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自動氣象站為珠峰高程測量提供氣象數據服務

2020-12-03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5月27日,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下屬航天新氣象公司自主研發的自動氣象站,在珠峰大本營提供氣象數據服務。

這套設備安裝以來,24小時不間斷的實時提供氣象數據服務,測量珠峰大本營附近氣象要素。珠峰氣象狀況變化劇烈,風的變化是「小時」級,23所自動氣象站每10分鐘提供一組氣溫、風向、風力、降水量、相對溼度等要素數據,為氣象部門進行珠峰高程測量氣象保障與現場氣象精細化預報及服務提供技術支持。

珠峰地區海拔高、地形複雜,天氣變化非常快,尤其是風,且在海拔5200米以上不具備布設氣象監測站的自然條件,公司經過考察將自動氣象站建在珠峰大本營的山坡處,採用太陽能供電,GPS/北鬥雙模式數據傳輸,將氣象數據準時準點下發到地面。

高海拔地區的氣象環境惡劣,對氣象儀器設備的可靠性和精準度要求苛刻,23所有3萬多個自動氣象站在全國31個省市提供服務,在氣象環境惡劣的無人區、高海拔地區均有不少設備,產品可靠性極高。在此次珠峰高程測量中,設備運行良好,採集數據也完全滿足氣象部門使用需求,助力珠峰高程測量氣象保障和氣象服務相關工作。

