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醫療廢物產生量激增 生態環境部綜合發力應對

2020-12-05 人民網

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全面提速

疫期全國醫療廢物產生量激增生態環境部綜合發力積極應對

● 對於醫療廢物處置,生態環境部明確要求必須實現兩個「100%」,即全國所有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與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醫療汙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

● 這次疫情暴露出我國醫療廢物處置存在的短板。例如,有的地方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持續超負荷運行,個別地市仍然沒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等

● 隨著市縣兩級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及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的建立,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不足的問題將得到解決

□ 本報記者 郄建榮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國醫療廢物(包括醫療廢水和醫療垃圾)日處置量最高時達到3200多噸,而疫情發生初期日處置量只有2000多噸;武漢市醫療廢物則由日均40噸增加到最高時的日均240噸。

無疑,新冠肺炎疫情對於我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和水平來說是一次大考。

近日,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由於生態環境部在第一時間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到目前為止,全國醫療廢物、汙水處置平穩有序,未發現因疫情防控影響環境安全的情況。但是,這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國醫療廢物處置存在的短板,如有的地方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持續超負荷運行、個別地市仍然沒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等。

醫療廢物處置存在短板的問題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補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方面短板;2月2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和生態環境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國每個地級以上城市至少要建成1個符合運行要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

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到《方案》出臺,隨著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的提速,我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及水平也將大幅提升。

醫療廢物產量激增

廢水處置問題多多

新冠肺炎的傳染性強,相關醫療廢物如何處置?會不會造成次生汙染?我國現有的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和水平能否應對這次疫情?特別是隨著醫療廢物產生量的大幅增加,會不會出現醫療廢物不能完全處置的情況?

這些問題使監管部門憂心忡忡。

據生態環境部介紹,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58個城市共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487家。疫情暴發前,全國醫療廢物日產生量為4902.8噸,到3月初已經達到6022噸。趙群英透露,僅3月7日這一天,全國共收集醫療廢物3198.7噸。

而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醫療廢物處置的壓力最大。

趙群英說,疫情發生後,湖北省的醫療廢物產生量快速增加,「尤其是武漢市,由每天40噸左右增加到最高時每天240噸」。

據生態環境部介紹,武漢市一度出現醫療廢物積存現象,最多時暫存庫中暫存約190噸。

生態環境部稱,截至3月7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定點醫院2716家,接收定點醫院汙水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有2114座,集中隔離場所6093個。疫情暴發後,生態環境部通過排查累計發現,廢水處置中存在無治汙設施、未正常運行治汙設施、末端消毒落實不到位等3類346個問題。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醫療廢水處置所面臨的問題同樣不能小覷。

實時監控處置設施

發現問題督促整改

據《法制日報》記者了解,早在1月20日,生態環境部就成立了應對疫情領導小組,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出任組長。此外,生態環境部還印發了做好疫情醫療廢物環境管理、醫療廢水和城鎮生活汙水監管、生態環境應急監測、醫療機構輻射安全監管服務保障等一系列文件。

其中,2月1日印發的《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的通知》配套了應急處理技術方案。趙群英說,這個方案指導各地動態管理定點醫院、集中隔離場所以及接收定點醫院汙水的城鎮汙水處理廠,如何把握收集處理與規範消毒兩大環節,同時,將總餘氯和糞大腸菌群數作為控制指標,組織全面排查,督促問題整改。

而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關於做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則配套餘氯現場監測指導意見等技術方案,以指導各地加強「國控」自動環境監測網絡運維,組織開展應急監測和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預警監測,並及時公布監測結果,回應社會關切。

對於醫療廢物處置,生態環境部明確要求必須實現兩個「100%」,即全國所有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與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醫療汙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

據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月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全國生態環境系統視頻會議,將疫情防控工作直接部署安排至縣級生態環境部門。

這位負責人還向《法制日報》記者透露了這樣一個細節:「部長李幹傑多次致電湖北省生態環境廳,並赴北京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調研,要求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副部長翟青先後14次與湖北省13市『一對一』視頻對接,要求湖北省13市都要就醫療廢物處置設立一個專門的工作班子,制訂一個專項工作方案,建設一處應急貯存設施,2月10日前增加一倍的處置能力。」

