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暴雨連連、北方熱浪滾滾!極端天氣為何扎堆來襲?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國是直通車

「買單」時間逼近

△ (資料圖)南方暴雨。中新社記者 張浩鉞 攝

6月打開了南方的「水龍頭」,也打開了北方的「燒烤爐」。

監測顯示,今年南方的暴雨和北方的高溫天氣都甚於往年,雲南旱災也持續日久。

今年極端天氣為何扎堆來襲?天氣為何越來越不宜人了?

北邊日出南邊雨

6月以來,江南、華南、西南等地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南方地區發生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江南大部、華南中北部及西南地區東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有100~250毫米,一些地區降雨量打破歷史降雨記錄。

受其影響,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等8省(區)52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

6月5日至8日,廣東各地共發布暴雨預警信號304站次,8日,珠海、惠東、汕尾、海豐、陸豐、龍門、從化、清遠等15個地方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中小學校、幼兒園、託兒所自動停課。9日,廣西桂林「看海」視頻傳遍全網,在被淹沒的城市中央,只有一截高架橋還在水面之上,上面停留著密密麻麻的避險車輛。

據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統計,6月2日以來,南方地區的持續強降雨天氣引發洪澇、風雹和地質災害,造成江西、湖南、廣西等8省(自治區)200個縣(市、區)176.3萬人受災,9人死亡,5人失蹤,12萬人緊急轉移安置,6.9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900餘間房屋倒塌,1.3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13.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8.8億元。

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三天,華南、江南及貴州等地仍將維持「暴雨模式」。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表示,今年南方強降雨持續時間長,與常年同期相比,廣西、廣東、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的降雨量偏多1~2倍,廣西北部偏多3~4倍。

此外,江南地區梅雨已於6月1日正式開始,較常年偏早7天。入梅後,江南一帶降水強度增強,強對流天氣活躍,強降水或引發次生災害。

在南方「水漫金山」的時刻,北方地區則經歷了一場場「烤」驗。

6月3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了今年第一個高溫預警,華北多地最高氣溫達38~40℃,河北邯鄲和邢臺局地最高氣溫達41.8℃,其中19個觀測站高溫達到或突破6月上旬極值。濟南和北京也出現了今年首個高溫日。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新疆大部地區也出現高溫天氣,吐魯番市高昌區艾丁湖高達45.8℃。一周內,中央氣象臺連發3天高溫預警。

不少網友驚呼:剛進入六月就這麼熱,七月八月可怎麼辦?

雖然6、7月確實是往年北方一些地區高溫日最多的月份,但今年的高溫天氣確實有些「不同尋常」。

據中國氣象局6月例行發布會的數據,今年中國高溫天氣過程出現早,範圍廣,強度大。5月1-9日,中東部出現1961年以來最早高溫過程,較常年值(6月19日)偏早49天。此外,氣溫也比常年偏高,5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高,578站次日最高氣溫突破當月歷史極值。

國家氣候中心聯合相關單位會商預計,6月至8月全國大部氣溫偏高,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東部、西南地區東北部等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旱澇不均」為哪般?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王永光表示,一般往年6月也是南方降水比較集中的時段,只不過這次降雨強度比較強,比如局部雨強破了紀錄,這是比較少見的。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周兵表示,5、6月份北方地區的高溫是受大陸高壓脊控制下的天氣過程,在大陸高壓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太陽輻射很容易到達地面,因此這個月份容易出現「燒烤天」。高溫天氣提前、強度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極端性天氣正在增多。

周兵還表示,今後如果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此類極端天氣事件還會繼續增多。

中國氣象局召開發布會表示,今夏中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降水總體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布,澇重於旱,長江中下遊、黃河中上遊和海河流域以及松花江流域可能有較重汛情。

全球都「無處可逃」

不光是中國,全球極端天氣都在增多。5月,已經有109個國家的氣象觀測站的氣溫達到或突破5月上旬極值,今年以來肆虐多國的蝗災也與異常天氣增多有關。

世界氣象組織(WMO)5月底發出警告,北半球正在進入夏季,而今年夏季預計將再度突破高溫紀錄,可能會加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增加傳染率、增加醫療系統負擔。

研究顯示,到2100年左右,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大部分地區將接近人類生存極限的臨界點,高溫和高溼的天氣組合也將會成為普遍現象。有的科研人員甚至預言:「地球再過50年將出現近乎不適合居住的高溫天氣。」

結合近期日漸頻繁發生的極端天氣,上述預言似乎不是危言聳聽。

人類為自己的行為買單的時間越來越近,如果再沒有實質性行動,地球極端氣候將越來越多,最終將危及人類自身。

「綠色復甦」正當時

國際能源署預測,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碳排會下降8%,但伴隨全球各地的封閉狀態結束,碳排將反彈,且有可能快速升高,這將取決於各國經濟刺激的推行速度和政策選擇。

