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課報名|眼擎科技CEO朱繼志:自動駕駛視覺成像系統解析

2020-12-05 量子位

在自動駕駛與輔助駕駛中,目標識別是核心任務之一,而現實中複雜的光線、路況等對自動駕駛的成像系統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這些視覺複雜光線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會對成像系統產生怎樣的幹擾?該如何解決AI視覺在複雜光線下成像準確率低的問題?

6月14日(周四)晚19:30,量子位邀請到eyemore眼擎科技CEO朱繼志,他將從現有車載ISP成像系統及其弊端講起,提出視覺成像的系統接入方法及多感融合,以eyemore成像引擎自動駕駛複雜光線解決方案為例,說明如何定製一套視覺成像系統。

嘉賓介紹

朱繼志

眼擎科技創始人兼CEO

畢業於北京大學電子學系專業,曾任職於中興視頻通訊部,積累了10年視頻圖像技術開發及產品管理經驗,然後任職於國內最大的晶片分銷商擔任VP,有8年面向汽車、手機、工業、家電等行業的晶片推廣營銷經驗,2014年年初創立眼擎科技,總部位於深圳,並在北京、杭州設立分公司以便於研發和技術支持。

分享提綱

1、視覺複雜光線產生的原因、現象、及後果。

2、現有車載ISP成像系統及其弊端。

3、視覺成像的系統接入方法及多感融合。

4、eyemore成像引擎自動駕駛複雜光線解決方案。

5、如何定製一套視覺成像系統。6、從成像角度看AI視覺現狀。

活動詳情

活動主題

自動駕駛視覺成像系統解析

活動時間

5月31日(周四)晚19:30

活動形式

線上直播(內部群分享)

如何參與

掃碼添加小助手7:qbitbot7,備註「吃瓜社」,通過後即可獲取參與方式,報名成功後可加入活動群,與嘉賓以及其他小夥伴互動交流,還能在第一時間獲取分享PPT、視頻回放、量子位文字整理材料。

由於本次為內部群分享,已經在量子位社群的同學請聯繫相應小助手,帶上暗號「eyemore」,獲取參與方式~

主辦

眼擎科技

專注於研發成像引擎的原創高端數字晶片企業,致力於解決AI視覺產品現場部署的實施問題;除了成像晶片,還通過提供成像開發套件、成像模組、成像算法IP以及深度定製成像方案等一系列全套的成像技術方案及服務。

2018年1月,在全球範圍內率先發布人工智慧視覺應用場景解決複雜光線的eyemore X42專用成像晶片;同年4月,針對無人駕駛/輔助駕駛推出了國內首個寬動態能力達到120dB 的專用解決方案 eyemore DX120,可廣泛應用於自動駕駛、無人貨運、物流配送機器人、車輛道路/車內監測等場景。

