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中國氣象局發布信息
監測數據顯示
厄爾尼諾事件又來了
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 Niñ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 0.6℃、0.5℃、0.5℃、0.5℃和0.5℃。
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圖為逐月Niño 3.4指數和3個月滑動平均指數演變(單位:℃) (註:海溫指數的滑動平均值是指本月及上月和下月海溫指數值的平均值)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意思,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反之,這一區域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則稱為拉尼娜(西班牙語「小女孩」「聖女」的意思)。當該海區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就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6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本次厄爾尼諾事件中,熱帶大氣環流對海溫的響應主要體現為中部型厄爾尼諾的影響特徵,即大氣異常上升運動主要在中西太平洋,春季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西,江南西南部至華南西部、青藏高原大部降水偏多。受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影響,預計2020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降水總體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布,澇重於旱。
未來,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近期演變特徵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和統計模式綜合預測結果,春季之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將回到中性狀態。
未來需密切監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變化,關注其對我國汛期天氣氣候造成的可能影響。
編輯 | 馬媛
來源 | 中國氣象局 人民網 中國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