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五環境日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了讓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了解全省環境質量狀況,6月3日,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雲南省生態環境廳方雄副廳長介紹了2019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並與省生態環境廳監測處許宏斌處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施擇站長共同回答了與會媒體提問。發布會由宣傳教育處處長陳麗主持,中央駐滇部分新聞媒體和省級部分新聞媒體、生態環境廳相關處室及有關單位參加發布會。
以下是圖文實錄。
陳麗: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大家的到來,後天是六五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關愛自然、刻不容緩」。我國的主題是「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為在全省倡導保護生物多樣性,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助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為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奠定堅實社會基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我省今年六五環境日將以「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最美彩雲南」為主題,組織開展系列活動。今天這場新聞發布會也是系列活動之一,主題是向社會發布《2019年雲南省環境狀況公報》,並介紹相關工作情況。
今天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在發布臺就坐的是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方雄先生、生態環境監測處許宏斌處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施擇站長。
應邀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公報編撰成員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和省水利廳、省林業和草原局有關部門負責人。
今天來到發布會現場的還有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處室和相關單位的負責人。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中央駐滇部分新聞媒體和省級部分新聞媒體的朋友們。歡迎大家!
今天發布會有兩項內容:一是請方雄副廳長發布2019年全省環境狀況;二是回答大家關心的有關問題。
首先請方雄副廳長作內容發布。有請!
方雄: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後天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經省政府新聞辦同意,我們在這裡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9年雲南省環境質量狀況公報》。在此我謹代表省生態環境廳向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一直以來對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關心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對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和草原局等五家公報編纂成員單位長期以來給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為目標,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生態環境部的關心指導下,全省上下一心、真抓實幹,努力拼搏,汙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紮實開展,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持續深入,生態環境監管執法不斷加強,經濟發展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基礎工作更加紮實,各項重點任務圓滿完成。
《2019年雲南省環境狀況公報》主要包括2019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措施與行動兩個部分,下面分別進行介紹:
2019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一)大氣環境質量狀況方面
2019年,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總體良好,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年度環境空氣品質均符合二級標準。從綜合指數上看,滇西北地區環境空氣品質較好。相對於2018年,麗江、芒市改善幅度較大,普洱、景洪與去年相比有下降趨勢;從優良天數來看,2019年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8.1%,香格裡拉市、麗江市古城區、大理市、瀘水市、芒市、楚雄市優良天數達到100%;汙染天主要出現在景洪、普洱、臨滄、蒙自、曲靖、昆明、玉溪等地區,汙染發生的時段主要出現在3月至5月。
2019年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二氧化硫平均濃度較2018年下降10%,二氧化氮平均濃度與2018年持平,PM2.5平均濃度上升10%,臭氧上升11.4%。2019年全省環境空氣首要汙染物為臭氧,其次為細顆粒物。
2019年,全省降水總體pH平均值為6.34,酸雨頻率為2.2%,與2018年相比,降水酸度、酸雨頻率基本穩定。
(二)水環境質量狀況方面
2019年,全省主要河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65個國控、省控斷面中224個符合Ⅲ類及以上標準,水質優良,佔84.5%,較2018年上提高0.7個百分點;25個斷面符合Ⅳ類標準,水質輕度汙染,佔9.4%,較上年上升1.1個百分點;10個斷面符合Ⅴ類標準,水質中度汙染,佔3.8%,較上年上升0.8個百分點;6個斷面劣於Ⅴ類標準,水質重度汙染,佔2.3%,較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按斷面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類別衡量,265各斷面中共有240個達標,佔90.6%,全省主要河流水質保持穩定。
