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科普——厄爾尼諾暖流

2020-11-24 中國天氣

厄爾尼諾暖流,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著一股著名的秘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西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恰逢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稱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西北季風。西北季風不但削弱了秘魯西海岸的離岸風——東南信風,使秘魯寒流冷水上泛減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著水溫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魯寒流的水溫反常升高。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稱為「厄爾尼諾暖流」。

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但這個狀態要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20153月,美國國家大氣監測組織稱今年很有可能是厄爾尼諾年。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會導致南方梅雨時期從通常的5月中旬推遲到6月。在厄爾尼諾年分通常會出現北旱南澇,但也有可能會出現北澇南旱,這取決於大氣環流狀況。

厄爾尼諾暖流(圖片來源:網絡)

發展歷史

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全世界出現的異常天氣,有範圍廣、災情重、時間長等特點。在這一系列異常天氣中,科學家發現一種作為海洋與大氣系統重要現象之一的「厄爾尼諾」潮流起著重要作用。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的譯音,原意是「神童」或「聖明之子」。相傳,很久以前,居住在秘魯和厄瓜多海岸一帶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與天氣的關係。他們發現,如果在聖誕節前後,附近的海水比往常格外溫暖,不久,便會天降大雨,並伴有海鳥結隊遷徙等怪現象發生。古印第安人出於迷信,稱這種反常的溫暖潮流為「神童」潮流,即「厄爾尼諾」潮流。

厄爾尼諾暖流(圖片來源:網絡)

自然現象

厄爾尼諾一詞源自西班牙文El Niño,原意是「小男孩」或「小女孩」,也指聖嬰,即耶穌,用來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秘魯和厄瓜多附近)向西延伸,經赤道太平洋至日期變更線附近的海面溫度異常增暖的現象。

在正常年份,此區域東南信風盛行。赤道表面東風應力把表層暖水向西太平洋輸送,在西太平洋堆積,從而使那裡的海平面上升,海水溫度升高。而東太平洋在離岸風的作用下,表層海水產生離岸漂流,造成這裡持續的海水質量輻散,海平面降低,下層冷海水上湧,導致這裡海面溫度的降低。上湧的冷海水營養鹽比較豐富,使得浮遊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充足的餌料。魚類的繁盛又為以魚為食的鳥類提供了豐盛的食物,所以這裡的鳥類甚多。由於海水溫度低,水溫低於氣溫,空氣層結穩定,對流不宜發展,赤道東太平洋地區降雨偏少,氣候偏幹;而赤道西太平洋地區由於海水溫度高,空氣層結不穩定,對流強烈,降水較多,氣候較溼潤。

當東南信風異常加強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水上翻異常強烈,降水異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偏高,降水異常偏多。這就是所說的拉尼娜事件。[1] 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相反,指東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降低。兩種現象都與全球氣候有密切聯繫,可能導致極端天氣出現的機率增加。

可是每隔數年,東南信風減弱,東太平洋冷水上翻現象消失,表層暖水向東回流,導致赤道東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溫升高,秘魯、厄瓜多沿岸由冷洋流轉變為暖洋流。下層海水中的無機鹽類營養成分不再湧向海面導致當地的浮遊生物和魚類大量死亡,大批鳥類亦因飢餓而死。形成一種嚴重的災害。與此同

時,原來的乾旱氣候轉變為多雨氣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濫,這就是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以環赤道太平洋地區最為顯著。在厄爾尼諾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亞次大陸和巴西東北部均出現乾旱,而從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則多雨。厄爾尼諾現象可以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可能在拉丁美洲引發洪水、導致澳大利亞出現乾旱和印度的農作物歉收。許多觀測事實還表明,厄爾尼諾事件通過海氣作用的遙相關,還對相當遠的地區,甚至對北半球中高緯度的環流變化也有一定影響。研究發現,當厄爾尼諾出現時,將促使日本列島及我國東北地區夏季發生持續低溫,有的年份使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降水有偏少的趨勢。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地球表層環境的整體性:一個圈層的變化會導致其他圈層的變化,一個地區的變化會引起其他地區的變化,局部的變化也會引致半球甚至全球環境的變化。

