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航空氣象 精細化產品的服務水平

2021-01-10 中國民用航空網

伴隨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航空運輸業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飛機和航班數量的不斷增加,有限空域的安全運行、效益與增量之間的矛盾凸顯。而空管的瓶頸被越來越多的因素聚焦、一向不被人們關注的航空氣象也被推向了風口浪尖,產品、服務與用戶需求之間的矛盾被顯現,被放大。因此,基於供給側改革的思想指導,本文圍繞航空氣象產品、服務和需求的現狀開展調研分析,通過短、中、長結合的方式,分析如何滿足用戶需求,提升服務質量,同時對航空氣象服務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航空氣象服務工作的質量,體現航空氣象的內在價值。

一、梳理現有產品和用戶需求,根據差距分析確立工作思路

根據最近要求,目前服務重點是管制用戶(塔臺、進近、區域、流量)和運管委(機場和部分航空公司)。目前氣象中心提供的航空氣象服務產品主要有兩大類21個小項,不同的產品提供給有相應需求的用戶部門。其中為塔臺、終端管制用戶10項、為區域管制用戶提供7項,為流量管制用戶提供10項,為運管委用戶提供7項,為航空公司及機坪塔臺用戶提供5項。由此可以看出,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必然產生重複服務、低效率服務、預報員工作量繁重等問題。如何提高效率,增強服務質量迫在眉睫。落實以下幾個問題必將指引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了解目前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哪些是用戶最需要的?哪些產品和服務是重複的?哪些產品是用戶不感興趣的?哪些產品的功能是可以合併的?服務的頻次多少是合理的?產品質量、精準度如何?

通過梳理發現:首先是預報產品存在質量不高、準確性、及時性不夠的問題;產品不夠直觀,圖形產品少,描述性文字多,圖形產品製作效率低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原因再分析:主要體現在人員的能力不夠,近幾年培訓工作沒跟上;年輕人員基礎不夠紮實,後期學習沒跟上;工作氛圍沒形成,認知不到位,幹好幹壞一個樣,不願多付出等等;其次用戶人機互動界面不順暢,思維信息不對稱,行業標準局限等:產品傳遞手段滯後,人員精力不集中,資源浪費較多;基礎探測薄弱,也制約了產品的質量。

根據用戶需求分析,從現實層面上講用戶的需求太高,目前的探測、預報技術無法支撐這種需求;目前用戶的需求雖無法滿足,但隨著數值預報技術和科技的發展,預報質量得以提升,可以實現這部分功能;目前探測技術沒跟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通過改善探測條件,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隨著科技的進步(包括通信技術),產品功能趨於完善,需求逐漸得以滿足。

預報結論及服務產品與用戶的需求融合度不高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脫離實際需求的產品還在不停地製作,用戶需要的我們不能、不願提供;產品的精細化(時間、強度、範圍)程度不夠,產品的及時性(預報、修訂、輔助決策、傳遞)不夠,用戶無法大膽使用產品,產品的價值在縮水;服務意識、理念仍處於慣性狀態,沒有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去體驗,服務水平不高。

我們的產品不可謂不多,多的用戶想拒絕;用戶的需求不可謂不細,細的讓人想抓狂,觸及行業的天花板。但細想開來,用戶的需求絕非偶然,或心血來潮,是一種壓抑需求的釋放,是一種動力導向。供給側理論告訴我們,有需求就會有供給,擺在我們面前的出路只有一條:分析產品的缺陷和不足,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服務水平,設法滿足用戶需求。

二、細化產品,優化服務,努力向精細化產品的服務方向發展

   優化產品,不同用戶需求(塔臺、進近、區域、流量、運管委)和氣象產品逐一對照分析,哪些產品能滿足用戶需求,哪些無法滿足用戶需求,需增加哪些產品,刪減哪些產品,制定改善措施,提升產品質量。比如,快速增加用戶急需的RVR產品的預報和服務,制定RVR產品實施辦法,發布標準、時間、條件、評估等;增加霜及降雪強度、厚度的預報和服務;推出六維度精細化產品;合併同類、同質化產品,圍繞需求,精耕細作。

