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0珠峰高程測量持續刷屏,網友化身十萬個為什麼,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測量珠峰的各種信息。
隨著5月6日珠峰測量登山隊一行35名隊員,由大本營第一次嘗試向峰頂進發,大家的關注點都集中在最終衝頂珠峰上。其實,要想組織一次世界最高峰的測量,並不如大家想像中僅有登頂測量一項工作,前期、中期、後期都需要大量的組織協調、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工作要做,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沒有各方面的團結協作、密切配合,精確測得珠峰高程是難以實現的。
下面,一起看看此次徵戰世界最高峰的超高配豪華保障天團!
『4+N』組織保障超過40個部門、單位等參與測量工作
『4』2019年10月,自然資源部會同外交部、國家體育總局、西藏自治區政府等4個省部級政府部門,共同組織開展珠峰高程測量。
『N』在以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自然資源副總督察庫熱西·買合蘇提為組長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國土測繪司、國際合作司、財務與資金運用司,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等協調配合、綜合調度,全力保障項目實施。
西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牽頭,自然資源廳、外事辦公室、體育局、林業和草原局、氣象局、通信管理局、公安廳、拉薩海關、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等相關部門,以及日喀則市政府、市自然資源局、市邊防支隊、市公安局、市珠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定日縣政府及各相關單位、聶拉木縣自然資源局等開展了大量協調保障工作,涉及氣象、通信、證照辦理、邊防檢查、活動組織、高山協作、珠峰自然保護區通行、物資採購及通關等工作期間所需的各項支持。各級政府部門克服疫情防控帶來的不利因素,保證了相關工作的順利推進。
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作為項目組織實施組,還成立了相關領導小組、專家諮詢組、現場指揮部、外業及內業實施組。
『群眾』力量保障 藏族同胞趕著犛牛運送物資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而珠峰區域的海拔基本都在5000米以上。因為野外測繪工作的特殊性,要在這裡作業,離不開最當地人民群眾的支持。
隊員們工作期間,當地的基層鄉、村一級給予了全力支持和幫助。廣大藏族同胞們、老鄉們趕著犛牛在各營地間運送物資,保障大家的飲食起居、營地搭建,為測量登山隊提前修路、充當嚮導、。
國測一大隊每年在西藏都有測繪任務,藏族同胞的熱情、淳樸、善良感動著每一個來這裡作業的隊員。藏漢一家,手足情深,這是中國人民的力量。
『專業』登山保障 多個專業登山隊伍協助完成體能訓練
中國登山隊、中國登山協會、西藏自治區體育局、西藏登山隊、西藏聖山登山探險服務公司等,作為此次登頂測量的專業支撐團隊,協助組織測繪隊員完成體能訓練、制定登頂計劃,為隊員和大量工作人員在珠峰區域的工作生活、高山嚮導、高山協作、醫療救援和高海拔後勤保障等提供了支持保障。
『獨立自主』的技術裝備保障 傳統測繪技術和綜合現代測繪技術完美結合
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測繪科技工作者嘔心瀝血,在地理信息資源、科技創新、專業人才、衛星導航、測繪儀器裝備等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步,我國測繪綜合技術實力已居國際領先水平。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工作中,由陳俊勇、楊元喜兩位院士領銜,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武漢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單位、高校的專家,組成技術協調組,先後經過十餘次技術論證,編制完成珠峰高程測量實施方案、技術設計等。明確了「綜合運用GNSS衛星測量、精密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精確測定珠峰高程」的技術路線。
傳統測繪技術+綜合現代測繪技術的完美結合將是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的一個重要技術特點,也將向世界展現我國測繪技術的最高水平。
除此之外,中國測繪研究院以及國內測繪儀器製造廠商,專門量身打造了珠峰峰頂覘標、冰雪探測雷達、相對重力儀、天文測量系統以及相關GNSS測量設備,並與國測一大隊聯合開展了設備研製及嚴苛環境測試工作,將首次實現我國珠峰高程測量全國產儀器裝備的目標。
『精度』質量保障 「珠峰空軍」將給珠穆朗瑪女神拍攝一幅億萬像素的大寫真
