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日,歐盟發起「徵求表達意見和潛在成員」活動(CEI),以收集「潔淨天空」的變革性概念,並著手聯合相關國家和企業推進研發綠色顛覆性航空技術,擬以節能、高效、環保引領未來全球航空技術發展與變革,大幅提升歐洲航空業的質量與效率。
低碳已成為未來航空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大趨勢
當今世界,航空業對服務人類的生產生活,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飛機的噪音、顆粒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效應也給全球帶來比較嚴重的汙染。目前,航空業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9億噸,預計到2050年排放量還將增加三倍以上。除了二氧化碳,飛機排放的氮氧化物(NOx)、煙塵和水蒸氣、凝結產生的尾跡和捲雲均對氣候產生較大負面影響。航空業汙染已成為影響全球氣候變暖的直接因素之一。
為減緩消除航空業給大氣帶來的環境汙染,早在2008年,歐洲就開啟了「潔淨天空」計劃,希望通過研發新技術,降低航空業對環境的影響。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歐洲已進入開發創新型尖端技術階段,開始落實歐洲委員會2018年發布的《航跡2050:歐洲的航空遠景》中設定的環境目標,即相較於2000年的技術標準,2050年飛機二氧化碳排放降低75%、氮氧化物排放減少90%、噪聲級降低65%。這些目標設定對航空技術發展帶來硬要求,將成為降低航空汙染的必然選擇。未來航空業的技術和服務質量註定會產生激烈的競爭,以及劃時代的變革。
綠色顛覆性航空技術成為引領變革的主要驅動力
目前,全球航空業正在從基於通過提高燃油效率減少碳排放的漸進式改革向開發新的低碳推進技術與新燃料的革命性變革方向轉變,主要變革目標從根本上解決低碳排放問題。其中,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新型混合動力推進技術、氫渦輪和氫燃料電池電動技術,已成為最具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歐盟尤其認為,氫動力系統在未來航空脫碳中將發揮關鍵作用。2020年5月,歐盟在《氫動力航空》報告中評估了氫能推進技術在航空領域的最新技術水平和發展潛力,指出在航空脫碳要求下,氫能有潛力成為未來航空動力技術組合的主要部分。預測到2050年氫在全球航空脫碳中的減排潛力可能達到45-50%。
歐洲計劃著手開發的三項綠色航空顛覆技術
(一)混合動力支線飛機
目前研發的混合動力飛機定位在解決500千米範圍內的支線航空運輸需求,通過使用混合動力推進技術來減少碳排放。這種飛機的研製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2025年前對混合動力的不同部件開展研究,並確定最優集成方式;第二階段是在2025-2030年完善和定型所選技術,進入批量生產。
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技術方面,目前此種混合動力飛機設計的動力系統有兩種架構,即混合電力系統和渦輪電氣系統。其中,混合電力系統可在飛機不同飛行階段採取並行混合和系列混合兩種方式提供動力。並行混合的推力主要由傳統的熱力發動機提供主要推力,電動機作為輔助系統提供額外動力;系列混合則可通過插入渦輪發動機的發電機提供動力,並可在飛行階段將電力儲存在電池中或為電動機和螺旋槳供電。而渦輪電氣架構則是利用渦輪軸進行發電,並為電動機的發動機提供動力。歐盟對渦輪發動機、電子推進器及儲能系統等關鍵部件已提出至2035年的具體設計目標。
在飛機集成使能技術方面,與傳統飛機設計不同,這種混合動力飛機需要對全新的推進系統提出新的設計和方案。一是需對新系統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和特性、氣動韌性分析、飛行控制和飛行管理等系統進行安全驗證;二是需要開發一種新的設計系統,能對飛機設計參數和性能進行預測,並可利用「數字孿生」等虛擬設計技術對飛機開展集成和驗證工作;三是探索新的配置並擴展其性能範圍。例如,嘗試將功率提升50-100倍、嘗試安裝多個螺旋槳、嘗試使用新的設計工具集等;四是重新設計機體,研究先進的組裝和製造方案,以適應混合動力系統的新功能,並有效控制成本;五是最大程度降低碳排放。
歐盟將組織對研製混合動力支線飛機所需的技術、基礎設施和認證需求進行充分論證,在2030年前對具備50-70人載客能力的混合動力飛機的有效載荷、航程、速度及操作性能進行測試,在符合國際民航組織噪聲規定的前提下,實現減排50%的目標。
(二)超高效中短程飛機
