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極端天氣 昆明進步明顯

2021-01-15 騰訊網

寒潮要來了!根據天氣預報,1月10日至11日,在強冷空氣的影響下,昆明全市將出現小雪、雨夾雪天氣,氣溫將降至零下,城市運轉將接受一波嚴峻考驗。7日下午,昆明市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召開了一次「雨雪冰凍災害專題會商會」,十多個部門參與會議,準備迎戰這次寒潮侵襲。

對於「春城」昆明來說,酷暑、嚴寒這類極端天氣並不多見,應對這類天氣的經驗自然也相對較少。但「少」不等於欠缺,未雨綢繆才是聰明的應對之道。此次,通過報導可以看出,昆明市明顯加強了城市交通、水電燃氣、建築工地、公共安全、民政救助等方面的準備工作,意在確保城市正常運轉和市民生活穩定。特別是自來水公司成立防凍應急處置小組,供電局開展防冰、加固等措施,農業林業部門開展綠植防護防範措施,很明顯是吸取了以前的教訓,「查缺漏、補短板」的舉措。

昆明人可能都還記得,2016年年初,一場劇烈寒潮突然來襲,城市中大量水管、水錶因水結冰遭到損壞,許多小區停水,居民不得不忍受陰冷且無水可用的居家生活;街道上不耐寒的綠化樹種遭受嚴重凍害,造成巨額損失。當時曾有媒體報導這場嚴寒時,發出「似乎昆明人並沒有吸取經驗教訓」的感慨——2013年12月,一場嚴寒就曾導致昆明各小區的近萬隻水錶和大量太陽能水管被凍壞。

從這幾次寒潮時間看,昆明冬季遭遇氣溫降至零下的概率,差不多每三四年就有一次。雖然比不上北方頻繁,但也不是全無可能。這就意味著昆明的城市管理者需要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尤其是2019年成立應急管理部門之後,從體制機制到人力物力再到經驗手段,都具備了條件,在應對此類突發狀況時,效果會更好。從這次召集會商會的主體「昆明市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委員會」就能看出,昆明在「城市如何應對極端天氣」這個問題上建立了多部門會商機制,統籌能力和應對能力有了明顯加強,考慮更周到,準備更充分。

「政府職能優化、協同高效」,這是政府部門努力追求的目標之一。2020年的昆明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要以市域空間治理、突發公共事件、預警處置等為重點,謀劃建設一批場景化、業務協同和應用項目,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以推進政府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優化行政決策、執行和監督等機制。這個目標不光提出來,而且已經在做了。相信不久後就要來臨的「2021年第一場寒」,在科學預判、積極應對之下,能夠被有效地化解。