26個出境、跨界河流監測斷面中25個符合Ⅱ類標準,水質優,1個符合Ⅲ類標準,水質良好。其中六大水系幹流出境、跨界主要斷面水質均符合Ⅱ類標準,均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
全省湖泊、水庫水質總體良好,優良率為82.1%。符合Ⅰ~Ⅱ類標準、水質為優的佔比68.6%;符合Ⅲ類標準、水質良好的佔比13.4%;符合Ⅳ類標準、水質輕度汙染的佔比9%;符合Ⅴ類標準、水質中度汙染的佔比4.5%;劣於Ⅴ類標準、水質重度汙染的佔比4.5%。
九大高原湖泊中滇池草海水質類別為Ⅳ類,水質輕度汙染,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營養狀態為輕度富營養。
外海水質類別由Ⅳ類降為Ⅴ類,水質中度汙染,未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湖庫單獨評價指標總氮由去年的Ⅳ類好轉為Ⅲ類,營養狀態為輕度富營養。
陽宗海水質類別為Ⅲ類,水質良好,未能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湖庫單獨評價指標總氮為Ⅲ類,營養狀態為中營養。
洱海水質類別為Ⅲ類,水質良好,未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湖庫單獨評價指標總氮為Ⅲ類,營養狀態為中營養。
撫仙湖水質類別Ⅰ類,水質優,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湖庫單獨評價指標總氮為Ⅰ類。營養狀態為貧營養。
星雲湖水質類別為劣Ⅴ類,水質重度汙染,未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湖庫單獨評價指標總氮為Ⅳ類。營養狀態為中度富營養。
杞麓湖水質類別為Ⅴ類,水質中度汙染,未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湖庫單獨評價指標總氮為劣Ⅴ類,營養狀態為中度富營養。
程海 水質類別Ⅳ類,水質輕度汙染,未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湖庫單獨評價指標總氮為Ⅲ類,營養狀態為中營養。
瀘沽湖水質類別Ⅰ類,水質優,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湖庫單獨評價指標總氮為Ⅰ類,營養狀態為貧營養。
異龍湖水質類別由劣Ⅴ類好轉為Ⅴ類,水質中度汙染,未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湖庫單獨評價指標總氮為Ⅴ類。營養狀態為中度富營養。
全省47個州(市)級飲用水源地取水點中46個符合或優於地表水Ⅲ類標準,1個取水點符合Ⅳ類標準(昆明市柴河水庫)。176個縣級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174個符合或優於Ⅲ類標準,2個符合Ⅴ類標準(彌渡縣一水廠取水井和金平縣馬鹿塘水庫)。
全省共有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大理、開遠和景洪7個地下水監測區域,監測結果表明地下水位基本穩定,其中孔隙水Ⅰ類佔2.8%,Ⅱ類佔8.3%,Ⅲ類佔25.0%,Ⅳ類佔44.4%,Ⅴ類佔19.5%;基巖水Ⅰ類佔3.6%,Ⅱ類佔31.3%,Ⅲ類佔45.5%,Ⅳ類佔11.6%,Ⅴ類佔8.0%。
(三)城市聲環境質量狀況方面
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為好。其中全省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總體為好,區域聲環境總體為較好,全省各類功能區晝、夜平均達標率89.1%。
(四)自然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方面
2019年我省自然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為優,處於基本穩定狀態,全省植被覆蓋度較好、生物多樣性豐富、土地脅迫和汙染負荷較輕微。全省129個縣(市、區)中57個生態環境狀況等級為優,佔比44.19%,其餘72個生態環境狀況等級為良,佔比55.81%。
2019年雲南省森林面積2392.65萬公頃,覆蓋率為62.40%,森林蓄積量20.20億立方米,與2018年相比,全省森林資源數量增加、質量提高,森林面積、蓄積雙增長。截至2019年底,全省溼地總面積61.4萬公頃,其中自然溼地40.5萬公頃,人工溼地20.9萬公頃,有國際重要溼地4處、省級重要溼地31處,已建設國家溼地公園18處,全省自然溼地保護率為52.96%。截至2019年12 月底,全省已建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164處,總面積為286.71萬公頃,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7.3%,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處,面積151.03萬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38處,面積67.81萬公頃;州(市)級自然保護區56處,面積44.13萬公頃;縣級自然保護區49處,面積23.74萬公頃。基本形成布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齊全的自然保護區網絡體系。
全省共有陸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36種,佔全國重點保護動物的55.6%,Ⅰ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58種,Ⅱ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78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46種,佔全國的47.2%,Ⅰ級重點保護植物38種,II級重點保護植物108種。亞洲象、綠孔雀、滇金絲猴、怒江金絲猴、白眉長臂猿、印度野牛等25種野生動物和華蓋木等75種植物為雲南特有或主要在雲南分布。我省野生動植物資源總體呈現「種類多、數量少、分布窄」的特徵,分布於雲南的亞洲象、滇金絲猴、黑冠長臂猿等動物種群數量穩定增長。
全省共分布有魚類13目43科199屬629種,其中土著種594種,外來種35種,全球雲南僅有的255種,雲南魚類種類居全國第一,約佔中國淡水魚類總數的40%。在629種魚類中,珍稀瀕危魚類99種。中華鱘、達氏鱘、大頭鯉、大理裂腹魚、滇池金線䰾、胭脂魚等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目前共記錄外來入侵物種441種4變種,I級惡性入侵類有33種,Ⅱ級嚴重入侵類有82種,Ⅲ級局部入侵類有99種2變種,Ⅳ級一般入侵類有68種,Ⅴ級有待觀察類有159種2變種。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已建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1個,總面積29685.79公頃。其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15個,總面積28534.8公頃,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6個,總面積1150.99公頃。保護的魚類種質資源有100餘種以及兩棲類、爬行類和水生植物種。
