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天山南北萬物復甦。
為切實反映新疆大地生動圖景,都市消費晨報策劃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型特別報導,今起推出「在希望的田野上」系列之一「新疆播種季」。播種,寓意著新的開端,承載著收穫的心願,我們將帶您一睹新疆各類農作物播種現場,與您一起聆聽春回大地、草木萌動的聲音,感受新疆各地群眾撒下希望的喜悅。
扒土
人工扒土:連木沁鎮,一名小夥子正在給葡萄開墩。
機器扒土:連木沁鎮,村民使用開墩機開墩。
甩蔓
連木沁鎮曲旺克爾村,一名村民正在將葡萄主蔓上架。之後需要用繩子固定,一般葡萄蔓在架子上要相隔30釐米至40釐米。葡萄開墩上架後,經過施肥、澆水、修剪等步驟,等到8至9月,葡萄蔓上便會結出一顆顆「甜蜜」果實。
天山網訊(記者石豐森 張萬德攝影報導)扒土、揭開覆蓋在葡萄蔓上的編織布,休眠了一個冬天的葡萄蔓重見陽光,再用力將葡萄蔓甩到葡萄架上、用繩子固定,葡萄種植戶將這一過程稱之為開墩,是葡萄種植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3月16日至17日,吐魯番市鄯善縣連木沁鎮曲旺克爾村,在當地村委會組成的「互助組」幫助下,村民正在抓緊時間進行葡萄開墩工作。
記者了解到,目前,不僅鄯善縣連木沁鎮曲旺克爾村葡萄開墩,吐魯番市高昌區、託克遜縣、鄯善縣等地,葡萄開墩工作已全面鋪開,預計在4月初完成開墩工作。
在和田地區,葡萄開墩工作也同樣正在進行,北疆沿天山一帶、伊犁河谷等地要到四五月份才開墩。
3月16日,記者在曲旺克爾村看到,在多處葡萄地中,村民正揮舞著坎土曼扒土、甩葡萄蔓或者藉助開墩機開墩。「葡萄開墩一般在3月份天氣轉暖後,要在發芽前完成。」正在開墩的村民艾合買提·斯迪克說,埋在葡萄蔓上側的土有30釐米厚,「我們要先用坎土曼將這部分土清理乾淨,之後再開墩。」
據了解,鄯善縣連木沁鎮曲旺克爾村共種植3317畝葡萄,2019年3月3日開始開墩,每天可以開180畝,預計3月底結束。「開墩是個體力活,一般人一天只能開0.5畝左右。」自治區葡萄瓜果研究所駐曲旺克爾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陳洪冰說。
連木沁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吾斯曼·力提甫介紹,該鎮8000餘戶村民種植了4.5萬畝葡萄,在該鎮,葡萄是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開墩時節,需要大量勞動力,為幫助村民儘快完成開墩工作,鎮上成立了396個互助組,村民通過互幫互助完成葡萄開墩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村民也可以互相學習技術,共同進步。」吾斯曼說,將村民家的葡萄地開墩完後,互助組成員還可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曲旺克爾村一組村民依孜布力·阿布都熱木說,他家種有7畝葡萄,往年開墩時,要到市場上去僱一些勞動力幫忙,大大增加了種植成本。
「2019年我加入了互助組,共6人。」依孜布力說,他們組內6人種植的40畝地馬上弄完了,就可以給別人家幹活掙錢了,按照每畝400元到450元計算,一人一天收入200元左右,幹10天,可以收入2000元。
吾斯曼說,為解決葡萄開墩時節勞動力短缺問題,他們採用科學手段幫助村民,如提升改造葡萄架、採用機械化作業。「原來的葡萄架高1.3米左右,提升後的葡萄架2米左右,就可以利用開墩機作業了。葡萄架改造後,也方便村民管理葡萄園。」吾斯曼說,「對於改造葡萄架、購買開墩機的農戶,也會給予相應補貼。」
據了解,新疆共種植葡萄220萬畝,其中,吐魯番市是葡萄的主要產區,種植面積達到56.7萬畝,年產葡萄100餘萬噸。除吐魯番市外,其餘主要分布在塔裡木盆地西南緣、伊犁河谷、北疆沿天山一帶、和田地區、焉耆盆地等地。
自治區葡萄瓜果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駱強偉介紹,普通栽培的葡萄,每年收穫後要先進行埋墩防凍,等來年開春再開墩上架,開墩是葡萄種植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事關葡萄產量。
在新疆,葡萄是當地農戶重要的收入來源,除鮮食、制幹、釀酒外,葡萄葉也可以出售,葡萄籽還可以提取葡萄籽油、製作面膜等。每年葡萄開墩和成長季,新疆各地也推出旅遊精品線路,開展觀光、採摘旅遊,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