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海澱區百姓健康生活的影響,以及百姓對本次疫情防控、秋冬季防控、疫苗接種意願和對「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期待,區統計局隊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於日前開展了海澱區百姓健康生活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九成以上被訪者對我區疫情應對工作表示滿意。疫情防控措施改變了百姓的生活習慣,五成以上被訪者表示習慣戴口罩、勤洗手,八成被訪者表示願意接種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在「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方面,我區已基本普及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主要集中在掛號、諮詢、支付等環節,「網際網路+」醫療在提升就診效率,便捷程度方面優勢明顯。
疫情應對工作滿意率超九成
調研中,當問及「對我區應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感受」時,九成以上被訪者對我區疫情應對工作表示滿意。其中,被訪者對疫情應對速度滿意度為100%;對疫情防控效果滿意度為98%;對疫情應對措施滿意度為96%;對疫情信息公開滿意度為96%;對應急物資保障滿意度為93%。無被訪者對疫情應對表示「不滿意」或者「非常不滿意」。
隨著疫情防控宣傳深入人心,百姓健康生活習慣悄然改變,79%的被訪者表示養成了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的習慣;51%被訪者表示養成了勤洗手的習慣;49%被訪者表示減少外出活動。約四成被訪者表示養成了適度消毒、加強身體鍛鍊、常通風等健康生活習慣。
在疫苗接種意願方面,80%的被訪者表示若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研發成功願意接種。其中,39%的被訪者表示非常願意,41%被訪者表示比較願意。
「網際網路+」醫療已初步普及
根據調查結果,僅有1%的被訪者表示,從未使用過「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在使用頻率上,27%的被訪者表示經常使用,72%被訪者表示偶爾使用。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通過運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改造優化診療流程,使居民看病更加方便。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使用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主要集中在掛號、諮詢和支付環節。在「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中,分時段預約診療(網上掛號)是被訪者使用最多的服務,使用率為67%;在線支付醫療費用和網上預診諮詢服務使用率排在第二、三位,佔比分別為53%和44%。
在「網際網路+」醫療的各項優勢中,93%的被訪者認為「節省時間」,提及率最高;85%的被訪者認為能「讓患者少跑路」「線上支付便捷」提及率排第三,為79%。
在問及被訪者認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存在哪些不足時,83%的被訪者認為「老年人操作困難」,40%的被訪者認為「部分醫院放號時間不合理」,此外,25%的被訪者認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軟體平臺存在功能不全,仍有待完善。
合理建議讓生活更健康
調查中,對於從政府角度做好秋冬季防控工作,75%的被訪者建議「加強對公共區域的消殺工作」,其次為建議落實「聯防聯控,落實屬地、單位等各級責任」和「加強流動人員管控」,提及率均為74%。
對於從個人角度做好秋冬季防控工作,所有被訪者均認可「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等」措施,89%的被訪者對「不聚集」舉措表示認可;87%被訪者認為需要「服從政府及社區關於疫情防控的各項安排」,這也反映出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成效顯著。
從「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改進來看,82%的被訪者認為需要優化交互界面,讓老年人也可輕鬆操作;65%的被訪者建議合理安排放號時間;50%的被訪者建議完善網際網路平臺建設,統一醫院服務載體。 (孫卉 沈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