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地區位於天山東段,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經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頻繁的巖漿活動,成礦作用普遍,從而形成了本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北部為博格達銅礦成礦區;中部為吐魯番盆地,是石油、天然氣、煤和鹽類礦產的重要產區。
解放以來,黨和國家對吐魯番地區的地質工作極為重視,為了查明本地區的地質礦產特徵,為礦業開發提供可靠的地質礦產依據,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了大量的地質工作。1/20萬區域地質調查面積已經覆蓋全地區,底格爾、奧拉圖的部分地段開展了1/20萬區域化探掃面工作。在庫米什—底格爾一帶的部分地段還進行了1/5萬區域地質調查。對有一定成礦遠景的礦床(點)進行了礦產勘查工作。
經過廣大地質工作者幾十年的辛勤工作,在吐魯番地區發現並評價了大批礦產,特別是近幾年,又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截止2000年底,全地區已發現65個礦種,300多個有意義的礦產地。目前開發利用的有38個礦種,250多個礦產地。燃料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黑色金屬礦產有鐵、鉻、錳;有色金屬礦產有銅、鉛、鈷—多金屬、鋅、鎢、錫;貴金屬有金及伴生銀;稀有金屬礦產有鈹、鈮、鉭、鍶;冶金輔助原料礦產有菱鎂礦、白雲巖、螢石;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有磷、硫鐵礦、自然硫、湖鹽、芒硝、鉀硝石、鈉硝石、蛇紋巖、重晶石、皂石;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有石棉、石墨、滑石、石灰石、石英巖、膨潤土、珍珠巖、沙礫巖、泥巖、大理巖、花崗巖、沸石、雲母、水晶、冰洲石;地下水礦產有礦泉水、溫泉。其中鉀硝石、鈉硝石、皂石儲量居全國之首,煤、鐵、金、銅、湖鹽、蛇紋巖、石灰石、膨潤土、芒硝等礦產在新疆佔到前列。現擇其重要礦產分敘如下:
一、能源礦產
(一)石油、天然氣
吐哈盆地的石油勘探工作早在50年代就已開始,先後找到勝金口和七克臺兩個小油田,探明近200萬噸石油地質儲量,其後勘探工作中斷。1983年底,原石油部西部勘探會議決定重上吐哈,陸續開展了地震和綜合研究工作。1989年1月第一口科學探索井—臺參1井喜獲工業油流,從而發現了鄯善油田。1989年8月又發現了伊拉湖油田。1990年、1991年以來先後發現了丘陵油田、溫吉桑、米登、巴喀油田和丘東凝析氣田。截止2000年底,共發現了鄯善、丘陵、巴喀、溫吉桑、米登、丘東、葡北、神泉、吐魯番、鄯勒、紅南、恰勒坎、勝金、伊拉湖等14個油氣田和6個含油氣構造。吐哈盆地石油總資源量為15.75億噸,天然氣總資源量為3650億立方米。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0830.2萬噸(含凝析氣),探明天然氣儲量741.98億立方米(含油解氣),油氣當量累計探明28250萬噸。
吐哈發現的油氣田主要儲油地層為侏羅系,在三疊系、白堊系也發現有油氣,還有更多更廣的領域需要探索。
(二)煤炭
吐魯番地區煤炭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吐魯番市七泉湖、艾丁湖、鄯善縣柯可亞、七克臺、沙爾湖、託克遜縣克爾鹼等地。現有煤產地70餘處,其中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27處,其餘為煤礦點。
全地區煤炭資源遠景儲量1340.97億噸,其中C級以上工業儲量9.4億噸,D級儲量60億噸。
吐魯番地區煤礦成煤時期為早、中侏羅世,成因類型為山間盆地型。煤質絕大部分為低磷、低硫、低灰分及高發熱量的優質煤,煤種主要為長焰煤、氣煤。礦體埋藏淺,厚度大,交通方便。各主要煤產地可採煤層10—20層,厚度30—50米,煤層延伸數百米至數千米。
全地區大部分煤礦為土法開採,6萬噸以上的煤礦規模佔總規模到28%,6萬噸以下的煤礦規模佔總規模的72%,大部分煤礦生產規模在3萬噸以下。
1、七泉湖煤礦區