(五)輻射環境
2019年全省連續伽瑪(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含宇宙射線響應值)全年均值範圍為71.2~121.4納戈瑞每小時(nGy/h),輻射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處於正常波動水平範圍,重點輻射汙染源周圍輻射環境水平正常。
2019年的主要措施與行動
(一)開展環境保護督察
嚴格按照《雲南省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高原湖泊環境問題專項督察反饋意見問題整改方案》要求,紮實推進反饋問題整改,指出的58項整改任務已完成整改37項,其餘21項正積極有序推進。
2019年10月至12月,省委、省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昭通市、曲靖市等8個州(市)開展了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共整改問題企業316家,查封扣押4家,限產停產20家,關停取締12家,立案查處68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1家。
(二)堅決打好水、土、氣汙染防治「三大戰役」
一是繼續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開展碧水保衛戰,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重點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推進撫仙湖生態移民搬遷,實施洱海保護治理攻堅戰,打響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紮實開展長江流域劣Ⅴ類國控斷面整治工作。全面完成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開展「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及水源環境問題排查。全面完成地級城市建成區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
二是完成全省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開展高背景值區域重金屬對農產品質量影響的調查。穩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以及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要求的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汙染源整治任務。著力推進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和箇舊市省級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
三是完成13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汙染企業搬遷,累計完成6臺(裝機容量共1800兆瓦)火電機組煙氣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完成2228家「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淘汰容量在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335 臺。全面供應符合國Ⅵ(B)標準車用汽油、國Ⅵ標準車用柴油,共計淘汰國III排放標準柴油貨車2.83萬輛。開展建築施工工地「六個百分之百」摸底排查,建立城市建築施工工地揚塵汙染防治網格化監管機制。
(三)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
一是完成全省第二次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報告,啟動蘭科植物專項調查和昭通區域動物資源監測。實施亞洲象棲息地恢復與食源地建設,推進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亞洲象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項目。實施3州4縣綠孔雀集中分布區域種群及其棲息地管護,並啟動人工繁育項目。開展滇金絲猴、印度野牛、菲氏葉猴、綠孔雀等旗艦動物及其棲息地管護和修復。組織實施滇東南、滇西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就地和近地保護基地建設,開展蘇鐵屬植物就地保護、繁育與回歸。就地保護華蓋木、滇南蘇鐵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64種,遷地保育61種,種子資源入庫保存20種,回歸種植20種。在六大水系、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和電站庫區投放淡水經濟魚類和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43種,共計4400餘萬尾。繼續推進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出捕撈漁船97艘。
二是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全省天然林商業性採伐產量調減為零。全年完成森林管護面積25297.47萬畝,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24.85萬畝。2019年,全省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300萬畝、陡坡地生態治理20萬畝。
三是全省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515.72平方公裡,超額完成年度治理目標任務。
四是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怒江州貢山縣獲生態環境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昭通市鹽津縣、大理州洱源縣、紅河州屏邊縣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省30個縣(市、區)和284個鄉鎮(街道)通過雲南省生態文明縣和雲南省生態文明鄉鎮考核評估。
(四)做好城市環境保護工作
