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測極|何時公布測量結果?專家詳解珠峰高程測量15問

2020-12-03 澎湃新聞

珠峰的天氣瞬息萬變,往往是清晨對珠峰一覽無餘,中午後就會迎來暴風雪。 澎湃新聞記者 王萬春圖

5月21日上午,珠峰大本營飄著雪花,雲霧籠罩。按之前5月18日在海拔6500米前進營地召開的動員會部署,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12名攻頂隊員將登頂給珠峰「量身高」。

為何珠峰有兩個「身高」數據?珠峰到底高了還是矮了?為何一定要人為衝頂測量,不能使用無人機或直升機來完成嗎?到底給珠峰怎麼「量身高」?什麼時候會有結果?連日來,就網友關心的這些問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相關權威專家。

前往測量作業點的路。

2020珠峰高程測量的背景和意義

澎湃新聞:

為何珠峰有兩個「身高」數據?

黨亞民(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研究所所長):

我國先後於 1975 年和 2005 年兩次成功完成珠峰高程測量。1975 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員立起的 3.51 米高的紅色金屬覘標,測量隊員用傳統三角交會的方法進行測量,精確測得珠穆朗 瑪峰的海拔高程為 8848.13 米。2005 年珠峰測量高程,採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 GPS 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並首次在珠峰峰頂測量中利用冰雪深雷達探測儀測量冰雪深度,經過嚴密計算,獲得珠穆朗瑪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 米。

1975年珠峰測量。

2005年,山上的營地下雪了。

澎湃新聞:

是不是每隔幾年都要測量一次珠峰?

黨亞民:

並不一定過幾年就得測量一次。與我國前兩次權威的珠峰高程測量相比,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是我國全面開展的一次綜合的珠峰高程測量活動,得到了國家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展示了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此外,結合珠峰高程測量開展珠峰地區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自然資源監測工作,也將是今後的一項重要任務,中尼兩國於2019年也發布了聯合聲明。

另一方面,從我國 2005 珠峰高程測量至今已過去15年了,在此期間的地殼運動,可能會對珠峰高程變化產生影響。更為重要的是,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了發生8.1級地震,這次地震對珠峰高程的影響在國際上引發爭議,重測珠峰高度也成為全球一個新的熱點話題。作為珠峰主權國家之一,中國有責任和義務平息這種爭議。

進行水準測量的測繪隊員。 澎湃新聞記者王萬春 圖

澎湃新聞:

2015年的尼泊爾大地震對珠峰有哪些影響?

黨亞民:

2015年尼泊爾8.1級地震肯定會對珠峰高度有影響,綜合國內外研究成果,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尼泊爾地震使得珠峰高度降低了2.5-2.6釐米。目前,對於2015年尼泊爾8.1級地震對珠峰高度影響的研究,都是通過臨近珠峰的監測點數據推算,或者通過衛星遙感方法獲得,是一種間接成果。只有實現珠峰峰頂的直接測量,才能準確確定大地震對珠峰高度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也才能準確獲取珠峰最新最準確的海拔高程。

澎湃新聞:

有報導說,珠峰每年向東北方位長春移動4釐米?

張鵬(自然資源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大地部主任):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王虎副研究員(2016年)利用「國家基準一期工程」「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以及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在珠峰周邊所觀測的GNSS觀測資料,基於UPD模糊度固定技術高精度解算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Ms8.1級地震對我國珠峰地區及周邊地震同震位移影響,監測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尼泊爾Ms8.1級地震對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產生了顯著影響。在地震發生前,中國珠峰區域以每年約4 cm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垂直方向以每年約0.2 cm的速度上升;此次地震使得珠峰地區與地震前相比,產生了約33 mm的西南方向水平位移,垂直方向下沉約20 mm;西藏南部及珠峰地區的地殼整體向西南方向運動,運動方向基本指向地震破裂區域,其地震同震位移分布特徵也反映了青藏高原內部存在逆衝應變釋放現象,符合逆衝斷裂破裂的形變特徵。

二本營以上的作業點,測量隊員晚上只能宿營在作業點的營地。

究竟如何給珠峰「量身高」

澎湃新聞:

珠峰高程測量,為何一定要靠人衝頂實地測量,利用無人機或者直升機無法完成嗎?

黨亞民:

珠峰高程測量,難就難在珠峰峰頂的極端環境,大風、低氣壓等環境因素使得無人機或者機器人無法在峰頂正常工作。除此之外,許多精密測量儀器需要作業員手工安置和操作,甚至要根據峰頂環境變化進行作業方案調整。目前情況下,無人機或者機器人無法代替人工作業,因此測量人員必須登頂作業,才能完成相關任務。

澎湃新聞:

給珠峰「量身高」採用的是什麼方法?