分布在吐魯番市境內蘭新鐵路以北七泉湖—煤窯溝一帶。礦床成因屬湖沼沉積型。礦體產於下侏羅統砂、礫巖中,可採煤層9—12層,厚度40.9—53.8米,屬長焰煤。1959年和1986年做過初勘和詳查,探明儲量1.77億噸(其中C級儲量9362萬噸,D級儲量8339萬噸),為目前吐魯番市國有、集體煤礦的主要採煤區。
2、艾丁湖煤礦區
分布在吐魯番市、鄯善縣以南,東西走向的廣大區域內,煤層產於下侏羅統,可採煤層20層,總厚度33.9米,煤炭分類為長焰煤,探明A+B+C+D級儲量31.76億噸,遠景儲量659.01億噸,勘查階段為找煤,可進一步工作。
3、克爾鹼煤礦區
位於託克遜縣西北55公裡處。礦床成因為湖沼沉積型。煤層產於下中侏羅統,礦區可採煤層4層,總厚度12.8米,屬長焰煤。克爾鹼煤礦區先後於1959年和1981年做過普查,部分地段做過詳查和精查,煤層分布面積240平方公裡,探明煤礦A+B+C級儲量8.2億噸,A+B+C+D級儲量18.27億噸。
4、七克臺煤礦區
該礦區位於鄯善縣城北東33公裡處,北距312國道4公裡,距蘭新鐵路鄯善站27公裡,交通方便。該礦區東西長28千米,南北寬9千米,面積約258平方千米。礦區內共發現9層煤,煤層總厚度8.75米,其中可採煤層2層,可採總厚度5.08米。煤的工業牌號為長焰煤。礦床成因屬湖沼沉積型。探明A+B+C+D級儲量1160.7萬噸,遠景儲量7648.4萬噸。
5、柯可亞煤礦區
該礦區位於鄯善縣西北約45公裡,交通方便。1953年—1969年由新疆地礦局進行了地質普查,共探明B+C+D級儲量2632萬噸,其中B+C級儲量1932.6萬噸,工業牌號為長焰煤—氣煤之間。
6、沙爾湖煤礦區
礦區分布在鄯善縣以南,煤層東西走向。1984年—1988年對該礦區進行了遠景調查,估算遠景儲量647.46萬噸。
7、桃樹園子煤礦區
礦區位於吐魯番火車站以北,遠景儲量6.13億噸,目前有小型煤礦開採。
二、黑色金屬礦產
(一)鐵礦
全地區共有鐵礦產地100餘處,主要分布在鄯善縣南部,幾個規模較大的鐵礦均經過了勘探或詳查,地質工作程度相對較高,其中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4處,小型礦床15處,其餘均為礦點。全地區鐵礦探明儲量3.5億噸,富鐵礦約有1.5億噸,佔全疆鐵礦總儲量的近30%。
鐵礦成礦多受斷裂破碎帶的控制,礦體圍巖多為中石炭統中—酸性火山噴發—沉積巖組成,圍巖有輕微的蝕變現象和矽卡巖化。礦石礦物以磁鐵礦、赤鐵礦為主,菱鐵礦、褐鐵礦次之,伴生元素有錳、鋁、鋅,可以綜合利用。
1、梧桐溝鐵礦床
該礦床位於鄯善縣西南直距130米,有簡易公路通行,交通較為方便。礦區東西長5.3千米,南北寬2千米。地表共發現鐵礦體105個,其中規模較大的有6個,深部共發現盲礦體6個。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產出,礦體產狀與地層產狀一致,厚度較穩定,礦層結構簡單。礦床成因類型為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
原生礦石以富錳半自熔煉鐵用菱鐵礦為主,具有粗晶及粒狀結構,塊狀構造。氧化礦石為富錳、低硫的酸性煉鐵用褐鐵礦、赤鐵礦為主,需選礦石次之,具葉片狀、隱晶質結構,塊狀、蜂窩狀、網格狀構造。
前部氧化礦TFe平均品位50.22--51.18%,原生礦盲礦體TFe平均品位40.30%,Mn一般為1.01-1.88%。該礦床探明B+C+D級儲量5989.37萬噸,其中B級儲量102.71萬噸,C級儲量585.93萬噸,D級儲量4598.5萬噸。富鐵礦儲量達5155.59萬噸。
2、尖山第一鐵礦床
該礦床位於鄯善縣城南西直距120公裡,交通方便。礦區東西長6千米,南北寬3.6千米,由南北兩個礦帶組成,其中以北礦帶為主,北礦帶長3950米,寬20—100米,傾角70°—85°,由40多個礦體組成,礦體厚度11.89—21.58米,形態呈不規則狀、透鏡狀或脈狀等。南礦帶斷續長2024米,分東西兩段,各由3個礦體組成,西段長570米,寬4—5米,東段長230米,寬3—4米。產狀187°∠70°。
礦石礦物以磁鐵礦為主,次為赤鐵礦、磁黃鐵礦,條帶狀和塊狀構造。礦床成因類型為矽卡巖—高溫熱液交代型磁鐵礦床,礦石品位TF44.79%,Mn2%,S0.26%,屬富錳、低硫易選磁鐵礦石。探明D+E級儲量3419萬噸,其中D級儲量2357.9萬噸。現由地方小規模開採。
3、尖山第二鐵礦床
該礦床位於尖山第一鐵礦床東5公裡,交通方便。礦區長3.2千米,寬0.8千米,發現礦體117個,其中有工業價值的15個(含3個盲礦體)。單個礦體長56—230米,厚度2.06—16.77米,控制最大斜深215米。受大理巖層位控制,產狀與圍巖一致。
