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數據管理辦法

2021-01-10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 10月10日,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數據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規範氣象數據管理,加強資源整合、促進開發利用,保障氣象數據安全。

  據了解,《辦法》是中國氣象局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國務院關於印發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科學數據管理辦法的通知》等有關要求的具體舉措。

  根據《辦法》,氣象數據管理將遵循統籌管理、集約建設、統一出口、有序供給、充分利用、安全可控原則,提高氣象數據質量和配置效率,保障氣象數據依法有序流動,激發氣象數據應用活力,促進氣象數據高水平利用。

  《辦法》對氣象部門組織開展的氣象數據收集匯交、加工處理、保存使用、共享服務、安全監管等工作進行規定,明確通過觀測監測、考察調查、收集交換、科學研究等方式獲得的大氣和空間天氣科學技術領域的數字、文字、符號、圖片、視頻和音頻等均屬於氣象數據。

  《辦法》明確,氣象數據收集匯交、存儲保管和共享服務工作均實行目錄製管理。各級氣象部門要通過氣象業務內網、數據平臺、電子政務網和網際網路等開展氣象數據收集匯交工作,加強數據資源整合,積極支持發展社會氣象觀測和志願者氣象觀測;按照以數據為中心的「雲+端」業務技術體制,對氣象數據進行集約存儲管理,探索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規範和數據成果評估認證機制。對於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國防建設、防災減災等需要的氣象數據,要在確保數據安全和質量的基礎上優先保障。建立氣象數字資源唯一標識符機制,促進氣象數據產權保護,推動氣象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和依法依規使用,提高氣象數據規範性、權威性。

  《辦法》明確,氣象數據安全是網絡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重要氣象數據保護機制、氣象數據安全應急處置機制和氣象數據安全審查制度,切實保障氣象數據安全。

  此外,《辦法》首次對氣象數據管理中的獎懲行為作出規定:對在數據管理、保護等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氣象幹部職工進行獎勵;對違反規定,視情節和危害後果,將追究直接責任人、所在單位及監督管理單位的責任。