全省已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156座,處理能力415.9萬噸/日,汙水配套管網達10810公裡,已實現全省129個縣(市、區)全覆蓋,2019年全省城鎮汙水處理率達到92.75%。目前,全省共有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28座,已覆蓋全省129個縣(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為21889.76噸/日,2019年處理率達到98.49%。
(五)持續推動農業農村環境保護
2019年全省化肥使用量較2018年減少1.3%,農藥使用量減少6.35%,秸杆綜合利用率為83%,農膜回收率71.98%。全省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為80.88%,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為91.77%。全省已設立國家級和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1個,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121個,實施稻漁綜合種養168萬畝。2019年,全省共拆除非法養殖網箱4486.51畝。新建改建行政村村委會所在地公廁4781座、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127萬9千餘座,農村衛生戶廁覆蓋率81.99%。
(六)加強環境管理、嚴格生態環境執法
一是強化汙染源頭管理,2019年,全省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4873項,涉及投資5857.98億元,其中環保投資196.31億元。全省共完成20個行業1451家單位的排汙許可證核發。
二是延續生態環境監管執法高壓態勢,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97387人次,檢查企業38376家次,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453起,涉及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適用行政拘留、移送刑事拘留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共計396起,其中適用行政拘留移送公安機關案件110起,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7起。
三是出動執法人員3996人次開展「清廢」行動;深入開展長江「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對磷礦、磷化工、磷石膏庫等行業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排查;在2017、2018年的基礎上,繼續組織「綠盾2019年」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和金沙江流域自然保護監督專項檢查工作;組織對全省尾礦庫開展汙染專項執法檢查。
四是開展《雲南省輻射汙染防治條例》、《雲南省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條例》、《雲南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雲南省土壤汙染防治條例》立法的前期工作。
五是全省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全省未發生特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突發環境事件。。
(七)強化宣傳教育
加強與中央、省級各類媒體協調溝通和合作,全年共組織例行新聞發布會10場、集體採訪2次,配合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2場,開展主題採訪4次,伴隨式採訪12次,全年接待媒體記者70餘人次。在雲南日報刊發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報導文章120篇,在中國環境報發布稿件193篇。在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發布信息2483條。完成雲南省長江經濟帶金沙江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拍攝工作。開展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活動132次,共計7800餘人參與。
(八)拓展對外交流合作。
積極配合生態環境部做好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各項籌備工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大湄公河次區域」等環境合作。推進滬滇、滇臺、泛珠三角區域環保合作。重點開展土壤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境信息、環境執法等領域人員交流與培訓及示範項目合作,籤署《2020年上海雲南對口幫扶環保合作工作備忘錄》,共同籤署《泛珠三角9省(區)汙染聯防聯治合作框架協議》。
總的來看,2019年雲南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穩定,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繼續保持優良,地表水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同比明顯上升,劣V類比例明顯下降,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穩中向好,全省自然生態保持穩定,森林面積、蓄積量持續雙增長,環境監管執法力度不斷加強。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仍然突出,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升壓力大,汙染防治任務依然艱巨,距離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的目標仍然有差距。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的決勝之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築牢生態文明之基、走好綠色發展之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建譜寫好中國夢雲南篇章貢獻力量!
2019年雲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主要內容發布完畢,謝謝大家!
陳麗
謝謝方副廳長的介紹。下面,各位記者朋友們提問。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生態環境監測是確保環境狀況公報全面反映生態環境質量的基礎,請問我省目前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及監測網絡建設情況如何?
