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極端天氣 做好自我防護

2021-01-15 金臺資訊

陳雲芬

7月以來,隨著強降水、強對流等極端天氣增多,暴雨、洪澇、雷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頻繁發生。6月至8月是雲南的主汛期,在防汛最為關鍵的時期,如何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公眾應掌握哪些防災知識來保障生命財產安全?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洪澇雷暴滑坡泥石流

雲南為何這些災害易發頻發?

7月以來,雲南雨水持續「在線」,6月30日至7月3日、7月11日至12日全省大部地區遭遇了強降水「洗禮」,部分地區出現洪澇、山體滑坡等災害。雲南地處低緯高原,有著特殊的海陸分布和複雜的地形地貌,同時受兩支熱帶季風以及南海和孟加拉灣熱帶風暴影響,天氣系統複雜多變,中尺度強對流天氣頻繁發生,引發的洪澇、雷暴等氣象災害以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嚴重。

以洪澇為例,專家分析,雲南處於雲貴高原,94%的土地為山地,海拔懸殊大,地形地貌十分複雜,而且緯度比較低,接受太陽的熱量相對要多一些。地面熱力差異分布不均衡,雨季的雲南因此常常出現局地單點性強降水,再加上城市排澇系統老化,河道排洩能力不高,鄉村地形多以山地為主,土壤的保水性較差,一旦出現局地單點性強降水,水流容易集中而形成洪澇災害。

雷電發生時會產生強大的電流及強烈的電磁輻射等物理效應,導致人畜傷亡、擊毀建築物、損壞電子設備、引起森林火災等,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雲南的強雷區主要位於南部的西雙版納、普洱,年平均雷暴日超過90天;少雷區主要位於西北部的怒江、迪慶,年平均雷暴日在25天及以下;多雷區主要分布在昆明、玉溪、楚雄、曲靖、昭通、文山、紅河、大理、麗江、保山、德宏、臨滄,這些地區年平均雷暴日多於40天但不超過90天。對於這一汛期「常客」,各地需加強防範。

雲南汛期為何多滑坡、泥石流災害?專家解釋,雲南屬典型的山區省份,地勢南低北高,6大水系貫穿全省,陡坡地分布面積大,特殊的地貌環境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有利地形條件;同時雲南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帶東緣附近,地殼抬升幅度大,破壞性地震頻繁,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而且乾濕季節分明,乾季降水稀少,加速巖土體的風化、鬆散、開裂,雨季降水集中,多大雨、暴雨和連續性強降雨,是絕大多數滑坡、泥石流產生的觸發因素。此外,還有不合理的人為工程活動,也加劇了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早快準」監測預警

築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處於主汛期的雲南,旱澇並存態勢明顯。7月7日,雲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7月10日,雲南省氣象局進入防汛抗旱氣象保障服務特別工作狀態,各州(市)氣象局視當地具體情況研判確定應急響應種類和級別。

據預測,今年下半年我省氣候狀況總體偏差,主汛期降水分布呈東多西少的趨勢,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旱澇並存概率大,區域性和單點性極端強降水引發山洪地質災害的風險高。為此,全省氣象部門強化責任擔當,抓實抓細汛期氣象服務工作責任落實,全力做好汛期氣象服務。

落實「早準快」要求,做好災害性天氣滾動預報預測預警。全省氣象部門充分挖掘強降水「靶向」預警、智能網格預報建設成果,提高短時強降水、冰雹和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和短中期強降水過程預報的預見期,在目前預報預警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對災害性天氣儘量做到早預報、早預警。同時,完善和優化省、州(市)、縣三級從實況業務、短臨預報、短中期到延伸期預報「無縫隙」「一張網」的智能預報業務平臺,並推進雲南智能預報平臺邊建設、邊應用,努力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的提前量和準確率。此外,進一步完善雲南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和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強化多種發布渠道的綜合應用和新媒體拓展,通過自己發、部門轉、媒體播3條線共同發力,提高預警信息的發布時效和覆蓋面。

圍繞重點,增強氣象服務的針對性。我省汛期主要氣象災害和次生災害是暴雨洪澇、強降水引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質災害,重點領域有中小河流、水庫、「五網」建設等重點工程、地質災害易發區、重點旅遊景區、城市防汛、農村寄宿制學校和邊遠山區學校等服務領域。為此,全省氣象部門狠下功夫,以更有針對性的舉措確保汛期氣象服務提質增效。

深化部門聯動,加強動態預報預警支撐。全省氣象部門加強與應急管理、水利、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交通運輸、文化旅遊、地震等部門的聯合會商和信息共享,共同強化分析研判災害風險,協同做好農業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氣象風險、強降水過程氣象風險、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和短時臨災氣象風險等的預報預警工作。

關注預報提前防範

這些「救命」技能要牢記

專家認為,對於廣大公眾而言,應提高防災減災意識,除了關注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信息,自身也要學習並掌握相關的自救技能。