量子位

追蹤人工智慧產品和技術新趨勢,我們只專注報導AI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技術終迎重大突破,眼擎科技讓汽車具有PK人眼的視覺能力
    國內專注做視覺成像晶片的眼擎科技CEO朱繼志,朱繼志則認為:」具體情況還不明了,但現場環境來看,不會那麼黑,因為傳統攝像頭比人眼能力差幾十倍,所以如果人來看的話,應該是可以看到行人。但對於汽車來說,第一、行人離車距離太近,車速過快,雷射雷達未必反應的過來。第二、當時行人是從暗部走向亮部,因為路燈的原因,光線明暗反差太大。
  • 計算機視覺下一個技術拐點?前端成像或將開啟「視覺2.0時代」
    在日前剛結束的2018 AWE現場,身為眼擎科技CEO的朱繼志,滿懷激動的下了這麼一個結論。朱繼志說。深耕前端成像領域,視覺2.0將為產業生態帶來質變眾所周知的是,目前國內AI視覺領域的科技企業,幾乎都在使用傳統攝像頭,都把焦點集中在對圖像的後端處理上。
  • 臥薪嘗膽四年 這家公司為AI機器打造超級視覺
    日前,智東西造訪眼擎科技,與GTIC 2018重磅嘉賓——眼擎科技創始人兼CEO朱繼志進行深度對話,了解了這家公司4年來在技術上的修行,以及其成像引擎將對AI應用所起到的價值。一、技術研發:耗時四年打磨 目標超越人眼北大電子系畢業的朱繼志在成立眼擎科技之前,先任職於中興視訊通訊部。
  • Uber自動駕駛撞人原因解析:一場原本可避免的災難
    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餘凱在接受媒體訪談時,分析猜測認為造成有可能是這輛自動駕駛汽車的預測判斷做的不好,出現了問題,沒能準確預判出障礙物的走向。  眼擎科技創始人朱繼志在其微博中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問題在於攝像頭,人從暗部走向亮部,因為路燈的原因,光線明暗反差太大。在暗部的時候,汽車沒有監測到,等行人走到亮部的時候,汽車雖然監測到,但已經太遲了。
  • 自動駕駛的視覺密碼丨科技說
    人們發現,這個原本用于衡量人眼+大腦視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的名詞,幾乎可以與攝像頭+計算晶片疊加而來的視覺感知能力無縫連結。有Mobileye在前方開路,視覺感知作為自動駕駛的底層技術能力,近年來也被推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部分豪華車產品的整車攝像頭數量已經達到甚至超過8顆。
  • 成像雷達傳感器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解析
    成像雷達傳感器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解析 與非網 發表於 2019-09-24 14:52:56 業界對三種主要傳感器(攝像頭、雷達和LIDAR)在汽車中的不同作用
  • 眼擎科技eyemore相機領銜十大日常仿生技術
    「龍蝦眼X光成像儀」,可以看穿3英寸厚的鋼板。這套儀器可以射出一串細細的低功耗X光穿透物體,無論碰到什麼東西,都會在另一端恢復原狀。音波手杖仿生對象:蝙蝠用途:盲人探測眼擎科技模仿對象:眼球用途:可視化設備
  • 可用於自動駕駛 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超級視覺系統
    研究人員希望,有朝一日,該超級視覺系統可以幫助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讓它們比人類運行時更安全。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穿上了一件顯眼的運動服,在空蕩蕩的房間內伸展身體、踱步、跳躍,而其他研究人員能夠通過一個對準著一堵牆的攝像頭觀看到該研究員的一舉一動。
  • 基於機器視覺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
    駕駛汽車是一項複雜的活動,長時間的駕駛很容易使人感到疲勞,從而容易導致交通事故。此外一些工程車輛在作業時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這些車輛的駕駛自動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使汽車駕駛操作簡單、安全、舒適,把人從繁重枯燥的汽車駕駛中解脫出來,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究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德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在汽車自動駕駛領域開展了積極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 安霸立體視覺處理SoC會給自動駕駛市場帶來什麼?
    自動駕駛產業不乏想要超越Mobileye計算機視覺SoC的視覺晶片供應商,安霸(Ambarella)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正致力於縮短與Mobileye的距離,特別是因為Mobileye不僅是業界先驅且仍持續主導基於視覺的先進駕駛輔助(ADAS)和高度自動駕駛車市場。
