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田野上萌發

2020-11-29 光明網新聞中心

  【偉大的祖國,難忘的歌聲⑨】    

希望在田野上萌發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誕生記

作者:郭克儉(浙江師範大學施光南音樂學院院長、教授)

  1978年12月的一個寒夜,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摁下了鮮紅的手印,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由此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石破天驚,九州方圓吹響圖強奮進的號角,一場巨變在中華大地悄然勃興。短短幾年時間,全國農村就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激情也被這生機勃勃的景象所點燃。繼《祝酒歌》之後,施光南與曉光合作,創作出反映中國農村改革的名作——《在希望的田野上》。如今,這首歌已然凝結成一個劃時代的音樂符號,在新中國音樂史上譜寫下不朽華章,就讓我們一同回味這首伴隨億萬中國人民奔向光明未來和美好前程的時代讚歌吧。

  「田野上的希望激發著我們和許許多多文藝工作者按捺不住的創作欲望」

  1981年初,中國音協《歌曲》編輯部計劃舉辦一場「農村題材歌曲音樂會」,剛剛調入《歌曲》編輯部工作的曉光,恰逢其時,多次跟隨中國音協與各地音協聯合組織的歌曲創作小組,赴安徽、四川、廣東等改革前沿地區的農村深入生活,在調研中積累創作素材。

  有道是,「春氣為詩人所覺」。在調研過程中,曉光親眼見到鄉親們用艱苦勞動和辛勤汗水改變著家鄉面貌:「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親耳聽到農民在實行「包產到戶」後最真切樸素的表達:「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奮鬥,為她幸福,為她增光」;親身感受廣大農村男女老幼發自內心的歡悅之情:「老人們舉杯,孩子們歡笑,小夥兒彈琴,姑娘歌唱」。曉光的腦海裡不停地閃過兩個金色的大字——希望!希望在田野上萌發,希望在心底裡流淌,正如曉光所言,「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農村的改革已經出現日新月異的前景的時候,田野上的希望激發著我們和許許多多文藝工作者按捺不住的創作欲望」。

  曉光抑制不住創作靈感的衝動,馬上奮筆疾書。雖然三段24句歌詞在三個鐘頭的時間裡奔湧而出、一揮而就,但醞釀構思的過程卻如心路歷程般長達十多年之久。生活賦予、人生閱歷、感情積澱在生機勃發的農村新貌的推動下,曉光創作生涯迎來一次跨越式大爆發,青春激情與生命活力在廣袤無垠的大地上盡情書寫和綻放……歌詞創作完成後,曉光胸有成竹地物色到一位作曲的最佳人選,他不動聲色地把歌詞寄到單位,還對責編作了一番交代。

  在《祝酒歌》被廣泛傳唱並大獲成功後,施光南迎來人生中歌曲創作的高潮。一天,正在家中創作的施光南接到《歌曲》編輯部的電話,編輯馮世全給他念《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詞,施光南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甚至來不及等編輯把稿件送來,就在電話裡一句句地記寫下全部歌詞。

  雖然沒同曉光等人一道去新農村體驗生活,但對於曾經下放山西農村鍛鍊多年的施光南來說,農村生活並不陌生;曉光的歌詞仿佛把他帶到那青春飛揚的青蔥歲月,田野大地上的一派生機、村寨山崗朝氣蓬勃的新氣象,一幅幅美好的圖景、一張張壯麗的畫卷,點燃著激情、震蕩著心弦、激發著活力,創作的靈感噴薄而出,僅用一天時間,一曲清揚、明快、熱情、絢爛,富有鄉土風味、時代氣息和青春激情的合唱佳作躍然紙上。施光南在《我怎樣寫歌》一書中這樣回憶當時的創作情形:

  拿到《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詞後,我考慮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體現時代的特點,我認為這是塑造這首歌曲的音樂形象的關鍵……《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是覺醒的新農村,實際上是歌頌了整個神州大地新的騰飛。我意識到,這首「農村歌曲」應不同於以往那種常見的模式,單純運用民歌小調已遠遠不夠了,要找到80年代新農村的特點。