礦石礦物以磁鐵礦為主,次為褐鐵礦、赤鐵礦、黃鐵礦、水錳礦等。呈緻密塊狀和稠密或稀疏浸染狀。礦床類型為高溫熱液交代型,工業類型為低矽、低硫、低磷鹼性煉鐵用鐵礦石。礦石品位為TTe50.79%,累計探明C+D級儲量603.56萬噸,C級儲量35.79萬噸,富鐵礦537.5萬噸。該礦由鄯善縣礦業公司開採。
4、紅雲灘鐵礦床
該礦床位於鄯善縣正南直距120公裡,有簡易公路通行,交通較方便。礦區長2千米,寬1.1—1.5千米,共有大小礦體115個,其中具有開採價值的有23個。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脈狀產出。主要礦體有5個佔總儲量的90%以上。礦體傾角20°—35°。
礦石礦物以磁鐵礦為主,次為磁黃鐵礦、赤鐵礦、鏡鐵礦等。礦床成因類型為產於中酸性侵入體外接觸帶與中酸性火山碎屑巖有關的熱液交代—充填型磁鐵礦床。礦石平均品位TTe45.59%,1976—1993年由新疆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開展了詳查和勘探,探明B+C級儲量3224.58萬噸,其中C級儲量237.48萬噸,富鐵礦儲量1573.14萬噸。該礦由地質一大隊和新疆鋼鐵公司進行開採。
5、帕爾崗鐵礦床
該礦床位於鄯善縣南直距152公裡。礦床分布東西長9千米,南北寬5千米,可分成4個礦段,12個礦體和40餘個塊段。礦體總長度8298米,單個礦體長一般70—2280米,厚度4—20米。礦石礦物以磁鐵礦或赤鐵礦為主,礦體中一般有夾層,佔礦體厚度的14%,屬結構較複雜的礦層。礦床類型為沉積變質型大型工業礦床。平均品位TFe33.07%,最高達51%,P0.35%。屬高磷低硫需選赤磁鐵礦石。1961—1962年由新疆地質局第一勘探隊進行普查和勘探,提交C+D+E級鐵礦儲量1.01億噸,其中C級儲量3258.61萬噸,佔總儲量的31.84%。由於品位偏低,目前尚未開發利用。
6、赤龍峰鐵礦床
該礦床位於鄯善縣城南東直距180公裡,有簡易公路相通,交通較方便。礦區共發現礦體6個,較大規模3個,最大礦體長2200米,厚度3.6—33.6米,控制最大斜深280米。其它礦體一般長160—340米,厚度4—14米。均呈似層狀產出。
礦床成因類型為火山沉積熱液改造型鐵礦床,礦石品位一般30—35%,最高可達54.96%。礦石自然類型有碧玉—赤鐵礦、鏡鐵—赤鐵礦、磁鐵礦—赤鐵礦。1978—1979年由新疆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進行了詳查,提交D級鐵礦儲量1162.5萬噸。
7、大河沿鐵礦
該礦區位於吐魯番城北西直距56公裡,自礦區向南由簡易公路與吐魯番火車站相通,交通方便。礦床成因類型為高溫熱液型,礦石品位Tfe35.9—61.9%,平均50%。主要礦物為磁鐵礦,含少量赤鐵礦,屬高磷高矽磁鐵富礦,探明D級儲量11萬噸,目前暫未開發利用。
8、黑溝鐵礦
礦區位於吐魯番市北,直距54公裡,高山峽谷,交通不便。該礦成因類型為熱液充填交代型,礦石品位Tfe平均41.12%。地質普查求得地質儲量169萬噸。
(二)錳礦
全地區共發現錳礦點4處,探明儲量的有2處,即託克遜縣烏宗布拉克鐵錳礦和託克遜縣庫米什甘草湖錳礦,吐魯番市亦格爾錳鋅礦點和鄯善縣阿齊山錳礦點儲量不清。
1、烏宗布拉克鐵錳礦
該礦位於縣城東南直距110公裡,交通方便,該礦成因類型為中低溫熱液充填型。1957年新疆地質局區調隊求得錳礦地質儲量2016噸。
2、甘草湖錳礦
礦區位於庫米什南甘草湖,距庫米什50公裡。礦床成因類型為沉積型。產於侏羅系帕爾布拉青組砂礫巖中靠近北部不整合接觸帶,礦石地質儲量4800噸。
3、黑山錳礦點
位於縣城東南直距120千米。礦體延伸長10—15米,最大厚度3米。以軟錳礦為主,硬錳礦次之。品位一般為27.54—41.56%,平均29%。根據礦床成因和成礦地質特徵,認為深部可能有隱伏盲礦體,可進一步開展地質普查工作。
(三)鉻礦
目前僅發現小型鉻礦床1處,即鄯善縣卡瓦不拉克鉻鐵礦區,此處有3個小礦點,都在卡瓦不拉克附近。礦床成因類型為受原生裂隙控制的晚期巖漿貫入式礦床。1966年新疆地質局第五地質大隊求得D級儲量1.16萬噸,現已基本採完,但該區是尋找鉻鐵礦有遠景的地區。
三、有色金屬礦產
(一)銅礦
本地區已發現銅礦產地25處,其中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7處,其餘均為銅礦點。
1、小熱泉子銅礦
