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向十六個亞洲發展中國家捐贈氣象儀器設備

2020-12-06 中國政府網

第40期多國別考察和世界氣象組織信息系統區域培訓班開幕
中國氣象局向16個亞洲發展中國家捐贈氣象儀器設備

    4月11日,由中國氣象局和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組織的第40期多國別考察和WMO信息系統(WIS)區域培訓班在北京開幕。開幕式上,中國氣象局向16個亞洲發展中國家捐贈了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接收站和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系統。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出席開幕儀式並致辭。WMO秘書長代表、WMO秘書處觀測和信息系統司WIS分司司長施培量,WMO基本系統委員會主席Frederick R. Branski出席開幕式。開幕儀式由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沈曉農主持。

第40期多國別考察和WIS區域培訓班在京開幕。

    來自孟加拉、朝鮮、印度尼西亞、吉爾吉斯斯坦、寮國、馬來西亞、馬爾地夫、蒙古、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斯裡蘭卡、塔吉克斯坦、泰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等16個亞洲發展中國家氣象部門的的代表以及WMO秘書處官員和部分國外特邀專家共38位外賓參加了會議。

    鄭國光在開幕式上指出,中國是WMO旨在加強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氣象部門能力建設的自願合作計劃的堅定支持者。自1978年以來,中國與WMO共聯合舉辦了40期多國別考察活動,邀請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氣象部門的高級官員來華考察,分享中國在氣象事業發展中的經驗和理念。WMO南京和北京區域培訓中心自1994年以來已為100多個國家的1400多位發展中國家學員提供了多領域的氣象培訓。中國還向70多個國家提供了氣象儀器和設備援助。所有這些活動已成為發展中國家氣象部門之間南南合作的典範。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出席開幕儀式並致辭。

    在開幕式上,中國氣象局向上述國家贈送了集成化的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接收站(CMACast)和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系統(MICAPS)3.1版。這套系統還包含了訪問候選的WMO全球信息系統中心(GISC)北京中心的功能和風雲氣象衛星雲圖快速顯示系統。該系統有助於亞洲國家近實時獲取全球氣象資料,並提高對災害天氣的預報能力,降低氣象災害損失。

    據悉,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是WMO全球信息系統中心首批三個候選中心之一,將在今年5月份召開的第16次世界氣象大會正式批准後於2012年1月1日起正式運行。該中心目前還已與德國和日本的其他兩個GISC候選中心初步達成了GISC數據和服務相互備份意向。

中國幫助亞洲發展中國家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4月1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科技大樓裡洋溢著一片喜慶的氣氛,來自亞洲16個發展中國家的氣象官員走上前臺,從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手中領過一件「寶貝」,併合影留念。

    對於飽受極端天氣之苦的亞洲發展中國家而言,此舉無異於雪中送炭。中國氣象局送出的「寶貝」有兩大「利器」,即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接收站(CMACast)和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系統(MICAPS)3.1版。

鄭國光與受贈國家代表合影

    CMACast是中國氣象局最新開發的衛星數據廣播系統,它具有大容量、覆蓋範圍廣、資料種類多、用戶使用成本低、不依賴於本國通信條件等特點。許多發展中國家經費短缺、通信條件弱、沒有氣象衛星,難以獲得氣象觀測資料,而CMACast則解決了這個難題,能夠幫助這些國家獲取包括風雲氣象衛星在內的全球氣象衛星資料。CMACast還是地球觀測組織的三個主要地球數據廣播系統之一,與歐洲和美國的衛星廣播系統齊名。

    MICAPS是由中國氣象局自主開發的氣象信息分析處理和天氣預報製作系統。該系統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是中國氣象預報業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它,預報員除了可以製作中期、短期和短時臨近預報以外,還可預測颱風等災害性天氣。由於其具有強大的天氣預報人機互動製作能力,能有效提高預報準確率和工作效率,應用也十分廣泛。

參會人員合影

    來自尼泊爾的氣象官員Sudip Bhattarai告訴記者,中國氣象局捐贈的衛星接收和處理系統能夠使他們更快地獲取衛星雲圖,MICAPS系統能融合更多觀測資料,從而大大提高預報能力。這些設備和系統對於他們防範主要的災害——洪水具有重要的意義。

