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2020年真會來?nino34指數已達到+0.6以上

2020-11-29 騰訊網

作者:文/虞子期

2020年已經進入到3月「春季」時段,但是對於氣候來說變化依然是在波動之中。無論是如今的全球變暖還是我們說的一些附帶的自然現象,其中關於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之中。

而在2020年3月之中,我們是聽到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那就是有人說厄爾尼諾現象要出現,有些說拉尼娜出現,那到底誰會出現,如今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具有爭議性的「氣候話題」,因為這對我們未來部分季節來說,可能會因為出現的不同現象而產生「極寒」或者「極熱」的情況。

那如今的指數監測區是什麼樣子?

首先在說指數監測區的時候,我們都在3月看到了日本氣象廳和NOAA發布的新觀察結論,那就是還是處於中性的模式,並且初步預估接下來將會緩慢的出現下降的趨勢,然而如今針對「nino34」監測區域之一來看,似乎並沒有按照預測的情況發展。根據nino34的區域來看,在短時間之中,nino34的指數已經達到了+0.6以上了,可以確定了,這完全已經超過了+0.5「閾值」,這是不是就要形成厄爾尼諾了?

當然從監測區域的情況來看,趨勢具有發展厄爾尼諾現象的情況,只要長期保持在+0.5度或以上,就將可能給予厄爾尼諾現象的說明。但是如今監測區域並沒有保持在+0.5度以上長久的時間,所以還要繼續觀察。

暫時也沒有辦法給出厄爾尼諾會出現,只是說如今nino34的監測區域溫度是偏暖的,所以就看NOAA等機構預測的下降多久出現,從長時間的監測來看,確實0度以上已經保持幾個月了,但是大部分時間並沒有超過+0.5度的區間,所以這也是說保持中性的天氣的原因之一。

2020年到底會如何發展?

上面我們也簡單說了,NOAA,日本氣象廳等機構都暫時不看好厄爾尼諾的出現,同時世界氣象組織在3月也發布了相關的說明,那就是根據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報告指出,今年3月至5月,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發生的可能性分別為35%和5%。6月至8月,兩者發生機率均為20%~25%。所以按照趨勢是在逐步的減弱趨勢,並且可能反向的發展拉尼娜的情況。

而同時相反的消息也出現了,那就是基於「PNAS」雜誌的報告指出,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通過全新的方法計算出,厄爾尼諾現象大概率將在2020下半年爆發,所以這明顯是看好厄爾尼諾在2020年的一個發展情況,並且他們已經成功的預測到了一些關於厄爾尼諾年份的情況資料,那就是用最新的方法預測了1984至2019年期間10個厄爾尼諾事件中的9個事件的發生年份,以及24個沒有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年份當中的21個,所以這個誤差還是相對較低的。

而對於說2020年下半年的爆發也是才進行的一個模擬數據說明,並且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下半年再次發生厄爾尼諾事件,並且可能發展為一個中等強度甚至高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其預測強度為1.48+-0.25攝氏度,所以也需要我們參考下。如今反正很多科學愛好者都會說,一個說來,一個說不來,那到底來不來都沒有一個準話,確實氣候現象的變化大,這個存在不確定因素大,只能基於數據來給予說明才行。

全球變暖會影響厄爾尼諾現象發展嗎?

對於氣候來說,全球變暖產生的連鎖效應可以說太多了,而根據氣專委報告指出,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厄爾尼諾現象確實會受到影響,並且當氣候變暖之後,出現較強的厄爾尼諾現象頻率可能也會增加,也就是說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厄爾尼諾現象,同時厄爾尼諾現象表現也會加劇。

有什麼表現?那就是產生的高溫,乾旱,強降雨等更加極端化的分布,所以說整體上來說,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並不太好,當然在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也會給更多地區帶來一定的好處,這都是相互的,例如長期乾旱的地區有雨水了等等,只是現象的壞處是比好處多很多的。