礦區位於吐魯番市南東方向直距80公裡,至吐魯番市有簡易公路相通。運距120公裡,交通方便。礦床成因類型為火山噴氣後期熱液改造型。礦石品位大部分在0.2—2%,少量富礦在3—25%。新疆地勘局第十一地質大隊進行了普查,局部進行了詳查。探明D級礦石儲量87.5萬噸,銅金屬量10萬噸。現由北京工企礦冶有限責任公司開採。
2、孔雀山銅礦
礦區位於大河沿火車站以北30公裡,有簡易公路與大河沿火車站相通。礦石品位在0.5—2%,局部大於5%,銅金屬儲量2.2萬噸。現由吐魯番市銅冶煉廠開採。
另外,還有梧桐溝銅礦、鮑溫不拉克銅礦、瓊臺布開塔格銅礦等小型銅礦,含銅品位均較高。
(二)鉛鋅礦
目前已發現鉛鋅礦產地11處,其中小型礦床5處,其餘均為礦點。經新疆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進行地質勘查工作,求得鉛金屬量95.6萬噸(目前尚保有16.2萬噸),鋅金屬量1.46萬噸,其中硫磺山鉛礦中伴生金儲量2.5噸,銀儲量42噸,鉛礦主要分布在託克遜縣庫米什和黑山一帶。礦床成因與加裡東晚期及華力西期巖漿活動有關。礦體受構造裂隙控制,品位在3.47—22%。
(三)鈷—多金屬礦
本地區已發現小型礦床1處(託克遜縣庫米什銅花山鈷—多金屬礦)。礦床成因類型為中低溫熱液型,礦體產於蛇紋石化橄欖巖及輝石橄欖巖中。六十年代新疆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對該區進行過綜合性的普查評價工作,求得鈷金屬儲量384.08噸,礦石平均品位為0.06%。
(四)錫礦
本地區僅發現錫礦點1處(撲爾沙布拉克錫礦點),位於託克遜縣甘草湖東約30公裡處。礦床成因類型為矽卡巖型。礦體產於上石炭統灰巖和花崗巖接觸帶中。礦石品位在0.1—0.98%,平均品位0.42%,估算錫金屬儲量391.7噸。
(五)鉬礦
本地區僅發現小型礦床1處(卡贊布拉克鉬礦),位於託克遜縣與吐魯番市南部交界處,礦體處於下石炭統灰巖與華力西期花崗巖接觸帶附近的矽卡巖中。礦石礦物以輝鉬礦為主,平均品位0.08%,經勘查求得D級鉬金屬儲量26噸。
四、貴金屬礦產(金礦)
吐魯番地區金礦主要分布在鄯善縣南部康古爾—石英灘一帶,吐魯番市和託克遜縣也有零星分布。目前已知金礦產地11處,其中中型金礦3處、小型金礦4處,其餘均為礦點。探明黃金金屬儲量30餘噸,礦石品位在2—10克/噸。礦床成因主要為受韌性剪切帶控制的中低溫火山—變質熱液型金礦。
礦床分布在下石炭統雅滿蘇組火山巖系中,礦石類型多為含金蝕變巖型和含金石英脈型。另在託克遜縣硫磺山鉛礦和可可乃克含銅硫鐵礦中伴生產出。
在本區範圍內還發現金礦異常區多處,金礦找礦還有很大前景。
1、石英灘金礦床
位於鄯善縣城南直距90公裡,距最近居民點底坎爾60公裡,有簡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礦床成因類型為受火山機構控制的火山期後低溫熱液石英脈型金礦床。金平均品位8.68克/噸,探明D級金礦石量16.56萬噸,金金屬量1203千克。淺部正在進行邊探邊採。
2、康古爾金及多金屬礦床
該礦床位於鄯善縣城南東119公裡處,至七克臺鎮166公裡,有簡易公路通行,交通方便。礦床成因類型為中低溫熱液剪切帶型金礦床,礦石品位Au7.96克/噸,Ag11.16克/噸,Cu0.91%,Zn2.64%。該礦床於1988年檢查化探異常過程中發現,估算金金屬遠景儲量1518千克,銅金屬儲量3.89萬噸,鉛鋅7.02萬噸。該礦由鄯善縣金礦開採。
3、馬頭灘金礦床
該礦床位於鄯善縣城南東120公裡,西距康古爾金礦僅4公裡,交通方便。礦床成因類型為中低溫熱液糜稜巖型金礦床。礦石品位Au5—14.66克/噸,Cu0.35—1.77%。1988年新疆地勘局第一地質大隊進行了普查評價,探明金金屬儲量1766千克,銅金屬儲量3440噸。目前淺部正在進行開採。
4、眼形山金礦床
該礦位於鄯善縣城南直距140公裡,交通較方便。礦床成因類型為中低溫熱液石英脈型金礦,礦石品位一般在2.18—11.20克/噸,厚度1.20—11.10米,長90—440米。1996年新疆地勘局第一地質大隊開始對深部進行地質評價。
5、黑白山金礦點
位於鄯善縣城南直距140公裡,東距眼形山金礦10公裡,交通方便。礦床成因類型為中低溫熱液蝕變巖型金礦。金平均品位6.38克/噸,礦脈長140米,平均厚度2.46米,1995年新疆地勘局第一地質大隊發現,1996年進行了普查評價工作。
6、鹽鹼坡金礦點
位於鄯善縣七克臺鎮南約240公裡,礦床成因類型為中低溫熱液火山巖型金礦,含金蝕變帶長300米,單個金礦體長僅幾十米,厚度0.8—3.6米,金品位在3—9.7克/噸,最高金品位達22.8克/噸,估算金地質儲量123千克。
五、冶金輔助原料礦產
(一)菱鎂礦
