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又來了!這一次不是超強,但我國天氣已開始受影響

2021-01-13 騰訊網

5月8日,國家氣候中心發文宣布,新一波厄爾尼諾事件已經發生。根據監測數據,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持續偏暖,維持厄爾尼諾狀態,厄爾尼諾關鍵區3、4的指數連續5個月在0.5或0.5以上,達到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所謂厄爾尼諾,就是赤道中東太平洋,也就是秘魯、厄瓜多以西的太平洋洋面,出現大範圍、長時間的海溫異常偏暖的現象。這種現象一發生,全球氣候往往就會出現大規模異常。譬如,1997-1998年出現了有記錄以來幾乎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在其之後,1998年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創了歷史最低紀錄,我國長江、松花江流域發生了大洪水。

1950年以來厄爾尼諾指數的變化,來自NOAA

本次厄爾尼諾事件,當然遠遠比不上1997-1998年的強度,也比不上2015-2016年的強度,只是稍微高出臨界值一點點;根據預測,也將在今年年內結束,持續時間很短。但是,氣候系統是複雜的,厄爾尼諾只是一個方面。這次厄爾尼諾雖然很弱很弱,但其大氣響應已經出現:在其影響下,2020年副熱帶高壓異常肥大,動輒超規模西進,颱風已經偏少偏晚,華南、貴州出現了超預期的破紀錄高溫,本該是汛期的廣東,5月以來降水稀少,廣州滴雨不下。

接下來,東太平洋的一舉一動非常重要。如果按照預測的劇本走,厄爾尼諾緩慢衰退,年內消失,這當然最好,大氣響應也會波瀾不驚,今年的天氣可能相對平靜;如果厄爾尼諾急速增強,再次成為強厄,或者厄爾尼諾快速衰退,突變為拉尼娜,那今年天氣肯定消停不了。我們將密切關注厄爾尼諾的變化,及時分享科普分析。

