫度、溼度和測風等方面的觀測準確性(動態)分別達到0.4℃、5%和0.3米/秒,幾乎可以對標國際最先進的探空系統。
  • 氣象部門全力以赴迎戰今年首個登陸我國颱風
    其帶來的風雨影響有效緩解廣東、廣西和海南部分地區的高溫和乾旱,而局地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城鄉內澇、山洪和地質災害的防範任務不可輕視。  中國氣象局密切關注颱風「鸚鵡」動向,6月13日17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颱風)四級應急響應。
  • 「應用只受想像力限制」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服務全球
    這是武漢花山港內利用北鬥定位的5G智能無人貨櫃轉運卡車。(資料圖片)北鬥組網,星耀全球。7月29日,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古有北鬥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鬥衛星定位九州。
  • 北鬥應用丨「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當颱風遇上北鬥
    在北鬥水汽探測方面,中國氣象局完成了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氣象行業承擔的35個框架網基準站和氣象行業數據處理中心的建設,研發了「北鬥和GPS導航衛星對流層天頂總延遲和電離層TEC準實時數據處理系統」,初步構建了北鬥水汽解算的準業務系統,準實時處理全國175個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框架網基準站觀測數據,獲取高精度、高時空解析度的準實時對流層和電離層產品。
  • 海南氣象護航海上絲綢之路
    推進南海氣象預警工程項目建設 構建完善的海洋氣象監測體系「加強沿岸、島礁及海區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特別是南海海洋氣象監測系統、預警工程的建設,打好『海洋牌』。」這是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海南全省氣象防災減災會議上對海南氣象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建成覆蓋南海海域的大氣海洋綜合監測網,構建完善的災害預警防範體系,提高大氣海洋環境預測預報水平,擴大預警信息在南海區域的覆蓋面,提高其傳播能力,為南海經濟發展、海洋權益維護等提供優質氣象服務。」
  • 北鬥探空探水測風浪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發布會上提及到了關於北鬥系統在氣象探測方面的應用。事實上,氣象領域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經準業務化運行。在北鬥探空方面,自2008年以來,我國開展了多次探空比對試驗,儲備了大量探空新技術,與此同時,對系統也進行了持續改進。
  • 北鬥探空探水測風浪 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發布會上提及到了關於北鬥系統在氣象探測方面的應用。事實上,氣象領域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 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經準業務化運行。
  • 「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北鬥探空、水汽探測、海風海浪探測、預警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 簡菊芳 通訊員郭啟雲 塗滿紅報導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運行。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獲悉,氣象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以下簡稱「北鬥探空」)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準業務化運行。
  • 北鬥領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產業鏈賦能
    北鬥組網,星耀全球。7月29日,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古有北鬥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鬥衛星定位九州。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產業鏈賦能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付筱菁報導北鬥組網,星耀全球。7月29日,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古有北鬥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鬥衛星定位九州。
  • 管道局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研發紀實
    「經過走訪調研,我們確定將管網全智能化運營與北鬥技術相融合,研發一套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專門解決管道維護中各種災害的預警和檢測。」管道局通信公司衛星通信事業部劉明說。近年來,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日趨成熟,管道局借力前行,將國產北鬥技術與油氣行業深度融合,在全數位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找到融合點,利用北鬥技術,為智慧管道發展植入「中國芯」。
  • 明年底北鬥服務精度達10米 民企已開始研發終端
    他表示,經前期系統測試和試驗評估表明,我們已經具備25米左右的定位服務精度。到明年底,系統基本建成後再提供正式運行服務,到那個時候服務精度會達到10米左右。北鬥向全球提供免費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提供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時,和美國的GPS等其他三大系統相比是一樣的,在用戶數量上沒有限制。
  • 藍π螞蟻氣象數據可視化解決方案正式上線
    「『藍π螞蟻』氣象數據可視化解決方案可提供專業、美觀、現代的氣象大數據可視化展示系統,應用科技與創意融合的理念將單調、乏味的專業氣象數據圖形化、可視化並具備交互能力,使數據能夠自我表達,從而幫助用戶看清大數據的本質,快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 【應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氣象領域大有可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衛星導航中心研究員楊元喜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迅猛,其應用領域迅速拓展,在氣象領域的應用也將大有可為。他認為,所有氣象觀測臺站都可以將氣象觀測傳感器與北鬥終端集成,生成時間、空間基準一致的動態氣象信息,「可以為大範圍的數字氣象產品生成提供時空基準。」楊元喜說。       他表示,利用北鬥的短報文通信方式,可將採集的氣象信息自動回傳到數據處理中心。
  • 中國於12月27日宣布完成北鬥三的基本系統並提供全球服務的意義
    中國於2018年12月27日宣布完成北鬥三號的基本系統並提供全球服務的意義何在?根據航天飛行的慣例,在衛星模型開發過程中,該模型一般稱為其拼音首字母,天宮為TG,北鬥為BD。近年來,bd新聞已成為月經體。每隔一段時間,媒體就會爆出一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