方雄:
感謝記者同志對我省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及網絡建設工作的關心。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環境狀況公報中有關生態環境質量部分的信息大部分來自於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為確保生態環境監測真實、全面反映生態環境質量,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雲南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不斷強化監測能力及監測網絡的建設,隨著工作的推進,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不斷完善,下面我分別從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現狀、環境空氣、水環境、土壤環境以及汙染源監測網絡建設五個方面進行介紹:
截止目前為止,全省已經形成了以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為中心,16個省生態環境廳駐州(市)監測站為骨架,115縣(市、區)監測站為支撐的監測隊伍,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共有監測人員2100餘人,各類監測儀器設備15000餘臺(套),基本滿足對我省環境空氣、地表水、土壤、聲環境等各生態環境要素以及汙染源排放日常監測的需求。
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絡建設方面,目前全省已建成空氣自動站157個,其中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有46個國控站,在108個縣(市、區)設置了108個省控站點,實現了縣級以上城市六項常規指標監測能力全覆蓋。另外建有麗江1個國家背景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以及2個國家區域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所有數據同時上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雲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實現了對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的實時監控及實時面向公眾發布。
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方面,全省共有370個地表水例行監測斷面(點位),其中國控斷面(點位)138個、省控斷面(點位)232個。共設置有223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手工監測點,其中州(市)級水源地監測點47個,縣級水源地監測點176個。目前,我省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點位)已覆蓋了16個州(市)和129個縣(市、區)。在此基礎之上,我省還建成了國家級水質自動站108個,涉及全省6大水系,已覆蓋全省16個州(市)、66個縣(市、區)。
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方面,已實現對全省所有縣(市、區)的覆蓋,包括:耕地、林草地的基礎點位,涉及汙染企業(含工業園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採礦區、固廢集中處理處置場地、果蔬菜種植基地、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周邊及汙水灌溉區、大型交通幹線兩側、社會關注的其他熱點地區等8類重點關注區域的風險點位以及背景點位,共計1433個。
汙染源監測網絡建設方面,全省共有850家重點排汙單位安裝了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其中618家的1291個排放口安裝的自動監控設施與省汙染源監控中心聯網,實時上傳汙染源排放自動監控數據。目前我省共有 1100餘家排汙單位納入《雲南省重點排汙單位名錄》,定期開展執法監測。下一步我省將圍繞排汙許可制度,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清理,不斷完善我省汙染源監測網絡。
謝謝!
雲南信息報記者:
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9年我省地表水水質有較為明顯提高,劣V類斷面比例有所下降,請問2019年我省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工作打算?
許宏斌
感謝記者同志的提問,下面由來回答這個問題。
2019年,我省按照國家的要求,積極推動地表水劣Ⅴ類斷面整治專項行動,國家要求長江經濟帶必須消除的昆明市「通仙橋、富民大橋」、楚雄州「西觀橋」等3個劣V類斷面已於2019年「脫劣」。除了以上3個斷面,我省還結合實際,自加壓力,有序推動其他劣V類斷面水體整治工作。2019年,昆明市牛戀鄉、寶豐村入湖口等斷面水質呈好轉趨勢,水質由劣V類好轉為Ⅲ和Ⅳ類。
全省地表水劣Ⅴ類斷面整治(消劣)工作雖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通仙橋、富民大橋、西觀橋等斷面仍存在水質波動較大,存在不能穩定達標的可能。部分斷面因城市截汙管網不完善、生態流量不足等原因,水質無明顯改善,消劣工作進展緩慢。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流域水汙染防治,認真貫徹落實《水十條》、《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定期開展水質達標調度,督促相關州(市)加快劣Ⅴ類斷面整治,持續推進綜合整治工作,確保水質按期達標。對已「脫劣」斷面,要鞏固成果,防止反彈;未「脫劣」的斷面,深入分析劣Ⅴ類斷面產生的原因,明確年度目標,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措施。同時,繼續加大資金投入,重點支持劣Ⅴ類斷面的整治工作,優先保障水質改善重點項目實施,確保如期完成劣Ⅴ類斷面的整治目標。
謝謝!
雲南法制報記者:
根據環境狀況公報,與2018年相比2019年全省共有14個州(市)環境空氣品質改善,請問2019年我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有哪些亮點?我們還注意到與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截至目前汙染天數明顯下降。請問採取哪些措施?
