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傳統天氣預報向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楊浦徐匯已試點

2021-01-21 澎湃新聞

即將下雨、下雪,或者降溫、結冰,會對城市運行和人們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是否會出現災害性影響?

這一問題將得到解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3月22日召開的世界氣象日暨城市智慧氣象服務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上海正在探索和實踐基於氣象風險預警的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模式,上海氣象服務將從傳統天氣預報向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

目前,上海市氣象局已在楊浦區、徐匯區,分別試點開展「城市內澇風險預警業務」和與城市運行管理共融互通的「風險預警服務升級版」,並準備根據試點情況,在全市進行逐步推廣。同時,市氣象局已推出更加精細化的區域數值預報,從此前的9公裡細化至3公裡,未來還將進一步細化至1公裡。

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

「在超大型城市,重大氣象災害可能衍生出自然災害、安全事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連鎖反應。」 上海市氣象局副局長馮磊表示。

他舉例說,2018年1月4日,美國東北部30年罕見的暴風雪登陸紐約,學校停課、企業放假、航班取消、電力癱瘓、交通事故高發。因此,傳統的天氣預報滿足不了政府、行業的更高要求和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預警信號已超越單純的氣象要素標準,需要與用戶應對能力相結合。

據他介紹,近年來,上海氣象部門建立了以高解析度數值模式為基礎,與用戶的承載力及決策過程相結合的氣象風險預警服務業務體系。2017年1月23日公布的《上海市氣象災害防禦辦法》也明確提出,市和區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開展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引導社會科學防禦。

氣象風險預警是一種新型交互式預報服務,是在氣象災害來臨前,提前預估對城市各個方面可能產生的影響,並通過部門聯動,積極採取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達到減災的目的,具體包括天氣要素預報、影響預報、風險預警和聯動響應四個核心環節。氣象風險預警應用先進的集合預報和概率預報技術,同時充分考慮受災體的脆弱性、用戶暴露度,通過風險普查、大數據挖掘和分析等方式建立影響資料庫。

在楊浦區,上海氣象部門已聯合民政、社區等相關部門試點開展了城市內澇風險預警服務。與暴雨預警相比,暴雨內澇風險預警服務更貼近用戶需求,而未達到預警標準時的跟蹤服務也受到用戶歡迎。

「暴雨內澇風險預警在城市精細化治理中能夠解決三個問題:一是服務空間更加精細,原本只能面向中心城區整體發布的預警,可精細到具體的某個區域;二是服務的內容由對天氣的預警轉變為對影響和風險的預警;三是服務的廣度,由預警拓展到本區域不會有積水風險的提示,讓應急管理部門做到心中有數。」馮磊表示。

自2017年起,上海氣象部門在楊浦區暴雨內澇風險預警試點基礎上,聯合徐匯區政府共同開展基於氣象的城市運行管理新模式探索,打造「風險預警服務升級版」。

何為「風險預警服務升級版」?據馮磊介紹,這項服務對接徐匯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需求,以暴雨內澇、低溫寒潮、高溫熱浪等災害影響為切入點並逐漸擴展,將氣象大數據與交通、網格、熱線等城市綜合治理大數據共融互通,將風險預警嵌入城市徐匯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平臺,將氣象風險預警與網格標準化響應行動的融合對接,為徐匯區城市運行管理提供支撐。

服務國產大飛機,捕捉試飛窗口期

上海氣象部門還主動服務於「中國製造」強國戰略,開展航空氣象和試飛保障技術攻關。

試飛是飛機的主製造商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對氣象條件有著極為嚴格甚至苛刻的規定與限制。試飛要經歷高溫、高寒、大側風與自然結冰等極端氣象條件的考驗。想要取得這些與天氣相關的試飛試驗成功,必須有高水平的氣象保障,既要找到適合的試飛地點並準確捕捉試飛窗口期,同時又要保障整個試飛過程的安全。

為此,近年來,上海氣象部門面向國產大飛機研製試飛對氣象提出的全新需求,與中國商飛試飛中心聯合成立了試飛氣象工程研究中心,積極以需求為牽引,研發試飛氣象保障核心技術,著力發展試飛氣象影響預報,提高氣象服務保障的針對性和科技含量。