趙群英透露,疫情暴發後,生態環境部門累計出動32萬人次開展醫療廢物廢水監管。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生態環境執法隊伍一直在一線。以湖北省為例,截至3月8日,累計出動生態環境執法人員47913人次,檢查定點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醫療廢水處理單位等25124家次。

在此次疫情中,對於醫療廢物處置監管,生態環境部提出的要求是「一竿子插到底」。

據趙群英介紹,在派出執法人員持續到市一級現場監管的同時,生態環境部還先後與40多個城市視頻聯線,國家、省、市、專家三級四方會商解決存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全面排查,對排查發現的問題,實行拉單掛帳、督促整改,其中武漢市每3天一輪全覆蓋排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醫療廢物日產日清

環境安全未受影響

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並派出32萬人次開展醫療廢物廢水監管後,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被充分挖掘,同時現場監管所發現的逾1600個問題也全部得到解決。

據趙群英介紹,醫療廢物日處置量由疫情初期的2000多噸增加到最高時的3200多噸,醫療廢物基本上能夠得到及時處置。特別是生態環境部指導幫助湖北省尤其是武漢市採取措施,快速提高處置能力,湖北省的能力增加了2.7倍,武漢市的能力增加了4.3倍。截至3月2日,武漢市前期積存的192噸醫療廢物已全部清運處置完畢。

趙群英透露,從3月2日開始,武漢市已經連續實現醫療廢物當日收集,當日處理,也就是日產日清。武漢市的醫療汙水處理情況總體平穩。「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在建設過程中就已經配套了汙水處理設施,並安裝在線監控設施。」

疫情暴發後,有群眾擔心,過度使用消毒劑會不會對飲用水安全造成影響。

對此,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針對疫情防控過程可能存在的過度使用消毒劑的情形,生態環境部已經要求地方在飲用水水源地常規監測指標基礎上,增加餘氯、生物毒性兩項疫情特徵指標,確保群眾飲水安全。同時,在開展定點醫療機構和相關汙水處理設施監督性監測時,以餘氯指標替代糞大腸菌群指標,在滿足監測時效性的同時,科學評估消毒效果。

趙群英稱,疫情暴發後,生態環境部指導組織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將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作為重點,組織開展疫情生態環境應急監測。監測結果顯示,從2020年1月20日到3月7日,全國的城市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和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均未受到疫情防控的影響。

其中,生態環境部門累計對11474個飲用水水源地開展監測,未發現受疫情防控影響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情況。1562個飲用水水源地開展了餘氯監測,受疫情防控開展的消殺工作等影響,47個飲用水水源地餘氯有檢出,但濃度均低於自來水廠出水標準(0.3 mg/L),其他飲用水水源地餘氯均未檢出。湖北省對125個水源地開展監測,水質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武漢市19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

背後短板不容忽視

處置設施亟須規範

儘管在疫情期間,我國醫療廢物處置基本實現了日產日清,但在生態環境部看來,背後的短板問題仍然不能忽視。

「這次疫情中,醫療廢物、醫療廢水100%的收集轉運處置,這是在目前應急狀態下達到的目標。」趙群英說,雖然全國醫療廢物平均運行負荷率為50%左右,但仍然存在分布不平衡的情況。

據趙群英介紹,有的地方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持續超負荷運行,最多時達到了22個;還有28個接近滿負荷運行。另外還有個別地市沒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醫療廢物都是靠周邊地市協同處置。「尤其是武漢市,在疫情暴發後,醫療廢物產生量快速增加,處置能力的短板顯得非常突出。」

趙群英稱,全國醫療廢物的處置能力和疫情初期相比有所增加,主要是來自行動裝置和危險廢物焚燒設施協同處置。其間,垃圾焚燒設施也曾用來協同處置醫療廢物。

「這種處置方式在應急狀態下可以。」趙群英說,但應急狀態下的處置方式並不是長久之策,從長遠看,必須要建設規範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

這些問題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

2月2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和生態環境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方案》,涉及醫療機構內部廢棄物分類和管理、醫療廢物處置、生活垃圾管理到輸液瓶(袋)的回收利用等。