已知菱鎂礦產地1處,既鄯善縣尖山菱鎂礦,為一小型礦床,礦床成因類型為熱液交代型。氧化鎂平均為42.92%,總儲量1609萬噸。該礦礦石雜質少,品位高,可作為冶金耐火材料。
(二)白雲巖
已發現礦產地18處,其中大型礦床5處,小型礦床13處,吐魯番市、鄯善縣、託克遜縣均有分布。
礦床成因類型為海相白雲巖—碳酸鹽型。礦床規模都比較大,出露於地表,礦體多呈透鏡狀或層狀產出。礦石品位較高,氧化鎂含量一般在15—20%,地質儲量達60—70億噸,多為Ⅰ級品和Ⅱ級品。
1、阿夏布拉克白雲巖礦
礦區位於吐魯番市西南直距69公裡。該礦成因類型為海相白雲巖—石灰巖建造,為大型工業礦床,白雲巖呈巨型透鏡體產出。礦石礦物由白雲巖和方解石組成,礦石中氧化鎂含量17—21%,氧化鈣含量28—33%,質量多屬Ⅰ、Ⅱ級品,1959年新疆地質局第二區調隊進行1/5萬區調時,探明地質儲量48億噸。
2、卡瓦不拉克白雲巖礦
礦區位於鄯善縣城東南直距165公裡。成因類型為海相白雲巖—石灰巖建造,為大型工業礦床。礦體厚度239米,呈厚層狀產出。礦石礦物以白雲巖為主,其次為方解石和石英,礦石中氧化鈣含量5.79—23.59%。一般為19—20%。1960年新疆地質局第一區調大隊進行1/20萬區域地質調查求得地質儲量12億噸。
(三)石灰石
全地區兩縣一市均有分布,目前已發現礦產地17處,其中大型礦床5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3處,礦點6處,主要分布在吐魯番市和託克遜縣。總儲量51.8億噸,礦石氧化鈣平均含量51.75%。
1、桃樹園子石灰巖礦
位於吐魯番市火車站北約20公裡,交通方便。石灰巖產於中石炭統中,為海相沉積型層狀礦床。礦石中氧化鈣含量52.78%。探明礦石儲量3.02億噸,其中B+C級儲量1.9億噸,為大型礦床。
2、庫米什北大理巖化石灰巖礦區
位於託克遜縣稱南部,直距縣城75公裡。礦床成因類型為海相沉積變質型,礦體產於下泥盆統片巖中。礦石中氧化鈣平均品位52%,求得儲量40億噸。
3、2076.7高地石灰巖礦
位於託克遜縣阿格爾布拉達板西15公裡處,礦床屬淺海相沉積大型礦床。礦體產於下石炭統砂礫巖中,氧化鈣平均品位51.53%,總儲量為6.86億噸,礦石品級為Ⅱ級品,可用於冶金工業。
4、喀拉墩熔劑石灰巖礦床
位於鄯善縣城南西86公裡處,距底坎爾13公裡,交通極為方便。礦床成因類型為淺海相生物碎屑化學沉積和礫屑沉積石灰巖礦床。氧化鈣平均品位53.65%,氧化鎂0.4%氧化矽0.84%,硫0.085%,探明D+E級礦石儲量424.16萬噸,其中D級儲量166.87萬噸。
5、齊石灘熔劑石灰巖礦床
位於鄯善縣城南東直距100公裡,交通方便。礦床成因為淺海相生物碎屑化學沉積礦床,礦石中氧化鈣品位一般為50.11—55.65%。按熔劑灰巖的要求為Ⅱ級品,1/5萬區調時做了初步評價,求得地質儲量1.94億噸,現尚未開採。
六、化工原料礦產
(一)鉀硝石
為國內獨特礦種,已發現礦產地3處,均為小型礦床。分布在吐魯番市南部的烏宗布拉克鹽湖和羅布泊北沿。為現代鹽湖沉積型,硝酸鉀含量為3—8%,平均5%,在大窪地礦區探明儲量18萬噸,在小橫山探明儲量3.8萬噸。近幾年新疆三維礦業公司在吐魯番南部的烏宗布拉克鹽湖對含硝酸鉀滷水進行了普查評價及開發工藝研究,探明晶間滷水型硝酸鉀儲量96萬噸,目前正在進行鹽田建設,即將投入開發。
(二)鈉硝石
為新疆獨有礦種,儲量在世界上僅次於智利。現有鈉硝石礦產地10餘處,中型礦床1處(鄯善縣小草湖鈉硝石礦),小型礦床8處,探明硝酸鈉總儲量234.5萬噸,硝酸鈉平均品位8.26%,屬現代鹽湖表生礦床。主要分布在蘭新鐵路兩側。礦床產於新第三系頂部與第四系接觸面上及第四系中,呈似層狀、透鏡狀產出,厚度0.1—0.7米。礦體隨地形起伏而變化,常和石鹽、石膏、芒硝等共生。
1、小草湖鈉硝石礦
位於蘭新鐵路小草湖站南5公裡,蘭新鐵路橫貫礦區,礦區分為東西兩個互不相連的礦區。本礦區東西長14千米,南北寬6千米,面積65平方千米。該礦區前後進行過四次地質勘查工作,第一次為1960年新疆地礦局吐鄯託地質隊普查,1961年元月提交地質報告,礦體面積21.97平方千米,礦體厚度0.3—0.8米,品位3.66—9.16%,平均6%,探明硝酸鈉地質儲量191.01萬噸。第二次為1984年新疆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在原吐鄯託地質隊工作的基礎上,選擇在小草湖車站以東2平方千米範圍內,進行了地質勘查工作。第三次為1989年化學工業部化學礦產研究院在紅臺車站西北3千米處,吐鄯託地質隊工作區以外的5.2平方千米範圍內,進行了詳查,圈定礦體3個,求得表內D級硝酸鈉儲量8.41萬噸。第四次為新疆地礦廳第一地質大隊在小草湖車站以東,原吐鄯託地質隊工作區內選擇了8.75平方千米範圍進行了詳查,求得硝酸鈉C+D級儲量87.29萬噸,其中C級儲量48.24萬噸。西礦區只進行過一次普查工作。屬中型礦床,礦床成因為多源表生孔隙滷水蒸發沉積礦床。工業類型為含芒硝、石鹽質鈉硝石礦床。該礦床東西兩個礦區進行過普查、詳查,共提交C+D+E級硝酸鈉儲量284.97萬噸,其中C級儲量56.54萬噸,D級儲量139.72萬噸。
