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航空 洞見未來」——航空產業的風險與機遇

2020-12-05 騰訊網

11月24日下午,由中國網++創新中國頻道主辦的《風險機遇面對面》第三季主題交流活動在北京海澱區東升大廈太庫科技舉辦。本次活動以「聚焦航空 洞見未來」為主題,圍繞國內航空產業的發展現狀、通用航空產業的創新與技術、航空領域投資等多方面內容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搶抓機遇、創新突破,助推航空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在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航空產業的局面下,群策群力,共同探討中國航空產業的發展與機遇。

眾所周知,航空產業體量規模較大,帶動效應明顯,是技術、人才、資本集聚化程度較高的產業,而創新是驅動行業高速成長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航空產業起步較歐美國家相對落後,核心技術都被波音、空客等頂級巨頭公司常年壟斷。為儘快提升航空產業快速發展,國家從政策、資金、資源等方面全方位支持航空產業發展,藉助C919大型客機等一批重大航空工程的研發與製造,航空產業鏈誕生出眾多優秀的創業項,出席本次活動的深圳多尼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多尼卡」)即為航電領域的佼佼者,多尼卡深耕機載航電領域近20年,旗下QVCAQ系列產品佔據國產品牌90%市場份額,目前正發力航空WIFI領域。活動中,多尼卡副總裁李光偉向大家重點介紹了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及未來產品規劃,其對航電產業若干細分領域的專業分享,得到與會嘉賓的高度認可。

而隨著中國航運體量的不斷增加,飛行員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張。飛行員訓練的必備器材——飛行模擬訓練器一直被歐美生產廠商長期壟斷,作為北京航空產業園重點推薦的東方瑞豐高級副總裁雷小永向我們介紹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全動飛行模擬機,也許在不遠的未來,飛行模擬機市場也會如中國的高鐵一般,走出國門,為全球提供服務。

無人機一直是備受投資人青睞的項目,自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至今,中國的無人機技術已經被全世界關注。雲漢通航總經理朱默寧就空地一體指揮調度系統等方面的創新技術為大家做了詳細的闡述和介紹。

航空產業不易,甚至舉步維艱,任何一個技術的研發、突破、到應用都是一個非常漫長的事情,需要所有創業者、技術專家沉下心來,好好耕耘。也正是有了他們常年不懈的努力,才有今天中國航空產業的飛速發展。

好的技術,一旦市場化、規模化就一定離不開資本的助力。自2015年至今,越來越多的產業基金、風險投資基金,都開始關注航空產業,希望能夠用獨到的眼光,挖掘出越來越多好的專業項目。作為行業資深投資人,中國航投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簡丹總結道,航空產業比較窄,許多具體賽道的天花板較低,並且是長周期的事情。並指出航空行業投資方重點看中的主要在四個方向,分別是:新技術、新模式、新應用、行業資質(專業牌照)。而目前,中國航空產業的國家扶持力度非常大,尤其是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航空企業更應該努力推動航空國產設備替代,助力實現航空產品國產化。這既是全球航空產業的風險,更是中國航空發展的機遇。

活動上,陸石資本合伙人寧星之、德聯資本副總裁劉賾、清控銀杏投資經理叢逸、洪泰產投投資總監張弛、行華資本風控總監張化全、華夏幸福產投投資總監權偉剛、平安銀行航空金融產業部總經理夏雨等航空領域投資人紛紛表示,航空產業的從業者都非常穩健務實,期待未來通過資本的通力合作,幫助更多更好的航空產業創業項目脫穎而出

共享創新創業資源,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服務支持中國創新!中國網++創新中國將提供更好的服務給創新企業和投資人,講好中國創新故事,做好創新服務。

特別鳴謝:太庫科技

END

如果您也是創業者或者是投資人,有創新,有想法,想投資,歡迎通過投稿或留言與我們聯繫。《風險機遇面對面》第四季,你想了解哪個賽道呢?

