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自動駕駛撞人原因解析:一場原本可避免的災難

2020-11-28 電子產品世界

  日前,一輛Uber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坦貝市的一條街道上,以每小時65公裡的速度撞上了一位橫穿馬路的女子。該女子在送往醫院後不久,不治身亡。這是全球首例自動駕駛汽車路測撞死行人的交通事故,引發了公眾的極大關注以及對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的擔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4/377743.htm

  事發後不久,坦貝市警察局局長對媒體表示,這場車禍無論是不是人類駕駛,都是不可避免的,這可能不是Uber的錯。

  然而,這真的是一場無可避免的交通悲劇嗎?

  眾說紛紜的車禍原因

  車禍發生後,很多媒體和專家對車禍原因做了分析和猜測。

  美國的網友看過視頻後表示,在光線昏暗的情況下,攝像頭的「視力」通常差得要命,如果用肉眼觀察,也許能更早注意到行人橫穿。

  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餘凱在接受媒體訪談時,分析猜測認為造成有可能是這輛自動駕駛汽車的預測判斷做的不好,出現了問題,沒能準確預判出障礙物的走向。

  眼擎科技創始人朱繼志在其微博中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問題在於攝像頭,人從暗部走向亮部,因為路燈的原因,光線明暗反差太大。在暗部的時候,汽車沒有監測到,等行人走到亮部的時候,汽車雖然監測到,但已經太遲了。

  同時,他認為夜間道路光線環境太複雜,汽車攝像頭的動態範圍需要提升30倍以上,自動駕駛汽車才有上路的可能。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這輛Uber自動駕駛汽車已經檢測到了行人,只是沒有採取剎車或停車措施,致使釀成撞人事件。

  傳統成像技術的天花板

  眾所周知,當前無人駕駛汽車所採用的視覺系統 ,主要是基於攝像頭和光學雷達。有業內人士對其相關的視覺性能優勢和缺陷做了分析對比:

  

 

  從圖中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沒有一種方案是完美無瑕,萬無一失的。對於基於傳統成像技術的攝像頭而言,受光照條件的影響非常大,在強光、弱光、逆光、反光等情況下,基本歇菜。

  而當前最受車企青睞的雷射雷達,也有很難逾越的短板。且不說,短期內無法迅速降低的成本,除了解析度低外(當然現在已經有128線,甚至300線的雷射雷達,但與攝像頭的解析度還是不可同日而語),最大的問題是無法辨識顏色,即無法表示交通標示。

  另外,雷射雷達也受環境的影響,就連特斯拉和谷歌都承認,即使是堆滿昂貴攝像頭和雷射雷達的無人駕駛汽車在大雪天也基本被廢掉一半功力。

  現在的自動駕駛汽車都採用攝像頭與雷達搭配的方案(或雷射雷達+攝像頭,或毫米波雷達+攝像頭),妄圖彌補各自的不足。但顯然這樣的策略也沒有達到1+1>2的效果。原因很簡單,一方很難彌補另一方的短板。比如Uber自動駕駛汽車撞人致死的事件中,顯然車上的攝像頭因為光線問題沒有監測到正要橫穿馬路的路人(除非汽車的剎車系統壞掉了),而雷射雷達即使監測到了有反射信號,也無法判斷出是行人。正如有專家分析,因為其局限性,光學雷達並不是為檢測行人設計的。因為光學雷達解析度有限,刷新率不高,更無法獲取物體對象的顏色信息。所以它不善於實時地分辨物體。

  給自動駕駛汽車一雙慧眼

  

 

  從Uber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示意圖看,這輛出事的自動駕駛汽車上面也安裝了不少攝像頭,並且這些攝像頭都正常工作,卻並沒有避免悲劇的發生。為什麼?

  很簡單,這些攝像頭的視覺能力比不上人眼。

  正如專家所說,傳統的攝像頭成像技術,機器的視覺能力無法與人的眼力相比,甚至很難接近。因為傳統的成像技術更專注於做給人看的圖像處理,即做圖像的優化。而在機器的眼中,不注重像素高低,更不需要美顏,它需要的是精準的測量現實世界,不僅色彩高度還原、而且邊緣清晰、銳度高等。