人類的命運取決於疫情過後各國選擇怎樣的發展方式來實現經濟復甦。

在歐盟7500億歐元的復甦計劃中,就有25%用於環保,在清潔基礎設施、電動汽車方面進行創紀錄投資,並對進入這個世界最大單一市場的進口產品徵收碳邊境稅。歐盟的這一復甦計劃被稱為是綠色復甦計劃。麥肯錫諮詢公司對歐盟一攬子刺激計劃的分析表明,750億~1500億歐元的低碳投資可以產生1800億~3500億歐元的總附加值,並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少15%~30%。

2020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可再生能源。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劉芳表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高層提出「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這充分顯示出中國始終不渝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面對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不能重回高能耗、粗放型發展的老路,而是要藉此契機加快生產方式綠色轉型。

相關焦點

  • 全球極端天氣為何扎堆而來?
    此後,暴雨並沒有停止「北上」的步伐。重災區桂林、梧州等地的洪水已經退去,四川、貴州、湖南的洪水預警和受災消息相繼傳來。6月2日到7月2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31天,連續發布預警日數為2010年有預警記錄以來同期最多。   被暴雨支配的恐懼,還要忍受多久?接下來有沒有暴發大洪水的可能性?南方打開了「水龍頭」,北方也迎來了「燒烤天」。
  • 近期南方暴雨有多暴烈?為何陷入「車輪戰」?未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翟建青說,綜合考慮範圍、持續時間和雨量發現,6月27日以來(截至7月9日)的我國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來第五強(1998年第一)。 與1998年洪水相比,今年6月27日至7月9日的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具有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等特點。
  • 三因素疊加導致今夏持續高溫 北方夏季極端降水值得警惕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的丁一匯研究員,詳解為何今年夏天我國氣候會如此異常。  極端高溫來勢洶洶令人措手不及  今年7月1日以來,我國南方多地出現了突破歷史極值的極端高溫熱浪天氣。
  • 氣象專家解析南方暴雨成因
    今年6月以來,副高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其外圍的西南氣流將來自孟加拉灣或我國南部海區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方;同時,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持續交匯的局面,由此導致強降雨過程頻繁且持續發生。
  • 美極端天氣高溫65攝氏度 美西各地熱浪滾滾(組圖)
    今年,全球的極端天氣似乎走上了一個新時代,高溫、暴雨、乾旱頻頻發生,基本上每一次來都是百年一遇!最近,恐怖的高溫天氣就襲擊了美國,成為當地民眾遇到的巨大難題!六月中旬開始,在這個地區的高氣壓顯得格外強勢,這也導致美國西部各地都開始迎來高溫天氣!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氣溫達到119華氏度(攝氏48度)。在加利福尼亞州棕櫚泉,氣溫高達122華氏度(攝氏50度)。在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氣溫達到117華氏度(攝氏47度)。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些地方,氣溫甚至逼近65攝氏度。
  • 這個夏天,南方為何降雨不斷?
    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題:新聞分析:這個夏天,南方為何降雨不斷?新華社記者高敬中央氣象臺6月21日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21日至22日,湖北西南部和東南部、湖南中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南部、福建中北部以及四川東部、重慶、貴州北部和東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南方地區持續陰雨連綿。
  • 極端天氣全球頻發 專家稱此現象可能「常態化」
    讓人越來越難捉摸的天氣不獨颱風。去冬今春北半球的冰凍低溫和持續乾旱還讓我們記憶猶新,今夏熱浪、乾旱、洪澇又在全球各地上演。而今,極端天氣可謂是一波接一波,讓人目不暇接。人們不禁發問,全球氣候怎麼了?我們的地球怎麼了?
  • 為何中國易受極端天氣影響?氣候專家這樣說
    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明: 1、首先今年南方地區梅雨開始比較早,暴雨非常多,持續的時間也非常長,今年南方地區,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地區的入梅時間分別比常年同期偏早了7天、5天和11天。入汛以來經歷了9次強降雨過程,全國64%的縣都出現了暴雨天氣。
  • 連續40天暴雨預警!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 6月以來,南方地區降雨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點雨量大,局地暴雨洪澇災害較為嚴重,出現了多年不見的流域洪水等狀況◆ 氣候模式的預估結果表明,如果不控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到21世紀末,陸地區域高溫熱浪事件的發生概率將是現在的5~10倍,極端強降水事件的發生頻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區也將有所增加◆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
  • 不僅暴雨、颱風!最近全球極端天氣「扎堆兒」啦?!
