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厄爾尼諾,有些「怪」?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今年的厄爾尼諾,

有些

一直以來厄爾尼諾事件備受公眾關注。

以往受厄爾尼諾影響而發生的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年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澇災害、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出現

罕見4個最高強度的五級颶風

……

都是受厄爾尼諾的影響。

那麼今年厄爾尼諾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有什麼特點?

前期全國高溫、強降水

以及今年初颱風偏晚

都是厄爾尼諾導致的嗎?

什麼是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意思,特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

☆ 海洋溫度微小變化都會使大氣溫度發生很大變化

☆ 厄爾尼諾源於海洋,卻可造成全球天氣氣候異常

☆ 厄爾尼諾通常每隔2-7年出現一次

厄爾尼諾進入「尾調」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自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Ni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0.6℃、0.5℃、0.5℃、0.5℃和0.5℃。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

進入5月以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維持中性偏暖狀態,近期已連續4侯Nio3.4指數較前期海溫指數明顯下降,且低於0.5℃。

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近期演變特徵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和統計模式預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將繼續在波動中下降,厄爾尼諾事件將於今年5月結束,之後轉為ENSO中性偏冷狀態。

圖為逐月Nio 3.4指數和3個月滑動平均指數演變(單位:℃) (註:海溫指數的滑動平均值是指本月及上月和下月海溫指數值的平均值)圖片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此次厄爾尼諾「怪」在哪

此次厄爾尼諾非常奇怪。」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羅京佳教授指出,「厄爾尼諾強度相對較弱,導致ENSO預測比較困難。」ENSO循環本身是拉尼娜事件向厄爾尼諾事件方向發展。一般典型的厄爾尼諾從冬春季開始,隨著季風爆發,開爾文波被激發,季節內的信號疊加在大尺度ENSO發展機制上,使得ENSO持續時間會比較長,觀測信號比較強。但是從2019年開始,ENSO本身的發展機制不利於厄爾尼諾事件的發展。

2018/2019年厄爾尼諾事件發生以後,其一直持續向中性發展,導致拉尼娜發展不起來。2019年末信風爆發以後,激發了季節內開爾文波,而開爾文波激發了此次強度比較弱的厄爾尼諾。此外,海氣相互作用也比較弱,導致這次厄爾尼諾強度比較弱。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表示,2015/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發生以後,出現了連續兩次拉尼娜事件,接著又出現連續兩次厄爾尼諾事件。一般來說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一個循環,所以,現在ENSO事件變得越來越不清楚。此外,本次厄爾尼諾事件遠遠比不上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的強度,持續時間又很短,是一次「非典型厄爾尼諾」。

所以,2019/2020年厄爾尼諾事件有著持續時間短、強度弱、由季節內開爾文波激發等特點

1950年至2019年總共出現了4次弱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最短持續6個月,最長持續了17個月。此外,2000 年以後,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次增多,強度為弱和中等強度。超強厄爾尼諾事件一般都是東部型。

李慧製圖

李慧製圖

高溫、強降水、颱風偏晚

不都是厄爾尼諾惹的「禍」

氣候系統非常複雜,厄爾尼諾只是整個氣候系統的一個方面。

颱風

本次厄爾尼諾雖然弱,但其對天氣氣候的影響已經出現,今年初颱風生成明顯偏晚就是其中的一個表現。和往年的1號颱風相比,今年首個颱風「黃蜂」來得晚了些。據統計,1號颱風出現時間平均為3月。當然,今年還不算最晚,2016年1號颱風「尼伯特」生成於7月3日,為2000年以來最晚。2016年和今年類似,都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圖為5月14日1號颱風「黃蜂」FY-4A氣象衛星監測圖像。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一般來說,厄爾尼諾事件出現以後,颱風數量會偏少。厄爾尼諾年,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高,那麼西太平洋海溫則較常年偏低,導致該地區對流活動受到抑制。「對流活動減弱後,西太平洋提供給大氣的熱量和水汽減少,這不利於形成颱風所需的低層輻合、強上升運動等大氣環流條件,所以,在厄爾尼諾年,西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偏少。」周兵解釋道。

強降雨、高溫

此外,受季風影響,熱帶對流活躍,一般來說華南前汛期降水較多。今年華南提前進入前汛期,雖然出現多次強降水天氣過程,但降水量依然較常年偏少3成左右。這也是厄爾尼諾導致的嗎?

