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今年暴雨連綿?科學解釋

2021-01-07 這裡有大千世界

今年夏天,多地都發生了強降雨。其中一星期前,暴雨席捲華中,華南地區,

許多城市形成了內澇。水位數次淹沒之人胸部。湖北幾十個縣市區接連發布暴雨預警

這是為啥呢?難道今年真是個不平凡的年?其實不然,由於今年情況特殊,很多人便會出於臆想,把許多不好的事情都強行地和今年的疫情和數年聯繫在一起。這往往是封建迷信思想在作怪。其實這天氣狀況是可以用科學解釋的。

先看一下,暴雨的狀況吧

26日上午,湖北宜昌降下大暴雨。宜昌氣象部門在27日上午9點55分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城區白龍崗自動氣象站監測記錄顯示,8點到11點三個小時內降水量達139.7毫米,為20年一遇標準。

降水倒灌進地下車庫,電動車和小轎車被水衝走,齊腰深的積水……一時間,宜昌的暴雨刷爆朋友圈。

其中長陽縣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相當於在一天之內把一年之內約1/6的雨水都下下來了,可見雨水之大。

長江水位迅速上漲

在高考期間,暴雨甚至影響了高考!

降雨帶,從一個星期前的湖北南部地區,轉移到江西北部地區,目前九江,南昌出現強降雨。鄱陽湖水位上升。多的城市出現內澇

鄱陽湖水位上升,湖水淹沒馬路

那這是為什麼呢今年為何暴雨連綿?

首先和大家為什麼會下雨: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後,就變成水蒸氣被蒸發到空氣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氣便凝聚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徑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們又小又輕,被空氣中的上升氣流託在空中.就是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雲.這些小水滴要變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體積大約要增大100多萬倍.

降雨分為鋒面雨和對流雨以及地形雨等

鋒面雨:

地形雨:

對流雨:

今年出現了好幾次強對流的天氣狀況,暖溼氣流和較低溫度的相遇形成大量降雨。也有科學家推測,今年天氣的異常,如澳洲的乾旱導致的山火,和目前普降的暴雨,都可能和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2020祝大家都能身體健康,一起順順利利度過著不平凡的一年!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哦。會有更多精彩的關於城市、地理、科學等方面的分析哦

