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暖!厄爾尼諾指數連續高於閾值,2020年全球氣候混亂?

2020-11-29 騰訊網

作者:文/虞子期

在科學之中,我們常見的幾種氣候現象包含了高溫,乾旱,強降雨,風暴等,然而除了這些之外,隨著氣候的轉變加劇,我們看到附帶的一些長期存在規律的氣候現象也在發生改變了一樣。其中一個就是我們說的厄爾尼諾現象。

根據日本氣象廳和NOAA發布的2月厄爾尼諾監測最新數據顯示,我們如今海洋區域依然是保持中性的狀態,NOAA指出,雖然熱帶太平洋的平均溫度較高,還會是偏暖,厄爾尼諾指數連續高於閾值,但是不符合厄爾尼諾的標準,所以研究人員們還是將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腳步「終止」了,初步結論就是ENSO中性條件在春季持續的可能性約為60%,夏季中性的可能性為50%。

日本氣象廳也得出了新結論,那就是如今是正常的狀態,不會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或拉尼娜現象,在夏季持續保持的概率為60%,所以NOAA和日本氣象廳說明的夏季概率相差10%。那上面不是說偏高嗎?為何不定義厄爾尼諾現象確定出現?

根據NOAA科學報告指出,確實我們看到了海洋Ni o指數(Ni o3.4地區三個月的平均溫度異常)現在已經連續兩個階段,是連續高於ElNi o閾值,指數偏高,時間階段分別為10月-12月和11月-1月,但是NOAA小組進行討論之後,還是給予的結論是當前的太平洋變暖並未反映厄爾尼諾現象,主要跟接下來的溫度變化可能存在一定的關係。

根據氣候預測中心的數據顯示,從ENSO監測區域的海溫情況來看,雖然在過去的幾個月之中,該溫度等於或高於厄爾尼諾現象閾值(比長期平均值高0.5°C),但是在接下來的氣候模擬預測之中,當我們進入春季之後,異常的現象將會逐步縮小,也就是說它的概率會持續的下降,所以說這就會將這長期以來的偏高氣溫模式拉低,那麼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可能性就沒有了,在計算Ni o3.4異常時,我們使用最近30年的平均周期(每5年更新一次)來適應這種變暖趨勢。目前,平均時間是1986-2015年。明年,我們將更新到1991–2020年。

所以說,如今NOAA暫時不看好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可能性,依然是保持中性的概率最高。當然,我們在2019年的時候,看到一國際科學團隊預測,在2020年有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為80%,從如今的情況來看,這個概率應該可以下調了。

當然對於2020年來說,我們才到2個月,並且NOAA和日本氣象廳也在下調夏季的概率,所以還是有可能發展的機會,接下來還得根據Ni o3.4的監測情況來看,確實從如今的監測區域之一來看,Ni o3.4的監測區域值還是在+0.2度到+0.4度範圍區間,所以是一直居高不下,還是的注意下,如果在這樣下去,可能就會發布厄爾尼諾現象形成的可能性。

如今的氣候模式複雜,暫時也只能以觀察為主,那麼我們這麼擔心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它到底會有什麼影響呢?一般情況而言,如果出現了厄爾尼諾事件,將導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增多。這導致太平洋中東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國家洪澇災害頻繁,同時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一帶則嚴重乾旱,世界多種農作物將受影響。

而對於我國來說,厄爾尼諾現象易導致暖冬,南方易出現暴雨洪澇,北方易出現高溫乾旱,東北易出現冷夏,所以極端性的氣候可能相對較多,如果2020年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氣候可能就是前面說的現象居多,處於「混亂」的模式。而這裡我們又看到一個「暖冬」詞語,可能不少的科學愛好者會問,我們才過完了的冬季是暖冬還是冷冬?