   大膽創新,優化完善服務機制,轉變服務方式,強化服務理念,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完美結合,形成特色服務,提升氣象的內在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優化現有的服務方式,利用科技手段轉變服務方式;通過五個關鍵,六個維度,規範服務內容(模板形式、預警預報產品),編制各類重要天氣預警預報的產品模板,例如大霧天氣的手機服務簡訊、機場警報、區域預警、重要天氣概率通報表、西北地區天氣趨勢等預報產品,統一發布的產品內容、標準,關注並正面回應用戶的重點、熱點話題。2. 轉換服務理念。採用極簡主義的服務理念,氣象專業人員應抓住核心和關鍵,將天氣信息明晰簡短,清晰表達;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結合管制特點,給出明確的服務,自信於我、信心於他。3.換位思考,用戶至上(管制第一)、管制滿意。完善服務機制,強化主動服務,幫助用戶建立共同的天氣情景意識、更好的理解氣象產品、積極使用氣象產品,並對危險天氣及其航班運行產生的影響進行共同分析,協同決策,提升效率,確保安全。4. 創新服務產品,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區管和運管委服務席位關注重點,編制重要天氣簡報,將產品化繁為簡,定時或隨機向用戶提供;低能見度運行時,預警預報服務產品用RVR替代主導能見度。

三、精心組織和管理,全方位構建新型人才隊伍

 根據職責和任務分解,重新優化設置內部崗位,合理搭配值班力量,設立應急保障技術支持小組,構建老帶新、強帶弱的學習機制,加大業務培訓交流和天氣會商力度,優化預報員業務能力的評價機制和辦法,創新各類服務或產品的評估機制。

四、航空氣象服務的展望

   首先,提高綜合探測能力。對機場、終端區的基礎探測設備進行優化和完善,建設高精度的機場氣象雷達以滿足航班運行的需求;應用探測新技術,實現從起飛、進近到著陸階段(戰術階段和戰略階段)的全程監測預警;依託中國氣象局天氣雷達探測網,結合衛星探測和航空器空中氣象探測(AMDAR資料),初步建設區域及航路天氣綜合探測信息平臺,全面提高航路及區域天氣監測和探測能力,實現區域及航路危險天氣自動化告警。

   其次,提高預報產品的準確性。在航空氣象服務中,氣象預報的準確性是基礎,也是核心。通過引進國內外成熟的數值預報產品,依託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實現數值預報航空氣象釋用業務化,實現基於集合預報的概率預報,逐步發展航空氣象數值預報業務,完成在航空重要天氣預報、航空氣象數值預報釋用、短時臨近預警預報、氣象信息融合、航空天氣綜合探測、航空氣象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技術開發;建設強對流、低雲、低能見度、冰雪等航空高影響天氣預報業務系統,提高預警預報產品製作發布的便捷性,提高預警發布的提前量,提升預報準確率、時空解析度、更新頻率;融合多種探測資料,開發重要天氣綜合分析與集成顯示系統,進一步提升預報員在關鍵性轉折天氣中的分析預報能力。

   再次,增進服務產品與用戶系統的融合程度。各級氣象服務機構應提供統一產品內容和格式,並改進產品之間及提供產品平臺之間的兼容性;打破現有提供產品以電碼、縮寫明語、少量輔助圖形格式為主的局面,克服行標的局限,以航空氣象用戶的需求為導向,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氣象服務;為管制用戶開發CDM和MDRS等不同形式的決策支持輔助系統,實現運行決策系統與氣象資料的高度融合,實現管制、氣象信息一體化;基於天氣對航空運行的影響,將氣象信息納入空管、航空公司、機場等用戶的決策系統,實現氣象信息與航空用戶運行決策系統的全面集成。

   最後,提高信息傳遞的及時性。伴隨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氣象服務也應向網絡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航空氣象服務應依託高速通信網絡,架構信息資源高度集約、計算資源動態調度和設施設備統一管理的綜合性信息平臺,支持資源集約、海量存儲和大數據挖掘,航空氣象服務信息快速同步,實現對空管、機場、航空公司、通用航空等用戶的信息自動化共享,確保用戶及時、高效地獲取航空氣象服務信息。

