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今年高溫破紀錄,7月颱風不生成?氣象專家:太平洋高壓太強

2020-12-05 韓娛星球

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表示,今年6-7月太平洋高壓異常的強勢,勢力範圍已經完全壟罩到臺灣、華南甚至南海一帶,西南季風難以吹送到臺灣附近,臺灣的梅雨季早在6月初就已結束,開始天天都是高溫酷熱的日子。此外高壓霸佔低緯度海面,也讓熱帶擾動難以發展,7月到目前為止的颱風生成數量持續掛0,越來越有機會達成7月無颱風的紀錄。

氣象專家解釋為何今年高溫破紀錄、颱風不生成、季風來不了的原因。事實上,在正常情況下,太平洋高壓平均的勢力範圍大概在中緯度的洋面,低緯度讓出空間讓颱風可以發展,西南季風進入南海,梅雨鋒面則依照時節南北擺動。

不過今年太平洋高壓則是異常強大,勢力範圍已經完全壟罩到臺灣、華南甚至南海一帶,西南季風難以吹送到臺灣附近,也讓鋒面滯留在長江、日本一帶,造成當地暴雨不斷。

另外由於高壓持續霸佔低緯度海面,也讓熱帶擾動缺乏發展空間,7月到目前為止的颱風生成數量持續掛0,有機會達成7月無颱風的紀錄。

究竟太平洋高壓要強勢到什麼時候?氣象專家說,短期內高壓的強度會時強時弱,例如這周五後會稍退縮、各地午後雷陣雨增多;但中長期的預報趨勢,至8月上旬,高壓暫時沒有減弱的訊號。