黨亞民:

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但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2020珠峰高程測量將綜合運用北鬥/GNSS定位、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衛星遙感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精確測定珠峰新高度。

測繪隊員在進行GNSS測量時調試設備。 澎湃新聞記者 王萬春圖

澎湃新聞:

這次和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

黨亞民:

就新技術和新方法而言,這次珠峰高程測量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在技術手段上更加豐富和全面,除了傳統測量方法和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航空重力測量、衛星遙感、北鬥系統等被全面引入。第二,是珠峰高程測量的「數據突破」,這次珠峰高程測量擬開展的航空重力測量、峰頂重力測量、峰頂周邊地區重力加密測量,將會全面提升珠峰高程測量「起算面」(大地水準面) 的精度,將獲得歷史最高精度的珠峰高程測量結果,例如航空重力測量數據的引入,將會使區域大地水準面的精度提高 30%左右。而首次將衛星遙感測量引入,能完成珠峰實景三維場景數據產品和珠峰地區山地冰川變化監測。第三,隨著我國測繪國產儀器裝備水平的不斷提升,2020珠峰高程測量的主力儀器裝備如衛星定位、重力、超遠距離測距等儀器裝備都是以國產儀器為主的。

澎湃新聞:

我國測繪技術工作取得了哪些發展?

張鵬:

與15年前相比,我國基礎測繪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初步建成,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動態更新體系逐步完善,遙感影像獲取應用及時有效。

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初步建成。構建了由360座基站組成的國家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和由4500點組成的衛星大地控制網,組成新一代國家大地基準框架。布設12.6萬公裡的國家一等水準網,新建、改建26327個高程控制點,形成國家現代高程基準框架。新建50個國家重力基準點,完成100次絕對重力測量,進一步完善了國家重力基準體系。建設國家測繪基準管理服務系統,實現了測繪基準數據傳輸、存儲、處理、服務一體化和實時化。國家現代測繪基準工程的實施,顯著提升了我國大地基準、高程基準和重力基準的現勢性、完整性,初步構建了高精度、三維、動態的現代化測繪體系,改變了傳統繁重的測繪作業模式,極大地提升了測繪生產效率,測繪基準保障服務能力實現歷史性飛躍。

全國衛星導航定位「一張網」服務初步建成。為加強測繪基準的動態維持,提供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服務,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統籌國家及各省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和地震、氣象等部門建設的2300餘座基準站資源,於2017年構建了由2700座站點組成的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建成了1個國家數據中心和30個省級數據中心,共同組成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該系統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的導航定位服務系統,能夠兼容北鬥、GPS、格洛納斯、伽利略等衛星導航系統信號,具備了面向公眾的實時亞米級導航定位和面向專業用戶的釐米級毫米級定位服務能力。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動態更新體系逐步完善。構建了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動態更新與聯動更新技術體系,建立了基於資料庫增量更新和聯動更新的技術方法和工藝流程,形成了國家與省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優勢互補、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與相關部門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每年對覆蓋全國陸地國土的1:5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進行更新,重點要素現勢性保持在1年內,一般要素現勢性保持在2至3年內,每年推出一版最新的資料庫成果。基於1:5萬資料庫增量信息,實現了1:25萬和1:100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聯動更新,進一步豐富了數據內容,保持了數據現勢性,更好地為各界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測繪地理信息服務。

遙感影像獲取應用及時有效。國家基礎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成果是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建設和更新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的重要信息源,也是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十二五期間測繪地理信息部門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大力推進共建共享,完善影像採購政策,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參與影像採集,逐步完善遙感影像獲取體制機制,累計獲取航空攝影資料375萬平方公裡、5米解析度衛星影像102萬平方公裡、優於2米解析度衛星影像244萬平方公裡,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及時有效的遙感影像保障服務。

1998年珠峰測量,隊員通過儀器觀測。

澎湃新聞:

地理信息中心如何服務保障這次測量工作?做了哪些準備?進展如何?

張鵬: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在此次測量工作中承擔珠峰周邊GNSS基準站的數據處理分析工作,以及珠峰監測網的對算分析工作。這兩項工作是珠峰測量平面起算的關鍵,為珠峰交會測量和峰頂測量提供基準保障。地理信息中心已經安排西藏地區的GNSS基準站做好此次珠峰測量的觀測工作,尤其是珠峰大本營的基準站,確保測量期間基準站的正常運行。同時地理信息中心一直負責全國GNSS基準站的處理分析工作,在技術儲備、能力儲備上都做好了準備。

珠峰高程測量分三個階段

澎湃新聞:

為何每次珠峰高程複測工作都持續較長時間?

