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全力做好強降水天氣決策氣象服務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海悅報導 7月中旬以來,北京降水天氣頻發。北京市豐臺區氣象局高度重視降雨天氣氣象服務保障及應急聯動工作,領導全部在崗,加強指揮,及時匯報,做好政府決策參謀;業務人員加強值守,快速反應。充分利用簡訊平臺、戶外電子顯示屏、傳真、豐臺區網格化管理平臺多渠道發布各種預報預警信息,並利用微信群組加強與街鄉鎮氣象信息協理員、村和社區氣象信息員的實時天氣和災情信息互動。

  結合近期降水天氣過程,豐臺區氣象局積極主動做好氣象服務工作,及時發布多期氣象決策服務產品,獲得區政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7月底的幾次強降水天氣過程,區長冀巖根據氣象決策服務專報部署防汛工作,要求各部門、單位、街鄉鎮及時做好防汛準備。強降水天氣過程中,區氣象局與防汛指揮部保持視頻聯絡,及時通報雨情信息及天氣實況,為防汛搶險工作提供決策保障,確保了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責任編輯:賴敏)

  

相關焦點

  • 青銅峽:做好降水大霧天氣氣象服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羅玲報導 3月20日夜間至22日白天,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普降小到中雨,累計降水量達15-20毫米。21日夜間到22日白天,全市出現能見度低於500米的大霧。
  • 【氣象快訊】烏海市氣象局全力做好重汙染天氣 應對氣象服務
    11月15日,烏海市人民政府啟動了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市氣象局立即啟動重汙染天氣氣象保障服務應急響應,進入應急響應工作狀態。 要求各科室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根據《烏海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烏海市氣象局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專項實施方案
  • 氣象部門:加強監測,做好預警服務
    隨著強冷空氣的南下,我區氣象部門嚴陣以待,確保氣象監測工作科學有效。 區氣象局副局長袁雨暉表示:「針對寒潮天氣,區氣象局會對各區域站做好巡視維護,確保數據監測準確。今年11月份,智慧氣象精細化管理系統在區城運中心上線,這為我區的交通、旅遊、農業防汛等部門提供了直通式服務。」
  • 我國多地氣溫或創入冬新低 氣象部門全力做好服務保障
    自1月5日以來,隨著又一股冷空氣入侵,我國中東部地區再次遭遇大範圍降溫天氣,東北南部、華北、黃淮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於1月6日啟動四級應急響應,周密部署服務保障工作,抓實抓細各項舉措。
  • ——浙江防汛防洪氣象服務紀實
    作為省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省防指)專家組成員,4日就已入駐新安江電廠的氣象服務首席馬辛宇,緊盯雷達回波圖絲毫不敢放鬆,後續雨情水情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洩洪的時間和流量,給出科學合理的氣象決策意見是壓力,也是責任!  「預判」雨情 為精準施策提供堅實服務保障  入梅以來,浙江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偏多四成。
  • 東營寒潮來襲氣象部門全力做好服務
    山東東營近期出現了低溫寒冷天氣,達到了2000年以來歷史極值。針對此次天氣過程,東營市氣象局1月4日就提前做出預報,製作決策服務材料報送市委、市政府及農業農村、交通等相關部門,組織各縣區農業氣象技術人員深入養殖、大棚種植戶指導寒潮天氣應對工作。
  • 雲南抗震救災氣象服務深入災區一線
    雲南省氣象局副局長楊明和昭通市氣象局局長張成穩深入彝良縣看望慰問災區職工,召開緊急會議,全力做好抗震救災氣象保障服務和公眾氣象服務工作。  目前,昭通市氣象局取消全部休假,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各項工作運行正常,全力做好抗震救災氣象保障服務和災情上報、宣傳等工作。昭通市氣象局在地震災害發生後,立即啟動重大自然災害(地震)三級應急響應命令,並根據災情的發展升級為二級響應命令。
  • 「中央氣象臺」決策服務手機應用軟體上線
    為進一步加強氣象現代化、信息化建設,國家氣象中心踐行智慧氣象「普惠的氣象服務」和「持續的創新」的內涵,著力提升大數據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在專業天氣預報服務業務中應用的能力,有效提高國省決策服務分析指導水平,國家氣象中心氣象決策服務移動APP建設小組於2016年2月啟動軟體開發計劃,工作組由來自系統室研發人員、決策服務室決策服務人員組成。
  • 中國氣象局各單位進入特別工作狀態做好保障服務
    黃彬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報導 8月31日8時,按照《紀念活動氣象保障服務特別工作狀態工作方案》要求,國家氣象中心工作人員嚴守各自工作崗位,進一步分析天氣形勢,旨在把握專項氣象保障預報服務的節奏,把關重大決策服務材料的預報服務結論,切實做好紀念活動的氣象保障服務。
  • 應對極端天氣 做好自我防護
    7月10日,雲南省氣象局進入防汛抗旱氣象保障服務特別工作狀態,各州(市)氣象局視當地具體情況研判確定應急響應種類和級別。據預測,今年下半年我省氣候狀況總體偏差,主汛期降水分布呈東多西少的趨勢,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旱澇並存概率大,區域性和單點性極端強降水引發山洪地質災害的風險高。為此,全省氣象部門強化責任擔當,抓實抓細汛期氣象服務工作責任落實,全力做好汛期氣象服務。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 李一鵬 黃彬 賈靜淅 王敬濤 曹穎 汪玲玲  眼下,暴雨、雷電、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頻頻闖入人們視線,今年的汛期已拉開大幕。氣象預報越準確、越精細,預警越及時,防災減災的決策部署和行動才會更科學。