  民族風格和時代精神有機融合

  一般而言,聲樂作品大多是歌詞在先旋律在後,音樂各要素總要受到歌詞的支配,但高明的作曲家卻總會透過歌詞表象,創造出一個最適合於傳達時代精神、揭示歌詞內涵的主題音調、節奏調式、結構形態和體裁樣式。作為新中國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施光南堅守崇高藝術理想,渴望用高規格的音樂作品引領社會風尚。他一直奉行「旋律是音樂的靈魂」的創作信條,把中國民歌、戲曲的韻味和進行曲的節奏融合在一起,使音樂既體現出時代精神,又洋溢著清新的泥土氣息,將北方粗獷豪邁與南方的精巧俏麗糅合調配,豐富多彩、精妙妥帖而又不露痕跡,旋律跌宕起伏、優美動聽、韻味十足,獨具民族風韻。

  在主題結構上,施光南將全曲的音樂建立在兩個基本主題上,一是熱烈歡快、鑼鼓式節奏的動機,在歌曲前奏和後半部分較為突出;二是豪邁寬廣的音調,出現在歌唱的開始,並構成歌曲的主體。民族風味鮮明的音調與鏗鏘豪邁的進行曲節奏的有機融合,更增添了農村題材歌曲的時代氣息,彰顯出20世紀80年代新農村的時代風尚。在寫給曉光的信中,施光南坦言其創作靈感的源泉在於力求做到雅俗共賞,並努力體現民族風格和時代精神:

  我以為寫80年代的農村歌曲,既不能拘泥於《信天遊》《小放牛》那種歷史上的鄉土氣息,又不能完全搞成《鄉間小路》式的校園歌曲。要在創作中找出能夠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新農民的節奏和旋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二段結尾,施光南巧妙運用山東琴書和安徽泗州戲「拉魂腔」真假聲結合的特殊唱法,以豐富的花腔和拖腔翻高、八度的大跳進行,使得旋律酣暢淋漓、一瀉千裡,抒發中國人民改天換地的壯志豪情;同時又顯出鮮明的地域特色,將皖北地區的音樂元素不留痕跡地寫進歌曲,隱喻中國改革的序幕在鳳陽小崗村拉開,匠心獨運,別具一格,「這種在民間音樂基礎上化出來的新旋律,更好地表現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這樣比較廣泛的內容」(施光南:《努力做到雅俗共賞》)。

  歌曲譜成後,施光南將其寄還曉光,並附上一封長信說明自己的創作想法與藝術追求。曉光對曲譜十分中意,感到歌曲不僅詞情曲意相得益彰,而且升華了作品內涵,給聽眾留下廣闊的思維空間。

  當之無愧的「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1981年歲末的一個深夜,在中央電視臺的錄音棚裡,開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錄製工作,領唱選定空政文工團的女高音歌唱家楊淑清,中央廣播文工團指揮家聶中明擔任合唱指揮,錄製十分順利,施光南、曉光都很滿意。

  1982年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位資深的女音樂編輯找到了正在中國音樂學院學習的彭麗媛(時年十九歲),讓她在電臺錄製這首關於改革開放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原因是聽了她演唱的山東民歌《包楞調》,曲中都有八度跳的樂句,認為她演唱特別合適,而且獨唱形式便於流傳,她沒有拒絕。稍有爭議的是彭麗媛選用了學院的教師民樂隊,而沒有用電聲樂隊或管弦樂隊。因為她認為,作為一首關於農村改革開放的創作歌曲,不但在演唱上要讓老百姓喜聞樂見,伴奏形式也要風格統一,且與她熟唱的《包楞調》有異曲同工之處,並決心在每一場她參加的音樂會上推出,走進人們的心中。彭麗媛音域寬廣,音色優美,風格獨特,洋為中用的演唱方法使這首歌曲像插上了青春的翅膀,迅速在大江南北傳唱開來。1983年夏,當施光南、曉光與當時正嶄露頭角、小有名氣的彭麗媛在一次會議上第一次見面時,這首歌曲已走進了百姓的心田,幾乎傳遍了大江南北。彭麗媛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她的名字也因為這首歌曲讓更多的百姓熟知喜愛。