2、吐峪溝鈉硝石礦
礦區位於鄯善縣城西53公裡處,北臨312國道,交通方便。硝酸鈉平均品位2.34%,經過勘探,探明C+D級儲量1161.1萬噸,其中C級儲量522.2萬噸。
(三)硫鐵礦
目前已發現礦產地5處,其中中型礦床2處(託克遜縣彩華溝含銅黃鐵礦和鄯善縣元寶山41號含銅硫鐵礦),小型礦床1處(託克遜縣可可乃克含銅黃鐵礦)。
1、彩華溝含銅黃鐵礦
礦區位於託克遜縣庫米什鎮東70公裡處,交通較方便。礦床成因為火山沉積變質型。礦石中硫品位在8—12%,最高可達35.78%。經新疆地礦局第十一地質大隊普查,估算地質儲量1261.5萬噸。該礦富礦比例較小,埋深大,不利於開採。
2、可可乃克含銅黃鐵礦
礦區位於託克遜縣城西北45公裡,礦區距烏庫鐵路託克遜站65公裡,礦床成因類型為火山熱液型。礦石中硫平均品位24.8%,銅平均品位1.01%,鋅平均品位0.75%,銀品均品位17.63克/噸。1968年新疆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求得硫鐵礦總儲量25萬噸。
3、元寶山含銅黃鐵礦
該礦床位於鄯善縣城南東直距115公裡,交通方便。礦床共發現四個含礦層位,7個主要礦體和多個不成型的小礦體。主礦體長100—140米,厚度2.41—9.42米,含硫品位14.2—20.11%,控制最大斜深380米,其中主要工業礦體地表為2層寬1—4米的鐵帽,長約200米,淺部為2個硫鐵礦體,厚度分別為4.00米和4.94米,深部合併為一個透鏡狀礦體,最大厚度的阿23.08米,平均厚度9.96米,控制斜深380米,含硫品位12.63—20.11%,平均16.70%。銅礦體與硫鐵礦體密切共生,較大礦體有2個,其中1號銅礦體呈狹長透鏡狀,寬200米,控制斜深350米,厚度1.11—8.56%,中部最厚處達14.27米
礦床成因類型為火山噴發沉積型含銅黃鐵礦礦床。工業類型為低鋅、低氟、低砷原生黃鐵礦礦床。硫品位12.63--22.06%,平均16.70%,1994年提交普查地質報告,共探明D+E級硫鐵礦礦石儲量425.43萬噸,其中D級儲量260.06萬噸,伴生銅金屬儲量8074噸。目前尚未開採。
(四)磷礦
目前已發現磷礦產地7處,其中中型礦床1處(託克遜縣窩倫塔格礬磷礦),小型礦床6處。礦床成因類型為海相沉積型,礦石中五氧化二磷含量一般為2.16—13.42%之間,共探明地質儲量53.4萬噸。
(五)芒硝
已發現芒硝礦產地6處,其中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3處。主要分布在艾丁湖、烏宗布拉克。總儲量5699萬噸,硫酸鈉品位一般在40—80%。礦床成因類型主要為現代湖泊沉積型,大多與湖鹽共生。礦石品級Ⅰ—Ⅳ級。
1、烏宗布拉克東石鹽芒硝礦區
礦區位於庫米什鎮東,北至託克遜縣城115公裡,交通方便,礦床成因為現代內陸湖泊沉積型。硫酸鈉平均品位75.99%,硫酸鈉總儲量D+E級2789萬噸。
2、艾丁湖芒硝礦
該礦為大型礦床,成因類型為現代湖泊沉積型,硫酸鈉平均含量67.07%,該礦礦石品級Ⅰ—Ⅳ級。新疆地礦局第十一地質大隊經勘探累計探明儲量2537.8萬噸,地區七泉湖化工總廠自70年代開始開採,目前富礦基本採完,貧礦尚保有儲量1200萬噸。
3、烏宗喀什布拉克芒硝礦
礦區位於庫米什鎮東,距吐魯番火車站180公裡,交通方便。硫酸鈉品位87.84%,探明硫酸鈉儲量215.78萬噸。
(六)鹽礦(Nacl)
我地區鹽礦有固體氯化鈉和液體氯化鈉兩種,主要分布在艾丁湖和烏宗布拉克一帶。目前發現礦產地10多處,其中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4處,其餘均為礦點。
1、烏宗布拉克石鹽芒硝礦區
礦區位於吐魯番市西南直距130公裡,為中型礦床,礦床成因類型為現代鹽湖沉積型,氯化鈉平均品位81.51%。礦石工業類型為固體鹽。經新疆地礦局第十一地質大隊1990年詳查,探明A+B+C+D級儲量8.5億噸。
2、艾丁湖北岸中段石鹽礦區
位於吐魯番市艾丁湖,湖相化學沉積,氯化鈉品位85.61%硫酸鈉4%,礦石儲量2509萬噸,氯化鈉儲量2013.1萬噸。
(七)鉀鹽(Kcl)
