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實錄|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2020-12-02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11月30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介紹我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生態環境部:「五個精準」應對秋冬季汙染 重汙染次數同比減50%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標誌性舉措。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邱啟文司長,介紹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及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今天的發布會,採用視頻連線方式舉行。

下面,我先介紹幾項我部重點工作。

一、有效應對秋冬季汙染天氣

進入秋冬季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汙染物排放增加、區域傳輸等綜合性因素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數次空氣汙染過程。各地密切配合,開展聯防聯控,按照預測預報結果啟動預警,採取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汙染排放,區域實際汙染程度較預測普遍減輕一個等級,達到重度的汙染過程較去年次數大幅減少,程度減輕。

從汙染過程的次數看,今年進入秋冬季以來,截至11月26日,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共發生6次區域性汙染過程,比2019年同期增加1次,屬於正常波動範圍。但今年6次汙染過程中,只有2次是重汙染過程(有城市出現重汙染),其餘4次為輕至中度汙染。2019年同期出現的5次汙染過程中,有4次是重汙染過程,1次為輕至中度汙染。今年的重汙染過程次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0%。從汙染程度看,去年5次汙染過程PM2.5日均值的峰值濃度平均值為182微克/立方米,今年6次汙染過程峰值濃度平均值為167微克/立方米,今年比去年下降8.2%。

10月1日至11月26日,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共出現輕度及以上汙染的天數為445天,比2019年同期減少94天,減少17.4%;比2015年同期減少231天,減少34.2%。優良天數增加了94天,優良天數比例為72.1%,比2019年同期升高了5.9個百分點;比2015年同期升高了14.8個百分點。

今年秋冬季,隨著復工復產不斷推進,相應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也達到年度峰值。為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重汙染過程,11月中旬,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區域預警提示信息。各相關省市積極開展聯防聯控,共有52個城市啟動預警,其中49個城市啟動橙色預警,3個城市啟動黃色預警。各預警城市按照最新修訂的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根據各企業績效分級水平,採取差異化減排措施,做到「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和措施精準」,實現精準、科學、依法治汙,努力改善區域空氣品質。

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生態環境部派駐各城市的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工作組對各地重汙染應對措施落實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幫扶。據初步統計,11月中旬預警期間,監督幫扶工作組共檢查減排清單內企業2407家,發現有167家企業未落實應急減排要求,474家企業未制定或修訂「一廠一策」應急減排預案,38家企業預案不符合《重汙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技術指南》要求。其中,山西呂梁和河南開封兩個城市問題比較突出,未落實減排措施的企業佔比分別為32.5%和20.5%。

為做好秋冬季群眾清潔取暖保障工作,生態環境部組織監督幫扶工作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煤改氣」、「煤改電」工程改造及燃氣保供情況,開展專項排查。同時充分利用「12369」環保舉報平臺等渠道,對反映農村供暖保障方面的問題,第一時間派工作組現場核實情況,駐點督促、協調地方政府採取措施妥善處置,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從過去五年來看,12月汙染通常比10月、11月要重,不排除再次出現重汙染過程的可能性。生態環境部將會同中國氣象局及相關省市加強形勢研判,全力做到精準預測預報,並採取有力措施開展應對。

生態環境部發布新的環評《名錄》 報告書(表)再減10% 登記表減40%

劉友賓:

二、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以下簡稱《名錄》),進一步規範環評分類管理,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支持服務中小微企業,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名錄》修訂儘可能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相對應,遵循了三個原則:一是聚焦重點,對環境影響大的行業嚴格把關;二是宜簡則簡,對環境影響因子單一、環境治理措施成熟、環境風險可控的項目做適當簡化調整;三是制度銜接,對可以通過排汙許可登記監管的,名錄中不再要求填報環評登記表。

調整後,預計需報批的報告書、報告表數量可再減少10%以上,更加聚焦環評管理的重點;登記表數量可減少40%以上,涵蓋了我部「環評審批正面清單」改革中豁免一批的舉措,做到了前後政策無縫銜接,推動了試點舉措常態化、制度化。

新的《名錄》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態環境部門將同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嚴厲打擊環評違法行為,不斷增強環評制度的效力和活力。

三部門印發第二批《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 納入苯、二噁英等物質

劉友賓:

三、印發第二批《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

近期,我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衛生健康委印發了第二批《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

《名錄》收錄了18種/類化學品,包含:苯和鄰甲苯胺等確定的人類致癌物、全氟辛酸(PFOA)和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鉈及鉈化合物等重金屬類物質等。

對列入《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的化學品,應當針對其產生環境與健康風險的主要環節,依據相關政策法規,結合經濟技術可行性,採取環境風險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化學品的生產、使用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推動落實相關管控措施,並持續評估化學物質在生態環境中的風險水平,動態更新《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徵求意見後將儘快發布

劉友賓:

四、全國碳市場有關制度文件公開徵求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全國碳市場的決策部署,我部組織起草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於11月2日起徵求有關單位意見並公開徵求社會意見。