  1985年,在文化部、團中央主辦的「當代青年喜愛的歌」評選中,彭麗媛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榮獲一等獎;1989年,這首歌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辦的「五洲杯」四十年廣播金曲獎;2014年10月24日,我國探月飛行器搭載「中國音樂晶片」飛向太空,十首音樂作品中就選用了彭麗媛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長達八天的探月旅程中,用音樂譜寫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激情與夢想,一路唱響在浩瀚的宇宙。

  詞作者曉光在接受央視專訪時說:「(農民)為她受過苦,為她流過淚,也為她今天綻開了笑臉。這是我們一個最基本的情感,這個情感就是熱愛家鄉,放大了說,就是愛國的這麼一種情感。」《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改革開放新時期億萬人民的心聲,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在這歌聲中奮發進取,成為謳歌新中國歷史成就最為精彩華麗的聲樂經典和名垂史冊的時代華章,是當之無愧的「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光明日報》( 2019年09月30日 14版)

[ 責編:張悅鑫 ]

相關焦點

  • 馬雪梅:幸福在希望的田野上生長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幸福在希望的田野上生長,有滋有味的日子不再是奢望。正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一樣,「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為她富裕,為她興旺」。唱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唱出了美麗鄉村的幸福生活,而我有幸生長在這樣一片熱土,作為親歷者、踐行者,感到無比自豪。
  • 《在希望的田野上》姊妹篇《在收穫的田野上》出爐 謳歌小康畫卷
    四十多年前,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曾用音樂記錄了從農村開始的改革開放進程,被譽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音樂裡程碑。四十多年後,這首歌曲終於有了「姊妹篇」。由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一級作詞曲波作詞,由著名作曲家楊青山作曲、劉琦編曲,由中央音樂學院二級教授、著名歌唱家黃華麗演唱的《在收穫的田野上》近日出爐,因其接地氣兒的描繪了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瑰麗畫卷,受到業內專家高度讚譽。
  • 金秋 我在希望的田野上
    金秋 我在希望的田野上
  • 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致敬施光南
    新華社杭州11月5日電(記者馮源)在撥亂反正的金秋歲月裡,《祝酒歌》唱出人民心聲;在改革開放的明媚春光中,《在希望的田野上》激發人民奮進……作曲家施光南逝世已經近30年,但是他筆下的首首歌曲至今膾炙人口。大型現實題材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3-4日晚在浙江音樂學院首演兩場,致敬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40年40組關鍵詞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40年40組關鍵詞 原標題:   孟冬時節,山東東明小井村,暖陽高照,村東頭牌坊上的「改革第一村」紅色大字分外醒目,村道兩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描繪農村發展新藍圖」「創建美好鄉村
  • 在希望的田野上,博白亞山千畝馬鈴薯種植熱火朝天
    ▌在希望的田野上,博白亞山千畝馬鈴薯種植熱火朝天「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11月16日,當記者來到博白縣亞山鎮民新村,見到廣闊的田野上,農戶正在開展冬種馬鈴薯的熱火朝天的景象,心中不禁想起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 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就如這首歌曲所唱,榮獲2020年首屆浙江省青春助力鄉村振興帶頭人「青牛獎」的紹興市大學生農創客發展聯合會會長湯帥亮,和他的年輕夥伴們,正在祖祖輩輩耕種的這片黃土地上,播種著新生代農民的夢想與情懷。
  • 【音樂私房課】我們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盛行於世,也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深入民心的歌曲,作詞陳曉光,作曲施光南,原唱楊淑清。這首歌曲有一句歌詞應該說是帶有哲理性的:」叫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這是四十年前的中國,在今天依然如此。
  • 生長在希望的田野上
