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預報「發令槍」 ——氣象部門奮戰強降雨紀實

2021-01-15 湖南在線

通訊員 張倩 劉青竹

記者 周月桂

6月22日至7月2日,持續11天史上罕見強降雨,考驗著湖南汛期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在防汛減災的關鍵時刻,氣象部門打響預報「發令槍」。科學精準的氣象預報、及時的預警信息,為抗洪救災贏得了更多主動。

科學預報,

扛起防汛指揮決策服務重任

今年的雨情不同尋常。

據省氣候中心統計,6月全省平均降雨量破歷史極值,居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第一高位。尤其是6月22日至7月2日,強降雨帶盤踞湖南境內長達11天,過程強度指數達歷史第一高值,持續時間居歷史第二高值。

早在6月19日,省氣象局便發布了《氣象專題報告》,指出未來一周省內降水集中。6月22日發布《重大氣象信息專報》,明確指出「22日晚至28日省內將有持續性暴雨、大暴雨過程」,同日啟動湘中以北暴雨Ⅲ級應急響應。隨著雨水的發展,氣象部門準確把握著每一次雨帶變化的精確範圍和降雨強度。

作為省防指成員單位,省氣象局帶來的氣象預報,成為防汛決策極為重要的依據,在不少市縣,氣象預報員輪班進駐防汛辦,24小時現場提供研判意見,共同扛起防汛指揮決策服務的重任。

在資水幹流柘溪水庫,每年汛期都會面臨兩難抉擇:如果開閘洩洪,柘溪至桃江區間將遭遇洪峰疊加局面;若不洩洪,庫區洪峰疊加,柘溪水庫大壩安全堪憂。對降雨量、徑流量、河流行洪條件等任何一個因素的考慮出現偏差,都有可能顧此失彼。

6月30日,省氣象臺副臺長、國家級首席預報員葉成志作為防汛督查組成員,前往桃江現場提供精準的預報服務,為科學調度洪水提供支撐。7月1日,基於柘溪—桃江沿線的精確到小時的氣象、水文預報,柘溪水庫攔洪削峰,為下遊桃江站洪峰削減流量約7800立方米每秒。如果沒有這次攔洪削峰,下遊桃江站有可能出現難以承受的洪峰流量,導致水漫桃江縣城。

及時預警,

打通防災減災「最後一公裡」

山洪地質災害成災快、來勢兇,防範難度大,成功防禦的首要條件就是及時精準的預警預報。

「幸好前一天就接到了暴雨預警通知,要不然後果無法想像。」7月6日,瀘溪縣白羊溪鄉雲上村60多歲的村民楊秀髮,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起那場山體滑坡,仍然心有餘悸。6月23日,瀘溪縣暴雨如注,8時20分,楊秀髮家後山發生山體滑坡,巨大的山石將他家砸出了3個大窟窿。幸運的是,就在6月22日,楊秀髮經村幹部提醒,帶著孫子提前撤出了房屋。而村幹部正是提前收到了氣象部門發布的暴雨預警後,及時巡查才發現隱患。

暴雨中,湖南氣象部門利用全省3406個中小尺度區域站以及雷達實時監測,及時向防汛責任人發送其所在鄉鎮的實況監測警報,為組織轉移、成功避險提供實時的精準依據。據統計,6月22日至7月2日,共發布實況監測警報688期99335人次。

氣象預報預警信息順暢到達防災減災「最後一公裡」,還有賴於輻射全省32萬防汛責任人的「12379」簡訊和覆蓋90%鄉鎮的「村村響」大喇叭。6月22日至7月2日,省氣象臺發布暴雨預警等各類氣象信息425期,市縣氣象部門共發布各類氣象預警信號408期672縣次,全部通過「12379」簡訊發給相關防汛責任人,共計764118人次。此外,全省27萬多個「村村響」大喇叭已與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對接,讓氣象預報預警直達鄉村。

據初步統計,全省根據氣象預警緊急轉移16315人,重大成功避險40起,避免人員傷亡1503人,避免經濟損失14516萬元。

晝夜奮戰,

暴雨夜的氣象值班室永遠燈火通明

隨著暴雨應急響應的一次次啟動和升級,省氣象局應急辦、減災處、觀測處、預報處、省氣象臺、氣候中心等相關處室與相關市縣進入緊張的應急響應狀態,實行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

作為承擔全省天氣預報預警服務工作的省氣象臺,永遠是一副忙碌的狀態。調取衛星雲圖、雷達回波圖,分析實況數據,繪製色斑圖……會商,上報決策服務材料,發布預警信號,指導市州縣氣象局……值班室成了「家」,值班人員一日三餐只能匆忙在門口站著扒幾口盒飯解決。