目前我地區已知鉀鹽礦產地1處(託克遜縣烏爾喀什布拉克石鹽芒硝礦區),為小型礦床,礦床成因類型為現代內陸湖相沉積型。礦石工業類型為鹽湖晶間滷水型。該礦為石鹽伴生礦,累計探明儲量19.7萬噸。
(八)硼礦
已知礦產地6處,均屬小型礦床,氧化硼總儲量18萬噸。
1、西西爾塔克硼礦
礦區位於煤窯溝中的西西塔克,距吐魯番市40公裡,交通不方便。礦床成因類型為熱液交代型,礦石類型為矽鈣硼石,氧化硼品位1.35—5.42%,平均品位2.6%。地質儲量7.32萬噸。
2、煤窯溝西北硼礦
礦區位於吐魯番市北東75公裡,交通方便。熱液交代型,矽鈣硼石,氧化硼品位21.99%,地質儲量75.83噸。
(九)蛇紋巖
目前僅發現1處,位於託克遜縣庫米什鎮喀拉塔格北蛇紋巖礦區,為一大型礦床。礦床為超基性巖蝕變形成。礦石工業類型為化肥用蛇紋巖,礦石中氧化鎂含量37.5%,地質普查探明D級儲量14億噸,遠景儲量為20億噸。
(十)重晶石
已發現礦產地6處,其中小型礦床1處(託克遜縣阿拉塔格重晶石礦區),其餘均為礦點。礦床成因類型屬中低溫熱液型。該礦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目前已有兩家礦山企業開採。
1、元寶山重晶石礦點
該礦位於鄯善縣城南直距115公裡,距元寶山含銅黃鐵礦僅1公裡,交通方便。礦床成因類型為低溫熱液型,重晶石賦存於下石炭統雅滿蘇組第一巖性段砂屑灰巖與凝灰巖接觸帶上。硫酸鋇品位50.18—82.28%。礦石質量達Ⅱ級品要求。地方曾進行過小型開採。
(十一)蒙皂石
該礦為國內獨特礦種,本地區僅發現礦產地1處,位於託克遜縣庫米什鎮西25公裡的榆樹溝,交通方便。該礦屬熱液蝕變型,礦石中蒙皂石、蒙脫石含量一般為3—5%,沿節理表面可增加到15—25%,礦石陽離子交換量平均13.69毫克當量/100克,膠體率平均73%,地質普查探明C+D級礦石儲量159.05萬噸,蒙皂石膠體儲量26.05萬噸。
七、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
(一)石棉
石棉是吐魯番地區優勢礦產資源之一,儲量較大。已發現礦產地8處,其中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3處,石棉總儲量為3128.7萬噸,含棉率2.3—80%不等,大多分布在託克遜縣庫米什鎮。
1、榆樹溝石棉礦床
位於庫米什鎮榆樹溝,礦床成因類型屬巖漿期後熱液交代變質型,礦石類型屬與超基性巖有關的熱液型橫纖維蛇紋石石棉為主。礦體產於華力西早期蛇紋巖和蛇紋石化橄欖巖中。含棉率2.3%,探明表內儲量2143萬噸,兵團農二師22團目前正在開採。
2、黃家灣石棉礦
位於庫米什鎮西榆樹溝,礦床成因類型為巖漿期後熱水變質型,礦體產於華力西早期蛇紋石化輝橄欖巖中。礦物成分為溫石棉、硬蛇紋石石棉,礦石含棉率平均為9.04%,總儲量66萬噸,是加工鎂、磷肥的原料。
(二)石墨
目前僅發現2處礦點,分別位於託克遜縣阿格爾布拉克達板以北12公裡處和吐魯番市東南梅裡託克布拉克附近,礦體圍巖為太古界—中元古界變質巖系中。礦石品位一般在10—20%,最高達50—60%。該礦在我地區分布少,礦體規模小,交通不便,地質工作程度低,目前尚未開採。
(三)石膏
共發現石膏礦產地10處,其中小型礦床6處,礦點4處,主要分布在託克遜縣白楊河、馬鞍橋、紅山口以及吐魯番市桃樹園子,鄯善縣也有零星分布,儲量680萬噸。
1、桃樹園子石膏礦
礦區位於吐魯番市大河沿鎮北桃樹園子,為小型礦床,礦床成因類型為湖相沉積型,礦石為Ⅰ級品,硫酸鈣含量87.36—99.33%,總儲量270萬噸。
2、白楊河石膏礦
礦區位於託克遜縣白楊河,直距縣城48公裡,成因類型為湖相化學沉積型,產於新第三系中新統中。1987年進行了詳查,探明C+D級儲量150.5萬噸,其中C級儲量92.6萬噸。
(四)滑石
已發現滑石礦產地3處,其中小型礦床1處(託克遜縣庫米什銅花山鈷—多金屬礦區中的滑石礦),礦點2處,地質儲量68.77萬噸,礦石中氧化鎂含量21—31%,二氧化矽含量49—58%。礦床成因類型為熱液變質型。現在兵團農二師25團進行小規模開採,用於製作滑石粉。
(五)石英巖
已知石英巖礦產地10處,探明地質儲量的有3處,其中中型礦床1處(託克遜縣庫米什石英巖礦),小型礦床1處(鄯善縣卡瓦布拉克塔格45號石英巖礦),礦點1處(託克遜縣庫米什北石英巖礦),總儲量7228萬噸。礦床成因類型主要為沉積變質和熱液充填型。礦體主要產於下元古界綠泥石石英片巖、絹雲母石英片巖中。二氧化矽含量一般在95%左右,礦石質量較好,交通便利,開發前景較好。
(六)石英砂巖