    如今,中小微企業生長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有活力、有靈性,有一股子精神。」面向未來,努力於變局中開新局,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中小企業必將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譜寫壯麗篇章,助力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啟新程!
  • 展覽&對話 | 王慶松:「在希望的田野上」 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王慶松個展:「在希望的田野上」現場,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第一空間2020年7月11日,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在北京雙空間推出藝術家王慶松的重要大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展覽由崔燦燦策劃,展出藝術家1999至今三十餘年創作的重要攝影、拍攝現場等作品二十餘件。
  • 東西方音樂元素激情碰撞,《在希望的田野上》謳歌新時代
    月之源樂團演奏《在希望的田野上》:2019年10月2日,「國樂頌中華——廣東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民族音樂會」在廣東衛視播出。由月之源樂團演奏的曲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經典民歌。
  • 「在希望的田野上」鄭慧玲獨唱音樂會舉行
    11月16日晚,由河南省音樂家協會、河南大學、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河南藝術中心主辦,校黨委宣傳部、音樂學院、河南保利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承辦「在希望的田野上」鄭慧玲獨唱音樂會於河南保利藝術中心音樂廳隆重舉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邢宇昕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推窗遠眺,是一片希望的田野。這位中等身材、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的「新共青人」的開場白是:「幾年來很多人問我:從城市到農場,你後悔麼?每一次,我都堅定地回答:我不後悔!」 農場新來了年輕人 「80後」邢宇昕,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新共青人」。
  • 韓合唱團演唱彭麗媛代表作《在希望的田野上》
    當晚在青瓦臺迎賓館舉行的國宴上,韓國少年合唱團演唱了彭麗媛女士的知名代表作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青瓦臺舉行的首腦會談後,兩國發表聯合聲明,提出構建成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等內容,並確定要推動在一些領域的具體工作,比如2015年啟動海域劃界談判等。
  • 二十年徜徉「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用鏡頭記錄中國社會的種種變革
    7月11日,藝術家王慶松的重要大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雙空間啟幕。展覽由崔燦燦策劃,展出藝術家1999至今二十餘年創作的重要攝影、拍攝現場等作品三十餘件。其作品集像是一本濃縮的歷史,鮮活的畫面,記載著現實和欲望的改變,希望和田野之間,永不謝幕的舞臺劇。展覽名稱「在希望的田野上」取自80年代的流行歌曲,它描繪了那個年代的日新月異,未來的美好藍圖。這首歌激勵了藝術家王慶松的青年時代。在經歷了40年的巨變之後,展覽再次回視這一主題。「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歷史,是未來,也是一個全新截點的期許。
  • 恆輝寶通:逐夢在希望的田野上
    原標題:恆輝寶通:逐夢在希望的田野上 大美蘇北,如意寶通。 寶通又一家分公司落地江蘇! 2019年8月13日,山曉晴空,沛縣如畫,籌備數月之久的江蘇恆輝寶通編織機械智造有限公司迎來了盛大開業。
  • 在希望的田野上奮力前行
    金秋十月,希望的田野上,農民兄弟們忙著秋收,享受著五穀豐登的喜悅,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遼寧稅務系統的扶貧幹部同樣在忙著「攻城拔寨」,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奮力衝刺。他們人人都是「神筆馬亮」,以中國稅務精神為引領,繪製著他們第二家鄉的富裕藍圖。 拔窮根 鋪富路 落後山村煥新顏 「給錢給物,不如照亮村路。」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新疆播種季】吐魯番葡萄「破土而出」起春藤
    為切實反映新疆大地生動圖景,都市消費晨報策劃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型特別報導,今起推出「在希望的田野上」系列之一「新疆播種季」。播種,寓意著新的開端,承載著收穫的心願,我們將帶您一睹新疆各類農作物播種現場,與您一起聆聽春回大地、草木萌動的聲音,感受新疆各地群眾撒下希望的喜悅。
  • 希望的田野上澎湃著磅礡的追夢力量(話說新農村)
    希望的田野上澎湃著磅礡的追夢力量,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好日子就在前方! (責編:楊啟紅、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