周兵解釋,一般來說,赤道中東太平洋和赤道印度洋海溫異常對我國氣候有明顯影響,華南降水偏少主要是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控制的影響。

常年此時副高主體在海洋上,華南正處在多雨的前汛期。而今年,副高位置偏西,華南地區正好位於其下方,副高控制地區以下沉氣流為主,空氣在下沉過程中被加熱,形成巨大熱氣團蓋在大地上,再遇上南邊海洋上強大暖溼氣流帶來的溼潤空氣,導致前段時間華南地區出現持續的高溫天氣。

相關焦點

  • 數據告訴你,這次厄爾尼諾著實有點「怪」
    厄爾尼諾是啥?可能引發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聽說今年它還怪怪的?內心感覺怕怕的……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出現的4個罕見最高強度的五級颶風均與厄爾尼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今年我國受到厄爾尼諾影響了嗎?國家氣候中心製圖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近期演變特徵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和統計模式預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將繼續在波動中下降厄爾尼諾事件於今年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不少機構預測今年太平洋地區或將面臨厄爾尼諾現象,遭遇洪水、風暴和乾旱侵襲。也有人認為席捲全球的極端氣候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全球氣候災害頻發的罪魁禍首真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嗎?今年是否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強度如何?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極端天氣?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公報稱,鑑於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已達到出現厄爾尼諾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 談談與厄爾尼諾相關的那些事
    專家顧問: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 周兵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 羅京佳中國氣象報記者李慧 宛霞 劉釗 張明祿 簡菊芳今年厄爾尼諾有些「怪」?一直以來厄爾尼諾事件備受公眾關注。以往受厄爾尼諾影響而發生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1998年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澇災害、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出現罕見4個最高強度的五級颶風等,都是受厄爾尼諾的影響。那麼今年厄爾尼諾發展情況是怎樣的?有什麼特點?前期全國高溫、強降水以及今年初颱風偏晚都是厄爾尼諾導致的嗎?
  • 今年厄爾尼諾與1997年驚人相似!太嚇人了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目前熱帶太平洋醞釀的厄爾尼諾現象與1997-1998年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驚人地相似。該視頻是由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視覺化實驗室馬特-瑞海姆(Matt Rehme)製作的,其數據信息來自於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之前瑞海姆製作了1997-1998年厄爾尼諾現象的視頻,當今年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時,他決定再次製作一個視頻進行對比分析。
  • 大寒已過,厄爾尼諾沒「現身」,今年還會是暖冬嗎?有倒春寒嗎?
    今年的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已經過去了,但是大家依舊是沒有感受到「暖冬」,並且到現在還沒看到厄爾尼諾的影子,之前專家預測都是很大機率會來臨,可現在冬季已經開始很久了,大家還是體會到「暖冬」,前段時間沒有「暖冬」是因為大寒氣溫受影響比較低,可現在大寒已經過去了,為什麼還是沒有
  • 【氣候】厄爾尼諾「親妹妹」拉尼娜@你,今年冬天可能不是一般的冷……
    今年冬天可能會凍哭!!!  什麼意思?今年夏天那麼熱不是厄爾尼諾現象嗎?
  • 厄爾尼諾現象什麼意思,為何說今年就是厄爾尼諾年?
    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一般2—11年發生一次,但是這個時間間隔在慢慢發生變化,時間變的越來越短,越來越頻繁。厄爾尼諾現象的「一生」經歷四個階段,即厄爾尼諾發展前、厄爾尼諾發展中、厄爾尼諾形成後、厄爾尼諾減弱後,這四個階段會導致氣候狀態出現不同的異常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持續時間最少三五個月,持續時間無法確定,最長有時可能持續兩三年之久。
  • 厄爾尼諾年份寒潮不停 今年是暖還是冷還不好說
    時間已經行進了12月中旬,聖誕節不遠了,這意味著厄爾尼諾也要來了。厄爾尼諾在西班牙語中意為「聖嬰」,因為這種氣候現象通常在聖誕節前後開始發生。那麼,厄爾尼諾跟接下來我們的天氣有什麼關係?昨天,中國氣象局邀請了幾位專家一起聊了這個話題。專家說,在厄爾尼諾現象下,今年冬天我們的氣候總體背景是暖和的;但另一方面,又有北極冷空氣不斷南下,很容易形成寒潮。
  • 中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原因解析 或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怪天氣」探因:超長厄爾尼諾現象作祟?  南方冬汛、北方暴雪,這樣的天氣是否正常?氣象專家分析,進入深秋,中國氣候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南方降水顯著偏多,二是,華北等地出現雨雪天氣,氣溫偏冷,而這些極端天氣或都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 2020年真的是厄爾尼諾年嗎?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