近期,我們陸續收到各方面反饋的意見和建議。總體上看,社會各界均積極支持全國碳市場建設,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下一步,我部將對有關意見逐條進行研究,進一步完善上述兩個管理辦法並儘快發布。後續我們還將就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等其他配套制度文件陸續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推進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建設。

劉友賓:下面,請邱啟文司長介紹情況。

堅持「三個治汙」 持續推動固體廢物和化學品環境管理取得新進展

邱司長: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管理是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是改善環境質量、防控環境風險、維護生態安全、保障人體健康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重要方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對固體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汙染防治、新汙染物治理等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管理領域先後作出多次重要指示批示,涉及禁止洋垃圾進口、「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白色汙染」綜合治理、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利用處置、尾礦庫汙染治理等多個方面。

我部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推動修訂出臺《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堅決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紮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加快補齊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收集處理短板,組織開展有毒有害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著力提升環境監管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在固體廢物和化學品環境管理各方面均取得了積極進展。

當前,我國固體廢物和化學品環境管理工作基礎相對薄弱,「十四五」時期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我們充分認識到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但是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持續推動固體廢物和化學品環境管理工作取得新進展,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保障。

下面,我很高興接受大家的提問。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2020年底前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勝利在望

封面新聞:謝謝主持人。今年是洋垃圾禁令收關之年,2020年固體廢物零進口,目前進展情況如何,是否能夠實現?我國會採取什麼措施進行監管?

邱司長:禁止洋垃圾入境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禁止洋垃圾進口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舉措,要堅定不移從嚴把握。

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海關總署等14個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把推進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鍥而不捨、一以貫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落地見效,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改革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底前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勝利在望。

一是固體廢物進口量逐年大幅減少。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全國固體廢物進口量分別為4227萬噸、2263萬噸和1348萬噸,與改革前2016年的4655萬噸相比,分別減少9.2%、51.4%和71%。截至2020年11月15日,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為718萬噸,同比減少41%。

二是各項重點改革任務紮實推進。《改革實施方案》細化的50項重點任務,均已按計劃完成或持續推進。新修訂的「固廢法」9月1日起實施,明確規定「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今年按計劃已辦理13批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全年審批工作已結束。11月24日,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發布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固體廢物全面禁止進口後,我部將立足部門職責繼續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會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好新修訂的「固廢法」,完善相關配套法規制度,做好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相關制度的立、廢、改工作。

二是積極配合海關總署充分發揮全國打擊走私綜合治理部際聯席會議機製作用,持續開展打擊洋垃圾走私行動,依法從嚴處罰進口固體廢物等違法行為,有效切斷洋垃圾走私供需利益鏈。

三是繼續加大對固體廢物集散地、「散亂汙」企業的清理整頓力度,加強固體廢物循環利用行業監管,依法查處固體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

謝謝。

以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為引領推動再生資源行業向規模化高質量發展

央視新聞頻道:我們知道2021年中國將全面禁止固體廢物進口,之前有進口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將聚焦國內市場,目前我國國內的廢品回收行業仍然較為原始,行業標準不高。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如何引導企業加速布局國內廢品回收的渠道,倒逼國內再生資源行業從小散亂轉為高質量發展?

邱啟文:正如您所言,國內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仍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

禁止洋垃圾進口改革以來,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圍繞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提升國內固體廢物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補齊國內資源缺口,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規範固體廢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地級以上城市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居民小區覆蓋率達到81.2%。郵政局大力推進減少包裝材料使用,可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87.2%。生態環境部在北京等20餘個省份,開展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

二是推動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發展。發展改革委發布指導意見,布局49個「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支持129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推進60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生態環境部牽頭指導「11+5」個城市和地區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三是著力提升固體廢物利用處理設施能力建設。生態環境部印發通知,督促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加快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方案,促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強化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能力建設,推動補足處置能力缺口。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改革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度融合,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指引下,配合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國內回收體系、強化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二是持續加強固體廢物集散地整治,依法嚴格查處固體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倒逼「散亂汙」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國內再生資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以「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為引領,全力推動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改革,探索推動國內再生資源行業向規模化高質量發展的可複製、可推廣模式。

謝謝。

生態環境部將持續推進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鑑別和管理

北京青年報:北京青年報記者,據了解固體廢物屬性的鑑別一直是一項難度比較大的工作,我國目前在固體廢物屬性鑑別方面,尤其是危險廢物屬性鑑別方面取得什麼進展,還有什麼計劃?