暴雨中,氣象部門的值班室永遠燈火通明。在強降水持續的日日夜夜裡,各地基層氣象部門無數氣象預報員堅守一線,24小時值班,每3小時為防汛部門提供一次雷達圖、降水實況、預報預警等內容,雨水強度大的地區甚至逐小時提供重要氣象信息。

天氣惡劣,多處出現通信光纖阻斷、移動基站毀壞、觀測設備被淹埋等問題。7月1日,黑麋峰氣象雷達站出現滑坡,電信通訊出現故障,氣象部門工作人員扛著維修設備冒雨上山,全力搶修數小時,保障了雷達的正常運行。

隨著雨情不斷發展,在災情嚴重的地區,氣象部門還安排專人前往一線指導抗洪救災,開展農業氣象服務,為農業生產災後恢復提出科學建議。

相關焦點

  • 精準預報多變降雨過程 寧波氣象部門盯緊颱風「黑格比」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虞南「預報準確,圓滿完成颱風防範工作,向你們表示感謝!」8月5日一早,浙江省寧波市政府對防禦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氣象服務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向奮戰在一線的氣象工作者致以慰問。服務成效的背後,是氣象部門的精準預報、及時預警,為防汛防颱風打出了提前量。
  • 連續96小時服務從未間斷——馬鞍山應對強降雨氣象服務紀實
    響應狀態期間,局領導靠前指揮,全體人員取消休假堅守崗位,加強天氣監測和預警服務,全力投入到強降水氣象服務中去。  市氣象臺每隔3小時滾動發布最新雨情實況及未來三小時短臨預報,天氣形勢不停變化,預報預警也及時訂正更新,暴雨黃色、橙色、紅色信號不停交替。一個個預警信號迅速對外發布,一份份服務材料被快速傳遞。
  • ——河北氣象部門開展海洋氣象服務紀實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李連偉 龍強 吳麗俠 李金明  海洋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近年來,河北省氣象部門依託唐山、秦皇島、滄州三個沿海城市,不斷加強海洋監測網和海洋氣象業務系統建設,利用智能網格預報「一張網」,實現面向港口、養殖、旅遊、生態等多種海洋氣象精細化專業產品的發布,助力河北沿海經濟快速高質量發展。
  • 湖南氣象保障長沙防汛:強降水實況警報精細到鄉鎮「能救命」
    這場史上罕見的暴雨,也是考驗湖南汛期氣象保障服務能力的關鍵一役。最強降雨落區如何變化?何時開始組織群眾轉移?水庫洩洪節奏怎樣把握?在防汛減災的關鍵時刻,氣象「發令槍」打得響亮,科學精準的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廣為傳遞的雨情水情,為及時化解風險、守護瀟湘安瀾贏得了更多主動。
  • 氣象精細服務農業病蟲害防治
    中央氣象臺加強會商及時啟動赤黴病防治服務,安徽、河南等小麥主產區氣象部門先後進入特別工作狀態,加強精細化監測預報,增強農業病蟲害防控的預見性和精準度。  戰場「情報官」 打響防治「遊擊戰」  「晴天見花打、陰天見穗打、雨前搶先打、雨停馬上打、齊穗就能打,小麥赤黴病的首選防治方案就是在抽穗揚花期打藥。」
  • 我國多地氣溫或創入冬新低 氣象部門全力做好服務保障
    從1月4日起,中央氣象臺滾動報送重大氣象信息專報,緊密跟蹤此次天氣過程,做好預報預警和影響分析。5日至6日,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以及海上大風黃色預警。同時,製作發布全國農業氣象影響預報與評估產品,分析寒潮天氣給多地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為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採取應對措施提供支撐。
  • ——浙江氣象部門防禦7號颱風「蘇力」紀實
    抗擊「蘇力」築防線——浙江氣象部門防禦7號颱風「蘇力」紀實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7月17日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汪玲玲
  • 四川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氣象保障紀實
    會場外的氣象保障車裡,德陽市氣象局工作人員緊盯雲圖和雷達圖走勢,密切關注著會場天氣情況。  精準研判確保服務到位  29日9時,廣漢機場上空下起了小雨,與德陽市氣象臺在9月16日中期預報和9月23日短期專題預報中預測結果一致,而此時距離開幕式開始時間僅剩下1個小時。
  • 搶天時 顆粒歸倉——河南氣象部門助力「三夏」紀實
    河南省氣象部門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及時發布氣象預報預警服務信息,為各級政府科學部署夏收夏種工作、農民合理安排農事活動提供科學、及時、有效的氣象服務。  準時赴約的氣象服務  中原糧倉九成夏糧已經收穫。
  • 廣西氣象部門及時預警應對強降水 守好第一道防線
    中國氣象報記者韓嘉樂 通訊員鄧碧娜 周柳麗 廖桂芬5月16至18日、20日至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出現兩次自北向南出現強降雨及強對流天氣,降雨區部分重疊。自治區氣象局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全面做好監測預報預警服務,成功的氣象保障服務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及社會公眾的高度評價。「對於防汛來講,氣象第一道防線必須要守好,如果第一道防線出了問題,「龍頭」轉不起來,其他防災減災工作都會受影響。」20日,自治區氣象局局長鍾國平要求全區各級氣象部門做到預報要早、要儘可能精準、預警發布要快。自治區氣象局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 ——浙江防汛防洪氣象服務紀實