方雄:
感謝記者同志對我省環境空氣品質的關心,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2019年我省環境空氣品質繼續保持優良,在全國排名第三位,自2017年以來,我省連續三年16個州市環境空氣品質均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級標準,這是第一個亮點。截至2019年底,全省清潔能源累計裝機7949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佔比為84%,清潔電力發電量佔比達92%,全省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43%,居全國首位這是第二個亮點。第三是全省提前實施油品替換,自2019年1月1日起,我省率先全面供應符合國Ⅵ(B)標準的車用汽油、國Ⅵ標準車用柴油,比國家要求自2023年1月1日起,全面使用國Ⅵ(B)標準汽油的要求提前了整整四年,這在全國是第一家,這是第三個亮點。
截至5月31日,與2019年同期相比,汙染天數由103天減少至66天,主要採取的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前部署。2020年2月份召開全省2020年春夏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動員視頻會,結合實際,安排部署了3-5月春夏季攻堅行動。
二是定期調度。按月對全省16個州(市)50項藍天保衛戰重點攻堅任務落實情況以及我省16個州(市)環境空氣品質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
三是督促落實。對出現汙染天數較多的州(市),督促城市建成區建築施工工地、市政塗裝、汽車維修等行業採取錯峰建設措施;對衛星觀測火點較多的州(市),督促加強農村焚燒荒草、秸稈、垃圾等管控工作;對企業在線監測數據顯示綜合脫硝率未達到60%的州(市)督促水泥企業實施限產50%。
四是應急響應。及時發布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7天空氣品質預報預警。針對景洪市出現的重度汙染天氣,要求西雙版納州及時啟動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
五是加強督導。對西雙版納、臨滄、紅河、文山4個州(市)開展大氣汙染專項督察工作。對昆明、昭通、曲靖、玉溪、保山、普洱6個州(市)2020年春夏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進行現場調研、督導。
六是加大科技支撐。組織科研單位針對東南亞生物質焚燒對我省環境空氣品質的影響開展了課題研究,組織實施東南亞燒荒對我省環境空氣品質影響的監測工作。另外還對景洪、蒙自、思茅3個城市開展重點管控時段的細顆粒物動態源進行了解析。
謝謝!
中國環境報記者:
請問2019年我省在保障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真、準、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施擇:
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工作的生命線,為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反映生態環境狀況,2019年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實驗室質量控制
全省所有承擔環境監測工作的監測機構必須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認真落實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的相關要求,保證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各級生態環境監測站必須按年度編制質量管理計劃,按照計劃開展質量管理。2019 年全省共有104家生態環境監測站參加能力驗證,省生態環境監測站及16個州(市)站參加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的能力考核以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織的能力驗證,均取得較為滿意的結果。
二、開展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質量控制
2019年對全省109個省控空氣自動站開展現場審核及3次「雙隨機」飛行檢查,檢查覆蓋率達到100%,確保「最嚴」質控規範嚴格落實;在此基礎之上,配合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監測質量區域質控中心對全省國控空氣自動監測站、區域站及背景站開展了運行維護質量檢查。掌握全省環境空氣自動站的運行維護情況,督促各地整改存在的問題,確保設施設備連續、穩定運行,使監測數據準確反映我省環境空氣品質狀況。
三、土壤環境例行監測質控
嚴格落實《2019年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土壤環境監測工作技術要求》,制定了《雲南省2019年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土壤環境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工作方案》,建立了全省統一的土壤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機制。2019年,按不低於10%的質控比例對全省土壤例行監測進行質控考核。
四、開展汙染源監測質量檢查
對全省16 個州(市)監測站及22個縣級監測站開展現場質控檢查和現場同步比對監測,對重點排汙單位進行抽測,全年共抽測廢水排放企業24家,廢氣排放企業91家,共計抽測115 家.次,抽測率達到12.4%,全年抽測數量達到規定的要求。組織開展重點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抽查,對重點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方案質量、自行監測開展情況、監測信息公開情況等三方面開展抽查,累計抽查重點排汙單位195家,抽查比例達到27%,對抽查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向所在州(市)進行通報,督促限期完成整改。
五、開展監測技術人員大培訓
圍繞基本監測技能提升、新領域新技術及有機汙染物監測難點等3方面,組織了4期培訓班,對全省16個州市監測站、105個縣級站的770餘名監測技術人員進行了「理論+實際操作」培訓。同時嚴格落實監測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全年累計完成405人、1600餘項次的持證上崗考核工作。
謝謝!
陳麗: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環節就到這裡。
剛才方副廳長通過詳實的數據、分別從大氣環境,水環境、城市聲環境、自然生態環境、輻射環境等五個方面全面介紹了我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同時也介紹了我省採取的主要措施和行動。希望各媒體宣傳好,報導好今天的發布內容。
此外,六月五日上午9:30我廳將聯合省文明辦、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團省委、省婦聯和省文聯在昆明市博物館,舉辦2020年六五環境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雲南省第二屆生態環境書畫影展開展儀式,在此,也誠摯邀請各位媒體朋友們,到現場參觀並開展宣傳報導。感謝大家的支持!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原標題:《圖文實錄 |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