相關焦點

  • 焦點科普:「超強厄爾尼諾」的懸疑
    印度極端高溫「熱死」上千人、美國南部連遭暴雨襲擊……有關「超強厄爾尼諾」的話題近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當前的厄爾尼諾事件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超強厄爾尼諾」真的要來了嗎?厄爾尼諾現象與全球氣候有密切聯繫,它往往會引起全球多個地區天氣異常,其中一些地區暴雨頻繁、洪澇成災,另一些地區則高溫少雨、乾旱嚴重。  平均來看,厄爾尼諾3到5年就要來一次,一般每次持續12個月左右,但也有持續時間長達18個月的情況。厄爾尼諾通常都會跨越兩個年份,比如上一次厄爾尼諾出現在2009至2010年。  厄爾尼諾真的來了嗎?
  • 厄爾尼諾來了嗎?細數近年來極端天氣對大豆種植的影響
    【導讀】上周,國家氣候中心監測發布,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卓創認為,濤動指數顯示本次為弱度極端天氣跡象,未來幾個月對中國大豆生長的具體影響依然有待關注。
  • 厄爾尼諾事件預警,全球氣候的變化加劇的開始?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 Ni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 0.6℃、0.5℃、0.5℃、0.5℃和0.5℃。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
  • 蝴蝶已成超強颱風和2月「颱風王」!這就是厄爾尼諾的後果
    從2月23日凌晨開始,位於西太平洋深處的2號颱風蝴蝶就開始了它的新一輪增強過程。它的對流不斷爆發,風眼結構日漸完善並且逐漸清空。2月23日下午,在強大的高空急流激發下,颱風蝴蝶的對流強勢爆發,風眼迅速清空並變得渾圓,儼然一副成熟颱風的模樣。
  • 赤道中東太平洋出現厄爾尼諾事件 已影響中國
    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2014年5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迅速上升,比常年同期偏高0.5℃,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到了10月,海水表面溫度已連續6個月比常年同期偏高0.5℃以上,標誌著一次新的厄爾尼諾事件形成,「聖嬰」再次到來。
  • 談談與厄爾尼諾相關的那些事
    一直以來厄爾尼諾事件備受公眾關注。以往受厄爾尼諾影響而發生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1998年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澇災害、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出現罕見4個最高強度的五級颶風等,都是受厄爾尼諾的影響。那麼今年厄爾尼諾發展情況是怎樣的?有什麼特點?前期全國高溫、強降水以及今年初颱風偏晚都是厄爾尼諾導致的嗎?
  • 厄爾尼諾將持續到春季延續時間最長 強度暫居第二
    已持續21個月,強度僅次於1997/1998年超強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指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洋表面溫度持續異常增溫的現象,一般2—7年發生一次,上一次出現在2009年至2010年。  「厄爾尼諾事件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結果。」
  • 厄爾尼諾對陝將有哪些影響?83年陝南洪水與其有關
    專家分析,這與此次即將結束的厄爾尼諾有關。預計今年夏天,厄爾尼諾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或放大,各地或將面臨不同的氣象災害。那麼,厄爾尼諾現象,又會對陝西帶來哪些影響呢?日前,記者走訪了省氣象局。  據了解,此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其強度均超過1997/1998年、1982/1983年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成為自1951年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事件正式形成,南方的雨要多到什麼程度?颱風呢
    2018年開春後,太平洋厄爾尼諾「關鍵區」的海溫指數不斷上漲。到2018年6月,海溫指數擊穿正常線,從偏低轉為偏高;當年9月,我國國家氣候中心宣布,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從拉尼娜結束到厄爾尼諾狀態出現,前後僅僅半年時間。厄爾尼諾已開始影響了2018年下半年的全球天氣,並將繼續對2019年天氣造成更加深刻的影響。
  • 今年的厄爾尼諾,有些「怪」?
    以往受厄爾尼諾影響而發生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8年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澇災害、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出現罕見4個最高強度的五級颶風……都是受厄爾尼諾的影響。那麼今年厄爾尼諾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 厄爾尼諾正式「生效」多國出現極端天氣!權威數據:或還要增強!
    自從2018年秋季開始,太平洋深處暖水團(暖性K波)大量東移、赤道信風減弱等一系列異常事件宣告著熱帶太平洋正在全面展開一次厄爾尼諾現象,此後,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大範圍表層海水溫度偏高,厄爾尼諾狀態確定到來。
  • 17級超強氣旋颱風法尼已經登陸,它會給我國沿海地區帶來影響嗎?
    前段時間,國家氣候中心確定了2019年將是厄爾尼諾年,這意味著2019年的自然災難要比2018年來得還要猛烈些,這其中包括全球的高溫天氣要強於去年,持續時間長,而且還會再次創新新高,除了高溫,厄爾尼諾是氣候極端變化的代名詞,去年的颱風讓很多人感到害怕,而今年受厄爾尼諾的影響,颱風可能還要更頻繁,更強烈一些。
  • 厄爾尼諾現象再抬頭 對中國影響幾何待觀察
    近日,中國氣象局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2年7月,赤道太平洋海溫較常年異常偏暖(0.6℃),即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並且可能發展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眾所周知,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往往會帶來異常的天氣現象,甚至是極端天氣事件。近些年全球天氣災害頻發,大家更是容易聯想到是不是厄爾尼諾在作怪。那麼這次這個愛搗蛋的「小男孩」會再次興風作浪麼?
  • 厄爾尼諾為何導致天氣異常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3月16日發布關於厄爾尼諾現象的最新簡報,指出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異常已持續5個多月,大多數氣象模型預測今年中期將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中國入夏以來出現的極端天氣應驗了上述預測:本月「燦鴻」「蓮花」颱風接連來襲,其中「燦鴻」更是升級為超強颱風,在浙閩地區導致上百萬人受災,損毀大量房屋。那麼,導致天氣如此異常的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最早注意到厄爾尼諾現象的是秘魯漁民。秘魯海域有全球著名的漁場。漁民發現,在一些年份,海水會格外溫暖。
  • 聯合國:加大力度應對非洲和亞太地區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聯合國厄爾尼諾現象和氣候變化問題特使馬卡理亞·卡茂說:「很顯然,這些類型的極端天氣事件給本已脆弱的社區造成更大的壓力,有可能破壞近幾十年來所取得的發展成果,從而阻礙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為了協調有關上述挑戰的應對措施並動員國際社會支持受災國政府,聯合國機構和其他合作夥伴於2016年7月6日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羅馬總部舉行會議。
  • 警惕「厄爾尼諾」事件對我國2020年病蟲凍害及旱澇災害的影響
    2019年2月,太平洋中東部海域偏暖依然明顯,這標誌新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的誕生。據中國氣象局統計,「監測數據表明,2019/2020年冬季全國平均氣溫為零下2.25℃,較常年同期偏高1.09℃,屬於暖冬年份」。2020年,「厄爾尼諾」事件將在全球尺度上持續發生,赤道太平洋東部及中部海水將呈現大範圍、持續性增暖現象,全球年平均氣溫升幅也將在2021年創下新紀錄。
  • 警惕 | 厄爾尼諾又來了!
    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反之,這一區域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則稱為拉尼娜(西班牙語「小女孩」「聖女」的意思)。當該海區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就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6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圖片來源:東方IC)2016年6月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最新監測結果,5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暖海溫持續增強,已經發展成為自1951年以來第9次中等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預計將在今夏持續加強,並至少維持到秋季,可能達到強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持續偏高的一種現象。目前,科學家採用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距平(指當前值與常年同期值之差)作為厄爾尼諾事件的判定依據。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6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 2016年拉尼娜現象對我國影響:今年冬天會冷成什麼樣
    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2016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到拉尼娜狀態,而此前超強厄爾尼諾是在今年的5月結束,在厄爾尼諾之後接著發生拉尼娜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  歷史上,1983年、1998年都是典型的由超強厄爾尼諾轉變為拉尼娜的年份。一般來講,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完成一次循環過程是2-7年,平均周期是4年。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月亮赤緯角最小值導致全球極端天氣頻發遼寧日報:從今年年初開始至今,我國南方暴雨,北方氣溫與往年相比異常低,各地天氣反覆。有不少人將這些天氣異常現象歸結於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您是否認同這一觀點?楊學祥:2014年開始至今,在全球範圍內,極端天氣頻發。