    鄭國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氣象局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從1994年開始就有專門的援助經費,向亞洲和非洲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捐贈氣象儀器,並幫助他們培訓氣象專業技術人員。從2006年開始,中國氣象局和教育部與世界氣象組織合作,每年為非洲國家提供10個長期獎學金。自1994年以來,世界氣象組織南京和北京區域培訓中心已經為100多個國家的1400多名氣象科技人員提供了培訓。

    鄭國光表示,大氣無國界,發展中國家氣象基礎設施薄弱,受氣象災害影響也較大,因此,幫助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完善氣象基礎設施,提高其氣象預報預測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義不容辭的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被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
    在今年5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中國氣象局被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WMC)。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管理辦法》的通知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是指專門用於氣象觀測業務的設備、儀器、儀表和消耗器材。第三條 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管理應以質量管理為核心,統籌規劃布局,統一技術規範、產品標準要求,嚴格裝備管理程序,把好各環節質量關,實現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質量可靠、運行穩定、技術性能滿足業務要求。
  • 民航局、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將聯合建設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民航局、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將聯合建設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 中國氣象局採購187萬元大氣成分檢測儀器設備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2016年度大氣成分觀測業務樣品分析、站網巡檢和標校技術服務中標公告  中國氣象局政府採購中心受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的委託,就2016年度大氣成分觀測業務樣品分析、站網巡檢和標校技術服務項目(項目編號:ZQC-T16022 )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 中興儀器向我局捐贈5套餘氯監測設備
    為增強防疫期間醫療廢水的實時監控,近日,中興儀器(深圳)有限公司向市生態環境局捐贈價值15萬的5套餘氯在線監測設備系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子非、副局長江海和副調研員章勇出席捐贈儀式。 中興儀器捐贈的是針對新冠疫情的特殊性做了專項設計的餘氯在線監測系統:監測因子選用餘氯這類疫情防控特徵指標
  • 彭蘇萍院士向母校捐贈城市地質雷達儀器設備-安徽理工大學新聞網...
    11月13日上午,彭蘇萍院士捐贈城市地質雷達儀式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民族樓二樓會議室隆重舉行。我校傑出校友、特聘教授、中國工程院彭蘇萍院士向母校捐贈價值約80萬元的城市地質雷達設備1套。副校長鄭明東出席捐贈儀式並講話,彭蘇萍院士主持捐贈儀式並致辭。
  • 中國向朝鮮贈送氣象探測設備
    中國向朝鮮贈送氣象探測設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3日 11: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平壤4月13日電(記者 高浩榮)中國氣象局13日在平壤向朝鮮氣象水文局贈送了一批氣象探測設備,朝鮮氣象水文局局長高日勳和中國駐朝鮮大使劉曉明出席了交接儀式。
  • ——記定日縣氣象局抗震救災與氣象服務工作
    地震後的第一時間,局領導在局大院空地上召開緊急會議,及時安排部署了抗震救災工作,當即安排了三項重點工作,一是要通過聯繫十三個鄉鎮的氣象信息員了解有無氣象災情的發生,並拍攝照片作為依據,報給市氣象局,並按照市局黨組的部署,在安撫職工的同時,組織單位職工集中進行應急安置工作;二是要不定時檢查業務設備的運行情況,並及時監控管轄範圍內的無人自動站、本站自動站、L波段雷達設備、各個通訊網絡及軟體的運行,保證氣象數據的正常傳輸
  • 翻山越嶺保障無人站氣象儀器-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徐躍勤 周萌  晨曦初露,福建省武夷山市氣象局為了對七仙山無人值守自動氣象站儀器進行維護,完成地面氣象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並對上山損毀道路實地勘察,5人小隊踏上了七仙山氣象站維護之行。  為確保安全,「小分隊」將上山的時間選擇在較長時間無降水,天氣炎熱的大晴天。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一行5人背著儀器設備出發了。一路上隨處可見道路塌方,原本可供車輛交匯的山路只能供一人行走,碎石「譁譁」的脫落道路向山下滾去。
  • 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和中國印尼雙邊會召開-中國氣象局政府...
