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厄爾尼諾指數趨勢如何,會不會對我國產生影響,比如大洪水?

2020-11-29 騰訊網

厄爾尼諾形成會影響我國嗎?

很明顯,厄爾尼諾形成的是全球化影響,無論是在什麼地區都將受到影響,所以說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並不是好事情,而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指出,厄爾尼諾已經形成,今年夏季我國降水「南北多 中間少」。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到,降雨確實較多,但是大多數都是兩極分化的模式,也就是不均勻的分布,這個比較符合極端氣候現象的特點,同時在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之下,大氣異常上升運動主要在中西太平洋。

所以說,春季以來,我們看到西北太平洋地區的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西,江南西南部至華南西部、青藏高原大部降水偏多。而夏季依然預計保持這種模式,大家就要注意「澇重於旱」的發生。

當然在強盛的副熱帶高壓影響之下,其實我們海洋區域的颱風發展也比較偏弱,在前4個月的時間之中,西北太平洋地區一直有颱風胚胎的醞釀,但是最終都消失了,這也與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之下導致了最終的消失,所以氣候變化是一波接一波的。

今年會有大洪水?

除開厄爾尼諾現象來說,如今的天氣模式也比較複雜化,根據水利部發布的消息指出,在黃河上中遊可能發生區域性暴雨洪水,極端氣象水文事件可能多發。海河流域降雨偏多,發生大洪水的機率不斷增大。

所以說,今年的降雨問題不太樂觀,至少從影響上來說是比較強的。當然這裡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氣候變得是越來越複雜化,當然這並非只有我國,在全球其他地區也是同樣如此。

這裡公開說明數據,也是提醒大家在接下來的時間段之中,注意強降雨的發展,不然帶來的影響會更大。

本身來說,隨著自然氣候的變化,人類面臨的極端氣候現象就越來越多,高溫,乾旱,強降雨等頻繁的發生,這完全是符合科學家們的一個預測說明。所以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對地球的汙染是如今最為重要的,不要等待氣候無法挽救的時候,然後再來想辦法改變生態系統,那個時候真的就晚了。

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之下,除了我們最為直觀的極端氣候現象,其實還存在很多相應的問題,例如:南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等,這都是一些對地球生存不利的問題,只是我們看到不那麼明顯,但是這些事件確實存在了,並且產生的影響也是在逐步的擴大。

如今厄爾尼諾指數趨勢如何?

從新觀察的指數來看,厄爾尼諾指數似乎已經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並且是快速「跌下」到了0度以下,這是什麼情況?厄爾尼諾確定了就下降了?

確實,從公布出來的事件來看,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 Ni 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 0.6℃、0.5℃、0.5℃、0.5℃和0.5℃。所以確實滿足厄爾尼諾事件的命名,但是這是屬於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

如今的指數下降,也意味著厄爾尼諾的短暫出現,也可能在接下來就消失了,日本氣象廳在第332號《El Nino監視公告》之中指出,如今是處於正常的狀態,沒有發生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均未發生時,來年秋季的正常狀況很可能會繼續(60%),通過氣溫的監測情況來看,在太平洋赤道地區,東部海表溫度正常,海洋表層溫度與正常溫度相差很小,所以說如今的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已經消失了。當然我們以國家氣候中心為準,影響厄爾尼諾的因素很多,這裡作為參考即可,只是從單一的指數變化來看的。