首先,國家氣候中心暫時還沒有發布冬季氣候偏暖還是偏冷的數據。但是從已經出現過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那就是冬季偏暖的概率最高,也就是說暖冬的概率或是「板上釘釘」了,可能成為了定局。當然不少的人又說,這幾天我們又是強冷空,又是寒潮等預警,大降溫太強了。如果我們按照節氣來看的話,其實我們早就離開了冬天了,在2月4日立春之後,就已經預示著春季的開始,所以說這個應該不會統計到月份之中。

如果按照月份來講的話,2月還是屬於冬季的模式,所以最終是以那個為標準,我們就等待公布的結果吧。暫時就這麼多數據。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指數突然飆升,2020年會出現極寒或極熱天氣嗎?
    作者:文/虞子期 2020年以來,全球的極端氣候現象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之下,可能是越來越多了,例如南極高溫,北極甲烷大爆發等問題,都說明了地球的一個升溫情況可能在持續。同時在升溫的時候,我們也在討論全球變暖之外的氣候現象問題,那就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發生。
  • 厄爾尼諾重現概率加大,2020年氣候或又要複雜化了
    根據俄羅斯新科學報告指出,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之下,我們2020年可能又會出現一個氣候「巨變」的模式,這將會帶來更多的損失,特別是在亞洲地區,這種情況將會更加的嚴峻。氣象專家佩列韋堅採夫稱,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開始重現,所以說這可能會加劇氣候的一個變化。
  • 厄爾尼諾2020年真會來?nino34指數已達到+0.6以上
    作者:文/虞子期 2020年已經進入到3月「春季」時段,但是對於氣候來說變化依然是在波動之中。無論是如今的全球變暖還是我們說的一些附帶的自然現象,其中關於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之中。
  • 厄爾尼諾真的要來?衛星發現大西洋灰煙飄動,2020年或更熱
    作者:文/虞子期在才結束的冬季,根據氣候監測數據顯示,我們又過了一個「暖冬」,這說明整個冬天的氣溫都是處於偏高的,而到了春季的時候,其實我們看到全球的氣溫狀態依然是不穩定,各種反常的氣候現象可能相對較多。而關於厄爾尼諾現象的問題也再次引發了大家的熱議,那就是2020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會重現嗎?
  • NOAA確定:2019年全球偏暖接近破紀錄
    時至1月,我們已經迎來了全新的2020年,開啟了21世紀20年代。而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裡,全球很多地方經歷了暴雨、風暴、高溫等天氣的影響,比如歐洲,經歷了一個極度熾熱的夏天,而東半球的西太平洋,則經歷了一個非常活躍的秋季颱風季。
  • 國家氣候中心宣布:厄爾尼諾事件已形成!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 Niñ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 0.6℃、0.5℃、0.5℃、0.5℃和0.5℃。
  • 超強厄爾尼諾多?極端氣候或頻現,2020年拉尼娜後期可能性大
    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的機率分別為35%和5%,對於2020年6月至8月的季節,ENSO中立的機會為55%,厄爾尼諾的機會為20-25%,拉尼娜的機會為20-25%。 從這個數據來看,前期出現厄爾尼諾的概率比拉尼娜的概率還有高一些,但是後期概率就持平了,這種趨勢說明了厄爾尼諾出現的機會下降了,反而拉尼娜的可能性加大了。
  • 「超強厄爾尼諾」多?極端氣候或頻現,2020年拉尼娜後期可能性大
    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的機率分別為35%和5%,對於2020年6月至8月的季節,ENSO中立的機會為55%,厄爾尼諾的機會為20-25%,拉尼娜的機會為20-25%。從這個數據來看,前期出現厄爾尼諾的概率比拉尼娜的概率還有高一些,但是後期概率就持平了,這種趨勢說明了厄爾尼諾出現的機會下降了,反而拉尼娜的可能性加大了。
  • 今年的厄爾尼諾,有些「怪」?
    ☆ 海洋溫度微小變化都會使大氣溫度發生很大變化☆ 厄爾尼諾源於海洋,卻可造成全球天氣氣候異常☆ 厄爾尼諾通常每隔2-7年出現一次厄爾尼諾進入「尾調」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自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Ni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0.6℃、0.5℃、0.5℃、0.5℃和0.5℃。
  • 2020年厄爾尼諾出現!但指數區又跌破0度以下,拉尼娜又要來了?
    作者:文/虞子期 在2020年以來,關於氣候變化可以說一直備受大家的關注,而對於「厄爾尼諾」的形成也是大家說得最多的,在2019年的時候,全球形成了一次厄爾尼諾現象,不少人都在爭議一個問題,那就是2020年會不會再次出現。
  •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兩種區域異常現象,直接導致全球氣候混亂!
