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夏種基本結束 累計播種秋作物1.17億畝左右

2021-01-08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夏種基本結束 累計播種秋作物1.17億畝左右- 新華網河南頻道

其中,糧食作物7600萬畝、油料作物1900萬畝、蔬菜瓜類1780萬畝。

河南夏種基本結束 累計播種秋作物1.17億畝左右
2020-06-24 08:36:40來源: 河南日報

下圖6月21日,寶豐縣趙莊鎮範莊村村民在進行夏種作業。王雙正攝

  「三夏」大忙,搶收又搶種。6月23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除部分地方大豆、雜糧和蔬菜正在陸續播種外,全省夏種基本結束,春播與夏播秋作物1.17億畝左右,其中,糧食作物7600萬畝、油料作物1900萬畝、蔬菜瓜類1780萬畝。

  我省秋作物播種分春播和夏播,「三夏」以來,我省在組織好夏收的同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動員農民搶抓農時開展夏種夏管,截至目前,全省夏種基本結束、夏管接續展開。全省累計播種秋作物1.17億畝左右,其中,秋糧面積穩定在7600萬畝左右;秋作物累計追肥2364萬畝、化除3259萬畝、查苗補種48萬畝。

  夏播期間,我省部分地方出現中到重度旱情。省政府下發緊急通知,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廣大幹群全力抗旱搶種,全省累計抗旱澆灌4447萬畝。6月8日以來,全省出現3次明顯降雨過程,有效解除旱情,各地組織農民趁墒搶種,確保了應播盡播。

  在抓好夏播的同時,我省組織各地及早開展夏管,按照「種子落地、管字上馬」的要求,省農業農村廳抽調專家組建18個秋糧專家指導組,會同當地農技人員,指導農民及時落實補種、追肥等管理措施,做到早管精管細管。

  下一步,我省將突出抓好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確保秋糧生產安全,夯實全年糧食豐收基礎。(記者 劉紅濤)