    水安則民安,如何運用氣象「智慧」在保障水庫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顧經濟興利,是氣象部門的肩頭重任。為此,浙江省氣象部門實時追蹤全省水庫及其流域的水雨實況、降雨影響時段和後期天氣趨勢,深入分析強降雨過程對水庫直接影響,並利用「一體化水文氣象服務系統」第一時間為全省200個大中型水庫傳遞最新預報信息。  雨一直下!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面對複雜、嚴峻的天氣氣候形勢,面對不容樂觀的防汛抗旱減災形勢,氣象部門作為「發令槍」上好膛了嗎?  天氣預報:精細準確、注重影響成為關鍵詞  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工作人員對「風雲二號」G星相關業務進行深入探討。4月29日,該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即將在今年汛期投入業務運行,以更強的觀測能力為汛期氣象服務提供支持。
  • 智能氣象,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今年7月,受連續降雨影響,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潘坪村突發山體滑坡。滾滾泥沙瞬間衝毀了道路,造成數棟民房坍塌。所幸山體滑坡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原來,依靠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發布的橙色預警,當地居民早已提前撤離。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深入應用,天氣預報預警變得越來越精準。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隨著雨帶北抬,8月中旬,京津冀等北方地區遭遇大範圍強降雨過程。中央氣象臺接連發布暴雨黃色及橙色預警,提醒大家加強防範。 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
  • 降雨天氣預報,也能自己DIY?
    氣象臺的天氣預報一般只能給出一片區域在幾個小時內的天氣情況。例如,8月7日氣象臺的預報是「傍晚西部、北部地區有雷陣雨」。而大家需要解決的,往往是「7點在中關村去吃飯的路上會不會下雨」這類時間、空間範圍都非常小的問題。其實,根據氣象臺在網站上公布的氣象數據,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方法DIY自己的降雨預報。工具:氣象雷達我們所使用的工具是氣象雷達。
  • 荊州水文局大巖咀水文站奮戰「7.19」暴雨洪水紀實
    荊州水文局大巖咀水文站奮戰「7.19」暴雨洪水紀實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新聞 正文 來源:荊州新聞網 時間:2016-08-01 16:45   ADCP施測流量  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大巖咀水文人打響了一場全力抗擊洪魔的戰役…  暴雨洪水吹響抗洪集結號  大巖咀水文站屬於國家基本站,管理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共98處。所轄國家基本水文站沙溪坪水文站位於鄂湘兩省交界處,為洈水水庫入庫控制站兼鄂西南區1000km2區域代表站。大巖咀站僅有職工兩人,測驗任務十分繁重。
  • 觀察丨精準高效氣象預報預警
    (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6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總體偏澇,截至7月14日,全國平均降雨量為172.7毫米,較往年同期多12.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6多。南方地區出現了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  從6月2日至7月16日10時,中央氣象臺已連續40餘天發布暴雨預警。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天氣預報肯定有一席之地,作為每天出門前的天氣預警工具,它決定著你是否可能被淋成落湯雞。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告訴你,天氣預報數據採集於「天地空」,經過分析和會商,一份天氣預報產品就誕生了。
  • 強降雨中的感人一幕,他們的24小時這樣走過
    都是徹夜不眠今天,小編就探訪氣象部門印象最深刻的8月12日到13日記錄24小時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是這樣滴8月12日上午在全省天氣會商結束之後,區氣象局召開局務會,針對本次強降雨氣象服務工作進行再部署要求業務人員緊盯過程發展,滾動預報及時預警,通過微信、簡訊、電視等各種新媒體平臺向社會各界發布服務信息,提醒相關部門和公眾切實做好防範應對工作。
  • 氣象部門4項成果入選
    其中,氣象部門的流域水文氣象實時預報系統、多模式集合氣候預測系統夏季汛期降水預測、北鬥/GNSS大氣水汽含量高精度實時監測系統、短時臨近精細化雨量預報場技術等科研成果獲推薦應用。  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所研發的流域水文氣象實時預報系統,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支持下,以實時水文氣象監測網、定量降雨估算、定量降雨預報、實時洪水預報技術為基礎,充分利用現有的降水信息,在同一平臺上實現水文氣象的實時預報。該系統已在三峽水庫、洞庭湖、嘉陵江、烏江、漢江丹江口、清江水布埡、漳河水庫等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