相關焦點

  • 德事隆航空:後疫情時代通航產業新機遇研討會在湖南長沙舉辦
    10月29日,「共克時艱,同謀突破——後疫情時代下通航產業的新機遇」會議在湖南長沙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德事隆航空及其在華合資企業——石家莊中航賽斯納飛機有限公司與珠海中航賽斯納飛機有限公司主辦。包括湖南省政府、通航運營企業、專家學者等在內的業界人士匯聚一堂,聚焦後疫情時代通航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共謀通航發展新思路,力求實現產業新突破。
  • 技經觀察 | 歐洲航空擬以綠色顛覆性技術 引領未來航空產業變革
    ,擬以節能、高效、環保引領未來全球航空技術發展與變革,大幅提升歐洲航空業的質量與效率。歐盟尤其認為,氫動力系統在未來航空脫碳中將發揮關鍵作用。2020年5月,歐盟在《氫動力航空》報告中評估了氫能推進技術在航空領域的最新技術水平和發展潛力,指出在航空脫碳要求下,氫能有潛力成為未來航空動力技術組合的主要部分。預測到2050年氫在全球航空脫碳中的減排潛力可能達到45-50%。
  • 搶抓機遇 快速推進 讓襄陽通用航空產業展翅高飛
    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20年,全國將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通用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同時,放開3000米以下空域;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隨著政策的落實,擁有一架私人飛機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了。
  • 德翼高科:國產碳基複合材料助力航空產業振翅高飛
    該系列報導聚焦杭州生物醫藥、航空製造、集成電路等新製造計劃的核心產業,對重點企業進行實地探訪,配合視頻+文字的報導形式,挖掘企業背後的故事,展現創業者們對各自所在產業領域的探索、發現和成果,也試圖呈現如何將重點產業鏈打造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主脈的杭州路徑。今天第3期報導,讓我們聚焦航空製造產業,聚焦德翼高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 煙臺高新區航空航天產業蓬勃發展
    「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對我區培育航空航天產業、聚集高質量發展戰略科技力量具有示範引領作用,將聚焦海洋智能裝備與航天發射交叉融合,系統研究解決海上衛星發射面臨的發射回收支持裝備、指揮控制系統、海上發射火箭適應性及衛星應用等關鍵共性及卡脖子技術,為海上高頻、常態化發射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打造海上航天產業技術需求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中樞。
  • 洞見未來 賦能機遇 | 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論壇暨馬光遠經濟講座...
    為洞鑑自貿區建立對於北京及副中心城市發展重要意義, 12月2日,「洞見未來 賦能機遇」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論壇暨馬光遠經濟講座成功舉辦。聚焦新時期、新機遇、新任務,共同探討通州區域的未來價值;剖析城市區域發展經濟增長引擎;深度挖掘區域的價值潛力。
  • 2020中國航空產業大會開幕
    此次大會以「新科技、新裝備、新體系,讓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強起來」為主題,通過院士專題研討、航空應急救援、直升機和航空發動機等四大板塊的論壇、展覽、經貿等活動,推動航空產業技術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鍊、政策鏈的深度融合,構建產、學、研、用、資的交流合作平臺,激發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 產業集聚效應顯現 南昌航空產業多點開花加速「起飛」
    產業集聚效應顯現  作為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的誕生地,南昌是我國重要的航空產業研發和生產基地之一。立足良好的產業基礎,南昌抓住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機遇,推動航空產業做大做強。  為推動航空產業發展,我市規劃建設了南昌航空城,總佔地面積50平方公裡。今年,航空工業洪都公司整體搬遷到南昌航空城,意味著今後洪都的科研生產中心將以南昌航空城為主,在提高企業研發生產能力、提升企業產能的同時,也將給南昌航空城帶來集聚效應。
  • 日照航空產業飛出「加速度」
    二是增設了無人機適航審定政策解讀內容,在無人機適航審定試點項目經驗基礎上,提出了「基於運行風險開展無人機適航審定」的總體思想,以及分級分類、聚焦體系、正向審定、放管結合以放為主的指導原則,並且規劃了無人機適航審定的實施路線圖。三是充實了通用航空器研發製造內容。
  • IASC國際航空產業鏈領袖峰會正式拉開帷幕
    2020年以來,全球航空產業面臨疫情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嚴峻挑戰,根據波音公司今年發布的權威預測報告,未來20年全球民航飛機交付量的預測比2019年的預測量減少了2%,而針對中國的預測量卻不降反升,證明了中國航空市場的無窮潛力和廣闊前景。值此風雨之際,以歐洲為首的其他國家正穩步地推行著經濟復甦計劃,針對航空產業的投入也正是經濟復甦計劃的重頭戲。
  • 產融世界觀·「深圳星」成功發射,航空產業大城崛起