給珠穆朗瑪峰測量「身高」,可跟普通人量身高不一樣。測量登山隊攀登到峰頂,架設好覘標,操作各類儀器獲取相關數據後,還需要將數據傳回,進行一系列的推導演算和綜合數據處理,才能得到最終的珠峰高程信息。所以大家腦海中的「珠峰測量」,其實只是下面這個圖上標紅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很多其他工序工種的技術人員,一起在為精準測量珠峰高程而努力。
今年珠峰高峰測量的具體實施實際包括了: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國測一大隊)負責的外業測量、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負責的內業數據處理、自然資源部陝西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負責的質量監督檢查三部分。
在登頂測量階段任務開始前,相關單位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國測一大隊自2019年開始就在珠峰及外圍地區開展了大量水準、重力、GNSS、天文等測量工作,質量檢查人員全程參與,嚴把質量關。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完成了相關計算模型建立、軟體編程測試、數據比對分析及擬合糾正等工作,並開展了計算測試、數據傳輸測試。
為提高測量精度,珠峰高程數據的解算中還將加入重力數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派出「航空地質一號」飛機,開展了珠峰航空重力測量、航空磁力、航空攝影、雷射雷達測量等任務,這也是我國首次在珠峰區域開展航空重力和遙感綜合調查,將獲得大範圍、高精度的珠峰及周邊區域三維地形數據資料,並將進一步提升珠峰地區大地水準面精度,相關數據將用於最終數據處理以獲得更加精確的珠峰高程。
據了解,這支「珠峰空軍」還會給珠穆朗瑪女神拍攝一幅億萬像素的大寫真,為「她」打造一個數位化的三維立體模型,到時候,大家坐在家中就能雲遊珠峰了。
另外,GNSS測量、水準測量、重力測量的成果結合以前相關資料,不僅可以準確地分析目前地殼運動變化影響情況,同時也可為後續的似大地水準面模型建立提供準確的重力異常數據。重力測量成果可用於珠峰地區區域地球重力場模型的建立和冰川變化、地震、地殼運動等問題的研究。
『氣象』保障 衝頂當天 每隔兩小時施放一次高空氣象探測氣球
與實施其他測繪項目不同,登山測量對天氣的要求極為嚴苛,不僅因為測繪儀器觀測對大氣通視度、信號傳輸的要求,更因為攀登8000米以上雪山時,如果遇到暴風雪等惡劣天氣,將對攀登者造成極大危險。
根據多年的氣象數據積累,珠穆朗瑪峰每年僅有5月份一個月的時間才有適合攀登珠峰的天氣「窗口期」,所有的攀登者都集中在這個時間段登頂,這也是為什麼2019年在尼泊爾珠峰南坡攀登時會出現「堵車」。因此,氣象數據是此次珠峰登頂測量的必要保障。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成立了由16名隊員組成的2020珠峰衝頂測量氣象保障服務隊,分為氣象探測、天氣預報2個保障服務組,為登頂測量期間提供氣象保障服務。其中,氣象探測保障服務組由全區氣象部門地面、高空、裝備技術、信息網絡等業務領域精幹力量抽組而成;天氣預報保障服務組由日喀則市氣象臺預報專家組成。
據介紹,除了每天向珠峰大本營發布精細化的氣象預測預報信息外,氣象保障服務隊在衝頂測量當天20小時內,會在定日縣每隔兩個小時施放高空氣象探測氣球一次,共10次採集距地9000米內各高度層的溫度、溼度、氣壓、風等氣象要素,並與珠峰大本營周圍布設的4個自動氣象站和L波段探空雷達採集的數據進行綜合對比修正後,為測量登山隊衝頂測量提供連續、立體、準確、可靠的氣象數據服務。
按計劃,登頂的隊員還將開展氣象觀測,儘可能多地獲取峰頂氣象、風速等數據,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通信』保障 8噸網絡建設設備運上大本營
在這個全球加速推進信息化的網際網路時代,高效便捷的通信拉近了遠隔萬裡的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距離。通信設備不僅是大家日常聯絡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此次珠峰測量中更承擔著新聞直播、隊伍聯絡以及數據傳輸等重要任務。
為保障各方面通信的需求,西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組織中國移動西藏分公司實施了「5G上珠峰」計劃。通過肩挑牛馱轉運8噸網絡建設設備和生活保障物資,在海拔5300米珠峰大本營、5800米過渡營地、6500米前進營地,通過SA+NSA組網的形式建設了5個5G基站,提供千兆寬帶和專線接入,並在這些區域新鋪設光纜25公裡,同步還建成開通了3個4G基站。多名工作人員堅持在高海拔地區值守,保障在珠峰高程測量期間珠峰網絡暢通、數據傳輸可靠。
屆時,測量登山隊在峰頂作業時,峰頂儀器及6個交會點獲取的各類數據,也將通過專門網絡實時回傳至位於西安的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用於後續的綜合數據計算。
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一座山峰海拔高程數據的背後,凝結著方方面面的默默付出和奮力攻堅,也凝聚著全國億萬人民期盼的目光和美好的祝福。期待珠峰衝頂成功!勇士們凱旋歸來!
華商報記者 卿榮波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熱詞搜索:珠峰測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