   總之,航空氣象服務應一切從用戶需求出發,以全面、系統地提高探測、預報和服務能力,減少天氣對飛行的影響為目標,不斷提升預報準確率、改進服務質量,體現智慧氣象的成果,為航班運行的正常、安全和效益做出更大的貢獻。(西北空管局氣象中心:於紅偉)

相關焦點

  • 航空氣象預報特點:及時性、精細化、國際性
    航空氣象預報特點:及時性、精細化、國際性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2月20日15:14   「各位旅客,我們的飛機遇到不穩定氣流,機身有些顛簸
  • 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 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原標題: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進入深冬季,強對流雨雪天氣越來越頻繁,對航空運輸的安全和效率造成一系列影響。
  • 氣象環境兩類衛星配合 提高我國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1月19日,我國成功將環境一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將與在軌運行的環境一號A、B衛星三星組網運行,與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相互配合,提高我國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
  • 墨跡赤必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展現氣象科學力量
    基於北京冬奧會對天氣服務要求更加精準的需求,由北京市科委給予立項支持,墨跡天氣企業服務品牌——墨跡赤必牽頭,並聯合北京市氣象臺及北京大學共同負責「冬奧精細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及示範應用課題」的研究內容、技術方案設計與實施,旨在提升針對冬奧賽區/賽道的精細化預報準確率水平。
  • 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在冬季的航空飛行領域,強對流雨雪等惡劣天氣已成為大面積航班延誤和旅客滯留的主要原因,將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如何提高強對流天氣的預報水平,及時發布預報信息,以便在強對流天氣出現以前採取必要的防禦措施,成為全球航空公司時刻關注的焦點問題。
  • 墨跡天氣以氣象科學技術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據悉,該課題是基於2022年北京冬奧對天氣服務要求更加精準的需求開展的,由北京市科委給予立項支持,墨跡天氣牽頭,聯合北京市氣象臺及北京大學共同負責整個課題的研究內容、技術方案設計與實施,旨在提升針對冬奧賽區/賽道的精細化預報準確率水平。
  • 墨跡天氣:精準的航空氣象服務可以提高民航經濟效益
    近日,墨跡天氣宣布與春秋航空達成合作。此次與春秋航空的合作,不僅代表墨跡天氣的專業氣象服務能力獲得認可,還幾乎可以證明墨跡天氣已經能夠將氣象數據結合到商業需要的不同場景中,把氣象數據呈現出的商業價值包裝成為更精準、更有行業特色的產品或服務,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在到處是變量、到處是關聯的氣象領域,這樣的服務能力顯然是其它企業在短期內難以企及的。
  • 新宏通用航空氣象服務系統——新宏氣象APP
    (新宏氣象PRO)推送精品通用航空氣象服務產品,提供特色通用航空氣象服務。註冊用戶可以成功提取通用航空氣象服務信息,包含水平解析度20km,3000米以下垂直加密分層的氣象要素實況監控和天氣預報輸出產品,涵蓋風、雲、能見度、氣溫、相對溼度、降水、強對流天氣,以及飛機積冰、飛機顛簸、低空風切變等於飛行密切相關的航空氣象要素預報產品。
  • 國家氣象中心加強航空氣象技術服務
    2月2日,中國氣象局與中國民用航空局籤署了合作協議;而從國家級氣象業務單位到地方氣象部門,與空管氣象部門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  記者近日從國家氣象中心獲悉,2016年,該中心將進一步強化航空氣象服務技術能力,列為開創氣象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拓展專業氣象服務領域的重點任務之一,加強服務產品的研發與發布,並落實與商飛集團的合作事項。
  • 福建海洋氣象預報服務精細化提高 實現信息覆蓋
    中國網6月15日訊 福建省氣象部門開展臺灣海峽氣象預報服務業務已經40多年,針對福建沿海和臺灣海峽每天3次發布72小時海洋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海峽天氣和風向、風速,為兩岸民眾提供氣象服務。2006年專門成立了福建省海洋氣象臺,製作、發布福建省沿海和臺灣海峽的天氣監測和天氣預報警報,2007年起開展了臺灣海峽及鄰近海域漁場氣象與海況預報,深受兩岸漁民的歡迎。