相關焦點

  • 為世界之巔高程測量「刷新」珠峰高度!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李國鵬介紹:為推動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順利開展,保證測量工作的科學性、高程成果的精確性,自然資源部組織了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的精銳力量,編制珠峰高程測量技術設計書和實施方案。
  • 珠峰高程測量氣象工作者如何洞悉「天時」?專家解讀
    珠峰高程測量氣象工作者如何洞悉「天時」 中國科技怎樣夯穩「地利」?專家解讀→  氣象保障洞悉「天時」  2020珠峰高程測量,先後三次衝頂,前兩次都因天氣原因不得不下撤到營地休整,足以說明天氣的重要性。那麼這一次氣象工作者是如何洞悉天時,保障隊員最終登頂呢?
  • 揭秘2020珠峰高程測量超豪華保障天團:藏族同胞趕著犛牛運送物資
    測量登山隊攀登到峰頂,架設好覘標,操作各類儀器獲取相關數據後,還需要將數據傳回,進行一系列的推導演算和綜合數據處理,才能得到最終的珠峰高程信息。所以大家腦海中的「珠峰測量」,其實只是下面這個圖上標紅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很多其他工序工種的技術人員,一起在為精準測量珠峰高程而努力。
  • 何時公布測量結果?專家詳解珠峰高程測量15問
    第二,是珠峰高程測量的「數據突破」,這次珠峰高程測量擬開展的航空重力測量、峰頂重力測量、峰頂周邊地區重力加密測量,將會全面提升珠峰高程測量「起算面」(大地水準面) 的精度,將獲得歷史最高精度的珠峰高程測量結果,例如航空重力測量數據的引入,將會使區域大地水準面的精度提高 30%左右。而首次將衛星遙感測量引入,能完成珠峰實景三維場景數據產品和珠峰地區山地冰川變化監測。
  • 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
    本報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楊舒從2020珠峰高程測量首場新聞發布會獲悉,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測量登山隊由國測一大隊和中國登山隊組成,目前正在進行登山適應性訓練和高海拔測量技能操練,計劃在5月開展登頂測量。高程測量即海拔測量。
  • 珠峰「身高」怎麼測?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這次珠峰測量用了很多國產儀器設備,反映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科技的發展。珠峰高程測定在地學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價值。研究珠峰及鄰近地區地殼水平和垂直運動速率變化,對地震預報和防災減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和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登頂測量究竟有多難?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空間數據服務中心在京成立
    6月20日,空間數據服務中心在京成立解放軍報記者張曉祺攝中國軍網北京6月20日電(解放軍報記者張曉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空間數據服務中心20日在京成立,面向政府部門、大眾應用、國際市場提供空間信息應用服務,進一步推動我國商業衛星的廣泛應用,提升遙感、物聯網、移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體系化應用水平。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扎西次仁 攝5月16日,測量登山隊再次衝頂,預計5月22日為攻頂日。但因天氣原因,海拔7790米以上區域,雪深過米,為保障隊員安全,測量登山隊決定撤回6500米前進營地,休整待命。5月24日,測量登山隊第三次向頂峰發起突擊。
  • 登峰測極|何時公布測量結果?專家詳解珠峰高程測量15問
    第二,是珠峰高程測量的「數據突破」,這次珠峰高程測量擬開展的航空重力測量、峰頂重力測量、峰頂周邊地區重力加密測量,將會全面提升珠峰高程測量「起算面」(大地水準面) 的精度,將獲得歷史最高精度的珠峰高程測量結果,例如航空重力測量數據的引入,將會使區域大地水準面的精度提高 30%左右。而首次將衛星遙感測量引入,能完成珠峰實景三維場景數據產品和珠峰地區山地冰川變化監測。
  • 聯通5G為2020珠峰高程測量提供網絡支撐
    聯通5G為2020珠峰高程測量提供網絡支撐 2020-05-28 1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為什麼再次測量珠峰高程?
    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從位於我國境內的珠峰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完成峰頂測量任務,可喜可賀。這意味著,珠峰「身高」將迎來歷史性更新。在這之前,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已經在珠峰外圍進行了一系列的測量工作,之後將對所有數據進行聯合處理,才能獲得最終結果,預計需要2到3個月的時間才能得出。這次測量將有利於大地水準面優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並獲取寶貴的科學數據。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萬眾矚目的測量工作開始了
    喜馬拉雅地區的地殼運動一直比較活躍,在這樣經常變動的地層上任意選擇一點,進行測量所得到的數據是不準確的,因此,要進行大量的地層調研工作,以便獲得較為準確的珠峰高度數據。地質的變化會影響到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的變化,也就是我們所生活的自然界和所居住的城市,所以,測繪和地質學是分不開的,測繪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 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
    雙方將共同宣布珠峰高程並開展科研合作。 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聯合聲明》,自然資源部會同外交部、國家體育總局和西藏自治區政府組織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本次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點在以下五方面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一是依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開展測量工作;二是國產測繪儀器裝備全面擔綱本次測量任務;三是應用航空重力技術,提升測量精度;四是利用實景三維技術,直觀展示珠峰自然資源狀況;五是測繪隊員登頂觀測,獲取可靠測量數據。
  • 這下明白了,珠峰高程需要不斷測量
    2020年5月27日11:03,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60年前,中國登山隊隊員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的壯舉。45周年前,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看到這個新聞,相信大多數人都奇怪,怎門又去測量,珠峰的高度,上小學的時候都背過8848.13米,為什麼要反覆測量呢,耗費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 珠峰高程測量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
    據了解,登頂後,測量隊員將首先啟動冰雪探測雷達開始觀測,待雷達測量結束後豎立測量覘標,在覘標頂部安裝GNSS天線進行靜態觀測,同時從地面6個交會點對峰頂覘標進行觀測,測量水平角、垂直角和距離,初步計算珠峰高程,後期將結合重力、天文等數據對珠峰高程數據進行修正,從而得到精確的峰頂巖石面高程。
  • 珠峰測量丨關於中國的珠峰高程測量
    從1852年開始,不同的國家開始對珠峰高程進行測量。珠峰到底有多高?歷來引世人關注。回顧珠峰峰頂高程的測量歷史,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1966年、1968年我國兩次對珠峰高程進行測定,建立了高水平高質量的測量控制網,開展了三角、水準、天文、重力、物理測距、折光試驗等測量工作。
  • 珠峰「身高」怎麼測?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測算結果有什麼用……新京報記者就與珠峰新「身高」相關的六個焦點問題,採訪了負責珠峰高程解算的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與專家成員蔣濤,揭秘如何為珠峰測量計算「身高」。   釋疑一:珠峰高程怎麼測?
  • 現場總指揮:多種方法測量珠峰高程,技術國際一流
    &nbsp&nbsp&nbsp&nbsp劉站科介紹,此次珠峰高程測量,通過前期的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等高程控制網的方法,把黃海水平面的數值一一傳遞到拉薩—日喀則——定日縣—珠峰腳下,再通過布設的6個交會點,把高程數值傳遞到珠峰峰頂,通過在峰頂豎立的紅色覘標,測邊測角,用三角測量方法計算珠峰的高程,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測量方法。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5G見證珠峰新高度
    登山隊員在珠峰峰頂通過中國移動5G網絡撥通了電話,與在珠峰大本營的登山總指揮王勇峰實時連線,並表示「峰頂5G信號特別好」。至此,中國移動依託覆蓋珠峰峰頂的5G網絡,獨家全程圓滿完成珠峰高程測量通信保障工作。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30多名隊員再出發為珠峰量「身高」
    我國於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數據8848.13米停止使用。45年前的1975年,我國首次將測量覘標矗立於珠峰之巔,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45年後的當下,我國將再次進行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出徵!向著珠穆朗瑪峰!為什麼要為珠峰「量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