目前,歐盟將充分利用現有技術為新型超高效中短程飛機研製提供支持。該型飛機將利用顛覆性機身技術和使用氫作為間接燃料的超高效推進系統,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30%。該型飛機的研發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確定新型飛機概念和特徵設計,建立數字飛機平臺對相關技術組合進行評估;第二階段將驗證和選定最佳候選技術,確定最終飛機設計概念,並對綜合飛機部件進行測試,驗證飛機在實際飛行過程中的關鍵技術性能。
為研製顛覆性超高效中短程飛機,歐盟將重點解決高效機身、超高效推進系統開發與集成、綠色飛行運行系統、綠色可持續生命周期技術四項關鍵技術。在高效機身研製方面,歐盟將對新材料、系統架構和設計概念開展評估,將以X-Plane項目作為基礎,推進高性能機翼的技術研發,並開展地面演示驗證。在超高效推進系統開發與集成方面,熱推進系統與零碳動力系統的結合將成為新型中短程飛機的主要動力基礎。新型動力系統的設計目標是將燃料消耗降低20%。為研製新型動力系統,歐盟將研發更智能的引擎、簡化系統設計及使用新的清潔排放技術。同時,歐盟將研究新型燃料在儲存、熱量管理、安全保護等方面的技術。在綠色飛行運行系統方面,歐盟將研究適用於綠色中短程飛機運行的系統套件,減少飛機能耗和重量,進一步優化飛機能源管理系統,開發綠色輕巧的全集成機艙服務平臺,以降低飛行成本和能耗。
(三)氫能飛機
氫燃料作為清潔燃料,可大幅降低航空飛行過程和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水平,為環境持續淨化提供重要幫助。目前氫動力系統技術尚不能滿足航空飛行的需求,還需要大量研究工作。
歐盟將從環境潛力評估、推進系統開發、飛機整合及安全認證四個方面推進氫動力系統應用的技術探索。在環境潛力評估方面,由於氫氣燃燒產生的水蒸氣會散發氮氧化合物,因此需要充分評估氫能飛機對環境的影響。在推進系統開發方面,氫燃料的儲存、分配和燃燒系統將成為開發氫能系統的關鍵。例如,為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將設計開發高燃燒率的渦輪機。在飛機整合方面,飛機的設計將向大體積方向邁進,混合動力布局或將具有一定優勢。在安全認證方面,氫燃料需要加壓儲存,以解決燃料蒸發問題,因此飛機結構需進行冗餘設計,並驗證使用材料的兼容性。同時,需要重新開發安全認證環節,以保障飛機的安全性。
歐洲的綠色顛覆性航空技術對我們的啟示
(一)歐洲啟動研發綠色航空技術將推進傳統航空技術進步,引領全球航空業變革
當前,民用航空技術正在向綠色、高效、低成本、智能化方向發展。而歐洲將「節能、減排」作為未來民用航空發展的主要目標,利用「潔淨天空」計劃推進具體技術項目。由此,未來民用航空領域大規模的資源將投入到環保飛機的研發設計與開發,會直接帶動相關技術的進步與變革。歐盟委員會已建議儘快部署綠色航空技術,實現在歐洲綠色協議(EGD)中承諾的到2050年無溫室氣體排放的總目標。同時,歐洲將在確保高度安全的基礎上,保持工業界的競爭力。例如,法國政府正在加速推動綠色航空發展,已計劃研製一款2030年代初可投入使用的空客A320替代機,將採用涵道比20-25的超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和機體-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預計可降低30%的油耗。因此,在低碳目標的牽引下,以電力和氫燃料為代表的綠色航空技術在一段時間內將成為未來航空技術的發展方向,引發航空產業的一場變革。
(二)搶佔未來航空技術領先優勢,必須強化合作,以有效降低技術研發風險,加快變革進程
航空產業具有投入高、風險高、周期長、技術門檻高等特點。單獨的國家或私營企業很難獨自承受巨額資金投入和技術研發失敗風險。因此,歐盟發起CEI活動,以聯合多方進行綠色顛覆性技術開發,有效降低技術創新風險,大幅提升技術研發成功的可能性。歐洲在地平線計劃中指出,歐盟主導的清潔天空夥伴關係不僅幫助其擴大在航空領域影響力和競爭力,也成為其建立航空技術領導地位,維繫航空夥伴關係的重要抓手。此外,歐洲通過夥伴關係研發航空新技術,有利於推動歐洲在電力和氫能源等產業的發展,搶佔民航飛機新技術發展制高點,形成利益共同體,奪取未來航空領域規則制定的話語權。
(三)借推動航空技術創新,加快促進經濟復甦
新冠肺炎大流行對航空業帶來嚴峻挑戰,極大影響了全球航空客貨運市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已威脅到航空從業者的工作和收入。歐洲地平線、歐盟未來研究和創新2021-2027年框架計劃提出,歐洲未來將提供50億歐元支持歐洲民用航空研究與創新的活動,這可以大幅提高歐洲航空業質量與效益,以推動航空業加快經濟復甦。
作者簡介
張嘉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三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航空航天領域戰略、技術和產業前沿
聯繫方式:zjy@drciite.org
作者丨張嘉毅
編輯丨翟麗影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帳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