  中國氣象局要求,各級氣象部門要按照《辦法》要求,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共同保障氣象數據安全,促進氣象數據應用,發揮氣象數據效益。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管理辦法》的通知
    氣發〔2001〕×號各省(區、市)氣象局,各直屬單位,中國氣象局上海物資管理處:為加強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的管理,規範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相關工作,現將《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管理辦法》印發,請遵照執行。
  • 《中國氣象局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平臺)管理辦法(試行)》解讀
    近日,《中國氣象局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平臺)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印發,規範中國氣象局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平臺)(以下簡稱中試基地)管理,疏通中試環節,為氣象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最後一公裡」搭橋修路。
  • 減災司關於印發《聯播天氣預報節目信息發布管理暫行辦法(修訂...
    減災司關於印發《聯播天氣預報節目信息發布管理暫行辦法(修訂)》的通知氣象中心、氣候中心、衛星中心、信息中心、探測中心、公共服務中心:為規範聯播天氣預報節目信息發布流程,加強信息發布管理,確保聯播天氣預報節目安全準確製作播出,減災司組織修訂了
  • 中國氣象局印發便捷式自動氣象觀測儀分級技術規範 推動「觀測即...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 通訊員趙均壯 王天天報導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便捷式自動氣象觀測儀分級技術規範(試行)》(以下簡稱《規範》),建立社會化觀測相關標準,規範社會氣象觀測市場,推動建立政策引導、市場主體、業務融合的公眾參與式社會氣象觀測體系,形成便捷參與、
  • ——解讀《氣象部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校應屆畢業生管理辦法(試行...
    中國氣象報記者 趙曉妮  日前,中國氣象局出臺《氣象部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受到各方關注。出臺《管理辦法》的初衷何在?主要適用於哪些對象?
  • 中國氣象局強化數據監管和產權保護 將推進氣象數字資源唯一標識符...
    日前,中國氣象局發文要求試點單位推進氣象數字資源唯一標識符(以下簡稱「標識符」)業務試運行工作,自2021年1月1日起,為期三個月。此舉將強化氣象數據監管,保障數據產權,激勵數據匯交,推動氣象數據有序流動和依法依規使用。
  •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推進氣象檔案管理與保護工作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黃珣報導 為推進全國珍貴氣象檔案的管理與保護工作,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氣象業務檔案相關工作的通知》,組建了由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牽頭的全國珍貴氣象檔案管理與保護工作小組,主要任務是開展全國珍貴氣象檔案館藏普查
  • 中國氣象局: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簡稱《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中國氣象局與工信部聯合開展氣象預警靶向發布試點
    近日,中國氣象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氣象災害預警簡訊精準靶向發布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在福建、貴州及四川省汶川縣等地開展試點,推動利用通信大數據平臺精準靶向發布預警簡訊,解決簡訊發布的時效性、精準度等問題,努力實現預警信息發布到村到戶到人。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環境氣象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印發給你們,請遵照組織實施。環境氣象業務管理和標準規範持續加強。近年來,氣象部門相繼發布了一系列環境氣象政策文件及相關標準、規範,形成了基本的業務管理基礎。目前,已印發相關規章和文件近40餘項;組織編制大氣成分方面相關標準18項;發布實施霧和霾的相關標準6項。
  • 中國氣象局第4號令《氣象資料共享管理辦法》
    年11月27日中國氣象局令第4號公布)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氣象資料共享,進一步促進氣象資料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服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 中國氣象局規範觀測站新建遷移撤銷管理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 通訊員楊曉武報導5月9日,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觀測站新建遷移和撤銷管理規定》(簡稱《規定》),進一步落實法律法規要求,加強氣象觀測站網管理,規範14種氣象觀測站的新建、遷移和撤銷等工作,統籌指導國、省兩級氣象部門持續做好探測環境保護和氣象觀測站管理
  • 中國氣象局聯手阿里雲:海量氣象數據變「活數據」
    目前,我國每年新增的氣象數據達到PB量級(1PB=1024TB,1TB=1024GB),較上世紀90年代增長了數千倍,並仍在快速增長中。存儲和處理這些數據,需要海量的計算資源。阿里雲每天可支持上百PB的數據處理,是中國每天新增氣象數據量的數萬倍。採用雲計算服務,中國氣象局可以避免資金巨大、周期漫長的IT系統投入。
  • 《高質量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印發
    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高質量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瞄準加快建設氣象強國,圍繞提升氣象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水平,提高氣象信息支撐能力,提高氣象科技創新水平等明確5大類共29項重點任務。
  • 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局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一、概況  2017年,寧夏氣象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及公眾關切,落實《中國氣象局辦公室關於印發〈氣象部門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氣辦發〔2016〕13號)、《中國氣象局辦公室關於印發<中國氣象局政務公開目錄
  • ——歐美氣象數據開放及質量管理特色一覽
    ,主動『推銷』,通過多種方式發現和培養潛在用戶群體,實現數據應用和服務效率的最大化;同時,美國還有成熟的專業化、流程化數據管理體系,通過管理確保數據本身的價值並充分挖掘和提高數據的長期使用價值,以實現數據應用效益的最大化。
  • 國家測繪局中國氣象局啟動地理氣象信息共建共享
    為促進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在氣象領域的應用,加快氣象觀測數據在數字中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建設中的有效利用,7月24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鹿心社與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京籤署 《關於加強地理氣象信息數據資源共享與技術合作協議書》(如圖)。這標誌著基礎地理信息與氣象信息實現了更緊密的有機結合,能為公眾提供更加準確精細的氣象服務。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高層管理人員會議在廣州舉行
    陳建軍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永 楊群娜 通訊員楊鳳報導 11月26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高層管理人員會議。會議回顧了上一次高層會議以來的合作進展並商討未來合作重點。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以及中國民用航空局氣象中心、空管辦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 中國氣象局簡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一、部門簡介  中國氣象局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它的前身是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於1949年12月。1994年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後,經國務院授權,承擔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負責全國氣象工作的組織管理。
  • 中國氣象局2018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本報告電子版可在中國氣象局門戶網站(www.cma.gov.cn)下載。如對本報告有任何疑問,請與中國氣象局辦公室聯繫(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46號;郵編:100081;聯繫電話:010-684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