    厄爾尼諾現象最初是指南美洲秘魯西側沿海太平洋海域的異常升溫現象,該海域受秘魯寒流影響,水溫通常較低,而有些年份在聖誕節前後會出現異常的水溫盛行現象,導致海洋魚類的大量死亡,所以命名為厄爾尼諾(聖嬰)現象。
  • 厄爾尼諾現象要「回歸」?今年冬天或成為暖冬,人類該怎麼預防?
    厄爾尼諾又要回來?科學家預測今年冬天是暖冬,羽絨服都不用了!2020年天氣尤為異常,今年的天氣變成了特別炎熱的氣候,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之前從未有過的現象,已經剛剛過了4月,很多北方的小夥伴們就已經穿上了短袖,要知道在北方地區過了夏至之後才會這麼炎熱,這麼炎熱的天快把人「熱死了」,所以科學家把今年這種氣候認作為是「厄爾尼諾現象」,這種現象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在5月份左右就已經結束了。
  • 氣象科普——厄爾尼諾暖流
    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稱為「厄爾尼諾暖流」。 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但這個狀態要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為何導致天氣異常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3月16日發布關於厄爾尼諾現象的最新簡報,指出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異常已持續5個多月,大多數氣象模型預測今年中期將出現厄爾尼諾現象。那麼,導致天氣如此異常的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最早注意到厄爾尼諾現象的是秘魯漁民。秘魯海域有全球著名的漁場。漁民發現,在一些年份,海水會格外溫暖。不久,便會災難頻仍,海魚產量銳減。天降異象很容易歸於神鬼,於是這一現象被用西班牙語命名為「厄爾尼諾」,意思是「聖子」。對於厄爾尼諾的科學研究始於20世紀中期。
  • 厄爾尼諾捲土重來:今年夏天天氣有何變化?會比三年前更嚴重嗎?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今年一月份,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道,進入二月份後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概率高達90%。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正式認定:厄爾尼諾已經回歸!
  • 赤道中東太平洋今年秋冬季將發生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在京組織專家召開2018年秋冬季厄爾尼諾及氣候預測會商會,對今年秋冬季厄爾尼諾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形成會商意見。與會專家預測2018年秋冬季赤道中東太平洋將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並將發展成一次強度較弱的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ENSO)
    最近學習了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那我們探索的腳步就從我們的海洋開始吧。什麼是厄爾尼諾?大家對厄爾尼諾這個詞應該不陌生,都知道它是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但要問它具體是什麼,是怎樣產生的?應該很少人知道。厄爾尼諾:(西班牙語:El Nio)El Nio在西班牙語裡是聖嬰的意思,因此它又稱聖嬰現象,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半球的夏季,赤道附近氣溫高,南赤道暖流得以加強,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了西北季風。
  • 今年是不是厄爾尼諾結束的年份,所以導致了入梅以來江南雨量大...
    X 今年是不是厄爾尼諾結束的年份去年江淮,黃淮等地的乾旱是不是也和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 氣象組織預測今年全球將現異常高溫 但厄爾尼諾出現概率低
    3月2日,據外媒報導,世界氣象組織表示,今年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較低,但由於人為活動所引起的氣候變化,全球多地仍將經歷異常高溫。氣象組織預計,2020年三四月間出現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分別為35%和5%,而六到八月間出現上述現象的概率均為20-25%。
  • 今年是高溫年?厄爾尼諾出現概率低,但異常氣候或引發擔憂問題
    可能不少人看到這個問題都說今年以來確實可能出現的問題較多,例如火山噴發,地震等問題看到的也不少,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都是正常的情況,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根據科學監測數據顯示,其實最近一段時間,厄爾尼諾的指數區之一一直數處於偏高的,包括如今還是在+0.4左右進行徘徊,所以這明顯看到了溫度偏高的模式,但是我們在2月也看到NOAA的消息指出,由於接下來可能會出現下滑的趨勢,並且還沒達到厄爾尼諾公布的一個基準,所以說一直沒有說厄爾尼諾現象出現。
  • 厄爾尼諾70%將至,今年冬天冷嗎?看完懂了
    但是據專家分析,厄爾尼諾百分之七十是會降臨的,受厄爾尼諾的影響我國冬季大致呈暖冬,這兩個情況的出現,不僅讓大家產生疑惑,今年的冬天到底是冷是暖?先來分析小寒的出現,大家都了解二十四節氣,它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一直流傳到現在,是我國的文化傳統,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根據長期的觀察而得出的,歸結出的氣候特點是「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