    拉尼娜現象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是一種反常現象,不只是東太平洋明顯變冷,還帶來了全球性氣候混亂。厄爾尼諾現象同樣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是一種反常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剛好相反,厄爾尼諾現象是因為熱帶來了全球性氣候混亂。
  • 厄爾尼諾又來了!這一次不是超強,但我國天氣已開始受影響
    5月8日,國家氣候中心發文宣布,新一波厄爾尼諾事件已經發生。根據監測數據,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持續偏暖,維持厄爾尼諾狀態,厄爾尼諾關鍵區3、4的指數連續5個月在0.5或0.5以上,達到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 2020年氣候或大變!厄爾尼諾有概率再現,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作者:文/虞子期可以確定地說,2020年國家氣候中心年初認定的「弱厄爾尼諾」事件已經結束,如今海洋區域表現為「中性」狀態,但是厄爾尼諾現象的消失並不意味著後面就一定不會出現了。當然今年是不是「厄爾尼諾年」已經可以明確說了,如今已經消失了,很明顯就不是了。
  • 厄爾尼諾事件持續發展達極強標準
    自2014年5月厄爾尼諾事件發生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海水持續偏暖,並一直維持至今。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最近一周,厄爾尼諾綜合區海溫指數超過2.8℃。截至2015年10月底,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累計達到18.4℃,超過極強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閾值16.6℃。
  • 厄爾尼諾事件預警,全球氣候的變化加劇的開始?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 Ni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 0.6℃、0.5℃、0.5℃、0.5℃和0.5℃。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
  • 厄爾尼諾年究竟是什麼?等於冷冬還是暖冬?
    當Nino綜合區海溫距平指數≥0.5℃,並能持續3個月及以上時,認為進入厄爾尼諾狀態。當Nino綜合區海溫距平指數≥0.5℃至少持續6個月(過程中間可有一個月未達標準),則定義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根據海溫距平累積偏高的程度,又把厄爾尼諾定為極弱到極強五個等級。
  • 警惕 | 厄爾尼諾又來了!
    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 Niñ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 0.6℃、0.5℃、0.5℃、0.5℃和0.5℃。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
  • 國家氣候中心:厄爾尼諾事件形成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通訊員肖潺報導 自去年6月起,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偏暖範圍逐漸擴大,9月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截至2019年2月底,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偏暖的範圍、強度和持續時間,已達到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儘管此次厄爾尼諾事件較弱,但對全球熱帶和副熱帶地區的影響顯著。  厄爾尼諾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高,從而影響大氣環流的一種自然現象。在此次厄爾尼諾事件中,赤道中太平洋海溫總體要強於赤道東太平洋。
  •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研究:2020年厄爾尼諾已經形成
    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稱為"厄爾尼諾暖流"。 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但這個狀態要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 太平洋深處劇烈變暖,厄爾尼諾概率增大到80%!它確定要來了?
    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中東太平洋地區的水溫高於平均值,導致該地區的空氣上升,雲和雨比正常情況更多。這削弱了整個沃克環流的循,這將使得上層和下層的風都比正常的慢。這就是大氣層對於溫暖水溫產生的響應。正常的沃克環流模式厄爾尼諾狀態下的沃克環流模式但是,NOAA的科學家們似乎沒有看到這種響應——比如說經典的南方濤動指數,它是測量澳大利亞達爾文與太平洋上大溪地島之間的海平面壓力差異,當它是負值時,意味著達爾文的氣壓高於平均值,而大溪地島的壓力低於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