2016年,上海氣象部門聯合中國氣象局人影中心等單位在安徽安慶首次成功開展了飛機結冰綜合觀測試驗,對過冷水、結冰等雲物理參數進行高空採樣,成功收集到大量試驗數據和實測資料,為找到我國飛機自然結冰試飛試驗的適合區域和季節奠定了基礎。

2017年4月,上海氣象部門聯合商飛以及錫林郭勒盟氣象臺開展ARJ21-700國產支線飛機地面大側風試驗的試飛氣象保障,精確「捕獲」五次大風過程,確保了試驗成功,成功將ARJ21發動機、APU地面正側風值提升至30節目標,超過了原有預期目標。

2017年5月,上海氣象部門與商飛公司試飛中心聯合組成的試飛氣象保障團隊,聯合江蘇、浙江氣象部門開展天氣加密觀測,確保了在不利天氣條件下準確捕捉到2小時的「試飛窗口期」,成功保障國產大飛機C919安全執行首飛任務。

相關焦點

  • 上海試點天氣預報向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 預報精度可細至3公裡...
    上海正探索讓氣象服務從傳統天氣預報向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3月22日,界面新聞從上海氣象部門獲悉,目前上海氣象精細化區域數值預報已經從9公裡細化至3公裡,未來還將進一步細化至1公裡。他說:「傳統的天氣預報已經滿足不了政府、行業的更高要求和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預警信號已超越單純的氣象要素標準,需要與用戶應對能力相結合。」
  • 天氣預報不準?上海預報精度將細化到社區
    寒潮來臨,如何提前預警城市居民做好水管防凍工作?記者日前從上海市氣象局了解到,目前上海正在探索建設「精細化」氣象風險預警服務體系,天氣預報精度將細化到社區層面。    傳統的氣象預報,往往預報的是氣溫、氣壓、溼度,而上海氣象部門正嘗試朝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
  • 漲知識|空氣品質預報、重汙染預警和天氣預報操作有啥不同?
    上海某小學四年級學生梁夏福對學校的運動會期盼已久,然而就在她和小夥伴們換上籃球隊服準備開賽前,學校突然宣布比賽取消了。原因是臨時發布的空氣重汙染預警。市環保局在調研中被該學生「怒懟」:空氣汙染預警你們不能提早一點發布嗎?她希望「空氣汙染預警能夠像天氣預報一樣,預測未來7天。
  • 上海天氣預報免費下載
    上海天氣預報免費下載將為您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軟體體驗 快來下載天氣預報預報吧,內容精確到幾點幾分!上海天氣預報免費下載軟體亮點:【實時天氣信息】實時獲取您當前位置的天氣預報和空氣品質汙染指數;【逐小時天氣預報】輕鬆查閱24小時內天氣變化,提早預防早晚溫差過大;【7日天氣預報】簡約7日天氣,風向,溫度,空氣品質預報;【空氣品質預報】分時空氣品質和未來5天空氣品質信息查詢
  • 天氣舞臺頻演「反轉劇」,各種影響因素變幻莫測——氣象預報如何...
    2020年12月28日11時,寒潮影響倒計時30小時。「市氣象臺準備發布寒潮警報,聯繫區縣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信號。」市氣象臺副臺長張程明告訴值班預報員。對於這次天氣變化過程,他已瞭然於胸,每一個預報預警服務節點也都已根據業務規範和服務需求安排妥當。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馬學款眉頭緊鎖地坐在幾臺電腦前,忙著查閱各種資料、籤發各類天氣公報和預警信息,同時為每天早上8點雷打不動的全國天氣大會商做準備。 8點整,會商準時開始,馬學款主持。中央氣象臺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4省氣象臺的預報員們,一同「會診」天氣變化和影響。最後,馬學款對未來幾天的天氣提出了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意見。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 觀察丨精準高效氣象預報預警
    進入汛期後,我國南方地區已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多地降雨量突破歷史最高值,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今年夏天暴雨頻發多發的原因是什麼?各地有何應對之策?一直在線的暴雨預警及天氣預報的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等氣候問題所帶來的全球性氣候風險?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智能氣象,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今年7月,受連續降雨影響,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潘坪村突發山體滑坡。滾滾泥沙瞬間衝毀了道路,造成數棟民房坍塌。所幸山體滑坡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原來,依靠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發布的橙色預警,當地居民早已提前撤離。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深入應用,天氣預報預警變得越來越精準。
  • 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 降雨預報「分鐘級」 災害...