綜合情況而言,從如今的指數發展和PNAS公布的暫時情況來看,2020年下半年厄爾尼諾可能爆發,而按照NOAA,世界氣象組織,日本氣象廳等暫時的數據看,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低,這就是兩極分化的模式,大家參即可。但是無論會不會出現,我們都需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全球變暖帶來的極端性天氣也將在春夏秋冬四季可能比較頻繁。

相關焦點

  • 長期0度以上!厄爾尼諾重現概率加大,2020年氣候或又要複雜化了
    根據俄羅斯新科學報告指出,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之下,我們2020年可能又會出現一個氣候「巨變」的模式,這將會帶來更多的損失,特別是在亞洲地區,這種情況將會更加的嚴峻。氣象專家佩列韋堅採夫稱,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開始重現,所以說這可能會加劇氣候的一個變化。
  • 2020年厄爾尼諾出現!但指數區又跌破0度以下,拉尼娜又要來了?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確實2020年還真的出現了,並且定義為了弱厄爾尼諾事件,所以說這對氣候的影響必然是存在的,不過按照時間上來說,這次的厄爾尼諾事件的響應可能並不是很明顯,所以說大家也沒有感覺不到氣候的大變模式,主要是在前幾個月時段,厄爾尼諾監測區域的指數一直偏高,所以才出現了厄爾尼諾出現爭議。
  • 警惕 | 厄爾尼諾又來了!
    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 Niñ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 0.6℃、0.5℃、0.5℃、0.5℃和0.5℃。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
  • 厄爾尼諾指數突然飆升,2020年會出現極寒或極熱天氣嗎?
    厄爾尼諾會在2020年出現嗎? 但從如今的情況來看,我們看到了厄爾尼諾監測區之一的指數「突然」飆升!已經達到了+0.4和+0.6的中心區間,這說明了海洋溫度出現了上升的趨勢,同時從長時間的情況來看,該值也沒有低於過0值以下,這也是說明了海洋監測區之一的溫度真的是長期偏暖了,但是會影響指數的持續性上升嗎?
  • 厄爾尼諾又反彈!5號颱風可能要來了,最高或達到16級超強颱風
    厄爾尼諾現象圖事實上,本月來說,厄爾尼諾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尤其是關鍵海區Nino3.4區域的變化,經過了兩次「暴跌」,兩次反彈,前幾日更是見底,破了關鍵指數0.5到了0附近,實在恐怖。不過最新播報顯示,厄爾尼諾Nino3.4指數又反彈了,從0上升到了0.5附近,這表明厄爾尼諾還在發展中,那麼對風暴(颱風)的影響就還在,值得我們警惕。
  • 厄爾尼諾又來了!這一次不是超強,但我國天氣已開始受影響
    根據監測數據,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持續偏暖,維持厄爾尼諾狀態,厄爾尼諾關鍵區3、4的指數連續5個月在0.5或0.5以上,達到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譬如,1997-1998年出現了有記錄以來幾乎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在其之後,1998年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創了歷史最低紀錄,我國長江、松花江流域發生了大洪水。
  • 厄爾尼諾指數快跌破0了!全球氣候要變好了?但可能颱風也要來了
    這次的變化可能較強,出現了「跳水式」波動,在整個監測指數之中還是很少見的。厄爾尼諾「跳水式」波動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全球的氣候會變好呢?其實這只是影響氣候的一部分因素,厄爾尼諾可能影響整個大氣環流,如果「跳水式」波動結束,或者消失了,那還有全球變暖的存在,所以氣候的影響是可能持續的,上半年我們不是說了,厄爾尼諾和副熱帶高壓影響颱風偏少,兩者是有關係的,但是颱風偏少出現在上半年,也並不意味著今年颱風威脅就減少,所以說還是需要注意。
  • 國家氣候中心:厄爾尼諾事件已形成!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 Ni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 0.6℃、0.5℃、0.5℃、0.5℃和0.5℃。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
  • 厄爾尼諾指數連續高於閾值,2020年全球氣候混亂?
    為何不定義厄爾尼諾現象確定出現? 根據NOAA科學報告指出,確實我們看到了海洋Ni o指數(Ni o3.4地區三個月的平均溫度異常)現在已經連續兩個階段,是連續高於ElNi o閾值,指數偏高,時間階段分別為10月-12月和11月-1月,但是NOAA小組進行討論之後,還是給予的結論是當前的太平洋變暖並未反映厄爾尼諾現象,主要跟接下來的溫度變化可能存在一定的關係。