    談到航天航空產業,深圳聚焦了不少於30家的航空科技、航空電子、無人機巨頭企業(大部分在南山)。、深圳衛星大廈、中集智園(中集低軌衛星物聯網產業園)、航空航天未來園(雲科智慧園,20多棟產業樓)、南山航空電子產業園、西北工業大學航空生產基地、亞太星通總部大廈(正在建,預計明年投入,位於寶安)、深圳航天航空產業創新園、福田上梅林的航空航天產業園。
  • 高質量培育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 探索「北鬥+ 」的無限可能
    前三季度,長沙市22條產業鏈迎難而上、持續發力,在改造傳統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上實現了穩中有進,航空航天(含北鬥)、新一代半導體及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含傳感器)、工程機械、現代種業、生物醫藥(含基因技術)等6條產業鏈產值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關聯項目間橫向成群、縱向成鏈、上下互動、左右配套,聚合成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
  • 構建通用航空產業「硬支撐」——走進襄陽航空航天工業園
    【襄陽政府網消息】2014年5月5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君正深入襄陽航空航天工業園調研時強調,要緊緊圍繞打造萬億工業強市的目標,大力推進傳統產業品牌化、新興產業規模化、主導產業高端化,堅定不移地做強工業經濟,堅定不移地優化發展環境,加快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早日把襄陽建成通用航空產業基地,不斷增強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設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 院士專家共話江西航空產業發展
    10月30日,作為2020南昌飛行大會的一項重要活動,江西航空產業發展論壇暨產業推介會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新格局下的航空產業變局及應對」,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專家以及知名航空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共話航空產業發展。
  • 發展通航產業打造「航空運動之都」
    近年來,安陽作為全國通航發展時間長、基礎好的城市之一,安陽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制定相關政策,建設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加快推動全市通航產業的發展,全方位打造「航空運動之都」。利用節會造勢吸引通航企業落地自2009年第一屆安陽航空運動節,到即將舉辦的2020年第十二屆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遊節,安陽航空節越來越成熟,通過連續十多年的節會,安陽的航空運動及通用航空產業正在蓄勢待發,成為安陽經濟轉型升級、重返第一方陣的有力抓手!
  • 投資航空產業,一定要看懂backlog這個概念
    這意味著在公司現有訂單不被取消的情況下,即使公司未來一個項目都接不到,保持當下的生產態勢,6-8年內也能維持經營。因此,投資人經常用backlog的存量大小及變化情況,來衡量一家公司未來的盈利潛力和在產業鏈中的議價能力。
  • 航空產業失業風險擴大,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被低估多少
    報告指出,到明年年初僅航空企業、機場和民航企業的失業人數就可能達到480萬,較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下降43%。據業內人士預計,直到2024年航空旅行才會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此外,與航空旅行相關的旅遊業中還會可能減少2600萬個工作崗位,這其中將商品服務出售給航空運輸供應鏈或航空業工人的企業,有大約1500萬個工作崗位處於風險之中。
  • 2020中國航空產業大會
    「新科技、新裝備、新體系,讓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強起來。」9月21日,2020中國航空產業大會在景德鎮市正式拉開帷幕。近年來,全省航空產業快速推進,取得積極成效。目前,全省擁有航空企事業單位101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41家、過百億元企業2家,基本形成了集科研、院校、製造、運營、審定、試飛為一體的較為完備的航空產業體系。2019年全省航空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020.15億元,實現利潤69.2億元,航空製造規模位居全國第四。
  • 高溫合金及鍛鑄產業深度報告:航空應用是高端轉型契機
    在需求疲軟、競爭激烈、環保趨嚴的大背景下,許多體量小、技術同質化嚴重的鍛鑄企業經營陷入困境,低端鍛鑄市場進入產業整合期,龍頭憑藉規模和資金優勢有望提升市場份額。該過程的推進不會一蹴而就,甚至可能伴隨毛利率下滑的風險,需要耐心等待同時緊密跟蹤市場供需和競爭格局改變的契機。中高端鍛鑄市場需求旺盛,同時符合產業升級方向,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 航空信息系統行業競爭格局及可能面臨的風險(附報告目錄)
    三是民營企業,如北京銳創信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華安天誠科技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利用航空行業蓬勃興起的機遇,著力實現自身的發展,該類企業的機制相對靈活,服務響應速度較快,因此逐步佔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