《方案》要求,加強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實現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方案》明確,醫療機構要嚴格落實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有關政策,將非傳染病患者或家屬在就診過程中產生的生活垃圾,以及醫療機構職工非醫療活動產生的生活垃圾,與醫療活動中產生的醫療廢物、輸液瓶(袋)等區別管理。輸液瓶(袋)的回收利用要按照「閉環管理、定點定向、全程追溯」的原則,由地方出臺政策措施,確保轄區內分別至少有1家回收和利用企業或1家回收利用一體化企業,確保轄區內醫療機構輸液瓶(袋)回收和利用全覆蓋。

按照《方案》規定,今年年底前,全國每個地級以上城市至少要建成1個符合運行要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2022年6月底前,實現每個縣(市)都建成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

趙群英說,隨著市縣兩級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及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的建立,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不足的問題將得到解決,最終實現平穩、安全、可靠的處置。

製圖/李曉軍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就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修訂發布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以下簡稱《名錄》)。針對《名錄》修訂情況,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問:《名錄》修訂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就《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北極星固廢網訊: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修訂發布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以下簡稱《名錄》)。針對《名錄》修訂情況,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一、《名錄》修訂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答:《名錄》是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的技術基礎和關鍵依據。
  • 生態環境部: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醫療廢物均獲妥善處置
    來源: 環球網資訊 舉報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30日電 生態環境部
  •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積極有效應對秋冬季汙染天氣,做好秋冬季群眾清潔取暖保障工作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
  • 生態環境部:依法嚴格查處固體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
    ,介紹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及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表示,將持續加強固體廢物集散地整治,依法嚴格查處固體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倒逼「散亂汙」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生態環境部在北京等20餘個省份,開展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  此外,發展改革委發布指導意見,布局49個「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支持129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推進60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生態環境部牽頭指導「11+5」個城市和地區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 生態環境部舉行2020年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全文實錄 | 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記者關心的問題。
  • 文字實錄|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北極星固廢網訊:11月30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介紹我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疫情阻擊戰,全國各省市環保措施匯總,醫療廢物,醫療廢水,汙水處理...
    國家層面   1、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高度重視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切實做好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環境汙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加強與衛生健康等部門的協調與配合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肖建軍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和生態環境監測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 生態環境部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
    生態環境部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 2020-11-26 09:28:00
  • 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標準》(徵求...
    據悉,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本標準規定了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的選址要求、技術要求、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運行要求、監測要求、實施與監督等內容。
  • 德陽市生態環境局關於發布2018年德陽市固體廢物汙防治信息的公告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信息發布導則》,現將我市2018年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信息情況公告如下:一、綜述2018年,我市以保障城市環境安全為根本
  •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就 《關於全面禁止進口...
    SMM網訊: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針對《公告》出臺的背景和意義、主要內容、注意事項等問題,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一、《公告》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 生態環境部答海報新聞:全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分別增長1倍和...
    生態環境部在提升固廢處置能力方面,目前做了什麼工作,未來有什麼規劃?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回答了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的問題。  邱啟文表示,黨的十八大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加強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有了較大提升。
  • 將對我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髮揮積極作用
    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修訂發布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以下簡稱《名錄》)。針對《名錄》修訂情況,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名錄》修訂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名錄》是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的技術基礎和關鍵依據。
  • 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最高檢對危險廢物犯罪亮劍 將嚴懲一批環境違法...
    眼下,由生態環境部、公安部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三部門)共同開展的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動正在進行中。三部門之所以對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亮劍,根本原因在於,近一段時間以來這類違法問題頻發,有些案件性質惡劣。今年疫情以來生態環境部公開通報了兩批案件,其中,至少有6起案件涉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
  • 《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標準》(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北極星固廢網獲悉,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本標準規定了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的選址要求、技術要求、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運行要求、監測要求、實施與監督等內容。
  • 疫情當下|產生的大量醫療垃圾 健康隱患同樣巨大
    各方關於處理醫療垃圾的相關規定:針對這次肺炎疫情,為了有效處理產生的醫療廢物,有效預防、控制醫療廢物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危害,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相關部門都發出了相關規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關於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對加強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日前,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關於明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各環節工作要求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