    在我國,今年汛期強降雨、颱風、強對流等天氣輪番來襲而在東亞季風區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也時有發生放眼全球高溫、暴雨、颶風、洪災這些天氣氣候事件是「扎堆兒」了嗎?一起來看一下!韓國近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韓國多地遭暴雨侵襲,引發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部和西南部等地遭到嚴重破壞。與此同時,今年第5號颱風「薔薇」在8月10日登陸韓國南部,造成一萬多處設施遭破壞,7000多人轉移安置。根據韓國氣象部門,受颱風等天氣系統影響,韓國今年將迎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長雨季。
  • 降溫雨多發,新一輪暴雨天氣來襲,9月6~7號,天氣展望
    金秋送爽,九月上旬期間,雨水依舊持續,並沒有因為秋季到來而停止,不過相對雨水將減少,暴雨天氣不如七八月份頻繁,近一段時間的田豐天氣導致東北地區大面積降雨,9號颱風消失新一輪超級颱風「海神」也將在韓國登陸,繼續影響東北地區,雨水配合冷空氣,又一輪大面積啊降雨無可避免,在近一段時期內,華西秋雨連綿不絕,越來越多的降雨將出現在南方地區進行降溫
  • 氣象專家詳解近期南方暴雨
    一個多月以來,我國南方接連遭遇暴雨,多地降雨量刷新歷史紀錄,中央氣象臺更是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今年南方的暴雨到底有多「暴烈」?為什麼持續這麼久?南方暴雨還要下多久?即將到來的「七下八上」北方主汛期,又將帶來哪些挑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相關專家。
  • 地球究竟怎麼了:極端天氣成國際社會關注焦點
    北方低溫,南方大旱,已給我國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極大損失。「但從全球角度看,低溫也不是孤立的,在我國北方低溫的同時期,北半球特別是歐洲、美國等地也同樣發生了低溫、暴雪天氣。從全球戰略高度講,它是全球極端天氣分布不均的體現。與此同時,在全球一些地方又極端高溫,如巴西、印度、菲律賓等地高溫熱浪造成人員傷亡。可以說,氣候變異加大、氣候波動幅度增加,都是在現階段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發生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 中央氣象臺:未來十天北方熱浪減弱 南方高溫不退
    全國高溫落區預報圖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記者朱宏源)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央氣象臺連續第10天發布高溫預警,預計未來十天,南方將維持高溫天氣;北方的高溫範圍和強度將較前期有所減小和減弱。
  • 極端天氣下,南方採暖市場迸發強大生命力
    在這樣頻繁地降溫下,採暖市場(尤其是沒有集中供暖覆蓋的南方採暖市場)表現怎麼樣呢?兩輪冷空氣即將來襲,南北方乾濕冷加劇公開氣象數據顯示,有一弱一強兩股冷空氣將接力影響我國。其中,第一輪冷空氣約在 4日~6日出現,主要影響範圍在西北、華北等地區,強度也並不是很大。而接下來出現的第二輪冷空氣,則不是那麼簡單。
  • 極端天氣誰惹的禍?
    但是,也有嚴寒、乾旱、暴雨、沙塵等現象發生,產生了嚴酷的自然條件,給人類帶來許多困難。人們必須與之奮鬥,求生存。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它,利用它的規律,趨利避害、化兇為吉。最近兩三年,我們國家出現了許多異常的天氣氣候事件。我國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變化明顯表現在:1.夏季高溫熱浪天氣增多;2.區域乾旱加劇;3.強降水增多。極端天氣事件以及災害的出現根本上來自於「大氣環流的異常」。
  •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
    你是否覺察到了,極端天氣和災難事件在近幾年似乎變得頻繁起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僅僅是因為媒體和網絡比較發達了,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知曉天下事了?顯然不是這麼簡單。科學家們對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事件的關聯也頗為困惑,至於能否將極端天氣事件與氣候變化建立必然聯繫,似乎還存在著巨大爭議。
  • 餘勇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 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
    ◇6月以來,南方地區降雨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點雨量大,局地暴雨洪澇災害較為嚴重,出現了多年不見的流域洪水等狀況◇氣候模式的預估結果表明,如果不控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到21世紀末,陸地區域高溫熱浪事件的發生概率將是現在的5~10倍,極端強降水事件的發生頻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區也將有所增加◇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未來十年全球最大風險
  • 暴雨來襲!福建多地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廈門未來的天氣是……
    天氣請問今天是下雨還是出太陽?昨日廈門暴雨傾城昨天下午四點多的廈門黑雲壓城、暴雨傾洩在閃電驚雷中豪雨如瀑傾瀉,強度驚人!已破當地1961年以來日降水量紀錄部分地區受災嚴重泉 州 受西南急流加強影響近日泉州暴雨連連今天,廈門
  • 極端高溫肆虐全球,連北極都30度了!
    華北地區白天氣溫高,夜間氣溫也不低,最低氣溫也多在26℃以上,天津還將超過28℃,而且由於相對溼度大,體感溫度更高,悶熱感相比南方也毫不遜色。中央氣象臺預計,5日後,北方上述地區高溫天氣將結束。此輪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部分地區高溫破極值,上述地區的人們需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中午最熱的時候儘量避免外出,如必須外出做好防曬措施及時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