  • 2020年氣候或大變!厄爾尼諾有概率再現,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但是厄爾尼諾間歇性的出現可能還是有,因為科學家們發現有一種情況可能導致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而在說這種情況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如今的海洋區域變化,上面也說屬於「中性」的情況,所以不是厄爾尼諾現象,也不是拉尼娜現象。如今的海洋指數是如何發展的?
  • 國家氣候中心宣布:厄爾尼諾事件已形成!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 Niñ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 0.6℃、0.5℃、0.5℃、0.5℃和0.5℃。
  • 「厄爾尼諾事件」形成,壞天氣會變得更多嗎?
    2020年春天,異常天氣呈多發頻發態勢 2020年的春季,我國多地確實相繼發生了一些少見或異常天氣。首先,2-3月份,全國大部地區明顯偏暖。但3月末,浙江、江蘇多地卻又出現了少見的「桃花雪」;4月10日,河南、山東等地再次出現明顯降雪。
  • 目前厄爾尼諾指數趨勢如何,會不會對我國產生影響,比如大洪水?
    厄爾尼諾形成會影響我國嗎? 很明顯,厄爾尼諾形成的是全球化影響,無論是在什麼地區都將受到影響,所以說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並不是好事情,而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指出,厄爾尼諾已經形成,今年夏季我國降水「南北多 中間少」。
  • 中國氣象局:拉尼娜剛走 厄爾尼諾又要來|厄爾尼諾|拉尼娜|海溫|...
    (原標題:拉尼娜剛走,厄爾尼諾又要來)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的ENSO
  • 厄爾尼諾真的要來?衛星發現大西洋灰煙飄動,2020年或更熱
    而關於厄爾尼諾現象的問題也再次引發了大家的熱議,那就是2020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會重現嗎?從如今的情況來看,海洋區域確實依然是處於偏暖的情況,所以中國農業大學孟現勇副教授表示,我們應該提前警惕厄爾尼諾現象及全球增暖現象帶來的可能性影響,並且他認為在2020年,「厄爾尼諾」事件是會持續發生的,並且全球年平均氣溫升幅也將在2021年創下新紀錄。厄爾尼諾真的要來?
  • 赤道太平洋海溫較常年偏暖0.6℃ 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
    中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周文超)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最新消息,7月下旬,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資料顯示,今年7月,赤道太平洋海溫較常年異常偏暖0.6℃,即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且可能發展成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根據監測,自2011年9月開始的拉尼娜事件於今年3月結束。之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逐漸恢復正常並開始偏暖。
  •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研究:2020年厄爾尼諾已經形成
    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稱為"厄爾尼諾暖流"。 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但這個狀態要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來了嗎?細數近年來極端天氣對大豆種植的影響
    【導讀】上周,國家氣候中心監測發布,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卓創認為,濤動指數顯示本次為弱度極端天氣跡象,未來幾個月對中國大豆生長的具體影響依然有待關注。
  • 談談與厄爾尼諾相關的那些事
    厄爾尼諾進入「尾調」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自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Ni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0.6℃、0.5℃、0.5℃、0.5℃和0.5℃。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
  • 厄爾尼諾現象「三連擊」?2020/21年冬季可能性為83%,或又是暖冬
    作者:文/虞子期2020年的氣候真的是比較「異常」多變,而今年的主要氣候現象就是形成了一次厄爾尼諾現象,但是這次的厄爾尼諾現象持續的時間並不久,並且強度也算大,在2020年5月份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如今海洋區域「ENSO中性偏冷狀態」,所以厄爾尼諾消失之後,按照這個狀態持續的發展,最終也會導致拉尼娜發展起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