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2020-09-04 冬哥譜科


許多鳥類對溫度變化很敏感,因此它們可以作為氣候變化的先兆。

新的研究表明,幾種鳥類已經改變了它們的行為,以應對氣候變化模型預測的更炎熱和更乾燥的天氣。

這些反應根據極端天氣的持續時間和鳥類的特性而有所不同。

隨著氣候變化,熱浪和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正變得越來越常見。

結合Daymet的高解析度天氣數據和全球公民科學倡議eBird的地面觀測,一個研究小組最近調查了北美東部109種鳥類對此類事件的反應。

鳥類被認為是研究環境變化的一個很好的分類學群體,因為它們很容易被研究人員和公民科學家觀察到。

事實上,世界各地的觀鳥愛好者已經為康奈爾鳥類學實驗室管理的eBird行動應用程式貢獻了超過6.5億條記錄。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目擊資料庫之一。

博士後研究員傑裡米·科恩(Jeremy Cohen)表示:「我們第一次可以看到,在整個大陸的極端天氣條件下,物種會立即做出怎樣的反應。」

科恩和他的同事發現,某些鳥類在極端天氣後立即被觀察到的頻率低於正常天氣條件下。

除了簡單的物種存在或不存在之外,研究小組還使用eBird的數據來仔細檢查鳥類的特徵,如體重、覓食行為、遷徙距離和流行率。

他們發現,遷徙距離和流行率(鳥類的普遍程度)是對極端天氣反應行為轉變的最大預測因素。

在每周的尺度上,在一周的酷熱之後,常年居住或僅短距離遷徙的鳥類較少被觀察到。

例如,卡羅萊納山雀(上圖)經常出現在美國東南部的後院,它的一生都不會遷徙。

科恩說:「在它的一生中,一隻鳥可能只會移動幾公裡。」

在經歷了一周的酷熱之後,與正常天氣條件相比,卡羅萊納山雀被觀察到的頻率較低。

頂部的地圖顯示了熱浪過後山雀目擊事件的預測減少。

山雀在其活動範圍的邊緣受到極端溫度的影響最大,比如德克薩斯州和西維吉尼亞州。


科恩指出,當eBird用戶報告鳥類的頻率減少時,很難確切知道它們會發生什麼,但科學家們知道,鳥類不能長期減少活動。

它們需要活躍起來才能覓食。

在極端天氣中出現頻率較低的物種可能會將它們的築巢地點轉移到更涼爽的地方。

如果它們找不到一個更適合它們的覓食或繁殖習慣的棲息地,其他的可能會死亡。

另一方面,在極端炎熱的一周後,更頻繁地觀察到遷徙距離較長的鳥類。

科恩推測,這可能是因為候鳥經常暴露在溫暖的熱帶溫度下,能夠忍受這些溫度。

此外,許多熱帶候鳥是食蟲動物,可能會追逐在炎熱天氣活躍的昆蟲。

科恩和他的同事還觀察了鳥類對極端乾燥條件的反應。

像美洲烏鴉這樣的普通物種似乎沒有受到季節性乾旱的影響。

然而,一些不太常見的鳥類,如北帕魯拉,在長期乾旱後較少被觀察到。

有些鳥類特別適合某一特定的棲息地或食物來源,乾旱可能會破壞它們。

來源:NASA

相關焦點

  • 面對極端天氣 其他國家如何應對?
    中國南部地區將出現強烈季風降雨天氣,這樣的天氣還將延伸到東南亞和印度東部。近來,高溫、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頻頻在世界各地出現,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也愈發頻繁和嚴重。世界氣象組織近年來多次發布報告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極不尋常。各國應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 我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為了提高全球抵禦災害的能力,減輕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危害,各國氣象部門通過世界氣象組織這一強有力的機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監測、預報和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渠道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 應對極端天氣 昆明進步明顯
    根據天氣預報,1月10日至11日,在強冷空氣的影響下,昆明全市將出現小雪、雨夾雪天氣,氣溫將降至零下,城市運轉將接受一波嚴峻考驗。7日下午,昆明市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召開了一次「雨雪冰凍災害專題會商會」,十多個部門參與會議,準備迎戰這次寒潮侵襲。 對於「春城」昆明來說,酷暑、嚴寒這類極端天氣並不多見,應對這類天氣的經驗自然也相對較少。
  • 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美國攝影師吉姆·裡德(Jim Reed)拍攝的極端天氣「奇觀」。美國攝影師吉姆·裡德(Jim Reed)拍攝的極端天氣「奇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楊貴名指出,極端天氣是指正常天氣(氣候)的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態,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事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近幾年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確實有所增加,但仍然屬於小概率事件。
  • 看看我省消防救援隊伍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看看我省消防救援隊伍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2021-01-07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防」字當頭應對極端天氣
    進入汛期以來,我國極端性天氣增多,防災減災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和各地都在積極行動,採取措施保護群眾、緩解災情,不斷夯實公共安全防線。   極端天氣頻發,可謂「環球同此涼熱」。印度罕見高溫持續半個多月,造成逾千人死亡;巴西北部出現乾旱,秘魯、智利等國家的部分地區則遭洪澇襲擾;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供水緊張,俄克拉何馬州和德克薩斯州卻遭遇暴風雨。
  • 極端天氣事件如何影響能源系統
    科技日報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能源》雜誌17日集中發表了6篇評論文章和1篇研究論文,集合瑞士、瑞典、美國等多位科學家討論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對能源系統造成的「幹擾」。這份焦點(Focus)專刊主要探討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能源科學的各學科可以研究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
  • 棚室蔬菜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受寒潮天氣影響,預計我市6~7日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6日白天到夜間,我市偏北風4~5級陣風6~7級,同時氣溫將明顯下降,過程降溫幅度在10℃左右,7日早晨最低溫度-15℃左右,局部可達-17℃。我市將進入入冬以來最強降溫。
  • 應對極端惡劣天氣,吉林長春市發布停課通知
    為有效應對此次極端惡劣天氣,確保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調整學校作息時間策中心城區、開發區中小學(幼兒園),於11月19日停課一天,雙陽、九臺、農安、榆樹、德惠、公主嶺視天氣情況自行調整作息時間。