黨亞民:

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問題。近30年來,隨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廣泛應用,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也開展了相關珠峰高程測量的科學研究工作,這些科學家在登山隊幫助下,通過衛星導航定位接收機測量珠峰高度,通過簡單計算,就對外宣稱自己獲得了最新的珠峰高程結果。實際上,通過這種快速測量方式獲得的珠峰高程測量結果,只能認定為科學研究成果。因為這種測量方式只抓住了珠峰峰頂測量的環節,卻忽視了將這個峰頂測量結果歸算到海拔起算面這個重要的環節,因此精度有一定局限性,也不具備權威性。此外,快速測量方法手法單一,缺少檢核,因此結果的準確性也存有疑問。

一個權威的珠峰高程測量成果,必須是一個長時間準備和施 測的綜合性測繪工程。同時,要保證珠峰高程測量結果必須是準確的、精確的,同時具有權威性。

1968年珠峰測量。

為了保證珠峰高程測量成果的準確、精確和權威性,就必須 將國家珠峰高程測量納入到國家的坐標基準和高程基準內。這就需要開展珠峰地區的坐標控制網測量,和國家高程基準傳遞任務,同時需要開展不同測量技術獲得的珠峰高程測量結果的比對檢核,確保成果的準確性。同時,要利用各種大地測量數據精化海拔高程計算的起算點和起算面,確保測量成果的精確性。因此珠峰高程測量是一個長時間的、系統的綜合性工程任務。

澎湃新聞:

那這次珠峰高程測量主要有哪幾個階段?

黨亞民:

整體上說,珠峰高程測量包括四個階段:一是前期的坐標控制網和高程基準傳遞測量;二是峰頂的「會戰」測量;三是珠峰高程測量數據處理和檢核;四是珠峰高程測量成果的認定和發布。

澎湃新聞:

這次測量除了獲取海拔高程外,還能完成哪些成果?

黨亞民:

除了海拔高程,2020 珠峰高程測量還將獲得珠峰地區最新的高精度大地水準面模型,結合 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開展大地震對珠峰高程的影響、以及珠峰地區地殼形變監測分析。除此之外,還將獲得珠峰山地冰川時空變化特徵分析成果,生產珠峰地區10米格網的數字地表模型數據和基於國產衛星的正射影像數據產品,製作實景三維場景數據產品。

澎湃新聞:

根據現有的資料,珠峰高度變化的趨勢是什麼?造成這些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黨亞民:

珠穆朗瑪峰本身是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導致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隆升的產物。從地質學觀點,這種隆升趨勢目前雖已變緩,但仍在持續。因此,珠峰高度整體的變化趨勢應該是升高的,當然,這種推斷是根據百萬年為時間單位的地質事件實現的。現代大地測量技術則可以對珠峰及其周邊地區的形變,以年或者數十年為時間單位,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開展精確監測,這對整個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隆升機制和變化趨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如前面提到的,由於時間單位不同,兩者的結果存在差異或者不一致是正常的。尤其大地震發生,會使地球局部地區的地表形狀和地貌發生明顯變化,這也是大地震發生後,需要重新測量珠峰高度,並對珠峰周邊地區開展形變監測的意義所在。

珠峰高程測量結果預計9、10月份完成成果計算

澎湃新聞:

測繪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何關係?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嗎?

張鵬:

測繪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特別是在住和行方面,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比如「住」,住就牽涉到建房子,必須先有基本地形圖,才能進行規劃、設計和報建,而這個基本地形圖得由測繪人員經過測量後才能製作。基本地形圖的作用,還在於定下了施工的基準點,依照這個基準點才能算出施工的填方和土方。此外,在房屋面積的丈量方面,測繪單位也能提供相關的服務。

再比如「行」,GPS導航定位為人們出行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近年來,與「行」相關的位置服務隨著網際網路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地圖、導航、微信等應用吸引上億用戶,既為百姓生活出行提供著極大的便利,也促進了衛星導航系統的深入應用。公眾位置服務(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是結合移動通信網絡和定位技術提供的一種增值業務,通過定位技術獲得移動終端的位置信息,提供你在哪裡(空間信息)、你和誰在一起(社會信息)、附近有什麼資源(信息查詢)等功能的服務。