相關焦點

  • 美國加州大火持續燃燒,澳洲暴雨連綿不絕,網友:堪稱難兄難弟
    我們都知道今年地球的氣候呈現一個比較反常的形勢,比如在年初的時候南極的氣溫突破新高,甚至出現了綠色藻類的情況,這代表南極的平均氣溫可能已經超過了0攝氏度,兩極的冰川都面臨消融的情況,而這其實都是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問題。
  • 為何今年上海多暴雨?專家:弱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6月2號以來,中央氣象臺已連續28天發布暴雨預警,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而今年上海的梅雨季節也是屢遭暴雨光顧,為何今年的雨水特別充沛?上海何時出梅呢?來看專家解讀。從局部的地方來說,今年南海夏季風暴比較早,而且比較穩定,所以江南雨帶一直呈比較強盛的態勢,上海處於雨帶的附近,有的時候會被雨帶所影響,所以降雨比較多,本來非典型的梅雨現在回歸典型了。」
  • 這個夏天,南方為何降雨不斷?
    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題:新聞分析:這個夏天,南方為何降雨不斷?新華社記者高敬中央氣象臺6月21日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21日至22日,湖北西南部和東南部、湖南中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南部、福建中北部以及四川東部、重慶、貴州北部和東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南方地區持續陰雨連綿。
  • ...高溫緊隨而至-暴雨黃色預警 體感溫度 暴力 大暴雨 厄爾尼諾...
    原標題: 未來10天雨量將趕上一個梅雨季 今年入梅又遇暴雨,松江雨最大現「看海」,本周三至本周六申城暫不衝擊高溫日  東方網6月21日消息:申城剛入梅,梅雨季的首場暴雨說來就來,連續第三年開梅遇暴雨,又讓申城西南一些地區看了「海」。記者從市氣象局了解到,申城自6月1日入汛以來至20日,降水量已較常年顯著偏多1.3倍。
  • 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身邊的科學我國24小時暴雨預警準確率可達89%,但預報仍是世界級難題有人說,沒有比夏天更讓人關注天氣預報的季節,雷電、暴雨、高溫、颱風,以及相應的城市高溫、內澇,山區泥石流、洪澇等災害,都曾無數次地在這個季節一一上演。
  • 為何「最美晚霞」總在暴雨後?
    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南方的夏季,天氣熱,雨水多,往往是一會晴天一會暴雨。而雨後的傍晚,天氣轉晴後容易出現火燒雲,漫天雲霞非常壯美。
  • 全北京都在等一場今年最強大暴雨,然而…
    全北京都在等一場今年最強大暴雨,然而… 2020-08-12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暴雨中的這些傳言,我們為你科學解釋
    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今年雨水來得早、雨量大,全國多地刷新歷史紀錄。雷電、暴雨等這些強對流天氣現象,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暴雨之下,一些傳言對於飲用水源、電動車和太陽能熱水器的安全使用提出了疑問,更將暴雨和海市蜃樓等自然現象相關聯。為了釐清真相,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聽聽他們怎麼說。
  • 醉漢颱風貝碧嘉已在廣東雷州登陸,華南持續暴雨終於要結束了
    8月15日晚9點40分前後,今年最怪颱風貝碧嘉已在湛江雷州登陸,強度為9級的熱帶風暴。如果不出意外,這是貝碧嘉在我國的第三次登陸也是最後一次登陸,它將穿過雷州半島進入北部灣,隨後在越南登陸並消散。這個奇葩颱風終於要迎來了大結局。
  • 科學家慎言:今年可能出現流星暴雨
    新華社北京十一月十日消息:北京天文臺的專家今天透露,今年將有可能出現比去年規模更大的獅子座流星雨甚至流星暴雨,但在中國不一定能觀測到。  北京天文臺副臺長趙剛說,十一月十七、十八日在獅子座附近將可能有每小時五百顆以上的流星出現,但如果流星雨發生在北京時間中午十二點左右,中國的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將失去觀測這個天文奇觀的機會。
  • 近期南方暴雨有多暴烈?為何陷入「車輪戰」?未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呈現出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7月4日至10日,重慶、貴州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
  • 不是沒有科學依據
    不過這一解釋並未得到證實。 乳狀雲可以連綿上百公裡,一瓣可延伸一公裡多,不過通常只保持10-15分鐘。不過許多事物都有兩面性,美麗的東西常常伴隨著危險。乳狀雲也正是如此,每當它出現的時候,往往就預示著會有大風暴或其他極端天氣。
  • 為何今年高溫破紀錄,7月颱風不生成?氣象專家:太平洋高壓太強
    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表示,今年6-7月太平洋高壓異常的強勢,勢力範圍已經完全壟罩到臺灣、華南甚至南海一帶,西南季風難以吹送到臺灣附近,臺灣的梅雨季早在6月初就已結束,開始天天都是高溫酷熱的日子。氣象專家解釋為何今年高溫破紀錄、颱風不生成、季風來不了的原因。事實上,在正常情況下,太平洋高壓平均的勢力範圍大概在中緯度的洋面,低緯度讓出空間讓颱風可以發展,西南季風進入南海,梅雨鋒面則依照時節南北擺動。
  • 深圳暴雨紅色預警,萌娃憑實力寫出雨量大小:家長來科普雨那麼多
    9月15日下午,深圳氣象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全市進入暴雨緊急防禦狀態:非寄宿制學校停課,寄宿制學校及幼兒園繼續上課,學校指派專人負責安全問題。每逢這一時節,降水會明顯增多,除了西北內陸,多數地區在秋高氣爽的同時,也會出現秋雨連綿的景象。為什麼這個時候,我國的降水如此之多呢?這就要從降水的成因說起了。重點來嘍!
  • 南方暴雨連連、北方熱浪滾滾!極端天氣為何扎堆來襲?
    來源:國是直通車「買單」時間逼近△ (資料圖)南方暴雨。中新社記者 張浩鉞 攝6月打開了南方的「水龍頭」,也打開了北方的「燒烤爐」。監測顯示,今年南方的暴雨和北方的高溫天氣都甚於往年,雲南旱災也持續日久。今年極端天氣為何扎堆來襲?天氣為何越來越不宜人了?
  • 科學也很難解釋的事情
    科學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幫助人類探索宇宙以及未知的世界,能幫助人們治療各種疾病,為很多人答疑解惑。但是,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也有科學和科學家難以解釋的三件事,而且據說,每個人或許都遇到過這些事情。 一:直覺成為現實 每個人對於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相信每個人都有過一種特殊的感覺,我們習慣性將其稱之為「直覺」或者第六感。
  • 北京暴雨到底有多大?聽聽氣象專家怎麼說
    今年以來,北京全市降水量僅62毫米,本輪降水很可能超過上半年的降水量,從累計雨量判斷,它的確將是今年以來北京最強的降雨過程。  不過,無論是降水總量還是小時雨強,都不會超過2012年「7·21特大暴雨」。
  • 遠古火星的暴雨有多大?整個星球陰雨連綿,湖泊嚴重決堤
    德克薩斯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的研究顯示,火星在35-40億年前曾經下過非常嚴重的暴雨,甚至導致湖泊決堤,湖水滿溢出來在可能持續了幾天或者幾千年的暴雨之中,遠古火星所承受的降雨量可能達到了4-159米(13-520英尺)。要知道,我們今天測量地球的降雨量都是以毫米為單位,並且24小時之內降雨量達到50毫米就算是暴雨級別。但是,地球的暴雨和遠古火星的暴雨相比,連毛毛雨都算不上。不過,雖然這樣的地形痕跡在整個火星的各個區域都能見到,但這種暴雨也算不上是對每個角落都「雨露均沾」。
  • 今年的雨為何這麼多?氣象預報預警為何如此精準?中央氣象臺專家權威解讀
    南方地區出現了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  從6月2日至7月16日10時,中央氣象臺已連續40餘天發布暴雨預警。進入汛期後,我國南方地區已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多地降雨量突破歷史最高值,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今年夏天暴雨頻發多發的原因是什麼?各地有何應對之策?
  • 颱風「木恩」登陸海南 瓊粵局地大暴雨
    圖/視覺中國為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強降雨可能引發山洪地質災害、城鄉積澇;今年首個颱風藍色預警發布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颱風藍色預警。南海熱帶低壓已於2日21時在海南島東部近海發展為今年第4號颱風「木恩」,預計其將於3日凌晨在海南島東部沿海登陸。「木恩」是今年登陸我國的首個颱風。今年的初颱風登陸時間略晚。專家表示,今年上半年颱風數量偏少和近期厄爾尼諾現象有很大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