  • 雷射雷達vs純計算機視覺 自動駕駛的兩大流派
    雷射雷達流派和純計算機視覺流派一直在自動駕駛技術中的感知層解決方案上喋喋不休。雷射雷達派認為純視覺算法在數據形式和精度上的不足;純視覺流派則認為雷射雷達不必要且過於昂貴。本文將對雷射雷達、攝像頭以及毫米波雷達等主流傳感器、各自動駕駛公司的解決方案以及傳感器市場格局作介紹。
  • 自動駕駛視覺系統:不僅可以」看「,還能預測「未來」
    對於自動駕駛的視覺系統而言,「看」到路人是一個基礎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否能像人類一樣,判斷出路人下一個動作將是什麼。來自密西根大學的團隊,便研究了一種改進算法,讓自動駕駛視覺系統能夠對路人的行為進行預測。
  • 未來自動駕駛的「眼睛」——InGaAs單光子探測陣列
    自動駕駛發展如火如荼,被認為是改變未來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技術之一。自動駕駛存在純計算機視覺和雷射雷達兩種不同方案。視覺方案以攝像頭為主導感知外界,以智能圖形識別作為控制的基礎;雷射雷達方案則以雷射發射和回波光探測為主導,以外界物體的距離和速度圖像作為判斷和控制的依據。
  • 自動駕駛的未來,是雷射雷達還是視覺識別?
    除此之外,調查顯示特斯拉Model 3的視覺算法訓練數據存在局限性。 一般自動駕駛的視覺訓練邏輯只能識別到車輛後部、側面 和 頭部,顯然特斯拉的工程師沒有想到有一天系統需要識別貨車車箱的頂部。
  • 百度Apollo 6.0公開課第2講上線!高級研發工程師為你深度解析...
    第一講由百度高級工程師&Apollo開源平臺系統方向技術負責人劉佳明主講,主題為《Apollo 6.0基礎設施全解析》。11月23日晚7點,百度高級研發工程師陳嘉豪將參與到百度Apollo 6.0公開課第2講的直播講解。。陳嘉豪老師今年加入百度,從事百度Apollo開源平臺感知方向的算法研發工作。
  • 自動支付?一鍵自動駕駛?腦控車?日產謀大局而後動
    一鍵啟動自動駕駛?超智聯、智駕系統完成搭載 2020年一整年各大汽車品牌過得都不容易,諸多品牌產銷量持續下滑的時候,東風日產卻逆勢增長。不僅在4月份的時候率先實現銷量V型反彈,並連續9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同年12月收穫終端銷量132883輛,同比增長2.8%,2020年全年終端銷量1133186輛。
  • 基於雙目視覺的自動駕駛技術
    還有歐盟自主泊車項目V-Charge也採用了前向雙目視覺系統,另外自動駕駛研發系統Berta Benz也是,而且和雷達系統後融合,其中雙目匹配的障礙物檢測算法Stixel很出名。以前Bosch和Conti這些Tier-1公司也研製過雙目視覺解決方案,但沒有在市場上產生影響力,據說被砍掉了。 談到雙目系統的難點,除了立體匹配,還有標定。
  • 光電3D傳感合輯重磅上線,4節課帶你搞懂ToF、立體視覺、結構光及DOE
    目前,3D成像技術主流實現路徑包括立體視覺、結構光、ToF三種,並且已經在金融、手機、無人機、AR/VR、機器人、自動駕駛、安防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認知3D傳感核心技術,智東西公開課策劃推出光電3D傳感合輯,並將邀請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技術大牛以視頻形式,在智東西公開課直播間進行直播講解,系統解讀不同企業在光電3D傳感核心技術、產品及應用等方面的創新。首批邀請到光鑑科技首席科學家呂方璐、人加智能CEO李嘉俊、螳螂慧視產品研發總監王晨、天津馭光科技總經理朱慶峰等四位技術大牛,9月4日起將陸續開講。
  • 人加智能CEO李嘉俊:雙目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及應用創新|公開課預告
    雙目立體視覺是通過兩臺位置相對固定的相機同時對場景進行成像,利用三角測距原理,根據成像視差來計算深度信息,是3D成像重要實現技術路徑之一,原理簡單、成本低、適用範圍廣,在安防、零售、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英特爾發布為Mobileye自動駕駛汽車視覺系統開發的兩塊關鍵晶片
    據外媒報導,英特爾和Mobileye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了一對新的傳感器,旨在降低雷達和LIDAR的價格並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動力,進而讓它們能相互訓練以應對新的位置。在2021年CES上發布的這款新型傳感器有望解決讓自動駕駛汽車更加普及的最大障礙之一,即降低用於觀察其駕駛周圍世界的綜合傳感器套件的成本。這一直是一個障礙,即使有了先進的固態LIDAR和其他類型的傳感器。雖然我們離早期自動駕駛汽車原型上安裝的大型旋轉雷射測距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現實是,即使是少數現代LIDAR傳感器也會給汽車添加大量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