作為公眾位置服務平臺,各種地圖軟體供應商已經面向百姓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導航位置服務,主要包括三大類應用:第一大類是傳統位置服務,如地圖查詢、位置信息查詢等;第二大類是將生活的各個方面互聯工具類應用,如導航,點評等各種生活服務應用;第三大類應用是位置交友。由於引入了位置信息,可以將虛擬的網絡關係轉換為線下的真實關係,吸引更多的線上線下用戶。這些位置服務在帶動了定位技術和智能設備的發展同時,更方便和拓展了大眾的日常生活。同時這些位置服務也主要需要衛星導航定位服務平臺提供更高精度的差分信號。

我國測繪系統已建成了全國約2300個GNSS連續運行基準站組成的衛星導航定位服務平臺,可向大眾提供米級到釐米級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當前車載的導航採用的是GPS衛星信號,定位精度只能達到10m左右,遠不能滿足車道級導航以及未來自動駕駛的需要。而如果採用衛星導航定位服務平臺提供的高精度差分信號,則有望達到1m到cm級別不同定位精度,實現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結合公眾位置服務平臺,將可提供億級用戶開展全國範圍內的高精度應用。

澎湃新聞: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的結果大概何時公布?

黨亞民:

最終的測量結果將估計會在 2020 年下半年公布。順利的話,2020 年 9、10 月份應該可以完成成果計算,但正式發布要等國家有關部門官方消息。因為珠峰高程測量是多種技術手段的綜合應用過程,最終公布的海拔高度,是對多種數據進行綜合處理的結果,在對數據分析、處理的基礎上,還要進行理論研究、嚴密計算和反覆驗證,才能確定珠峰精確高程。此外,溫度、氣壓、折光環境等因素都會對測量產生影響,科學家需要通過複雜的計算消除誤差,得到精確的珠峰高程。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大概需要2到3個月時間。最後還要經過一定的審核程序,才會得出珠峰的確切「身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何時公布測量結果?專家詳解珠峰高程測量15問
    此外,結合珠峰高程測量開展珠峰地區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自然資源監測工作,也將是今後的一項重要任務,中尼兩國於2019年也發布了聯合聲明。 另一方面,從我國 2005 珠峰高程測量至今已過去15年了,在此期間的地殼運動,可能會對珠峰高程變化產生影響。
  • 珠峰「身高」怎麼測?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原標題:珠峰「身高」怎麼測?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據新華社消息,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聯合公布珠峰「新身高」——8848.86米。
  • 登峰測極|現場總指揮:多種方法測量珠峰高程,技術國際一流
    從珠峰大本營看珠峰 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王萬春 圖(除署名外)5月2日,定日縣白壩村,劉站科最近一直睡不著。作為擔綱2020珠峰高程測量單位的副總工程師,臨近衝刺的階段,「挺有壓力,晚上總想事兒,不過我們的技術質量要比2005年上一個檔次,我是有這個自信、有底氣」。
  • 登峰測極|在海拔5200米如何保障用水
    > 登峰測極
  • 珠峰測量丨關於中國的珠峰高程測量
    從1852年開始,不同的國家開始對珠峰高程進行測量。珠峰到底有多高?歷來引世人關注。回顧珠峰峰頂高程的測量歷史,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1966年、1968年我國兩次對珠峰高程進行測定,建立了高水平高質量的測量控制網,開展了三角、水準、天文、重力、物理測距、折光試驗等測量工作。
  • 揭秘丨珠峰新「身高」怎麼測?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珠峰的「身高」是怎麼測的?又是怎麼算的?測算結果有什麼用……新京報記者就與珠峰新「身高」相關的六個焦點問題,採訪了負責珠峰高程解算的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與專家成員蔣濤,揭秘如何為珠峰測量計算「身高」。
  • 現場總指揮:多種方法測量珠峰高程,技術國際一流
    &nbsp&nbsp&nbsp&nbsp登峰測極|現場總指揮:多種方法測量珠峰高程,技術國際一流&nbsp&nbsp&nbsp&nbsp記者 王萬春&nbsp&nbsp&nbsp&nbsp5月2日
  • 中國測繪丨珠峰高程測量:需要一個長期的科學探索過程
    12月8日,中尼兩國共同向世界公布了珠峰新高程數據,這是兩國聯合開展珠峰測量、聯合進行數據處理後得出的科學、權威的珠峰新高度。在珠峰高程數據公布的前夕,位於北京海澱區蓮花池西路28號院測繪大樓的一間辦公室裡,黨亞民欣然接受了記者採訪。記者:珠峰有了新「身高」,意味著2020珠峰高程測量任務圓滿完成,從前期設計、制定技術方案,到隨後的登頂測量技術支撐,您都全程參與,甚至把自己很多時間都交給了珠峰高程測量工程,非常辛苦。
  • 中國尼泊爾官宣珠峰"新身高" 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珠峰的「身高」是怎麼測的?又是怎麼算的?測算結果有什麼用……新京報記者就與珠峰新「身高」相關的六個焦點問題,採訪了負責珠峰高程解算的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與專家成員蔣濤,揭秘如何為珠峰測量計算「身高」。釋疑一:珠峰高程怎麼測?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此前,5月6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第一次向珠峰頂峰進發。5月8日,修路隊員準備通過北坳冰壁時,發現攀登路線上雪比較深,有流雪的危險,撤回前進營地。登頂時間比原定日期延後。因天氣原因,隊員分兩批撤回大本營進行休整,等待第二個衝頂窗口期。
  • 《中國測繪》雜誌丨珠峰高程測量:需要一個長期的科學探索過程