  這就意味著傳統的攝像頭無法滿足AI機器在複雜光線下的正常運作。

  而對於駕駛員輔助系統,關鍵挑戰則在於保證系統在任何環境狀況下(溫度變化、陽光照射、黑暗中或雨雪天氣)都能正常工作,而且還要能辨認出300米以外的物體。

  事故發生後,Uber暫停了自動駕駛汽車路測,豐田暫停了自動駕駛汽車的路測,據說,英偉達也暫停了自動駕駛汽車的路測。


相關焦點

  • Uber 自動駕駛這四年
    Uber 這麼大手筆招募自動駕駛研發人員,還有一個原因:Kalanick 認為,「開發一款自動駕駛汽車從根本上關乎 Uber 的生存。」「如果我們不是第一個,那麼最先進入自動駕駛市場的公司,會推出比 Uber 更便宜或更質量更高的乘車平臺,Uber 將不復存在。」
  • 特斯拉電動無人駕駛汽車再發車禍:特斯拉、Uber自動駕駛車禍盤點
    本周二美國加州地方政府稱一輛開啟了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的特斯拉轎車撞上了一輛停著的巡警車,事發地點在美國南加州地區。當時停著的巡警車內並沒有警員,特斯拉司機受了輕傷。這已經是今年以來在美國發生的第三起因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開啟時發生的嚴重車禍。
  • 特斯拉無人駕駛車禍原因 臨沂人對無人駕駛怎麼看
    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駕駛成為了可能,但是最近出現的狀況,讓很多人看到無人駕駛技術還沒有全面完善到位。   Uber的一輛路測無人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撞死一名正在橫穿馬路的49歲婦女,這是全世界第一宗完全自動駕駛汽車撞死人的事故,事故引發了全球輿論震驚。
  • Uber撞人致死,無人駕駛還缺遠紅外熱成像傳感器
    一輛 Uber 的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坦佩市的公共道路上與一名行人相撞,該行人在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坦佩市警察局長西爾維婭·莫伊爾(Sylvia Moir)在接受採訪時稱:「基於受害人是從陰影中突然出現在馬路上的,很明顯,在任何一種模式(無人駕駛或人為駕駛)下,都很難避免這種碰撞。」這起意外事故將不僅影響 Uber 的自動駕駛的計劃,還將影響到整個無人駕駛行業最終發布能在公共道路上行駛的無人汽車的計劃。
  • Uber 關閉自動駕駛「卡車」項目,全心投入「汽車」自動駕駛研發
    7月31日消息,Uber 對外正式宣布關閉「自動駕駛卡車」項目,將會把技術重心轉移到「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上,同時 Uber 表示關閉「自動駕駛卡車」項目的決定不會影響到 Uber 貨運項目,Uber 貨運是一個貨車派單應用平臺,類似中國的「58速運」和「貨拉拉」。
  • Uber事故後,熱感應攝像頭會成為自動駕駛新標配麼?
    熱感應攝像頭突破人類肉眼極限,成為行車利器,提高了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係數上月,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Uber的自動駕駛車發生了一起致命事故之後,對於人們對於自動駕駛車輛產生了兩個基本問題:為什麼事發時該車沒有檢測到伊萊恩.赫茲伯格正在穿過馬路?我們該怎樣避免這樣的事故再次發生?Uber已暫停該自動駕駛測試項目,並正配合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目前,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還未披露任何發現或細節。 人們一直認為,即使在黑暗環境下該車的雷射雷達應該還是能檢測到赫茲伯格的。
  • 特斯拉L5自動駕駛操之過急 馬斯克你這次吹得有點狂野
    特斯拉L5自動駕駛操之過急然而,比特斯拉股價更狂野的,是馬斯克對於L5自動駕駛的豪言壯語。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馬斯克宣稱特斯拉有望年內實現L5自動駕駛基本功能開發。但這更像是一次資本炒作,真正的L5自動駕駛還很遙遠。
  • 直播課報名|眼擎科技CEO朱繼志:自動駕駛視覺成像系統解析
    在自動駕駛與輔助駕駛中,目標識別是核心任務之一,而現實中複雜的光線、路況等對自動駕駛的成像系統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這些視覺複雜光線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會對成像系統產生怎樣的幹擾?該如何解決AI視覺在複雜光線下成像準確率低的問題?
  • 成像雷達傳感器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解析
    成像雷達傳感器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解析 與非網 發表於 2019-09-24 14:52:56 業界對三種主要傳感器(攝像頭、雷達和LIDAR)在汽車中的不同作用
  • 最全自動駕駛技術匯總 全面解析Waymo自動駕駛安全報告
    在該份報告中,公司羅列了與各個安全設計要素相關的流程,並闡述上述要素是如何支撐整動駕駛車輛的研發、測試和部署的。只有在確保安全性這一大前提下,完全自動駕駛車輛才會被民眾所接受,這也是Waymo長久以來持續投資安全技術領域並打造相關進程的原因,旨在使民眾相信,公司推出的自動駕駛車輛能夠滿足公眾對於安全交通出行及舒適出行設備的需求。
