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北鬥探空、水汽探測、海風海浪探測、預警發布

2020-08-0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 簡菊芳 通訊員郭啟雲 塗滿紅報導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運行。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獲悉,氣象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以下簡稱「北鬥探空」)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準業務化運行。

在北鬥探空方面,自2008年以來,我國開展了多次探空比對試驗,積累了大量探空新技術儲備,並對系統持續改進完善。中國氣象局新型北鬥導航探空系統在今年7月「海燕觀測試驗計劃」中得到應用,效益顯著。據介紹,我國最新北鬥探空系統在溫度、溼度和測風等方面的觀測準確性(動態)分別達到0.4℃、5%和0.3米/秒,幾乎可以對標國際最先進的探空系統。而進一步優化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更能提升我國新型衛星導航探空系統在定位和測風方面的技術性能。

在北鬥水汽探測方面,中國氣象局完成了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氣象行業承擔的35個框架網基準站和氣象行業數據處理中心的建設,研發了「北鬥和GPS導航衛星對流層天頂總延遲和電離層TEC準實時數據處理系統」,初步構建了北鬥水汽解算的準業務系統,準實時處理全國175個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框架網基準站觀測數據,獲取高精度、高時空解析度的準實時對流層和電離層產品。該系統軟硬體全部為國產,改變了數據處理軟體依靠國外的歷史,對氣象部門GNSS/MET業務系統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氣象部門還開發了北鬥海風海浪探測系統,成功實現了颱風期間海風海浪的準確探測和示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在海上缺乏有效觀測手段和觀測資料不足的狀況;建設了北鬥氣象預警發布系統,集災害預警、氣象預報、科普宣傳、監管功能為一體,能夠實現自主建設、獨立運行或作為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各省份自建預警平臺的發布通道,形成立體式一站式全方位服務體系;北鬥通信已廣泛用於各地氣象部門山洪地質災害氣象站的數據傳輸。

下一步,中國氣象局將建設北鬥海風海浪監測站,發展推廣北鬥探空技術,開展地基GNSS/MET站的北鬥升級改造。隨著北鬥三號系統建成開通,氣象行業將在目前北鬥高空觀測、空間天氣、北鬥氣象預警業務應用的基礎上,開展創新和優質的專業應用服務。