  • 做好疫情防控服務保障 氣象部門在行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報導連日來,氣象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李克強總理批示和國務院部署,加強上下聯動和部門協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服務保障工作。作為疫情防控組成員單位,中國氣象局健全協調機制,強化值班值守,切實加強與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單位的溝通聯絡,滾動製作疫情防控氣象服務專報和疫情防控氣象保障服務日報,報送疫情防控組及有關部門。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氣象部門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全力做好氣象保障服務。
  • 氣象部門全力服務保障江達縣再次山體滑坡搶險救援
    中國氣象局全力推進應急保障服務工作,加強與應急管理部協調溝通,成立氣象保障服務專項領導小組,並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中央氣象臺與四川省、西藏自治區氣象臺加強專題天氣會商,並派出首席預報員赴一線指導氣象預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啟動風雲四號,高分一號、二號、三號、四號衛星監測,針對當地天氣條件以及堰塞湖水體面積進行精細化監測。
  • 【工作動態】市氣象局多舉措做好寒潮天氣應急保障服務工作
    1月6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天津地區再次迎來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過程,此次冷空氣影響具有風力大、氣溫低、持續時間長等特點,最低氣溫或將突破近30年同期極端最低氣溫。
  • 中國氣象局五大措施應對近期惡劣天氣(圖)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陳振林介紹了近期應對冷空氣、颱風等惡劣天氣的五大工作重點。中國網現場直播。一是加強領導,深入指導氣象服務工作。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嚴密監測強降雨、颱風、冷空氣等災害性天氣過程動態,上下聯動,全力做好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服務。各級氣象部門加強值班值守,領導幹部靠前指揮,周密部署,為做好各項預報服務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智能氣象,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在國家氣象中心工程師朱文劍看來,「更高、更快、更強」是天氣預報不懈的追求,如何達到更高解析度、更快給出結果、更準確地預測,是現代大氣科學面臨的新考驗。「人工智慧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國內氣象行業對人工智慧技術的關注度正在快速提高。」朱文劍指出,中央氣象臺在定量降水融合預報、颱風智能檢索等方面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去年9月,由天津市氣象局開發的智慧氣象決策服務平臺上線。
  • 中國氣象局全力組織開展江達山體滑坡和堰塞湖搶險服務
    李克強總理要求各相關部門全力協助指導地方抓緊救災減災,妥善做好群眾轉移和避險安置工作,全力排除堰塞湖險情,同時全面排查周邊地質災害隱患,加強監測預警,防止發生次生災害,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災情就是命令!中國氣象局迅速組織開展搶險救災氣象應急保障服務工作。
  • 浙江天氣網新增全省定量降水預報預警服務產品
    為進一步提高突發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省氣象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近年來的氣象現代化建設和科研成果進行整理,開發了基於都卜勒天氣雷達、氣象衛星、自動氣象站、中尺度數值模型等技術手段的3種新增預報產品,分別是1小時和3小時定量降水客觀預報預警和72小時內逐日定量降水預報,已進入業務試運行。
  • 連續96小時服務從未間斷——馬鞍山應對強降雨氣象服務紀實
    響應狀態期間,局領導靠前指揮,全體人員取消休假堅守崗位,加強天氣監測和預警服務,全力投入到強降水氣象服務中去。  市氣象臺每隔3小時滾動發布最新雨情實況及未來三小時短臨預報,天氣形勢不停變化,預報預警也及時訂正更新,暴雨黃色、橙色、紅色信號不停交替。一個個預警信號迅速對外發布,一份份服務材料被快速傳遞。
  • 國家氣象中心:強化科技支撐 服務防汛救災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唐健 趙瑞霞 郭雲謙 韋青 朱文劍 李萍陽報導 7月以來,我國江淮流域出現多次強降水過程,多地江河湖泊發生超警戒以上洪水。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室以研究型業務為抓手,強化新技術新成果快速落地,有效服務業務預報,不斷推進現代化技術研發,有效保障流域防汛氣象服務。  「QPF權重評估推薦平臺」在7月投入業務運行,7月9日通過線上培訓為預報員進行功能演示和實操,及時改進平臺功能,提高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