但是,必須強調的是:結果好不好,要看執行力。這次寒潮中若再出現大批樹木被凍死、大量水管被凍裂的情況,那問題就不在「頭部」,而在於「手腳」了。

相關焦點

  • 昆明新機場高速公司保障極端天氣道路通行安全
    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周智宇 1月11日昆明遭遇「斷崖式」降溫,周邊多條高速公路採取封閉措施進行交通管制。昆明新機場高速公司按照統一部署,投入40餘人、8輛應急車輛、融雪劑8噸,防止路面結冰情況的發生,在不全線封閉的前提下確保車輛安全通行。
  • 8噸融雪劑確保昆明新機場高速極端天氣道路通行安全
    工作人員保障機場高速公路通行 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1月11日,昆明遭遇「斷崖式」降溫,周邊多條高速公路採取封閉措施進行交通管制。昆明新機場高速公司按照統一部署,投入40餘人、8輛應急車輛、融雪劑8噸,防止路面結冰情況的發生,在不全線封閉的前提下確保車輛安全通行。
  • 人民日報:「防」字當頭應對極端天氣
    進入汛期以來,我國極端性天氣增多,防災減災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和各地都在積極行動,採取措施保護群眾、緩解災情,不斷夯實公共安全防線。   極端天氣頻發,可謂「環球同此涼熱」。印度罕見高溫持續半個多月,造成逾千人死亡;巴西北部出現乾旱,秘魯、智利等國家的部分地區則遭洪澇襲擾;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供水緊張,俄克拉何馬州和德克薩斯州卻遭遇暴風雨。
  • 面對極端天氣 其他國家如何應對?
    中國南部地區將出現強烈季風降雨天氣,這樣的天氣還將延伸到東南亞和印度東部。近來,高溫、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頻頻在世界各地出現,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也愈發頻繁和嚴重。世界氣象組織近年來多次發布報告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極不尋常。各國應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 鳥類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新的研究表明,幾種鳥類已經改變了它們的行為,以應對氣候變化模型預測的更炎熱和更乾燥的天氣。這些反應根據極端天氣的持續時間和鳥類的特性而有所不同。隨著氣候變化,熱浪和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正變得越來越常見。結合Daymet的高解析度天氣數據和全球公民科學倡議eBird的地面觀測,一個研究小組最近調查了北美東部109種鳥類對此類事件的反應。
  • 極端天氣頻現 唯有合力應對
    最近,全球極端天氣頻現,折射出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正為人們敲響警鐘。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英國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稱,自2005年以來,世界各地的洪水次數已經增加15倍,極端氣溫事件增加20倍,野火次數增加7倍。   專家普遍認為,人類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全球變暖的主因,而這又導致熱浪、颶風和寒潮等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   局地氣候變化的原因與當地的生產力發展方式和氣候特徵有關,不能一概而論。
  • 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美國攝影師吉姆·裡德(Jim Reed)拍攝的極端天氣「奇觀」。美國攝影師吉姆·裡德(Jim Reed)拍攝的極端天氣「奇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楊貴名指出,極端天氣是指正常天氣(氣候)的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態,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事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近幾年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確實有所增加,但仍然屬於小概率事件。
  • 關於做好雨雪極端天氣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
    關於做好雨雪極端天氣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委、辦、局,各有關單位:據氣象部門預報,預計11月18-20日我市將有一次較強雨雪天氣過程其中主要時段在18日夜間至19日夜間(18日夜間全市陰有雨夾雪轉大雪、局地有暴雪,19日白天全市陰有暴雪,19日夜間全市陰有中到大雪),過程降水量為20~50mm、局地可能超過50mm;18日開始氣溫明顯下降,21日和22日夜間最低氣溫將降至-20~-12℃;17-21日風力較大,平均風力4~6級,陣風7~9級。
  • 應對極端惡劣天氣,吉林長春市發布停課通知
    為有效應對此次極端惡劣天氣,確保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調整學校作息時間策中心城區、開發區中小學(幼兒園),於11月19日停課一天,雙陽、九臺、農安、榆樹、德惠、公主嶺視天氣情況自行調整作息時間。
  • 我市召開應對冬季極端天氣工作會議
    為科學有效應對雨雪冰凍天氣,防止發生重大事故,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11月29日,我市召開應對冬季極端天氣工作會。市委副書記楊澎參加會議。會議對冬季低溫冰凍雨雪天氣和清掃積雪等工作進行了詳細安排,楊澎針對各部門、鎮辦的職能分工,就應對冬季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提出了具體要求。
  • 專家指出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8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 張慶偉在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極端天氣工作
    張慶偉在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極端天氣工作時強調積極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黑龍江日報19日訊 (記者 曹忠義)19日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來到黑龍江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工作
  • 氣象局詳解應對雨雪冰凍情況 研討極端天氣成因
    而且這樣的大氣環流形勢穩定少變,先後在我國黃河及其以南地區接連出現了四次明顯的天氣過程,即發生在10-16日、18-22日、25-29日和31日-2月2日,並呈現出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強度大、多種災害並發等四個特點。影響範圍廣。此次天氣過程涉及貴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廣西、重慶、廣東、浙江、四川、陝西、江蘇、雲南、甘肅、河南、青海、西藏、山西、上海等19個省(區、市)。
  • 應對極端天氣 做好自我防護
    陳雲芬7月以來,隨著強降水、強對流等極端天氣增多,暴雨、洪澇、雷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頻繁發生。6月至8月是雲南的主汛期,在防汛最為關鍵的時期,如何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公眾應掌握哪些防災知識來保障生命財產安全?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洪澇雷暴滑坡泥石流雲南為何這些災害易發頻發?
  • 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矯梅燕指出,《報告》的相關結論對中國政府與社會各界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更好地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災害、提高綜合風險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指導作用,對其它國家也具有借鑑意義。  《報告》由中國氣象局會同民政部、水利部、農業部、海洋局、衛生部、環保部、中科院、社科院以及相關高校共12個政府部門、33家單位、125位作者,歷時近兩年共同編寫。
  • 我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為了提高全球抵禦災害的能力,減輕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危害,各國氣象部門通過世界氣象組織這一強有力的機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監測、預報和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渠道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 棚室蔬菜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受寒潮天氣影響,預計我市6~7日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6日白天到夜間,我市偏北風4~5級陣風6~7級,同時氣溫將明顯下降,過程降溫幅度在10℃左右,7日早晨最低溫度-15℃左右,局部可達-17℃。我市將進入入冬以來最強降溫。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記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2015年可能是歷史上最暖年份,海洋表面溫度也達到監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015年極有可能超出1℃的臨界值。」WMO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說。
  • 為應對雨雪降溫極端天氣 長春市教育局發布重要通知
    為有效應對此次極端惡劣天氣,確保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一、調整學校作息時間中心城區、開發區中小學(幼兒園),於11月19日停課一天,雙陽、九臺、農安、榆樹、德惠、公主嶺視天氣情況自行調整作息時間。
  • 今年冬季昆明有概率出現明顯降雪
    12月1日,昆明市氣象局召開2020年昆明市天氣氣候情況及今冬明春天氣形勢分析新聞通報會。通報會上對今冬明春氣候趨勢進行預測,並對今冬明春氣象災害風險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