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天說地說新聞,解花解語解趣事
羊城派原創文本/夏楊
南方的夏季,天氣熱,雨水多,往往是一會晴天一會暴雨。而雨後的傍晚,天氣轉晴後容易出現火燒雲,漫天雲霞非常壯美。
海南瓊海市出現美麗的晚霞 圖/新華網
不久前的5月17日傍晚,廣東珠三角地區的晚霞刷屏朋友圈。晚霞的精美大圖第二日還登上了報紙頭版。
有人問:「最美晚霞」為何總在暴雨後?
2018年5月17日,廣州一場暴雨後天氣放晴,傍晚時分晚霞刷屏,次日又登上報紙頭版 截圖/新快報
夕陽和晚霞為啥是紅色的?
夏日傍晚,夕陽吐完最後一縷耀眼的光焰,躲進了地平線上的雲層裡。太陽不見了,卻點亮了西方漫天的雲朵。這就是晚霞,又叫火燒雲。
2018年5月17日傍晚,廣東中山看到的火燒雲 圖/中山日報
說到火燒雲,我們就會想起一篇課文——作家蕭紅寫的《火燒雲》:
「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餵豬的老頭兒在牆根站著,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他剛想說:『你們也變了……』旁邊走來個乘涼的人,對他說:『您老人家必要高壽,您老是金鬍子了。』……天上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2014年12月23日,多名網友拍到,北京天空出現火鳳凰狀晚霞 圖/央視新聞
火燒雲是如何形成的?
簡單地說,是太陽光在大氣層中發生了散射,其它顏色的光「消耗」掉了,僅剩下紅色、橙色和黃色的光成功穿越,照亮了天空和雲朵。
2016年12月9日,福建廈門市天空的晚霞一片通紅 圖/海峽導報
具體說來,夕陽點亮晚霞的過程是這樣的:
我們知道,看起來沒有顏色的太陽光,實際上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每種顏色的光波長不同,波長最短的紫、藍、青等顏色光最容易散射,波長較長的黃、橙、紅光穿透力較強。
彩虹分解出了太陽光的七種顏色 圖/視覺中國
傍晚的太陽光射向我們,需要斜著穿透大氣層,這樣需要穿越的厚度較大,遇到更多的微粒和塵埃。太陽光照到上面,就發生了散射現象。
這個過程中,短波光基本上都散射掉了,只剩下長波光能穿透阻隔,照亮了西面的天空和雲彩。並把它們全部染成了紅色、橙色、黃色。
因此,我們看到的夕陽的顏色是紅色、橙色、黃色的;被夕陽照亮的晚霞,也是這個顏色。
經過大氣層散射、過濾後的夕陽是橙紅色的,晚霞也是這個顏色 圖/@深圳旅遊
依據此原理,不難解釋,為何中午時分不能形成霞光。——中午的太陽光垂直射向我們,光線需要穿透的大氣層厚度較小,短波和長波基本上都完好到達地面,因此我們看到的光線是無色的。
和晚霞對應的還有「朝霞」,道理是一樣的。早晨的太陽光斜著穿透大氣層射向我們,短波光線被散射掉了,只有長波光照亮了東方的天空和雲朵。
朝霞的形成原理和晚霞是一樣的 圖/視覺中國
天空和大海為啥是藍色的?
基於上面的「散射」原理,還有個有意思的話題可以繼續說說。
太陽光是個魔術師,它不僅製造了美麗的朝霞和晚霞,還製造了很多大自然的假象,騙過了我們的眼睛。
比如,我們大家一直認為「天空是天藍色」、「大海是海藍色」,這是真的嗎?
純淨的海水,呈現為海藍色 圖/視覺中國
其實準確地說,是太陽光照射到天空和大海,最終反射到我們眼睛中的顏色是藍色,於是我們認為它們是藍色的。
我們知道,大氣是無色透明的,太陽光也是無色的,但光線通過大氣層時,短波光被大氣中的微粒和塵埃散射到太空中,且短波光中藍光能量最大,所以我們看到,晴朗的天空是藍色的。
晴朗的天空,呈現為天藍色 圖/視覺中國
實際情況是,這種藍色就出現在靠近地面的大氣層中。隨著距離地面越來越遠,高空中的大氣密度越來越小,太陽光的散射作用減弱,天空的顏色也隨著高度增加,由蔚藍色變為青色(約8公裡)、暗青色(約11公裡)、暗紫色(約13公裡)、黑紫色(約21公裡)。
再往上,空氣更加稀薄,光的散射現象更弱,那裡的天空一片黑暗!
沒有大氣散射的地外空間,其實並非藍色的 圖/視覺中國
同樣道理,光在水裡也變起了魔術。
我們知道純淨的水是無色透明的,光線照進深水,短波藍光同樣被水中的微粒散射開來。於是,大海或湖泊的水也被這些散射光「染」成了藍色!
純淨的水,本來是無色透明的 圖/視覺中國
為何暴雨後的晚霞最壯觀?
或許你會有疑問,依據以上說的光的散射原理,如何解釋美麗的晚霞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有時候只是零星的幾條,有時候非常壯觀?