 1997年由衛星觀測到的厄爾尼諾事件(圖片來源:網絡)

運行周期

厄爾尼諾是一種周期性的自然現象,大約每隔7年出現一次。科學家通過對全球氣候的研究,認為厄爾尼諾不是一個孤立的自然現象,它是全球性氣候異常的一個方面。在正常年份,秘魯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區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有一個範圍很大的天然漁場。一旦出現氣候異常,東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厚度達30多米的暖洋流覆蓋在冷洋流之上,使大量冷水性的浮遊生物遭到滅頂之災,紛紛逃離或死亡,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1950-2011期間的全球年平均溫度異常(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氣象科普】兄妹現象——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氣象科普】兄妹現象——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2020-06-06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氣象科普 ▏兄妹現象,氣候異常
    本期內容將為大家介紹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兩種現象均會影響到全球水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全球氣候異常,極端天氣也會大大增加,同時氣象災害會帶給人類巨大的危機感。>氣象成因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時值南半球夏季。
  • 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為西班牙語「EI Nino」的音譯。在南美厄瓜多和秘魯沿岸,海水每年都會出現季節性增暖現象,因為這種現象發生在聖誕節前後,則被當地漁民稱為厄爾尼諾,是「聖嬰」(上帝之子)的意思。現在厄爾尼諾一詞已被氣象和海洋學家用來專門指那些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的大範圍持續異常增暖現象。80年代以來,厄爾尼諾發生頻數明顯增加,強度明顯加強。
  • 【氣象百科】兄妹現象,氣候異常
    今天為大家介紹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兩種現象均會影響到全球水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全球氣候異常,極端天氣也會大大增加,同時氣象災害會帶給人類巨大的危機感
  • 科學史上365天——厄爾尼諾現象
    水非常善於儲存和傳遞能量,全世界的海洋儲存了大量的太陽能,僅墨西哥灣暖流,每天輸送給歐洲的能量就相當於全世界10年的煤產量,使英國和愛爾蘭在冬日要比北美和俄羅斯暖和。吸收同樣的熱量,水上升的溫度並不高,但在寒冷的日子裡,水又能緩緩地釋放它所儲存的熱量,穩定熱循環和適宜的溫度以維持地球生命。
  • 氣候變化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啥?
    水善於儲存和傳遞能量,全世界的海洋儲存了大量的太陽能,僅墨西哥灣暖流就使英國和愛爾蘭在冬日要比北美和俄羅斯暖和。吸收同樣的熱量,水上升的溫度並不高,但在寒冷的日子裡,水又能緩緩地釋放它所儲存的熱量,穩定熱循環和適宜的溫度以維持地球生命。不幸的是,人類的活動卻打亂了這種穩定,反常氣候的頻繁出現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例如厄爾尼諾現象。
  • 焦點科普:「超強厄爾尼諾」的懸疑
    新華社發 翟桂溪 作  新華網北京6月7日電 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引起廣泛關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氣象機構都確認厄爾尼諾已經形成,並且「幾乎肯定」會持續貫穿北半球整個夏天。甚至有觀點認為,將出現「史上最強」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厄爾尼諾的爭論沒有停息,人們對厄爾尼諾也存在某些誤讀。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 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什麼意思
    近年來出現的異常自然現象中,有一個叫做「厄爾尼諾現象」。那麼,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呢?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同時,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拉尼娜現象有時會跟著出現。  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這個狀態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厄爾尼諾事件。
  • 超強厄爾尼諾或攪動商品市場 兩主線掘金概念股
    【厄爾尼諾科譜】  厄爾尼諾暖流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著一股著名的秘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東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恰逢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西北季風。
  • 氣象科普:2020年或將成史上最熱年份
    氣象科普2020年或將成史上最熱年份據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最新計算數據表明,截至7月底,2020年溫度已高居史上第二位,以0.07華氏度的差距僅次於2016年,來自不同團隊的研究人員也給出高概率結果,2020年或將超越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份。
  • 新的"高溫時代"來襲 2019真的是"厄爾尼諾年"嗎?