    徐相華攝  中國氣象報特約記者徐相華 劉淑喬報導 第九屆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和中國-印尼氣象和氣候領域合作聯合工作組第二次會議於10月8日至1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召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率團出席會議。
  • 【CAAC·TV】民航局、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將聯合建設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內容簡介:民航局、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將聯合建設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 香港天文臺臺長:將與內地共建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表示,香港天文臺正與國家有關部門合作,打造服務亞洲乃至全球的「航空氣象中心」,打破西方的壟斷,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共享航空氣象信息。香港天文臺全天24小時對氣象、地震、輻射等多方面提供預報和監測,是香港市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之一。
  • 氣象探測中心關於「天津國家級海洋氣象觀測儀器研發試驗基地進口...
    2015年8月24日 項目名稱: 天津國家級海洋氣象觀測儀器研發試驗基地進口設備採購               中國氣象局政府採購中心受氣象探測中心的委託
  • 周村區氣象局72小時的默默堅守:吃住在單位,冒雨修設備,時刻觀察雨...
    「『利奇馬』來的這三天裡,氣象局工作人員幾乎都把家搬到了單位,吃住都在這,三天三夜守候在監測設備前,做好國家級臺站、區域站儀器設備的維護,發現險情立馬出動,做好天氣監測和對外發布。」李坤告訴記者,在颱風來之前,淄博市周村區氣象局就對四個區域站儀器設備進行了維護和升級改造,對市縣主備鏈路以及無線傳輸設備進行了測試,確保颱風期間,數據的可用性和傳輸的穩定性。因為應對工作及時,此次颱風來襲對氣象監測和發布沒有造成影響。
  •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
    天氣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許多市民對氣象觀測及天氣預報相關情況並不清楚。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太陽、地球與天氣」。當天上午9點,市氣象局舉行了氣象日開放活動,許多市民和學生團體走進氣象局,跟隨氣象專家了解天氣預報製作流程,參觀各種氣象觀測儀器,了解氣象防災減災、人工影響天氣等知識,並參與互動有獎問答,零距離感受氣象的奧秘。
  • 鐵嶺縣氣象局開展冬季國家級氣象觀測站觀測設備巡查維護工作
    冬季來臨,鐵嶺縣氣象局裝備保障人員於近期對國家級氣象觀測站觀測設施運行狀況進行巡查維護,確保各類氣象儀器正常運轉、氣象數據採集傳輸穩定。此次巡查維護包括氣象觀測業務軟體平臺和觀測站觀測設施兩大部分。裝備保障人員對氣象觀測業務軟體平臺各類參數、報警設置、通訊指示燈狀態、軟體運行版本進行了基礎檢查,並校對時間,確保實時數據及時上傳,監控軟體和備份自動氣象站正常運行。其次對觀測場溫溼度、氣壓、風向風速傳感器運行情況,各分採狀態指示燈和主採集器箱體密封情況,以及觀測場四周探測環境進行了檢查,並對降水現象儀進行維護,確保觀測設備正常運行,氣象監測數據精準有效,為氣象服務工作提供第一手可靠數據依據。
  • 亞洲航空氣象中心正式成立運行
    7月11日,亞洲航空氣象中心正式成立並開始運行,將對亞洲區域內未來六小時可能影響航空運行的雷暴、顛簸、積冰、沙暴、塵暴和山地波等提供專業詳細的預報。區域內的氣象監視臺、空管用戶和航空企業通過亞洲危險天氣諮詢中心網站和亞洲航空氣象服務網便可獲得所需產品。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中國民航局副局長王志清、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以及數十個國家的航空氣象專家出席運行啟動儀式。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發來賀函。
  • 中國氣象局簡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一、部門簡介  中國氣象局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它的前身是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於1949年12月。1994年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後,經國務院授權,承擔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負責全國氣象工作的組織管理。
  • 海南省氣象局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籤署合作協議 提升氣象...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梁鋒 記者陳明攝影報導  2012年1月3日,新年伊始,海南省氣象局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海口籤署《關於加強南海海洋氣象業務科研合作的協議》,旨在進一步提升南海海洋氣象業務科研能力
  • 亞洲最高氣象觀測 梯度塔在深圳啟用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方勝)記者從市氣象局了解到,由市氣象局和市人居環境委共同建設的深圳氣象觀測梯度塔日前投入使用,建設高度為356米,是目前亞洲最高的氣象觀測梯度塔,將為我市近地層汙染物垂直分布數據獲取、支持大氣汙染預測及防控決策發揮重要作用。 深圳氣象觀測梯度塔位於寶安區鐵崗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