2011年5月20日,在北京看到的壯美晚霞 圖/中新網
如我們剛才所說,晚霞是穿透大氣層的太陽光照在雲上「繪製」出的奇景。所以僅僅說光的特性,還不足以解釋更多問題。那接下來我們就再說說雲。
太陽光照射地面,水汽蒸發,並隨氣流上升,凝結成雲。南方最常見的雲是積雲。積雲底部平坦、頂部圓弧狀凸起,一朵朵漂浮,並不相連。
——大概孫悟空的筋鬥雲就是這一種!
俺老孫駕的七彩祥雲究竟是什麼雲? 圖/視覺中國
積雲清晨較低,午後上升。一般早上出現,午後最多,傍晚漸漸消散。
積雲分為淡積雲、濃積雲和碎積雲等。大氣對流運動不強時形成的積云為淡積雲,雲層扁平、分散於空中。空氣對流運動旺盛時形成的積云為濃積雲,雲層較厚,高高聳起。積雲被風吹散形成碎積雲。
棉花糖一樣的積雲不會形成降雨 圖/視覺中國
積雲一般不會下雨,除非它轉化為積雨雲。
積雨雲就是著名的「雷暴雲」!
僅聽名字,雷暴雲就不象淡積雲那樣「雲淡風輕」了,這是強對流運動生成的大規模雲團,高高堆起猶如山嶽。它能形成閃電、暴雨、冰雹,也能形成龍捲風!
雷暴云云層下容易形成龍捲風 圖/視覺中國
雲層內的水汽分子帶電,正負電荷分別集中,正電荷集中在雲層上端,負電荷在下端。如此這般,每朵雷暴雲就像一個碩大的蓄電池,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向外釋放。於是,天地間電閃雷鳴!
電閃雷鳴、疾風驟雨,雷暴雲發威時這些都可能有 圖/視覺中國
我們扯這麼遠來說雲,只為說明白,為何最美晚霞出現在暴雨後。
平時晴日的傍晚,西方天空的積云為夕陽照亮,多少都會有可見的晚霞,只是不夠多時並不為人覺察,更不足以刷屏網絡。
2018年5月8日,雨雪後轉晴的烏魯木齊,晚霞格外美 圖/新疆晨報
夏天大氣對流強烈,就像個脾氣暴躁的孩子,一會大雨滂沱一會陽光燦爛。雨後地面溫度和溼度都很大,水汽蒸發旺盛,大氣中上升氣流較強,在天空中形成的積雲也千變萬化。這些積雲經傍晚的陽光照射,就形成了漫天晚霞!
傍晚的積雲越多,被夕陽點亮的晚霞就越壯觀!
2018年5月11日傍晚,重慶雨過天晴,傍晚出現絢麗的晚霞 圖/中國天氣網
「晚霞行千裡」?有時也有例外!
人類長期觀察天氣變化,形成了很多關於氣象的諺語。其中就有和彩霞有觀的。比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些說法準確嗎?
其實我們把剛才所提到的晚霞和積雲形成原理倒推一下,也就明白了。
早晨出現朝霞,意味著天空有積雲,說明大氣溼度大。太陽出來後照射地面,加速蒸騰作用,雲層會越來越厚,很可能發展為積雨雲,就會形成降雨。所以,有早霞出現可能會下雨。
有朝霞,天氣往往還會變陰或下雨 圖/視覺中國
而天空出現晚霞,說明太陽光穿透大氣層時,並沒碰到厚厚的雲層,長波光才得以照亮了西方上空的積雲。這意味著接下來的天氣將要轉晴。
換個角度講,晚霞多為陽光照亮淡積雲形成,淡積雲本身不會形成降水。因此出現晚霞意味著未來幾天持續晴好,有利於出行。
2015年7月13日,海南瓊海,漁民在晚霞中的萬泉河上捕魚 圖/新華網
不過,夏季大氣對流強烈,天氣變化很快。尤其在南方,氣象變化更微妙,出現晚霞也並不一定會有長時間的晴天。
因此在南方地區,除了剛才那句諺語,還有另一個諺語:「傍晚紅遍天,三天必颱風。」
南方的颱風天裡,有時也容易出現晚霞 圖/視覺中國
有人分析,這是因為颱風來臨前,外圍雲系會影響沿海,空氣中水分子增加,雲層增加。若天氣晴朗,夕陽點亮這些雲層,形成的晚霞會很壯觀。
2017年8月23日,颱風「天鴿」在廣東沿海登陸。在颱風登陸的前一天,即8月22日傍晚,海南出現了「逆天級」的晚霞:火燒雲染紅了天空和大海,一片紅彤彤的世界!
2017年5月22日,海南海口的晚霞;第二日颱風「天鴿」登陸 圖/中新網
當然,這也不是孤例。這說明,颱風和晚霞之間有一定相關性,有颱風出現的天氣,晚霞出現的概率會升高。
但目前氣象學還不認為晚霞和颱風有必然聯繫,更不能用晚霞來預報颱風。或許,相關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開展。
目前還沒證據顯示颱風和晚霞有直接關係 圖/視覺中國
大美晚霞一次次刷屏時,其形成原因暫時已不重要啦 圖/縉雲新聞網
來源|羊城派
欄目主持|夏楊
本期策劃|馮慧璇
責編|謝哲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