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日消息(記者周堯 普布次仁)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20珠峰高程測量」外業作業圓滿結束。這次珠峰測高有哪些技術創新與突破?隊員們帶回來的數據質量如何?6月1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活動總指揮、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等人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5月27日,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並完成峰頂測量任務,在經過兩個多小時測量之後,2020珠峰「測身高」外業作業圓滿收官。李國鵬介紹:「5月28日晚上,測量登山隊員把珍貴的峰頂測繪數據帶下來,我們目前看到的數據質量高、非常安全。」
2020珠峰高程測量實施以來,國測一大隊利用GNSS接收機、重力儀、雪深探測雷達等儀器開展測量工作,對珠峰及周邊地區開展了水準測量、絕對重力測量、重力加密測量、GNSS測量和天文測量等工作。李國鵬表示,此次珠峰測量在多個方面實現了創新和突破。李國鵬介紹:「我們在這次珠峰高程測量中,全面應用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接收的衛星數量也非常多,完全滿足我們的要求。我們獲取了北鬥衛星導航數據,獲取了高等級的水準數據、重力數據、天文數據,還有氣象數據,非常豐富。」
同時,此次測量過程中設備大量國產化也是一大特色,李國鵬介紹,在此次測量中使用的覘標、雪深雷達探測儀、重力儀和衛星接收機均由我國自主研發。同時,此次測量也是人類首次在珠峰峰頂開展重力測量,這將有利於大地水準面優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並獲取寶貴的科學數據。
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登頂測量一波三折,但測量登山隊頂住壓力,展現了為國測繪、為國攀登、不屈不撓的精神。
本次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目標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測量外業作業收官,只意味著取得了一手的測量數據。珠峰究竟有多高,還需要應用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進行綜合計算。在數據分析、處理的基礎上,還要進行理論研究和反覆驗證,才能最終確定珠峰精確高度。
同時,溫度、氣壓、折光環境等因素都會對測量產生影響,為得到精確數據,科學家需要通過複雜的計算,以消除誤差。這一系統工程還需要2到3個月左右時間,才會得出並公布珠峰確切「身高」。李國鵬表示:「它還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現在所有資料在野外進行檢驗以後,我們還要帶到西安去,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再次對數據成果進行檢查分析,然後進行精確的數據處理計算,可能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具體結果)由國務院相關部門對社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