如何防範暴雨洪澇災害?專家提醒,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應急工作;暴雨發生時要切斷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戶外作業,轉移危險地帶人員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場所避雨;學校、幼兒園等要採取適當措施,保證學生和幼兒安全;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路況在強降水路段採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積水路段實行交通引導,駕駛人員應當關注道路積水和交通阻塞情況,確保安全;要做好城市、農田的排澇,注意防範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曠野孤立的大樹、建築物和構築物;河邊、湖邊、山頂的建築物和構築物;地下水出口處、特別潮溼處、山坡與稻田水面交界處、地下有導電礦藏處或土壤電阻率較小處的建築物和構築物;迎風面的建築物和構築物;高聳的煙囪、鐵塔及金屬屋面的建設物和構築物等,都是雷電容易襲擊的對象。因此,建築物要安裝防雷裝置,採取正確的防雷措施,切實做好防護。」專家提出,個人若處於室外,切記不要讓自己成為地面最突出物,要儘量縮小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面,不要在空曠的地方使用金屬杆雨傘、手機和接觸金屬物體,不要從事農作和騎車、開展球類活動、遊泳、划船、垂釣和水上作業,不能在大樹下避雨,或在山頂、樓頂逗留,要遠離煙囪、鐵塔等高聳孤立的物體。若在室內,則要「三要三不要」,即要關閉門窗、遠離各種金屬管線、遠離金屬門窗,不要使用電子電器設備、不要使用太陽能沐浴、不要使用有線電話和網絡。

「下暴雨,泥石流,危險之地是下遊,逃離別順溝底走,橫向快爬上山頭,野外宿營不選溝,進山一定看氣候。」專家提醒,若收到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要及時對有危險的居民及設施採取緊急疏散避災或保護措施;當地出現了暴雨或連續強降水後,需留心周圍環境,特別警惕遠處傳來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異常聲響,這很可能是即將發生泥石流的徵兆;當聽到危險區內有轟鳴聲、主河洪水上漲或正常流水突然斷流時,應果斷採取逃生措施,要向溝岸兩側山坡跑,離開溝道、河谷地帶,不要順溝方向向上遊或下遊跑,可以就近選擇樹木生長茂密的地帶逃生,但不要上樹躲避。