    這種種跡象表明,我國氣候正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那麼,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呢?厄爾尼諾現象,又稱「聖嬰現象」,源於西班牙語,起初由於太平洋東部海洋溫度升高,在洋流運動的影響下,秘魯漁場大量魚類死亡,而這一情形最嚴重時期恰在聖誕節前後,故被沿岸西班牙語系地區的漁民稱為「聖嬰現象」,用以表示這種異常氣候現象。
  • 厄爾尼諾現象已出現 深度分析其影響
    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著一股著名的秘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西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恰逢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西北季風。西北季風不但削弱了秘魯西海岸的離岸風——東南信風,使秘魯寒流冷水上泛減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著水溫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魯寒流的水溫反常升高。
  • 專家:人類或已喚醒「遠古厄爾尼諾」,2020年後災難或將頻繁發生
    學過地理的人都對厄爾尼諾這個名稱不會陌生。它是發生在太平洋區域的一種淺水高溫暖流現象,全程為「太平洋厄爾尼諾暖流」。它的出現,一般表明太平洋表面水溫出現了失衡,當它持續時間較短時,對地球上的氣候影響不是很大,但是當它持續3個月以上時,厄爾尼諾現象就會轉化為厄爾尼諾災害事件。
  •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東西,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影響嗎?
    厄爾尼諾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應該不陌生,我們經常在一些氣候科普文章中看到這個詞,並且我們在初中的地理課本上就接觸過這個名詞。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天氣事件也可以說是一種自然災害。如果太平洋懂不和中部海域的海水溫度發生了不正常的變化,海水持續的升溫變暖,那麼這就預示著厄爾尼諾即將要出現了,氣象學家應該聽見厄爾尼諾要出現頭都大了吧。因為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表示整個地球的氣候模式都會被他擾亂,厄爾尼諾才導致全球的雨水分布不均與,有一些地方將會連綿不斷的降雨,有一些地方就會一滴雨水也沒有幹的要死。
  •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研究:2020年厄爾尼諾已經形成
    厄爾尼諾暖流,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著一股著名的秘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西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恰逢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稱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西北季風。
  • 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ENSO)
    最近學習了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那我們探索的腳步就從我們的海洋開始吧。什麼是厄爾尼諾?大家對厄爾尼諾這個詞應該不陌生,都知道它是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但要問它具體是什麼,是怎樣產生的?應該很少人知道。厄爾尼諾:(西班牙語:El Nio)El Nio在西班牙語裡是聖嬰的意思,因此它又稱聖嬰現象,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半球的夏季,赤道附近氣溫高,南赤道暖流得以加強,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了西北季風。
  • 厄爾尼諾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它的形成和什麼有關?答案猜不到
    九零後大約都看過一部耳熟能詳的科普類動畫片《藍貓淘氣三千問》,大家對裡面的一個情節或許至今還印象深刻,至少小編是這樣的。裡面說到淘氣到海邊發現海裡有許多漂在水面上死去的魚類,然後告訴藍貓聽,這是厄爾尼諾現象。
  • 沃克環流與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附專題設計)
    1928年在向皇家氣象學會提交的一篇論文中,沃克將這種蹺蹺板式的氣壓型定義為 南方濤動(Southern Oscillation),還給出了測量兩個地區之間的氣壓差的尺度。 他觀測得到,每當氣壓東高西低時,印度的季風雨量就會很大。而東西氣壓差異不大時, 雨量則很小,甚至無雨。
  • 氣象報告指出,2020年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低
    鑑於去年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再加上多地氣象組織對2020年的氣象預測,不少氣象專家認為2020年還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該消息一傳出去,立即引起了公眾的熱議。如果今年再次上演厄爾尼諾現象,那麼很多地區又將迎來極端天氣,不僅會導致農作物欠收,還會導致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
  • 今年會是1998年以來又一個厄爾尼諾年嗎?
    2014年4月15日,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發布了一則新聞公告:今年2月以來,赤道太平洋海水溫度上升,已經達到厄爾尼諾先兆的程度,預測今年可能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並很有可能成為自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厄爾尼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