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是啥?
可能引發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聽說今年它還怪怪的?
內心感覺怕怕的……
什麼是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
特指發生在
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
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
在厄爾尼諾影響期間
海洋溫度的微小變化
都會使大氣溫度發生很大變化
通常每隔2~7年出現一次
影響期間
可能造成全球天氣氣候異常
如1998年
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澇災害
2005年
大西洋颶風季出現的
4個罕見最高強度的五級颶風
均與厄爾尼諾
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今年我國受到厄爾尼諾影響了嗎?
是的
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
國家判識標準
自去年11月以來
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
並維持厄爾尼諾狀態
連續5個月Nio 3.4指數的
滑動平均值分別為
0.6℃、0.5℃、0.5℃、0.5℃、0.5℃
厄爾尼諾事件已正式形成
強度為弱
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
近期演變特徵
以及
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和統計模式預測
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
將繼續在波動中下降
厄爾尼諾事件於今年5月結束
之後轉為
ENSO中性偏冷狀態
聽說這次的厄爾尼諾有點怪?
的確如此
且來聽聽專家如何解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羅京佳
此次厄爾尼諾非常奇怪,強度相對較弱,導致ENSO預測比較困難。
ENSO循環本身是拉尼娜事件向厄爾尼諾事件方向發展。一般典型的厄爾尼諾從冬春季開始,隨著季風爆發,開爾文波被激發,季節內的信號疊加在大尺度ENSO發展機制上,使得ENSO持續時間較長,觀測信號較強。
但從2019年開始,ENSO本身的發展機制不利於厄爾尼諾事件發展。2018/2019年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後,一直持續向中性發展,導致拉尼娜發展不起來。2019年末信風爆發以後,激發了季節內開爾文波,而開爾文波激發了此次強度較弱的厄爾尼諾。
此外,海氣相互作用也較弱,導致這次厄爾尼諾強度較弱。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
2015/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發生以後,出現了連續兩次拉尼娜事件,接著又出現連續兩次厄爾尼諾事件。
一般來說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一個循環,所以,現在ENSO事件變得越來越不清楚。此外,本次厄爾尼諾事件遠遠比不上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的強度,持續時間又很短,是一次「非典型厄爾尼諾」。
所以,2019/2020年厄爾尼諾事件有著持續時間短、強度弱、由季節內開爾文波激發等特點。
統計數據表明
1950年至2019年
共出現4次弱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
最短持續6個月
最長持續17個月
2000年以後
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次增多
強度為弱、中等強度
超強厄爾尼諾事件
一般都是東部型
說了這麼多
厄爾尼諾到底有啥影響?
而它又怎樣影響我國?
事實上
氣候系統非常複雜
厄爾尼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次厄爾尼諾雖然很弱
但對天氣氣候的影響已然顯現
今年初颱風生成明顯偏晚
就是表現之一
與往年1號颱風相比
今年首臺「黃蜂」來得較晚
據統計
1號颱風出現時間平均為3月
當然
今年還不算最晚
2016年1號颱風「尼伯特」
生成於7月3日
為2000年以來最晚
而那年也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一般來說
厄爾尼諾事件出現後
颱風數量會偏少
這是由於
厄爾尼諾年
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高
那麼西太平洋海溫則較常年偏低
導致該地區對流活動
受到了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