本區已知石英砂巖礦產地6處,其中中型礦床2處,小型礦床4處。主要分布在克孜勒塔格的伊爾託布希布拉克和天山南麓的坎爾其一帶以及吐魯番市七泉湖,總儲量1945萬噸,礦床成因類型為沉積變質型,礦石中二氧化矽平均品位88%,是優質的玻璃原料。
(七)長石
已發現長石礦產地3處,位於託克遜縣庫米什鎮桑樹園子,均為小型礦床,礦床成因類型為偉晶巖型,礦石為淡紅色、白色微斜長石,二氧化矽含量68.2%,三氧化二鋁含量18.2%。
(八)膨潤土
是吐魯番地區的優勢礦產資源之一,儲量大,品質好,易開採。
1、克爾鹼膨潤土礦
位於託克遜縣城西北50公裡,在克爾鹼火車站附近,交通較方便。該礦床屬於熱液蝕變型礦床。產於上石炭統黑雲母安山巖和英安質角礫凝灰巖中。礦石自然類型為雜色膨潤土、含礫膨潤土、角礫狀含礫膨潤土等三種類型。礦石中火山碎屑較多。膨潤土有鈉基、鈣基和兩種混合類型,以鈉基土為主。礦石中蒙脫石含量27—67%,最高92%,膠體率78—98毫克/15克,膨脹倍數在7毫升/克以上,最高達30毫升/克,脫色率90%,陽離子交換總量一般在45—56毫克當量/100克。探明C+D級儲量1.148億噸。
(九)大理巖
目前已發現大理巖礦產地5處,均為小型礦床,主要分布在託克遜縣庫米什鎮。
1、桑樹園子大理巖礦
位於託克遜縣城西南80公裡,距庫米什鎮22公裡,交通方便。礦床成因類型為沉積變質型。大理巖的工業類型有以下幾種。①「天山晚霞」大理巖,比重2.67,孔隙率2.45%,含水率0.06%,抗壓強度1067.5公斤/平方釐米,普式硬度7.12。礦體平均荒料率37.1%。②「雪花白」大理巖,比重2.66,孔隙率2.2%,含水率0.3%,抗壓強度530.3公斤/平方釐米,普式硬度5.3。③「奶油黃」大理巖,比重2.65,孔隙率4%,含水率0.06%。共計算D級荒料儲量38萬立方米。
(十)花崗巖
吐魯番地區花崗巖資源蘊藏量巨大、品質優良、品種齊全。據初步統計出露面積在5km2以上的花崗巖巖體有131個,50km2以上的巖體有9個。目前已經開發的花崗巖品種主要有「鄯善紅」、「和碩紅」、「綠冰花」、「豹皮花」等。特別是「鄯善紅」以其鮮豔的顏色和巨大的塊度在新疆和內地市場上非常走俏,該石材已成為鄯善縣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
1、比爾阿塔爾布拉克花崗巖
該礦位於鄯善縣城南約110千米,礦區地形平坦,最高海拔1171米,相對比高20—50米,交通較為方便。經新疆地勘局第一地質大隊普查評價,探明D+E級花崗巖荒料458.06萬噸。
八、寶玉石礦
本地區寶玉石礦有綠柱石、電氣石、瑪瑙、軟玉、水晶等5種,礦產地14處。除水晶、瑪瑙曾進行開採外,其它均因為地質勘查程度低未開發利用。
(一)寶石
已知寶石有綠柱石、電氣石2種,均為礦化點,未形成可供開發的礦床,礦化點均分布於偉晶巖內,綠柱石產於尖山偉晶巖內與白雲母共生,電氣石產於齊石山西1092高點偉晶巖內與水晶共生。由於地質工作程度低,其它情況不詳。
(二)玉石
本區玉石類礦產有軟玉、水晶、瑪瑙3種,產地12處。
1、卡瓦布拉克軟玉礦化點
位於鄯善縣城南東直距180公裡,交通方便。礦區出露地層為中元古界星星峽群,主要巖性未灰綠片麻巖夾大理巖、矽化大理巖、玉石礦化大理巖,侵入巖為華裡西中期輝長巖、花崗巖、花崗閃長巖、閃長巖。玉石礦化大理巖呈不規則小殘留體分布與閃長巖體內及其邊部的矽化大理巖內,1980年新疆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普查發現,但缺少文字描述。
2、水晶
水晶礦點主要分布於吐哈盆地南緣的克孜勒塔格、阿齊山及康古爾塔格一帶,已知礦點9處,均賦存於偉晶巖脈及石英脈中,礦點大多被前人採空。
3、瑪瑙
已知礦產地2處,一是原生礦點,一是殘坡積礦點,均分布於底坎爾一帶。底坎爾瑪瑙礦點位於鄯善縣底坎爾南8公裡,交通方便。出露地層為中石炭統底坎爾組上亞組一套中—基性火山噴發巖系,礦床成因類型屬火山期後低溫熱液充填礦床。礦石主要為單色瑪瑙,其中以蛋青、淺灰、深灰、灰黑色為主,少數為紅、金魚紅、橘黃、淺黃及黃褐等鮮豔色彩,偶見綠色和黑色瑪瑙。
九、地下水類礦產
我地區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目前發現的有天然飲用礦泉水和溫泉。其中礦泉水兩縣一市均有分布,尤其以託克遜縣礦泉水為佳。礦泉水屬低鈉鍶型礦泉水和淡味偏矽酸鍶型礦泉水。礦泉水中偏矽酸含量25.09—28.3毫克/升,鍶含量0.305—1.5毫克/升,鈉含量19.65毫克/升,礦化度17—458毫克/升,pH值7.0—8.1,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