    在陸地上,實現「村村通氣象、鎮鎮有預報」;在海洋上,也將傳統固定大海區預報轉變為任意海區、任意漁場、任何航線和任何海島的精細化預報。公眾可以隨時隨地獲得廣東和南海任意點的天氣預報。  廣東在全國率先探索智能網格預報,2010年智能網格預報業務系統初步建成,並在廣州亞運會和2011年深圳大運會精細場館預報服務中得到初步應用。
  • 數值天氣預報——現代天氣預報的基石
    天氣預報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氣象災害預警是氣象災害防禦第一道防線,近些年常聽到這樣的評價:「天氣預報越來越準了」。
  • 天氣預報預警中的「雨」你能讀懂多少?
    近日,強降水接連不斷暴雨、山洪地質災害預警齊發……進入汛期後的天氣並不太平從各種途徑正確了解天氣預報預警成為人們生活在汛期的「 必修課」在天氣預報預警這些耳熟能詳的用詞中總有些雖然十分熟悉仔細想來卻不甚了解的術語下面小編為您詳細解讀天氣預報預警中
  • 「被降溫」的天氣預報?_網易探索
    據徐家匯站100多年的資料記載顯示,上海僅出現過2次實況超40℃的強高溫,一次是1934年的7月12日,徐家匯地區達40.2℃,為最高;另一次就是去年的7月20日,達40℃。所以上海出現40℃以上氣溫屬於「極小概率」事件,所以即便氣象部門的檢測數據達到40℃,也不會在對外預測時預測這個數字。另外,氣溫預報的數字,也不會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因為,「天氣預報是一道數學題+語文題」。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天氣預報肯定有一席之地,作為每天出門前的天氣預警工具,它決定著你是否可能被淋成落湯雞。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告訴你,天氣預報數據採集於「天地空」,經過分析和會商,一份天氣預報產品就誕生了。
  • 手機看小區天氣精準預報
    如今,在本市一些社區只需輕刷手機即可查看未來24小時內小區裡的天氣狀況。近年來本市實施氣象惠民工程,先後推出氣象防災減災網格化管理入社區等項目。  「今天小區晴間多雲,最高氣溫2℃,最低氣溫-6℃,有西北風2-3級。你看,現在只要輕點手機就能查看社區天氣狀況,可方便了!」家住南開區華苑街日華裡小區的郭師傅,每天用手機看天氣預報已成為習慣。
  • 2018颱風雲雀上海最新消息:上海天氣預報一周
    2018颱風雲雀上海最新消息:上海天氣預報一周》》颱風雲雀最新消息走向 2018年12號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中新網8月3日電 據上海市氣象局官方微博消息,今年第12號颱風「雲雀」(熱帶風暴級)於今天(3日)10時30分在上海金山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登陸後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
  • 天氣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 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
    本報記者 郭靜原攝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最全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和先進的氣象信息系統,建成了無縫隙智能化的氣象預報預測系統,還將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提高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受偏南暖溼氣流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12月15日,本市將有大雪、道路結冰和大霧天氣。
  • 更精準的天氣預報是這樣「煉」成的
    郭靜原攝「受偏南暖溼氣流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12月15日,本市將有大雪、道路結冰和大霧天氣。預計19時前後,降雪開始影響本市西南部地區,21時前後影響城區,23時前後降雪覆蓋全市,且將持續到明天中午前後。
  • 「十三五」氣象預報實現預期目標
    五年來,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氣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氣溫和降水月預測評分提高2分,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警準確率如何?媒體走近預報員
    馬學款眉頭緊鎖地坐在幾臺電腦前,忙著查閱各種資料、籤發各類天氣公報和預警信息,同時為每天早上8點雷打不動的全國天氣大會商做準備。8點整,會商準時開始,馬學款主持。中央氣象臺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4省氣象臺的預報員們,一同「會診」天氣變化和影響。最後,馬學款對未來幾天的天氣提出了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意見。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 預報天氣,人工智慧比人類更擅長?
    「最近兩三年,國外人工智慧在天氣預報領域的應用大幅增長,並且呈現出由傳統的機器學習向深度學習發展的趨勢。」朱文劍表示。目前,人工智慧在天氣預報領域的應用包括觀測數據質量控制、數值模式資料同化、數值模式參數化、模式後處理、天氣系統識別、災害性天氣(颱風、強對流、霧霾等)監測和臨近預報、預報公文自動製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