  • ——國家氣象中心五大舉措提升颱風預報服務精細化程度
    與以往任何一次颱風來襲前一樣,預報員和氣象專家個個全身心投入,密切關注颱風動態;而稍有不同的是,在此次颱風預報服務中,「精細化」這個詞被提及的頻率相當之高。  時間回到7月13日,在剛剛完成第9號颱風「燦鴻」的預報服務工作後,國家氣象中心組織專家、預報員、服務人員,集中討論、總結颱風預報服務工作經驗、教訓。「颱風預報服務只有做的更加精細化,才能更好服務決策、服務公眾。」
  • 精細化氣象服務保障全國冬季運動會開幕式
    第十二屆冬運會安保部副部長孫武巖告訴中國氣象報記者,感謝氣象部門的精細化服務!我們三天前就收到了開幕式的天氣預報,早上又看到了天氣實況和場館預報。今天的一切都有條不紊、非常順利!  「要保障開幕式圓滿成功,與我們建立的全省精細化預報系統是分不開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新引進了國內先進的峰值超過6萬億/秒的高性能並行計算機系統,新建了DLP大屏幕預報預警實時分析監控系統,建立了時空解析度為3公裡和1小時,實效60小時的全省精細化預報系統。這些都為十二冬精細化氣象保障服務奠定了基礎」。
  • 推進服務精細化 深圳空管站研發三維氣象要素預警平臺
    民航資源網2019年4月11日消息:今年以來,深圳空管站為進一步加強航空氣象技術水平,精準服務用戶,氣象臺成立了「深圳機場增強型三維氣象要素預警平臺科技項目」科創技術小組。  截止4月10日,該項目已基本實現了以深圳機場為中心的,分10公裡、20公裡、30公裡、50公裡、100公裡半徑範圍的5個預警等級的氣象要素展示與告警
  • 民用航空氣象綜合服務平臺將上線運行
    民航氣象中心主任周建華表示,航空氣象服務不僅為民航運行安全順暢保駕護航,也通過提供精細化的航空氣象信息,幫助航空公司和機場等民航單位節省運營成本。隨著民航業的發展和公眾對民航出行的關注,航空氣象服務將藉助更多科技手段,服務行業發展。
  • 安徽:氣象民航共同提升航空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孫毅博 魏文華報導 近日,安徽省氣象局與民航安徽空管分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實施全方位合作,全面提升安徽航空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 亞洲航空氣象中心正式運行 :氣象就是生產力
    航企取消什麼時段的航班、取消多少航班,依託的就是及時、精準的氣象預報。為了給航班運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目前亞洲航空氣象中心著重加強危險天氣的諮詢服務,為有需求的國內外同行提供對流天氣、顛簸、積冰、山地波與沙塵暴等精細化預警預報指導產品,為專業用戶提供產品與諮詢服務。
  • 墨跡赤必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企業氣象保障水平
    由此可見,氣象條件已成為影響飛行安全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航空公司也亟需精準專業的氣象服務,以提升自身氣象保障水平。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墨跡赤必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深入氣象數據、氣象諮詢和氣象服務的挖掘,為各行業企業提供定製化的氣象解決方案。
  • 民航中南地區首個航空氣象 預報服務中心在張家界機場落地
    據了解,氣象集中預報平臺的投入使用可以高效實現氣象數據資料的集中處理、分析和應用,通過氣象預報服務中心提供的集中預報服務,可以有效解決因人員、資源零散而不利於開展天氣會商和業務培訓的問題,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集中預報業務平臺的使用將促進預報員對數值預報產品的釋用能力,加強對湖南省氣候特點的全面把握。
  • 中國氣象局提升颱風路徑與強度預報精細化水平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向純怡 王皘報導 為進一步提升颱風預報產品的精細化水平,7月1日起,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對兩項業務產品進行了補充和改進:一是72小時預報時效內增加12小時預報間隔產品,當颱風移入我國24小時警戒區內,加發24小時預報時效內的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今年,精細化氣象格點預報業務將在汛期正式投入應用,除了開展常規的氣溫和降水預報外,還包括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高溫、大霧等災害性天氣的格點化預報。」國家氣象中心業務科技處處長毛冬豔說。  儘管氣象部門預報準確率正逐步提升,但由於防災減災工作對氣象預報的要求越來越高,提高預報的精細化水平和準確率,提高氣象要素和災害性天氣分析預報能力,比以往更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