但為何今年的高壓如此異常?詳細的原因要待氣象學界後續研究。氣象專家初步分析幾種看法,印度洋海溫偏高,尤其是西印度洋一帶的上升對流雲系很旺盛,讓東印度洋、靠近中南半島和菲律賓一帶出現下沉氣流,增強高壓勢力。另也有研究指出,聖嬰年的隔年,菲律賓至南海一帶的高壓勢力都會比較強,讓高壓容易往低緯度伸展。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晚7月臺?破天荒最熱6月,氣象專家:颱風發展關鍵時間點
    史上最晚7月臺?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指出,歷史上7月份最少都有一個颱風生成,最晚的是1975年7月27日的瑪美(Mamie)颱風,也就是說今年7月第一個颱風生成如果落在7月28日就破紀錄了,且「目前看起來這個機率相當高。」
  • 2020年7月為何現史上首次零颱風?
    其中2號颱風「鸚鵡」於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從常年來看,7月是颱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颱風生成。但今年颱風卻不按常理出牌,不僅「遲到」且「出勤率」很低。颱風究竟怎麼了?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氣象專家。對於盛產颱風的7月來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無颱風生成的情況屬非常罕見。
  • 今年7月歷史上首次無颱風,重要原因是……
    今年7月註定會成為氣象史上不平凡的一個月,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零颱風。目前,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只有兩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與歷史同期相比明顯偏少。其中2號颱風「鸚鵡」於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從常年來看,7月是颱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颱風生成。
  • 10月颱風生成偏多近一倍 氣象專家分析成因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陳溯)據中國氣象局統計,今年10月颱風生成個數比常年偏多近一倍。氣象專家4日對這一現象成因進行解析。當天,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10月,西北太平洋(601099,股吧)及南海共有7個颱風生成,生成個數較常年同期(3.6個)偏多3.4個,有1個強熱帶風暴登陸中國,比常年同期略偏多,10月13日,強熱帶風暴「浪卡」在海南瓊海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5米/秒)。「浪卡」「沙德爾」和「莫拉菲」帶來較強風雨,對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民眾生活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 熱到破紀錄!肇慶高溫天氣已超長待機!颱風也有消息了……
    熱到破紀錄!肇慶高溫天氣已超長待機!▽▽△圖源:@肇慶天氣在上周五(7月24日),德慶縣甚至以39.4℃的最高氣溫打破該站歷年7月份日最高氣溫記錄,並於當天發布了我市今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高溫持續待機已超15天!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原因為何?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原因為何?24日至25日,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持續炎熱,北京、天津也將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卻異常安靜。7月29日,據中國氣象局官網消息,今年7月份我國將不會迎來颱風,這是自1949年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從常年來看,7月份屬於我國颱風的活躍期,平均生成颱風4.1個。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2020怎麼還沒有颱風來原因
    劃重點,晴熱高溫、雷陣雨、颱風,是主角。總結上個月的天氣,今年7月,相比往年來說,有點特殊——差了颱風。據省氣象部門消息,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已有不少颱風登陸我省。1949年至2019年,七月份登陸浙江省的颱風數總共有13個。而今年7月,颱風首次「缺席」,是1949年以來71年來首個沒有編號颱風生成的七月份。伴隨而來的高溫,並不奇怪。
  • ...今年7月「空臺」實屬罕見。原因是今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常年7月是福建的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剛剛過去的7月份福建無颱風,這是71年來7月首次出現颱風「空窗期」。福建氣象部門表示,常年7月西太平洋(601099,股吧)上會生成4個左右的颱風,最多生成8個颱風,最少也有1個,今年7月「空臺」實屬罕見。
  • 7月無颱風或將打破歷史紀錄 大數據揭秘為何颱風「缺席」
    造成今年迄今為止颱風活動受抑制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後期颱風活動趨勢如何? 歷史罕見!7月無颱風將打破歷史紀錄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有不少颱風登陸我國。如2019年7月,共有7個颱風生成。但是今年,颱風卻不按常理出牌,不僅「遲到」,而且「出勤率」很低。
  • 梅雨 高溫 颱風 夏季「三劍客」今年有啥不尋常
    隨著今年「性子狂躁」的梅雨季正式結束,接下來便是高溫和颱風唱主角。今年夏季,我省的天氣已經、正在、將要經歷哪些不尋常?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氣候密碼?且和記者一起,跟隨省氣象部門的有關專家一探究竟。那麼為什麼今年入夏以來,颱風好像顯得有些低調?原因是今年生成的颱風比較少。記者翻閱了歷年的颱風資料後發現,在2014年7月17日,當年的颱風已編到9號,2015年同期已編至12號,2018年則編至9號。然而今年,截至7月17日,只有5個颱風生成。
  • 7月暴雨高溫天氣跟今年沒來颱風有關嗎?專家來解答
    ,北京、天津也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更異常的是,以往7月經常登陸我國的颱風,今年罕見缺席。未來三天,華南、江南南部、內蒙古西部、四川盆地及新疆南疆和吐魯番盆地等地有35℃以上高溫天氣,其中,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廣東北部和南部、海南島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至39℃,局地可達40℃。   今年將迎來1949年來首次7月「空臺」   今年暴雨、高溫天氣不斷,奇怪的是7月份都快結束了,至今沒有一個颱風登陸我國。
  • 整個7月都沒有颱風,原因是什麼?預計什麼時候會生成
    往常年份,7月下旬是颱風「高影響時段」。然而,根據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一周,颱風生成的可能性不大。進入7月份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還沒有颱風生成。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高拴柱解釋了颱風偏少的原因:隨著2019年秋季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異常偏強西伸,南半球冷空氣活動偏弱導致越赤道氣流偏弱,赤道西風位置偏西,南海和菲律賓以東洋面的海平面氣壓異常偏高,不利於低層熱帶對流的發展,因此颱風的生成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
  • 71年來颱風將首次在7月「缺席」,解密今年颱風為何不活躍
    今年7月有望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首個「空臺」7月。7月無颱風歷史罕見中國氣象局介紹,截至7月29日,距離上一個颱風「鸚鵡」生成後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經沉寂了超過40天,目前預計7月底之前颱風生成的可能性較小。如果月底前仍無颱風生成,今年將是1949年以來打破歷史記錄的首個7月「空臺」年份。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了近年來颱風相關數據,告訴你今年7月「空臺」到底有多罕見,8月颱風是否會如期而至。2018年12個颱風登陸我國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於高溫、高溼和其它氣象條件適宜的熱帶洋面。
  • 今年的颱風有點「亂來」,10月5個颱風扎堆,未來10天可能還有2個……
    今年的颱風要麼不來,要麼亂來中央氣象臺10月28日10時繼續發布颱風藍色預警:今年第18號颱風「莫拉菲」已於今天(28日)上午由強颱風級減弱為颱風級。預計,「莫拉菲」將以每小時2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28日中午前後在越南廣南省到平定省一帶沿海登陸(颱風級,12-13級,35-40米/秒),登陸後強度迅速減弱。28日是颱風雨影響海南島的主要時段。
  • 太突然!今年第九號颱風美莎克即將生成
    前幾天還霸佔高溫榜的浙江,今天愉快地退出了高溫群聊,但另一邊又加入了暴雨群聊……雖然高溫榜已不見浙江,但是全國降水量排行榜裡,出現了浙江的身影。從昨天8時到今天8時,全國降水最強的兩塊區域,一個受颱風影響的黑龍江和吉林,另外一個就是福建和浙江,降水榜前二十,均出自上述省份站點,出現了暴雨甚至大暴雨。
  • 7月「空臺」成真,進入8月颱風高發期!
    PS:不關心7月空不空臺的朋友可直接跳到part6  ↓↓↓  直通南海熱帶低壓的最新消息   01  今年南海和西太出現1951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  今年以來(1-7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僅孕育出「黃蜂」和「鸚鵡」2個颱風,較常年同期平均(8.2個)明顯偏少6.2個,為1951年以來同期生成颱風數第二少。
  • 7月第1個颱風胚胎99W生成!這是2020年的3號颱風嗎?
    但是,根據超級計算機的模擬情況來看,該颱風胚胎預計會出現增強的情況,只不過發展時間可能非常的短。從預計情況來看,可能會在7月12日的時候就會消失,所以,這個99W颱風胚胎雖然生成了,但是成為颱風的可能性並不大,那也就談不上會對我國哪些地方造成影響了。簡而言之,這個7月生成的第1個颱風胚胎,想要發展起來成為颱風的可能性極低,這就是它的基本情況。
  • 71年來颱風7月首次「缺席」?專家為您解密
    而今年的7月颱風季序幕卻沒有如期拉開,儘管中北太平洋颶風「道格拉斯」正以每小時25公裡的速度朝西北太平洋馳來,南海及菲律賓附近的多個熱帶擾動「胚胎」正在醞釀之中,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年1-7月颱風生成總數仍偏少7成。
  • 今年10月有7個颱風生成
    今年10月有7個颱風生成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2020-10-30 影響颱風的天氣系統的強度和位置,以及海溫因素,均有助今年10月颱風「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