相關焦點

  • 「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北鬥探空、水汽探測、海風海浪探測...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 簡菊芳 通訊員郭啟雲 塗滿紅報導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運行。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獲悉,氣象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以下簡稱「北鬥探空」)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準業務化運行。在北鬥探空方面,自2008年以來,我國開展了多次探空比對試驗,積累了大量探空新技術儲備,並對系統持續改進完善。中國氣象局新型北鬥導航探空系統在今年7月「海燕觀測試驗計劃」中得到應用,效益顯著。
  • 北鬥探空探水測風浪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發布會上提及到了關於北鬥系統在氣象探測方面的應用。事實上,氣象領域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經準業務化運行。在北鬥探空方面,自2008年以來,我國開展了多次探空比對試驗,儲備了大量探空新技術,與此同時,對系統也進行了持續改進。
  • 北鬥探空探水測風浪 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發布會上提及到了關於北鬥系統在氣象探測方面的應用。事實上,氣象領域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 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經準業務化運行。
  • 「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 簡菊芳 通訊員郭啟雲 塗滿紅報導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運行。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獲悉,氣象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
  • 北鬥應用丨「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當颱風遇上北鬥
    在北鬥探空系統技術方面,自2008年以來,我國開展了多次探空比對試驗,積累了大量探空新技術儲備,並對系統持續改進完善。中國氣象局新型北鬥導航探空系統在今年7月「海燕觀測試驗計劃」中得到應用,效益顯著。在北鬥水汽探測方面,中國氣象局完成了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氣象行業承擔的35個框架網基準站和氣象行業數據處理中心的建設,研發了「北鬥和GPS導航衛星對流層天頂總延遲和電離層TEC準實時數據處理系統」,初步構建了北鬥水汽解算的準業務系統,準實時處理全國175個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框架網基準站觀測數據,獲取高精度、高時空解析度的準實時對流層和電離層產品。
  • 氣象+北鬥=?
    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以下簡稱「北鬥探空」)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準業務化運行。1北鬥探空自2008年以來,我國開展了多次探空比對試驗,積累了大量探空新技術儲備,並對系統持續改進完善。在今年7月「海燕觀測試驗計劃」中,中國氣象局新型北鬥導航探空系統得到應用,效益顯著。
  • 北鬥導航衛星的大氣、海洋和空間監測
    氣象領域是最早應用我國北鬥系統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在邊遠臺站和海島,氣象實測數據最先通過北鬥導航系統試驗衛星傳到中心預報服務部門。早在北鬥導航衛星系統建設之初,在中國北鬥第二代導航衛星系統專項管理辦公室的領導下,中國氣象局就開展了基於北鬥MEO試驗衛星的北京上空大氣水汽探測試驗,參與了奧運氣象保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中國氣象局與韓國氣象廳開展北鬥衛星氣象應用技術合作
    ,這對於提高雙方GNSS應用技術,在海外推廣我國北鬥衛星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從2003年開始,中國氣象局在北京建立第一個導航衛星遙感水汽站(GNSS/MET),它是GPS和北鬥的氣象應用系統。根據《紀要》,雙方將開展地基GNSS數據及基於此的解算PWV技術共享和交換;以實時FTP服務(主動獲取)共享傳輸方式共享實時每小時天頂總延遲(ZTD)和大氣水汽總量(PWV)的內容;將於2019年共享基於GPS數據解算PWV的算法相關研究成果,交換基於地基GNSS數據解算PWV技術。雙方還約定,繼續維持十個中韓沙塵暴聯合監測站運行,並共享沙塵暴觀測濃度數據。
  • 【應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氣象領域大有可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衛星導航中心研究員楊元喜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迅猛,其應用領域迅速拓展,在氣象領域的應用也將大有可為。       楊元喜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氣象領域的應用趨勢做出分析。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都有哪些特點你們了解過嗎
    正在建設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致力於向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具有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使用、通信快捷和運營成本低廉等特點,目前已在交通運輸、海洋漁業、防災減災、電力授時以及環境監測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北鬥只能定位導航?還能「預報」暴雨
    揚子晚報網7月31日訊(記者 於丹丹)氣象領域是最早應用我國北鬥系統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不僅可以在應急搶險的狀態下傳輸氣象資料,還能提高暴雨等的預報水平。江蘇最早在今年下半年將試點北鬥系統進行高空探測。
  • GPS北鬥兼容的星載掩星探測技術
    世界氣象組織在2025年發展規劃中已明確提出每天要實現一萬次掩星探測事件,這就需要開展百星級別的掩星探測任務,但到目前為止,掌握掩星大氣探測技術的國家為數並不多,而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發的GPS北鬥(BDS)兼容的掩星大氣探測載荷,成功使我國躋身此列,具備了核心科技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 氣象探測中心完成西太平洋共享航次科考任務
    此次科考中,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以下簡稱探測中心)的海洋氣象觀測試驗任務順利完成。探測中心基地室工程師胡樹貞、華雲升達公司竇源組成氣象組參加了此次科考任務。胡樹貞 供圖  為研究西太平洋低緯度地區海上雲的生成和演變過程,獲取海洋上空雲的宏觀和微觀特性,同時測試多種國產雲觀測設備在海洋性氣候下的探測性能及環境適應性,探測中心利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空天地多源協同測雲關鍵技術研究」,在「科學」號上搭載兩種型號毫米波雲雷達、雙波段全天空成像儀,並通過同船定時釋放北鬥
  • 海南研發完成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 自2012年以來,海南省氣象局利用北鬥衛星通信系統向全省6000多艘安裝船載終端的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地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的問題
  • 探空氣球:為高空氣象「搭脈」的醫者
    世界各國目前進行高空氣象觀測的手段主要包括衛星、飛機、地面雷達和探空系統等,並相互結合以期獲得最準確的氣象數據。此外,要平穩獲取大氣垂直剖面較密集的數據點,尤其是對風場的直接測量,要求探空設備移動速度不能過快,因此像探空火箭這種非浮空器還真做不來。直到今天,探空氣球仍是高空氣象最主要的直接探測方式。
  • 探秘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氣象臺:北鬥騰飛背後的「風雲人物」
    「發射場選址在此,就是因為峽谷中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象條件,有利於發射場的整體布局。」發射場區相關領導吳承德告訴記者。1970年12月,國家正式批准在西昌建立我國第三個航天發射場。48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不斷成長、壯大,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第一」,在遠徵太空的長徵路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中國航天也從這裡走向世界。
  • 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哈市發送高空探空氣球 可探測3000米氣象數據
    黑龍江網11月19日訊 (記者 王鐵男)為探測氣象數據,哈爾濱市氣象臺今晚發送探空氣球,獲得高空氣象數據。探空氣球從地面上升到高空3000米或以上,上升過程中將不斷把監測到的氣象要素傳回地面。
  • 2020-2026年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可以幫助投資者準確把握氣象探測系統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前景預判,挖掘氣象探測系統行業投資價值,同時提出氣象探測系統行業投資策略、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
  • 風雲四號衛星如何獲取高光譜大氣探測數據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國際上第一臺在靜止軌道上以紅外高光譜幹涉分光方式探測大氣垂直結構的精密遙感儀器。通過該探測儀,我們成功獲取了全球首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作為第一次露出真容的大氣高光譜圖,應該如何解讀圖像和展開數據應用呢?這非常值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