    12月8日,中尼兩國共同向世界公布了珠峰新高程數據,這是兩國聯合開展珠峰測量、聯合進行數據處理後得出的科學、權威的珠峰新高度。在珠峰高程數據公布的前夕,位於北京海澱區蓮花池西路28號院測繪大樓的一間辦公室裡,黨亞民欣然接受了記者採訪。記者:珠峰有了新「身高」,意味著2020珠峰高程測量任務圓滿完成,從前期設計、制定技術方案,到隨後的登頂測量技術支撐,您都全程參與,甚至把自己很多時間都交給了珠峰高程測量工程,非常辛苦。
  • 珠峰高程測量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
    測量意義何在?……聚焦2020珠峰高程測量五大焦點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13日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魏玉坤、武思宇、王沁鷗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攀登珠峰有風險,為何一定要靠人力測量?測量將應用哪些高科技成果?為啥要花這麼大力量搞珠峰測量?「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權威人士。
  • 致敬登峰精神!長圖講述「用生命測量珠峰的中國故事」
    致敬登峰勇士!昨天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測量登山隊員在峰頂樹立起測量覘標,使用GNSS接收機通過北鬥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使用雪深雷達探測儀探測了峰頂雪深,並使用重力儀進行了重力測量。上述高精度測量儀器均由我國自主研發,同時也是人類首次在珠峰峰頂開展重力測量,這將有利於大地水準面優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並獲取寶貴的科學數據。
  • 「2020珠峰高程測量」外業作業結束 測量團隊答記者問
    6月1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活動總指揮、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等人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5月27日,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並完成峰頂測量任務,在經過兩個多小時測量之後,2020珠峰「測身高」外業作業圓滿收官。李國鵬介紹:「5月28日晚上,測量登山隊員把珍貴的峰頂測繪數據帶下來,我們目前看到的數據質量高、非常安全。」
  • 測量珠峰高度 攀登科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
    央視網消息:12月8日中尼兩國聯合對外宣布,經過兩國團隊的紮實工作,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相比以前公布的高度,珠峰「長高」了一點。而此次珠峰高程測量是我國對珠峰展開的第四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
  • 一文回顧,2020珠峰高程測量
    2020珠峰高程測量現場總指揮、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說。 這次來到珠峰的隊員,有不少人參加過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15年的時光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容貌和身體狀況,但無法改變心中的熱愛。15年前,年輕的任秀波、柏華崗把重力測量推到了7790米高度;今年,他們都是前方指揮和協調的中堅力量。
  • 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
    人民網日喀則4月30日電(記者谷業凱、袁泉)人民日報記者谷業凱、袁泉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進行現場報導:4月30日下午3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首場新聞發布會在珠峰大本營召開,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
  • 測量意義何在?……聚焦2020珠峰高程測量五大...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13日電 題: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聚焦2020珠峰高程測量五大焦點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魏玉坤、武思宇、王沁鷗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
  • 2020珠峰高程測量衝頂隊員名單公布(圖)
    >    這是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拍攝的公布2020珠峰高程測量12人衝頂隊員名單現場(5月18日攝)。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當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公布12人衝頂隊員名單,其中包括陳剛、王偉兩名國測一大隊測繪人員。若兩人中有任何一人登頂成功,都將創中國專業測繪人員首登珠峰測量高程的紀錄。如果天氣條件允許,衝頂隊員將於22日登頂。測量登山隊同時確定了接應組和支援組名單。
  • 尼泊爾著手自主測量珠峰海拔高程
    新華網加德滿都7月20日電(記者何險峰)尼泊爾測繪局官員20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該局已派出一支完全由尼泊爾人組成的測量隊伍,著手自主測量珠穆朗瑪峰海拔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