  • Uber自動駕駛團隊「賣身」:行業領頭羊,也敵不過燒錢無底洞
    文| 營哥2018年,自動駕駛汽車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當時,一輛正在測試中的Uber自動駕駛汽車,以69公裡的時速撞死了一位橫穿馬路的婦女。事故發生後,社交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媒體、社交網站紛紛報導、討論,因為這是全球首起自動駕駛致死事故。
  • 汽車:Mapper使用Uber-Precise道路掃描儀幫助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
    導語:加利福尼亞州的公司憑藉其內部設備,可以為自動駕駛公司提供關鍵的最新地圖數據。在2016年,優步就已經開始著手一個全球測繪項目,希望能夠為其司機提供有關接送地點和交通模式的更多有用數據,據說該公司投資5億美元(3.8億英鎊)用於測繪項目。
  • Mobileye CEO Amnon Shashua撰文:數學模型如何規範自動駕駛困境?
    Shashua在文中闡述了以下兩點:RSS不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做出導致碰撞的判斷——即使自動駕駛汽車擁有路權。另一方面,RSS不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執行非法操作,例如:為了避免碰撞而跨過實線,或者為了避免危險而繞過並排停靠的汽車。它不允許自動駕駛汽車魯莽行動,因為,這有可能會造成其它碰撞。
  • 什麼是飛機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能做什麼,作用是什麼,對飛行的促進意義、影響  自動駕駛能夠提供飛機的自動導航、自動飛行、自動推力、限制與保護功能,在飛機起飛後一直到落地前決斷高度前(一般60米)在正常情況下可全程實現自動駕駛,通過自動駕駛飛行員把常規符合飛行原理和導航原理的操縱交給自動駕駛,大大減小了工作負荷
  • 【關注】自動駕駛技術與實例最全解析
    (c)自動駕駛的作業系統必須內置高級的人工智慧,引導自動駕駛的人工智慧作業系統; (d)自動駕駛汽車的作業系統必須絕對安全可靠,即支持汽車的基礎功能和高級功能,並對接受的到數據實時回饋; (e)自動駕駛必需要求非常嚴苛的作業系統,必須知道現在汽車在哪裡,知道周圍有什麼,能預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並做出怎樣的應對反應;
  • 中科院王飛躍:自動駕駛早期以虛擬測試為主,也有「馬糞」難題
    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生活的城市並沒有「找到」馬糞圍城的終極方案,原因不是人類缺乏智慧,而是現在的道路上行駛的是汽車,馬糞問題壓根不存在。 在近日舉辦的2018年CCF-GAIR大會上,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飛躍,以這樣一個故事開了個自動駕駛的頭。
  • EyeSight之父:雷達愛誤報,立體視覺更適合自動駕駛
    一家成立由20名員工組成的日本新創公司ITD Lab正在開發一種「智能立體攝像頭」(Intelligent Stereo Camera,ISC)技術,鎖定包括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車輛、無人機、建築用工具機、工業用機器人等應用。
  • 解放手腳 體驗全新名爵ZS自動駕駛功能
    本文僅針對之前由於場地原因,未能體驗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進行內容展開。一、名爵ZS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  名爵ZS搭載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來自博世集團,這個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對於經常接觸汽車的人來說不會陌生,就汽車領域,博世的業務範圍覆蓋了汽油系統、柴油系統、汽車電子驅動、起動機和汽車底盤控制等系統。
  • 可用於自動駕駛 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超級視覺系統
    據外媒報導,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人員研發了一個攝像頭系統,該系統基於該團隊此前研發的拐角攝像頭而打造,可從更多表面捕捉更多光線,而且視野更寬更遠、而且速度非常快,能夠監控到人眼看不到的運動。
  • 2020,自動駕駛下「雲端」
    2019年,由曾任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親自參與運營的明星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宣布永久關閉。融資不順,是其「轟然倒下」的重要原因;今年6月,另一家頭部自動駕駛公司Zoox也因「資金鍊斷裂」而賣身亞馬遜,但其收購標價還不及上一輪融資估值的一半。同樣的危機更發生在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