相關焦點

  • 極端天氣如何做好自我防護?這份手冊請收好!
    近期我國多地強對流天氣頻繁上線先後出現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極端天氣如何加強防範進行自我保護?暴雨天出行該注意什麼?儘量不要外出,尤其是自我防範能力較弱的老人和小孩,最好留在家裡。妥善保護易受冰雹襲擊的汽車等室外物品或設備。如果在室外,要趕緊用雨傘、挎包等物品保護頭部,及時躲避到建築物、堅固的遮擋物下面,防止被冰雹砸傷。無遮擋物時,要躲到背風處,雙臂交叉護住頭部和臉部,腿前屈並下蹲,手背部向上,儘量減少身體部位裸露。
  • 【健康知識】極端天氣如何做好自我防護?這份手冊請收好!
    【健康知識】極端天氣如何做好自我防護?這份手冊請收好!先後出現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極端天氣如何加強防範進行自我保護?如何應對雷雨天氣?雷電交加時,勿打手機或有線電話,應在雷電過後再撥打,以防雷電波沿通信信號入侵,造成人員傷亡。發生雷電時,應關閉電視機、電腦,更不能使用電視機的室外天線。如果在野外遇到雷電,千萬別站在孤立的高樓、電桿、煙囪、房角房簷、大樹、高塔、廣告牌下躲雨。
  • 應對極端惡劣天氣,吉林長春市發布停課通知
    為有效應對此次極端惡劣天氣,確保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調整學校作息時間策中心城區、開發區中小學(幼兒園),於11月19日停課一天,雙陽、九臺、農安、榆樹、德惠、公主嶺視天氣情況自行調整作息時間。
  • 為應對雨雪降溫極端天氣 長春市教育局發布重要通知
    為有效應對此次極端惡劣天氣,確保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一、調整學校作息時間中心城區、開發區中小學(幼兒園),於11月19日停課一天,雙陽、九臺、農安、榆樹、德惠、公主嶺視天氣情況自行調整作息時間。
  • 關於做好雨雪極端天氣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
    關於做好雨雪極端天氣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委、辦、局,各有關單位:據氣象部門預報,預計11月18-20日我市將有一次較強雨雪天氣過程為做好居民生產生活保障工作,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視極端天氣應對工作各區、縣(市)政府、市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災害性天氣防範應對工作,克服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出現極端天氣時,要及時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及相關應急響應,出現災情、險情時,主要領導要靠前指揮,履行好本地區、本部門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 看看我省消防救援隊伍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看看我省消防救援隊伍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2021-01-07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汝南縣羅店鎮積極做好低溫極端天氣防範應對工作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吳國華 通訊員 阮紅全)連日來,為有效應對低溫雨雪等極端天氣,汝南縣羅店鎮高度重視,提前預警,多措並舉,確保轄區內貧困戶等弱勢群體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對各村孤寡老人、殘疾人、貧困戶等特殊群體進行全面排查,提前做好重點人民群眾的生活起居、防寒保暖、預防煤氣中毒等項工作。該鎮積極做好低溫等極端天氣應急預案工作,成立應急救助工作領導小組,組建25人應急隊伍,儲備應急物資。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加強應急處置的準備,接收傳達好上級領導指示要求,確保政令暢通。
  • 應對極端嚴寒天氣 做好環境應急響應
    近期,面對大風、強降溫的極端天氣,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港區分局高度重視、及時部署,深入排查,充分做好環境應急響應準備。一、領導高度重視。面對極端寒潮天氣,我局領導高度重視,提前部署,帶隊開展應急檢查,對重點企業進行幫扶指導,督促企業做好環境應急事件準備。
  • 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美國攝影師吉姆·裡德(Jim Reed)拍攝的極端天氣「奇觀」。美國攝影師吉姆·裡德(Jim Reed)拍攝的極端天氣「奇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楊貴名指出,極端天氣是指正常天氣(氣候)的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態,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事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近幾年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確實有所增加,但仍然屬於小概率事件。
  • 棚室蔬菜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寒潮、大風天氣來臨時,容易對溫室大棚等設施和設施內蔬菜造成嚴重損害,所以要根據天氣預報情況,及早採取提前預防和災後處理的措施,減輕因災害天氣給設施和蔬菜帶來的損失。1、及時關注天氣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做好各種防範措施,這是確保棚室蔬菜生產順利進行、避免經濟損失的一項重要工作。
  • 應對極端天氣 昆明進步明顯
    根據天氣預報,1月10日至11日,在強冷空氣的影響下,昆明全市將出現小雪、雨夾雪天氣,氣溫將降至零下,城市運轉將接受一波嚴峻考驗。7日下午,昆明市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召開了一次「雨雪冰凍災害專題會商會」,十多個部門參與會議,準備迎戰這次寒潮侵襲。 對於「春城」昆明來說,酷暑、嚴寒這類極端天氣並不多見,應對這類天氣的經驗自然也相對較少。
  • 我市召開應對冬季極端天氣工作會議
    為科學有效應對雨雪冰凍天氣,防止發生重大事故,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11月29日,我市召開應對冬季極端天氣工作會。市委副書記楊澎參加會議。會議對冬季低溫冰凍雨雪天氣和清掃積雪等工作進行了詳細安排,楊澎針對各部門、鎮辦的職能分工,就應對冬季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提出了具體要求。
  • 張慶偉在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極端天氣工作
    張慶偉在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極端天氣工作時強調積極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黑龍江日報19日訊 (記者 曹忠義)19日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來到黑龍江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工作
  • 專家指出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8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 人民日報:「防」字當頭應對極端天氣
    進入汛期以來,我國極端性天氣增多,防災減災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和各地都在積極行動,採取措施保護群眾、緩解災情,不斷夯實公共安全防線。   極端天氣頻發,可謂「環球同此涼熱」。印度罕見高溫持續半個多月,造成逾千人死亡;巴西北部出現乾旱,秘魯、智利等國家的部分地區則遭洪澇襲擾;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供水緊張,俄克拉何馬州和德克薩斯州卻遭遇暴風雨。
  • 吉林省積極做好防低溫、防暴雪、防冰凍等極端天氣應對準備工作
    &nbsp&nbsp&nbsp&nbsp11月19日下午,吉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應對雨雪冰凍天氣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從18日開始,吉林省迎來歷史罕見的強雨雪大風冰凍天氣,具有雨雪風交加、氣溫驟降、降水量大、持續時間長、覆蓋範圍廣等特點,對安全生產工作帶來嚴峻挑戰,對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目前,全省上下正在積極做好防低溫、防暴雪、防冰凍等極端天氣應對準備工作。
  • 張慶偉:積極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 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張慶偉在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極端天氣工作時強調 積極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 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19日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來到黑龍江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工作,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堅守在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一線的交通民警、幹部職工、清冰雪作業人員表示慰問和感謝。
  • 我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為了提高全球抵禦災害的能力,減輕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危害,各國氣象部門通過世界氣象組織這一強有力的機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監測、預報和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渠道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 滬修訂應對極端天氣的實施意見 四種紅警一拉可能要停工停課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哪些極端天氣會啟動應急預案?哪些時段發布氣象災害紅色預警時,中小學幼託機構採取停課措施?單位如何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受極端天氣影響的上班族?為適應上海應急管理機構改革和今年6月1日起上海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新標準,市應急局會同市氣象局對《本市應對極端天氣停課安排和誤工處理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實施意見》今天正式公布。
  • 資中縣供電公司:做好五方面工作應對雨雪冰凍天氣
    四川新聞網消息 近日,內江市氣象臺發布的強降溫藍色預警,資中縣地區將迎來一次強降雪天氣。1月7日,國網資中縣供電公司緊急召開應對「1.7」雨雪冰凍極端天氣工作會,安排部署雨雪冰凍天氣防災搶險工作。為切實防範雨雪冰凍極端天氣對電力設施造成的安全風險,做好電網防災搶險準備,資中公司高度重視,提前制定雨雪冰凍天氣方案及災害應急處置預案,及早安排部署,動員各部門、班所全力參與雨雪冰凍極端天氣應急處置工作。此次寒潮降溫天氣來勢洶洶,資中公司提前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全力防範極端天氣對電力線路和設備運行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