在5月,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了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形成,這意味著是接2019年之後,連續出現厄爾尼諾事件,如今可以確定了,當然不少人都認為,正常的厄爾尼諾現象發展是具有規律的,也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是相互出現一次,但是如今可以看到這個規律不一定就是這樣,出現異常波動在如今都是很正常的。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持續時間或創紀錄 1998年大洪水重現可能性小
    梅雨下不停 大汛成定局?——聚焦近期大範圍強降雨  自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仿佛「泡」在水缸裡,一輪又一輪的強降雨毫無停歇的跡象,原本陰雨綿綿的「梅雨季」變成了「暴雨季」。  為何入汛以來南方降雨格外多?厄爾尼諾是「捅破天」的「元兇」嗎?「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會不會發生類似1998年那樣的大洪水?
  • 2020年厄爾尼諾出現!但指數區又跌破0度以下,拉尼娜又要來了?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確實2020年還真的出現了,並且定義為了弱厄爾尼諾事件,所以說這對氣候的影響必然是存在的,不過按照時間上來說,這次的厄爾尼諾事件的響應可能並不是很明顯,所以說大家也沒有感覺不到氣候的大變模式,主要是在前幾個月時段,厄爾尼諾監測區域的指數一直偏高,所以才出現了厄爾尼諾出現爭議。
  • 動畫深扒|遙遠太平洋上的厄爾尼諾為什麼會帶來洪水?
    動畫深扒|遙遠太平洋上的厄爾尼諾為什麼會帶來洪水?其實今年以來,國家防總負責人已多次強調今年「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以防禦『98+』長江特大洪水為目標」、「做好應對大災的準備」。如此提前的嚴陣以待,這是為什麼呢?這裡藏著個幕後黑手,那就是厄爾尼諾。被強行科普了這麼多年,你了解厄爾尼諾到底是怎麼回事嗎? 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先從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的風說起。
  • 厄爾尼諾對陝將有哪些影響?83年陝南洪水與其有關
    專家分析,這與此次即將結束的厄爾尼諾有關。預計今年夏天,厄爾尼諾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或放大,各地或將面臨不同的氣象災害。那麼,厄爾尼諾現象,又會對陝西帶來哪些影響呢?日前,記者走訪了省氣象局。  據了解,此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其強度均超過1997/1998年、1982/1983年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成為自1951年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大概率在今年下半年爆發,對中國會有什麼影響-虎嗅網
    定義: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頻率並不規則,該現象一般每隔2至7年出現一次,持續時間可長達18個月。根據美國大氣海洋管理局的定義, 如果海洋厄爾尼諾指數超過0.5oC,並且持續至少五個月,那麼該事件稱為厄爾尼諾事件;反之,如果海洋厄爾尼諾指數低於 -0.5oC,並且持續至少五個月,那麼該事件會稱為拉尼娜事件。
  • 厄爾尼諾2020年真會來?nino34指數已達到+0.6以上
    無論是如今的全球變暖還是我們說的一些附帶的自然現象,其中關於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之中。 而在2020年3月之中,我們是聽到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那就是有人說厄爾尼諾現象要出現,有些說拉尼娜出現,那到底誰會出現,如今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具有爭議性的「氣候話題」,因為這對我們未來部分季節來說,可能會因為出現的不同現象而產生「極寒」或者「極熱」的情況。
  • 2015厄爾尼諾或將製造「凌亂」夏天
    1997-1998年的厄爾尼諾最為嚴重,達到極強強度,據資料統計,當時的厄爾尼諾事件引發的災害至少造成2萬人死亡,全球經濟損失高達340多億美元。王啟禕說,從目前的資料來分析,2014-2015年的厄爾尼諾不會像1997-1998年的那麼強,大約為弱到中等強度級別。 厄爾尼諾攪亂天氣 是「倒春寒」的間接「黑手」?
  • 今年南方會發生98年那樣的洪水?
    聽起來像謠言,但這還真是官方消息:「國家防總:今年汛期長江中下遊爆發大洪水可能性很大,將以防禦『98+』長江特大洪水為目標。」這裡藏著個幕後黑手,那就是厄爾尼諾。大洪水和厄爾尼諾有啥關係?要知道今年的洪水和厄爾尼諾的關係,咱們先得從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的風說起。受高低緯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影響,赤道南北兩側常年刮的都是偏東風。
  • 遙感日報 | 赤道中東部太平洋海溫指數呈下降趨勢 春季厄爾尼諾...
    據中華糧網農情遙感監測,1月9日,全球主要農產區天氣及農情狀況如下: 亞洲 9日,我國南方大部產區有較強降雨過程,江淮、西南大部、華南地區北部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部分產區墒情過量,作物長勢受損。
  • 厄爾尼諾又來了!這一次不是超強,但我國天氣已開始受影響
