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王永慶 記者周愛春 通訊員張帆
蠶老一時,麥熟一晌。小麥成熟期短,收穫的時間性強,天氣變化對小麥最終產量的影響極大。
河南省氣象部門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及時發布氣象預報預警服務信息,為各級政府科學部署夏收夏種工作、農民合理安排農事活動提供科學、及時、有效的氣象服務。
準時赴約的氣象服務
中原糧倉九成夏糧已經收穫。截至6月6日,河南省已收穫小麥7516萬畝,約佔種植面積的91%,機收率99%,麥收期間,中原大地有18萬臺馳騁在夏收現場。
程小金是豫北新鄉人,人稱「老程」,說話做事透著幹練。老程今年53歲,已經從事「麥客」20多年。今年麥收開始後,他和老鄉組成「麥客」三人行,「出門在外,互相有個照應」。從平頂山到鶴壁,他們一路北上。「十來天,吃住在車上,加油站、飯店門口、樹底下,都可以睡一覺,辛苦是辛苦,但是有活幹能賺錢就行,好的時候一天能收割100畝麥子。」
老程說,以前出門在外,很難提前知道每個地方的天氣情況,走到哪裡算哪裡,下雨了就歇著,干著急也沒辦法,出門就是為了賺錢,吃吃喝喝一天啥也不幹讓人心裡不是滋味。現在是每天都會收到農機局和氣象局聯合發的簡訊,哪裡需要收割機,哪裡天氣好,一清二楚。「只要機器不停,我們就有得賺。」老程笑著說。
麥收期間,在河南境內參加麥收的跨區機收作業隊負責人、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市縣兩級參與跨區機收管理的農機系統工作人員、部分農機大戶等都能收到手機簡訊服務。
簡訊服務的內容共有五類,包括整體麥收進度和當天主要麥收地區的收割進度和機車分布情況,不定時發布引導機車合理流動的機車調度信息,每天定時發布兩次各主要麥收地市的常規天氣預報,省、市氣象臺製作的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以及「三夏」專題氣象服務信息等。
河南省農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地應對「三夏」期間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農機部門將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強化麥收信息通報,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引導收割機合理流動,同時對雨後搶收機械做好統籌安排,合理分配作業區域,確保麥收工作有序進行。
晚到的氣象志願者
對於沁陽市氣象局志願者程華來說,6月5日那天他們多少有些「失望」。當日,沁陽市氣象局組織志願者走進柏香鎮北尋村開展「三夏」現場氣象服務,任務之一就是把印製好的「三夏」氣象服務專報分發給田間地頭的農民以及農機手。
根據河南省「三夏」氣象服務方案,各市縣氣象部門「三夏」期間組織氣象小分隊深入到田間地頭開展諮詢服務,同時將天氣實況、天氣趨勢等信息在第一時間傳遞到田間地頭,讓農民隨時掌握天氣變化,合理安排麥收作業。
氣象志願者告訴農機手6月8日之後會有一次降雨過程,一定要合理安排收割計劃。「你們來晚了,我們手機上每天早晚都會收到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我們會根據預報及時調整收割計劃,趕在8號前收割結束。」正在休息的一位農機手說。
在商丘市梁園區,氣象局技術人員6日中午來到精準扶貧點王樓鄉小壩村開展氣象服務。炙熱的太陽、機器的轟鳴聲、空中飛舞的麥秸碎末……無不證明著夏收的繁忙與辛苦。「現在的天氣預報很準很及時,我關注了氣象局的微信公眾號,每天發布氣象服務信息,看到預報說一直到6月8日都是好天氣,我這幾天基本沒怎麼歇過。」農機手崔強說,「每天可收50到60畝小麥,除去油費收割一畝地能賺30元左右,一個收穫季能賺幾萬塊。」
早在5月29日,河南省氣象臺就在「三夏」專報中指出,6月8日前河南省大部地區多晴好天氣,建議各地抓住有利時機,及時收割、晾曬,同時積極搶墒播種秋作物。
「我看了天氣預報說這幾天不會下雨,就趕緊聯繫收割機來收麥子。我家種的麥子品種好,收割完不用晾曬,直接就賣了。」柏香鎮北尋村村民譚保亮笑著說。
為做好「三夏」期間氣象服務工作,河南省氣象局提前印發《2018年河南省氣象局夏收夏種氣象服務方案》。根據方案,河南氣象部門用「一張圖」解決問題,也就是根據夏收夏種進度、未來一周天氣對夏收和夏種影響分析,滾動製作農用天氣預報圖。這張圖標明了未來一周適宜收穫區、較適宜收穫區、不適宜收穫區以及未來一周適宜播種區、較適宜播種區、不適宜播種區等。同時,氣象部門還利用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手機應用等平臺,及時將「三夏」氣象服務信息發送到農機手、農戶手中。
(責任編輯:欒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