0100702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153479

相關焦點

  • 搶天時 顆粒歸倉——河南氣象部門助力「三夏」紀實
    麥收期間,在河南境內參加麥收的跨區機收作業隊負責人、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市縣兩級參與跨區機收管理的農機系統工作人員、部分農機大戶等都能收到手機簡訊服務。「你們來晚了,我們手機上每天早晚都會收到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我們會根據預報及時調整收割計劃,趕在8號前收割結束。」正在休息的一位農機手說。  在商丘市梁園區,氣象局技術人員6日中午來到精準扶貧點王樓鄉小壩村開展氣象服務。炙熱的太陽、機器的轟鳴聲、空中飛舞的麥秸碎末……無不證明著夏收的繁忙與辛苦。
  • 又是一個豐收年,夏收夏種工作圓滿結束!
    今年我縣小麥種植面積20.9萬畝,經過10多天的突擊搶收,至6月23日,夏收工作已經結束,小麥單產好於去年,接近常年,預計平均產量500公斤,又是一個豐收年。小麥市場價格約為1.1元/市斤。全縣玉米播種面積26.5萬畝,其中春播玉米5萬畝,夏播玉米21.5萬畝。夏收夏種工作圓滿結束,進入夏管階段。三夏期間,田間沒著一把火,沒冒一股煙,過了一個平安喜悅的三夏。
  • 河南:開展人工增雨有效緩和旱情
    當前河南正值夏播夏種,但5月以來河南持續高溫少雨,氣象乾旱發展迅速,對農業生產等造成一定影響。河南省氣象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提前準確預報此次天氣過程,要求各地積極做好增雨作業各項準備工作,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作業。從8日夜間到9日夜間,各地氣象部門作業人員搶抓時機連續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 唐山市167萬畝小麥機收圓滿結束
    河北新聞網訊(張永春、楊文進)截至目前,唐山市167萬畝小麥機收圓滿結束,機收率達到99.8%,秸稈還田率達到95%;已完成夏玉米播種152萬畝,機播率達到97%,實現了小麥顆粒歸倉、夏玉米適時播種。麥收期間,全市累計投入聯合收割機、拖拉機、播種機等各類機械8萬多臺(套),機具供應充足、調配有序、服務到位,作業秩序良好,沒有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 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玫珏 王茜偌 通訊員周愛春 孫毅博報導 5月22日,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工作正式啟動,中國氣象局發布2018年首份氣象服務專報。  據悉,今年夏收夏種總體進度正常,預計江漢、江淮大部、黃淮西部冬小麥成熟收穫期集中在5月下旬;華北南部、黃淮東部冬小麥將於6月上旬成熟。  中央氣象臺農業氣象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郭安紅指出,江淮、江漢和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應避開降雨天氣,及時收穫、晾曬成熟小麥,並注意通風保存。
  • 郎平來少林寺啦;河南一城市解除限行;10月有五大天象!
    熱乾麵企業七成在河南近日,天眼查發布的數據顯示,河南燴麵相關企業數量佔全國70%,這個數據大家會覺得再正常不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熱乾麵相關企業數量,河南同樣佔全國70%左右。實際上,對30種地域美食企業數量分析得出結果,河南包攬了6個第一,除了燴麵以外,其他都是外省特色美食。
  • 早啊,新聞來了丨2020.10.1
    10月1日晚八點整,央視一套、三套、四套並機播出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看完晚會,不如來晚會舉辦地應天門暢遊一番,古都洛陽歡迎你噢!⊙河南將再添4所普通本科學校!河南傳媒學院、中原科技學院更名露面9月30日,據河南省教育廳消息,河南4所獨立學院申請轉設為普通本科學校,昨起公示。
  • 玉米播種五天遭遇特大暴雨 臨沂紅花鎮全力排澇保農作物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9日訊 幾天來,一場特大暴雨致使郯城縣紅花鎮剛播種的兩萬餘畝夏玉米被淹。面對持續的降雨,臨沂郯城縣紅花鎮黨委政府號召全鎮上下奮力抗災,排除澇次,確保玉米等夏播作物不受水淹,出苗健壯。
  • 開封小麥收穫圓滿結束 機收小麥359.51萬畝
    截止到6月8日,開封市361.75萬畝小麥收穫全部完成。其中機收小麥359.51萬畝,機收率達到99.4%,累計投入聯合收割機1.03萬臺;播種玉米183.44萬畝,其中機播174.29萬畝,玉米機播率達到95%,「三夏」工作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 河南投資「大手筆」,20億打造「本科」大學,1200畝佔地名至實歸
    河南作為我國中北部地區的一個省份,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很多地點大家也是知道的,就比如洛陽、開封、鄭州等地,無不都是我國在古代文明的發展地點。而也正是因為如此,也就讓我國在經濟發展以及教育發展前很多都是依靠當地文化來進行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地區的教學文化差異會有所區別!
  • 擴種13.4萬畝,今年南充糧食播種面積將達850萬畝,「米袋子」有保障
    擴種13.4萬畝,今年南充糧食播種面積將達850萬畝,「米袋子」有保障 2020-04-09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投資2.7338億!河南民權通用機場今日開工,未來將這樣規劃
    河南商報記者 吳文昊8月17日上午,河南民權通用機場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機場工程建設投資2.7338億,該項目計劃2021年3月前主體工程完工、6月底基本建成、7月份具備起飛條件。,2021年3月前主體工程完工、6月底基本建成、7月份具備起飛條件。
  • 我市麥收工作圓滿結束!機收小麥453.16萬畝,機收率達到99.4%
    我市麥收工作圓滿結束!其中機收小麥453.16萬畝,機收率達到99.4%,累計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10922臺。截至6月9日麥收結束,我市共出動21.58萬臺農業機械投入生產,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13萬臺,播種機1.6萬臺,秸稈還田機1.035萬臺。二是加強技術指導。為確保小麥顆粒歸倉,全市組織農機技術人員960人深入鄉村,培訓農機從業人員6612人次,指導機手檢修各類農業機械25.3萬臺。設立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40個,為外來機手指引路線、安排作業。三是做好信息服務。
  • 揚州釋放2.3億隻天敵昆蟲 能保護1萬畝森林
    原標題:揚州釋放2.3億隻天敵昆蟲歷年最多 能保護1萬畝森林 昨天下午開始,市農委林業站在寶應、高郵、儀徵、江都、開發區等地,組織釋放天敵昆蟲——周氏齧小蜂和白蛾黑基齧小蜂,釋放數量達2.3億隻,是一次性釋放數量最多的一次。林業站站長趙景奎表示,天敵昆蟲能防治1萬畝左右森林中的害蟲,可防治的害蟲主要是舟蛾類害蟲和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美國白蛾。
  • 1.2億多人用上「南水」(深度觀察)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累計調水390億立方米,讓1.2億多群眾直接受益。南水北調水質如何?水量夠不夠用?如何用好來之不易的「南水」?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南水北調工程的管理者、權威專家、受益群眾等,帶您走進這條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甦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調水線。「南水」水質如何?
  • 豪言推廣一億畝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個月前剛過了90歲的生日,這位「90後」曾經許下一個生日願望,希望他們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雙季畝產能夠達到3000斤。他算過一筆帳,全國有近兩億畝鹽鹼地可以種植水稻,如果可以在全國推廣種植1億畝,預計可年產糧食500億公斤,這樣就可以解決一億五千萬人的吃飯問題。
  •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河南PM2.5累計濃度暫低於目標值
    12月12日下午,河南省環保廳長李和平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截至12月11日,河南全省在供暖期間PM2.5累計濃度64微克/立方米,比國家下達河南的年度目標值暫時低了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PM10、PM2.5改善幅度位居京津冀及周邊省份前列。」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新疆播種季】吐魯番葡萄「破土而出」起春藤
    為切實反映新疆大地生動圖景,都市消費晨報策劃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型特別報導,今起推出「在希望的田野上」系列之一「新疆播種季」。播種,寓意著新的開端,承載著收穫的心願,我們將帶您一睹新疆各類農作物播種現場,與您一起聆聽春回大地、草木萌動的聲音,感受新疆各地群眾撒下希望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