    根據監測數據,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持續偏暖,維持厄爾尼諾狀態,厄爾尼諾關鍵區3、4的指數連續5個月在0.5或0.5以上,達到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譬如,1997-1998年出現了有記錄以來幾乎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在其之後,1998年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創了歷史最低紀錄,我國長江、松花江流域發生了大洪水。
  • 最強厄爾尼諾來了 83年陝南洪水就與厄爾尼諾有關
    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厄爾尼諾也許是個陌生字眼,但1998年的長江洪災,1983年我省安康城被淹、1998年丹鳳縣一鄉鎮被暴雨夷為平地,都是「聖嬰」在作祟。  今年又是一個厄爾尼諾年,也是一個更值得關注的厄爾尼諾年,因為據氣象專家介紹,此次厄爾尼諾現象是近500年中持續最久的一次,它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人類又該如何應對?
  • 今年會是1998年以來又一個厄爾尼諾年嗎?
    大家也許會覺得奇怪,厄爾尼諾只不過是一個不大的區域裡海水溫度的變化而已,為什麼竟然能對全球那麼大範圍、那麼多遙遠地區的天氣狀況產生影響呢?氣象界有句話,叫「海氣不分家」,就是說,雖然天氣看起來只是「天」的事兒,但它實際上受到海洋狀況的極大影響,海-氣相互作用是氣象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更全面地說,那就是「海陸氣生人不分家」——海洋、陸地、大氣、生物圈、人類活動都在互相影響。
  • 厄爾尼諾現象再抬頭 對中國影響幾何待觀察
    通常來講,厄爾尼諾對太平洋熱帶地區的天氣氣候影響是最大、最直接的,容易造成南美洲西部地區,比如厄瓜多、秘魯、智利、巴拉圭等國帶來暴雨,而南非、澳大利亞、印尼等國可能出現乾旱。對我國而言,影響氣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青藏高原的積雪、季風活動情況、北部冷空氣活動等都會對我國天氣氣候產生影響。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厄爾尼諾現象雖發生在距離我國比較遙遠的赤道東太平洋,並不對我國的天氣氣候產生直接影響,但它仍然會通過改變大氣環流進而間接影響到中國的天氣氣候。
  • 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會造成什麼影響?看完長見識了
    如果海水溫度還是在持續上升的話,那麼有很大概率在今年冬天,發生一次海水溫度持續升高的現象,根據一些專業人員的預估,厄爾尼諾出現的可能性竟然到達了70%以上,而海水的溫度持續增加的情況出現,很有可能表示著我國要經歷一次暖冬的情況!厄爾尼諾現象就是海洋表面的溫度,連續三個月以上都會比往年同期高或者超過0.5℃。
  • 厄爾尼諾捲土重來:今年夏天天氣有何變化?會比三年前更嚴重嗎?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研究人員始終檢測著大氣環流及海洋溫度變化,鑑於太平洋海水溫度升高已有數月,滿足了厄爾尼諾現象的條件。一般研究人員認為當太平洋赤道東部的表層海水平均溫度連續6個月高出平均值0.5℃以上,即發生了厄爾尼諾現象,但這一標準在國際上還尚未統一。
  • 談談與厄爾尼諾相關的那些事
    ENSO對世界氣候影響最顯著的地區是熱帶,對熱帶以外地區的氣候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雖然中國並不位於ENSO的中心區,而是位於它的邊緣地區,但ENSO作為影響氣候變化的強信號,是影響我國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 「聖嬰」厄爾尼諾來襲 大宗商品抄底要「且看且行」
    「超強厄爾尼諾」真的要來了嗎?厄爾尼諾事件究竟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又將對大宗商品產生怎樣的影響?  歷史經驗表明,厄爾尼諾與大宗商品息息相關,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屢屢上演多空雙方的慘烈搏殺。今年以來我國大宗商品整體處於低位震蕩格局,多個品種受供給過剩、中國以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基本面依舊不樂觀。
  • 厄爾尼諾事件正式形成,南方的雨要多到什麼程度?颱風呢
    2018年開春後,太平洋厄爾尼諾「關鍵區」的海溫指數不斷上漲。到2018年6月,海溫指數擊穿正常線,從偏低轉為偏高;當年9月,我國國家氣候中心宣布,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從拉尼娜結束到厄爾尼諾狀態出現,前後僅僅半年時間。厄爾尼諾已開始影響了2018年下半年的全球天氣,並將繼續對2019年天氣造成更加深刻的影響。
  • 今冬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性高達80%,華北霧霾或有所增多
    即便如此,它仍可顯著影響許多地區的降雨和溫度,對農業和糧食安全、水資源和公共衛生管理產生重要影響,並可能與長期氣候變化相結合,促使全球2019年溫度的上升。中國是受厄爾尼諾影響較為顯著的國家,未來厄爾尼諾如何演變?這種演變如何影響我國氣候以及對我國的汙染潛勢是否有影響?一問 如何看待WMO的預測結果及其對我國氣候預測的指示意義?
  • 今年秋季將進入厄爾尼諾狀態 我國秋颱風或較常年偏強
    中國天氣網訊 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消息,2017年10月開始的拉尼娜事件於2018年4月結束之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持續上升,預計於2018年秋季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可能在冬季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將對我國秋冬季氣候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