邱啟文:固體廢物屬性鑑別是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環境執法與監管的難題。近年來我部在固體廢物鑑別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一是進一步明確固體廢物的法律定義,新修訂的「固體法」對固體廢物定義進行了完善,明確「經無害化加工處理,並且符合強制性國家產品質量標準,不會危害公眾健康和生態安全,或者根據固體廢物鑑別標準的程序認定為不屬於固體廢物的除外」,也就是不屬於固體廢物的範疇。

二是完善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鑑別標準。2017年制訂固體廢物鑑別標準通則,2019年修訂《危險廢物鑑別標準 通則》和《危險廢物鑑別技術規範》,進一步規範了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鑑別程序和方法。

三是動態修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剛剛發布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提升了列入《名錄》的危險廢物的精準性和科學性。

四是規範進口貨物的固體廢物屬性鑑別。2017年12月,我部會同海關總署推薦確定了20家鑑別機構;2018年12月,聯合印發《通知》,規範進口貨物的固體廢物屬性鑑別程序。

下一步,我部將持續推進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鑑別相關標準規範的制修訂工作,動態修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研究制定危險廢物鑑別管理要求,規範鑑別單位管理。

全國危險廢物利用能力和處置能力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1倍和1.6倍

大眾網:伴隨固廢相關法律的不斷健全,但處置能力不足的短板目前凸顯。請問生態環境部在提升固廢處置能力方面,目前做了什麼工作,還有什麼規劃?

邱啟文: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黨的十八大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加強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有了較大提升。

近年來,我部會同相關部門在推動提升固體廢物處置能力方面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強化法律保障。在新修訂的《固廢法》中,針對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等,增設了多項條款。

二是不斷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2019年,我部印發《指導意見》,推動地方持續提升危險廢物監管能力、利用處置能力和環境風險防範能力建設。截至2019年底,全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超1.1億噸/年;其中,利用能力和處置能力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1倍和1.6倍。

三是加快補齊醫療廢物處置短板。聯合有關部門印發《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強化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推動醫療廢物收集、運輸和集中處置設施建設。

四是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大力推動試點地區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工業固廢、農業廢棄物和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

固體廢物種類繁多,涉及多個領域和部門。下一步,我部將認真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新《固廢法》,持續推動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建設。

一是督促落實地方政府設施建設主體責任,著力提升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能力。

二是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模式和創新做法,從城市全域角度提升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和水平。

三是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進垃圾分類、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和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置工作,持續提升固體廢物處理能力和水平。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全文實錄 | 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記者關心的問題。
  •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積極有效應對秋冬季汙染天氣,做好秋冬季群眾清潔取暖保障工作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
  • 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11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副司長鍾斌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了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們關注的問題。新聞發布會現場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 生態環境部舉行2020年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文字實錄|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12月29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總結回顧2020年重要生態環境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全文實錄 | 生態環境部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現場1月2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出席發布會,劉炳江向媒體介紹了藍天保衛戰工作進展等有關情況。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柯昶、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出席發布會,柯昶向媒體介紹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有關情況。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2020年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出席發布會,總結回顧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 生態環境部:「五個精準」應對秋冬季汙染 重汙染次數同比減50%
    11月30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介紹我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 生態環境部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等工作進展並...
    生態環境部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6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法規與標準司司長別濤、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副所長王海燕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工作進展。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 生態環境部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 圖文實錄 |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為了讓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了解全省環境質量狀況,6月3日,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雲南省生態環境廳方雄副廳長介紹了2019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並與省生態環境廳監測處許宏斌處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施擇站長共同回答了與會媒體提問。發布會由宣傳教育處處長陳麗主持,中央駐滇部分新聞媒體和省級部分新聞媒體、生態環境廳相關處室及有關單位參加發布會。以下是圖文實錄。
  •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北京頭條客戶端10月28日消息,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 生態環境部轉發浙江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實施意見 推動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
    今天,生態環境部通報浙江省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工作情況。浙江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省生態環境、發展改革、公安、財政、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將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製作為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新時代美麗浙江建設的重要舉措,試點工作取得豐富成果,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浙江經驗」。
  • 生態環境部:中國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中低水平
    中新網11月29日電 29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中國自2007年起在沿海近岸代表性區域開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監測結果顯示,近年來漂浮垃圾數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對比全球其他區域,中國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於中低水平。
  • 省部共建南華大學新聞發布會在長沙成功舉行
    10月21日上午10:00,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在長沙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生態環境部、國家衛健委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南華大學的有關情況。學校黨委書記高山,校長張灼華,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姜志勝、陳國民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來自中央駐湘媒體、香港駐湘媒體、省內主要媒體等近40位媒體記者參會。湖南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姚偉紅主持新聞發布會。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生態環境部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10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出席發布會並介紹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有關進展。
  • 生態環境部:電磁輻射只要符合標準就能確保公眾健康安全
    中新網4月15日電 針對「近年來一些地方收到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電磁環境問題引發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表示,有電的地方就有電磁輻射,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效應主要是熱效應。
  • 【2018全國環境網際網路會議】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
    本文原標題:《【2018全國環境網際網路會議】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教司司長劉友賓:政務新媒體首先姓「政」,要「勤政」,不能「懶政」》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小字體陝西環保即可快速關注我們;老朋友請將信息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