  • 極端天氣有可能成常態,我們如何應對?
    應該看到,此次汛情的禍首——極端天氣有可能成為常客。氣象專家預測,未來5年全球氣溫將首次突破比工業化前時期高1.5攝氏度的門檻,氣候變暖正大幅度改變江河動態,使大江大河生態系統變得脆弱,改變洪水或乾旱的頻率和強度。為應對極端天氣可能帶來的災害,此次防汛中暴露出的一些薄弱環節不能忽視。
  • 我市召開應對冬季極端天氣工作會議
    為科學有效應對雨雪冰凍天氣,防止發生重大事故,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11月29日,我市召開應對冬季極端天氣工作會。市委副書記楊澎參加會議。會議對冬季低溫冰凍雨雪天氣和清掃積雪等工作進行了詳細安排,楊澎針對各部門、鎮辦的職能分工,就應對冬季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提出了具體要求。
  • 專家指出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8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 張慶偉在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極端天氣工作
    張慶偉在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極端天氣工作時強調積極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黑龍江日報19日訊 (記者 曹忠義)19日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來到黑龍江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工作
  • 極端天氣頻現 唯有合力應對
    最近,全球極端天氣頻現,折射出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正為人們敲響警鐘。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英國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稱,自2005年以來,世界各地的洪水次數已經增加15倍,極端氣溫事件增加20倍,野火次數增加7倍。   專家普遍認為,人類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全球變暖的主因,而這又導致熱浪、颶風和寒潮等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   局地氣候變化的原因與當地的生產力發展方式和氣候特徵有關,不能一概而論。
  • 關於做好雨雪極端天氣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
    關於做好雨雪極端天氣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委、辦、局,各有關單位:據氣象部門預報,預計11月18-20日我市將有一次較強雨雪天氣過程為做好居民生產生活保障工作,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視極端天氣應對工作各區、縣(市)政府、市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災害性天氣防範應對工作,克服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出現極端天氣時,要及時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及相關應急響應,出現災情、險情時,主要領導要靠前指揮,履行好本地區、本部門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 為應對雨雪降溫極端天氣 長春市教育局發布重要通知
    為有效應對此次極端惡劣天氣,確保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一、調整學校作息時間中心城區、開發區中小學(幼兒園),於11月19日停課一天,雙陽、九臺、農安、榆樹、德惠、公主嶺視天氣情況自行調整作息時間。
  • 張慶偉:積極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 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張慶偉在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極端天氣工作時強調 積極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 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19日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來到黑龍江省氣象局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調度指揮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工作,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堅守在應對暴雪大風極端天氣一線的交通民警、幹部職工、清冰雪作業人員表示慰問和感謝。
  • 氣象局詳解應對雨雪冰凍情況 研討極端天氣成因
    四次天氣過程接踵而來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呈現四大特點鄭國光介紹說,從1月上旬開始,影響我國的大氣環流形勢發生突變,使得我國大部分地區由晴暖天氣轉為低溫、多雨雪天氣。「異常大氣環流」主導 「拉尼娜事件」推波助瀾兩大原因導致我國出現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鄭國光說,最近,中國氣象局先後組織了多次在京部分院士專家深入研討這次我國大範圍持續的極端天氣產生的原因。專家們認為:大氣環流異常是造成這次大範圍持續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的根本原因。
  • 滬修訂應對極端天氣的實施意見 四種紅警一拉可能要停工停課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哪些極端天氣會啟動應急預案?哪些時段發布氣象災害紅色預警時,中小學幼託機構採取停課措施?單位如何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受極端天氣影響的上班族?為適應上海應急管理機構改革和今年6月1日起上海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新標準,市應急局會同市氣象局對《本市應對極端天氣停課安排和誤工處理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實施意見》今天正式公布。
  • 極端天氣下對光伏電站有什麼影響 又應如何應對預防?
    而特殊氣候條件對於光伏電站有哪些影響,沒有任何遮擋的光伏組件如何能夠抵擋住這種衝擊?有很多投資者都會有這方面的擔心,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解怎樣有效的抵禦極端氣候對光伏電站的影響。❹極端雷暴的影響雷暴可能導致電氣設備雷擊毀壞,不能工作,影響光伏電站電能輸出。❺極端降雪的影響積雪有可能造成光伏組件的大面積損壞,影響光伏電站電能輸出。所以,在進行光伏發電系統設計時都需要對以上因素進行考慮。系統如何能否抗大風、抗冰雹、抗積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