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格苗報導 近日,記者獲悉,中國氣象局將在2016年針對地面、高空、輻射、酸雨資料,雷達資料,環境氣象資料開展數據格式標準化試點工作,以解決國內氣象數據格式不統一等問題,與國際、業界一般採用標準格式保持一致。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氣象代碼手冊的規定和建議,氣象代碼主要有字符代碼(TAC)和表格驅動碼(包括BUFR,CREX和GRIB),用於氣象數據編碼和國際間傳輸交換。為滿足不斷增長的氣象數據種類和數量需求,鑑於表格驅動碼具有自描述、可靈活擴展、數據壓縮等優勢,WMO建議逐漸由字符代碼向表格驅動碼進行過渡,並已於2014年完成了地面、高空等氣象數據編碼過渡工作。目前,我國部分氣象數據格式部分採用了國際通用數據格式,部分採用了國內自定義數據格式,數據格式種類繁多、不標準、不統一,影響、制約著氣象數據綜合效益的發揮。
2016年,中國氣象局將編制數據標準格式模板和格式應用指南,包括完成近地面通量、風廓線雷達、船舶氣象、海洋浮標觀測數據標準格式等;編制GNSS/MET水汽觀測數據標準格式、雷電觀測數據標準格式、環境氣象觀測數據BUFR格式、農業氣象觀測數據標準格式模板等;編制完成BUFR、CREX、GRIB、NetCDF、HDF和XML格式應用指南等。
中國氣象局還將針對多類資料開展數據格式標準化試點。針對地面、高空、輻射、酸雨資料,完成測站端標準格式數據編碼軟體升級和試點部署,完成國家級和省級全國綜合氣象信息共享平臺(CIMISS)數據環境中相關軟體升級和試點部署,在主要業務系統開展標準格式數據應用試驗等;針對天氣雷達資料,分析確定標準數據格式試點技術思路,制定試點實施方案,開展試點並完成階段性評估;針對環境氣象資料,開展負離子濃度資料、氣溶膠資料試點工作,完成中心站編碼軟體開發測試和升級部署,完成國家級和省級CIMISS數據環境中相關軟體開發和測試等。此外,中國氣象局將在今年升級標準格式數據編解碼軟體包,開展數據格式標準化業務技術交流。
據了解,該項工作為中國氣象局2014年到2020年氣象數據格式標準化工作的重要內容。根據2014年發布的《氣象數據格式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中國氣象局將於2017年完成地面、雷達、衛星、海洋、高空、氣象服務產品、輻射、農業與生態、大氣成分等所有氣象數據編碼格式標準和數據表示模板的研製,並於2020年基本實現我國氣象數據格式的標準化,及標準格式數據的處理應用。
(責任編輯:欒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